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阅读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1.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诗词名句、名言警句,体会其文化内涵,提升语言表达的文化底蕴。
2.通过分析关键语句,训练梳理文章层次、把握行文思路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深化对课文内容与结构的理解。
3.分析革命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中华传统美德与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1.品味关键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学习准确、得体、富有感情地表达。
2.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2.分析革命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其现实意义。
【诗歌导入】《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邀请学生朗读这首诗,并提问:你如何理解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学生思考后回答:精神永存、被人们铭记等。
引导提问:那究竟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超越生命的界限,永远“活着”,并照耀后人呢?
【过渡】是精神,是品格,是那种足以称之为“高尚”的灵魂。从今天开始,我们的第四单元,就将带领大家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去结识几位这样“死了却还活着”的人,去感受他们的心跳,去解读他们高尚的灵魂。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跨越时空对话
我们今天安宁幸福的生活,源于无数先辈的奋斗与牺牲。在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国际战士白求恩、勤劳俭朴的锺太夫人、意志如钢的陈毅元帅。他们的精神,是否随着时光流逝而褪色?
1.请回顾课文,梳理白求恩、锺太夫人、陈毅、诸葛亮的优秀品质。
活动安排:4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快速翻阅课文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人物精神品质梳理表”,讨论并填写表格。
小组代表梳理本组的梳理结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或修正。
参考答案:
白求恩: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和人民“极端热忱”,无私的奉献精神,作为医生,他“对技术精益求精”,至今仍是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精神标杆。
锺太夫人:钟太夫人以勤劳俭朴立身,终年劳作却不辍;以宽厚仁慈待人,周济邻里更支持革命;以坚韧顽强面对苦难,将母爱升华为民族大义。
陈毅:献身革命、矢志不移的坚定意志,视死如归的革命信念、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以及将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融为一体的集体主义精神。
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崇高品格,他教子有方,深刻阐述了勤学立志与修身养性的根本在于静心专一、俭朴淡泊,告诫后人切忌怠惰浮躁,智者洞察人生的卓越智慧。
2.演讲“_______,我想对您说”
活动要求: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与其中一位人物对话,你会选择谁?你最想对他/她说些什么?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课堂梳理,选定一位对话人物,以“_________,我想对您说”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谈谈你从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表达你的崇敬之情。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课堂梳理,选定一位对话人物,独立思考,撰写演讲提纲或关键词。
提示:
称呼与问候:(如:敬爱的白求恩大夫)
事迹回顾与赞美:(结合课文和资料,简述最打动你的事迹,表达崇敬之情。)
我的感悟与教益:(这件事、这种精神给了我怎样的启发?如何改变了我的学习/生活态度?)
总结与承诺:(再次表达敬意,并表明自己将如何传承这种精神。)
【讲解】演讲,又称讲演或演说,是以有声语言为主、体态语言为辅,在公众场合发表见解、阐明事理或进行宣传鼓动的语言交际活动。其核心是通过观点传播实现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
内容要充实:精读把握人物主要事迹,并依据根据课文文体特点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从而更立体地理解人物。
语言要精彩:巧妙引用课文中反映人物精神的经典语句,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情感要真挚:将学习思考后的真切认识转化为崇敬之情,以真诚打动听众。
示例一:
白求恩大夫,我想对您说
读完《纪念白求恩》,您跨越国界的伟大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我想对您说,您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您对技术精益求精,极端负责。在炮火连天的前线,您将手术台当作阵地,用最精湛的医术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这种对专业的极致追求,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敬业。反观自己,学习中时常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您那般钻劲。您的事迹教会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脚踏实地,力求完美。
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更令人动容。您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将一切奉献给素不相识的中国人民。这种无私的胸怀,超越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闪耀着最崇高的人性光辉。
白求恩大夫,您用生命书写了责任与奉献。若您能听见,我想说:您用生命点燃的火种,已化作千万盏明灯。新时代的我们,定会接过您手中的药箱,让白求恩精神在神州大地永远奔流!
示例二:
陈毅元帅,我想对您说
站在梅岭的硝烟中,面对"断头今日意如何"的生死考验,您用"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情,书写了革命者最坚定的信仰。读完《梅岭三章》,我深深被您身处绝境却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所震撼。
您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刻,您没有彷徨,没有退缩,而是以诗明志,展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当我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想要放弃时,当我在生活中面对挫折感到沮丧时,总会想起您在梅岭的铮铮誓言。您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是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选择勇往直前;是在最困难的时刻,依然能够保持信念和斗志。
今天,我们沐浴在阳光下,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定当继承您的革命精神,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盛世,如您所愿!
任务二:把握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1.阅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举手回答。
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讲解:
关键语句,又称为核心句、主旨句或重点句,是指在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中能够概括主要内容、表达核心观点或突出重要信息的句子。它们通常位于段落的开头、结尾或中间位置,起到引领思路、总结要点和强化主题的作用。
【活动:探究合作】
2.阅读下面句子,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
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小组讨论的具体任务和分工,结合课文背景和上下文,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提示:这三句话分别表达了什么含义?这些句子在全文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邀请三个小组的汇报员依次分享讨论结果,每组限时30-40秒。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提炼和升华。
参考答案:
(1)这句话通过“设问+回答”的形式,层层递进,深刻地揭示了白求恩大夫行为的本质和伟大意义。直接、鲜明地指出了白求恩精神的核心就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的精神”,同时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此文的意图。后文继续阐释为什么要学习这种精神。
(2)五个“一个……的人”形成排比,增强语言感染力,使说理更具号召力。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价值。从五个角度阐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和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期望,有力地收束了全文。
(3)这个句子主要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对母亲悲惨经历和家庭困境的具体叙述,又为下文“我”离家求学、最终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和动机基础,从而将母亲个人的悲苦命运与儿子追求民族解放的宏大事业紧密相连,在更广阔的背景、在更大的视野中来写母亲,使文章层次更加丰富,意蕴更加厚重。
3.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分析说明关键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吗?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是全文的总起句和中心论点。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亮明了全文所要阐述的核心思想——君子的行为操守在于依靠“静”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来培养品德。奠定基调,后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等论述均围绕此展开 。
(2)好好儿活。
开篇母亲嘱托与结尾“我”的顿悟形成闭环,强化主题,从母亲的担忧到儿子的释然,展现人物成长与亲情力量,通过“好好儿活”的重复,传递“在苦难中坚守希望”的价值观,母亲临终嘱托成为儿子精神支柱,体现母爱对生命救赎的意义。
任务三:辨析词语·锤炼语言表达能力
1.词语的感彩
讲解:感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
①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如“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等;
②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例如:“毒辣”、“折磨”、“愚蠢”等。
③不带褒贬的感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2.词义和语境
(1)词义
讲解:词义是词的含义,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括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色彩意义。
分类: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例如“兵”的本义为“武器”。
引申义——由词的本身引申出来的意义。①他打了人②打掩护,第②“打”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
比喻义——通过本词打比方产生的固定词义。例如: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不能留尾巴。
(2)语境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语境里。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语境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散步》)
“自然”是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意义。
我亲见几个作者,都被他们骂得寒噤了。(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寒噤”本来指身体因为受冷或受惊而颤动,在这个语境中则指青年作家因为恶意的批评而不敢说话和写作。
【活动:品析词语】
3.品析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及感彩,注意语境对思想、情感表达的作用。
活动安排:快速浏览句子,小组明确自己的对比分析焦点。重点分析划线部分词语的感彩,通过对比原句与改句,掌握“词语替换品析法”,提升对语言的敏感度。
提示:词语的常规感彩(褒义、贬义、中性)
在句中的具体含义和效果
替换后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安排:
(1)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打算”本身是中性词,但在具体语境中,两个打算却带有了不同的感情意味。替自己“打算”,表现的是对个人利益的看重,替别人“打算”,表现的是对他人的关爱。一贬一褒,在看似平淡中表达出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
改句:一事当前,先替自己计划,然后再替别人计划。
“计划”是中性词,与“打算”在这个语境下意思相近,但弱化了对“不少的人”自私心理的表现,进而使作者的批评、谴责态度显得不强烈。
改句:一事当前,先替自己着想,然后再替别人着想。
“着想”通常带有褒义,用在这里甚至产生了逻辑矛盾和讽刺效果——一个会“替别人着想”的人,似乎就不应该是被批评的对象。这完全模糊了原文的立场,造成了语义上的混乱。
(2)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标本”原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在这个语境中,“标本”被赋予了褒义,指勤劳朴实、不畏艰难的中国老一辈农民,暗含作者对祖父的赞美之情。
改句: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典范式的农民……
若改为“典范”或“标杆”,虽为褒义词,但侧重“榜样”意义,削弱了“普遍代表性”的意味 。
(3)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都是褒义词,运用这几个词语,准确、鲜明地表现了母亲的品质,也传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爱戴、怀念之情。
改句:母亲那种节俭的习惯,母亲那种温和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若改为“节俭”和“温和”,虽保留部分褒义,但“温和”仅体现性格,弱化了“仁慈”的道德高度 ,“宽厚”的包容性被削弱,表达效果稍显单一。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遍”这个词本身无所谓褒贬,但上下文语境赋予“遍”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作者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改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全种自由花。
语义相近,但“全”更侧重“全部”,缺乏“遍”的动态蔓延感,削弱了革命浪潮席卷四方的意象 。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险躁”均为贬义词,和课文中所述的“静”“志”相对,从反面进行论述,表达准确、干脆,这里用来劝诫、警告儿子。
改句:懈怠则不能励精,浮躁则不能治性。
现代汉语更通俗,但“懈怠”仅强调懒惰,“浮躁”偏重情绪,不如“淫慢”“险躁”涵盖行为与心性的双重批判。
【内容小结】
我们通过与革命先辈的跨时空对话,深刻感悟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朱德母亲的勤劳仁爱等崇高品质,让红色基因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通过捕捉文章的关键词句,我们学会了如何精准地把住文章的主旨与脉络,提升了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最后,通过品味词语的冷暖色彩,我们锤炼了语言的敏感度,懂得了如何让表达更具感染力与准确性。希望你们能将本单元所学的精神与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要成长为有思想、会表达的人,更要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课堂寄语】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之旅即将告一段落。我们通过品析关键词句,探寻了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我们通过感悟人物品质,触摸了革命先辈的高尚灵魂。希望你们不仅能将“精益求精”、“宽厚仁慈”、“取义成仁”这些词语深刻于心,更能将其中蕴含的精神作为成长的灯塔,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精准地表达,努力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你有什么收获?
1.革命人物的思想品质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2.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关键词句的感彩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搜集“燃灯校长”张桂梅的相关事迹,说说张桂梅校长的事迹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假设张桂梅校长即将荣获“时代精神奖”,请你为她撰写一段150字左右的颁奖词。(要求:必须运用一句高度概括其精神品质的关键句作为颁奖词的核心,语言要富有感情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