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高中地理同步周测9《水的运动》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高中地理同步周测9《水的运动》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资源简介

周测9 水的运动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如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大气水 B.沼泽水 C.河水 D.生物水
2.下列关于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储量大于地下淡水储量
B.土壤水的分布范围比地下淡水广
C.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
D.地下水不能补给地表水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水量不断增加。如图示意近年来青海湖月平均水位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
A.补给水量增加 B.水体蒸发加剧
C.湖区退田还湖 D.湖盆形态变化
4.导致青海湖水量增加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
A.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B.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
C.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图里河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自1990年以来,图里河流域冻土出现退化现象,整个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但冬季径流量有所增加。如表为图里河1990-2020年各季节径流量占比数据。据此完成5~6题。
年份 各季节径流量占比/%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90 22 51 24 3
2000 24 53 19 4
2010 22 47 24 7
2020 27 46 22 5
5.图里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为
A.地下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湖泊水补给 D.冰雪融水补给
6.导致1990-2020年图里河冬季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水补给增多 B.积雪融水增多
C.河流结冰期延长 D.河流蒸发量减少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如图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完成7~8题。
7.若该地区的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说明该地区
①降水集中在夏季 ②降水集中在冬季 ③夏季蒸发量较大 ④冬季蒸发量较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水库对河流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1-6月 B.3-9月
C.6-10月 D.9月至次年3月
如图为“世界某大陆及海洋中洋流和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虚线处洋流可能是
A.北半球冬季 暖流
B.南半球夏季 寒流
C.北半球夏季 暖流
D.南半球冬季 寒流
10.下列关于图中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岸增温增湿,形成森林
B.沿岸降温减湿,形成荒漠
C.向南运行的船舶速度加快
D.沿岸环境受污染,不能形成渔场
南极辐合带是向北流动的寒冷南极水下沉至较温暖的亚南极水层之下,而形成的环绕南极的表层海水沉降带,两侧海水温度、性质差异明显。如图为“南极辐合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受洋流影响
A.①处沿岸夏季大雾弥漫 B.②处沿岸气候暖湿
C.③处渔业资源丰富 D.④处海水温度较高
12.南极辐合带的位置随季节发生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气候变化
C.海陆分布 D.洋流流向
如图为“55°N某大陆东岸示意图”,m、n为两条等温线。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河流源头气温值T可能是
A.T>m ℃
B.TC.T>m-n ℃
D.T>n ℃
14.符合图示洋流运动方向与性质的是
A.自西北向东南,寒流 B.自西北向东南,暖流
C.自东北向西南,暖流 D.自东南向西北,寒流
如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图中a、b、c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洋流在性质上属于暖流
B.b洋流流向较高纬度海区
C.a、b洋流受信风带影响很大
D.a、c洋流属于副热带环流圈
16.下列关于图中洋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行船时风急浪高 B.②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C.③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D.④处冬季寒冷干燥
读“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海水热量的支出
B.曲线B表示海水热量的收入
C.C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
D.D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
18.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 ②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运动带走的热量 ③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 ④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支是不平衡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水、热交换。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水温存在差异(如图),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气与海洋之间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的环流,进而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读图,完成19~20题。
19.与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相比,厄瓜多尔附近海域
A.海面蒸发较强,空气湿度较大,降水较多,且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为活跃
B.海面蒸发较弱,空气湿度较小,降水较少,且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不活跃
C.海面蒸发较强,空气湿度较大,降水较多,但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不活跃
D.海面蒸发较弱,空气湿度较小,降水较少,但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为活跃
20.若某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水温差异缩小,则出现的现象及其可能对秘鲁渔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
A.厄尔尼诺 渔业资源增多 B.拉尼娜 渔业资源增多
C.厄尔尼诺 渔业资源减少 D.拉尼娜 渔业资源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指出图中①②洋流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说明图中洋流对甲、乙两处气候的影响。
(3)一艘轮船自A城市航行至B城市,在图中①②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当该轮船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
(4)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水洛河为金沙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范围介于27°45′N-29°32′N,99°55′E-100°45′E。2016年水洛河流域出现的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现象具有密切联系。海水温度的微小变化可使大气环流发生剧烈变化。如图示意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
(1)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形成机理。
(2)为什么海水温度的微小变化可使大气环流发生剧烈变化?
(3)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水洛河流域雨季应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
答案精析
1.A 2.C [第1题,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故选A项。第2题,河水储量远小于地下淡水储量,A项错误;地下淡水的分布范围比土壤水广,B项错误;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C项正确;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相互补给,D项错误。]
3.A 4.B [第3题,读材料可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即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补给青海湖的水量增加,故湖泊面积扩大,A正确;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与水体蒸发加剧、湖区退田还湖、湖盆形态变化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湖水在5-9月水位上涨明显。青海湖位于非季风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水汇集的河流(地表径流)入湖导致水量增加,夏季对流旺盛,大气降水汇集的地表径流汇入湖泊导致水量增加,故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是青海湖的直接补给水源,B正确;高山冰雪融水汇成河流,再流入湖泊,不属于青海湖的直接补给水源,排除A、C;地下水一般在枯水期时对湖泊进行补给,不是青海湖水量增加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排除D。故选B。]
5.B 6.A [第5题,由表可知,图里河夏秋季径流量占比在70%左右。图里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降水量丰富,补给河流多,故雨水补给是图里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故选B。第6题,由于冻土融化,大量地表水下渗成为地下水,冬季河流水位低,地下水大量补给河流,导致冬季图里河径流量增加,A正确;气温升高导致冻土融化,河流结冰期缩短,蒸发量增大,C、D错误;东北地区积雪融水一般出现在春季,B错误。故选A。]
7.C 8.D [第7题,依据材料“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可知,水量盈余率=1时,水库收支平衡。读图可知,该水库10月至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水量逐渐增多。该河流在北半球且以雨水补给为主,说明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季蒸发量小,②对,④错;4月至8月水量盈余率小于1,说明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此时降水少,北半球夏季蒸发量较大,③对,①错,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8题,由图分析可知,该水库3月和9月水量收支平衡,10月至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水位不断上升,应接受了河流的补给,D正确;4月至8月水量盈余率小于1,水位不断下降,A、B、C错误。故选D。]
9.D 10.B [第9题,该海域海水温度整体由南向北递增,应位于南半球,A、C错误;该处海水由较低水温流向较高水温,为寒流,由于同一纬度的陆地温度低于海洋,所以此时是南半球冬季,B错误,D正确。故选D。第10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洋流为南半球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导致沿岸可能出现荒漠,A错误,B正确;顺洋流航行会导致运行的船舶速度加快,向南运行的船舶逆洋流航行,则会导致船舶速度变慢,C错误;洋流会加快流经海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同时根据图中位置和水温来看,该洋流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应为上升流,可能形成渔场,D错误。故选B。]
11.C 12.A [第11题,读图可知,图中①处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这里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该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使其夏季气温较高,不易出现大雾天气,A项错误;图中②处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该洋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使其干燥少雨,B项错误;图中③处位于非洲西南部海域,受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本格拉寒流),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C项正确;图中④处洋流是西风漂流,西风漂流是寒流,海水温度较低,D项错误。第12题,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南极辐合带是冷暖海水交汇地带,其位置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A项正确;气候变化对南极辐合带位置变化影响不大,B项错误;海陆分布变化极其缓慢,对南极辐合带位置的季节变化不会产生较大影响,C项错误;南极辐合带两侧的洋流流向始终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D项错误。]
13.B 14.A [第13题,河流源头一般位于山地,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故河流源头气温值T应小于m ℃。故选B。第14题,图示为55°N某大陆东岸,气温(水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n>m。洋流流经处等温线向高值(n)方向凸出,说明洋流流经处水温较低,是寒流,B、C错误;寒流由水温较低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处海域,即从m(较高纬度海域)流向n(较低纬度海域),自西北流向东南。故选A。]
15.A 16.A [第15题,根据图中等温线温度变化情况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a、c为暖流,b为寒流,流向较低纬度海区,a受西风带影响很大,a、c洋流属于副极地环流圈。第16题,受盛行西风影响,①处行船时风急浪高;②处无寒暖流交汇,没有形成大渔场;③处无峡湾地貌;④处受西风带影响,冬季温暖湿润。]
17.D 18.A [第17题,低纬度海区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故曲线A表示海水热量的收入,故A选项错误。曲线B表示海水热量的支出,故B选项错误。低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C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盈余;中高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D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第18题,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不同季节海水热量的收支状况不同,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情况也不平衡;对于全球来说,年内海洋的热量收支是平衡的。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19.B 20.C [第19题,据图可知,与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相比,厄瓜多尔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且受寒流影响,故其海面蒸发较弱,空气湿度较小,降水较少,且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不活跃。第20题,若某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水温差异缩小,说明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受厄尔尼诺影响,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
21.(1)秘鲁寒流 巴西暖流
(2)①洋流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及向较低纬度地区延伸;②洋流促使了乙处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的形成。
(3)加快 减慢 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4)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陆地轮廓及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①洋流为秘鲁寒流,②洋流为巴西暖流。第(2)题,结合上题,①洋流为秘鲁寒流,②洋流为巴西暖流。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使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及向较低纬度地区延伸;巴西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促使乙处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的形成。第(3)题,根据洋流流向判断轮船从A城市航行至B城市过程,大部分时间顺洋流方向航行,速度比较快,在丁海峡处受西风漂流影响,逆洋流航行,航速减慢。第(4)题,丙处为秘鲁渔场,其形成主要受秘鲁寒流影响。
22.(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异常偏暖,使得海面气温升高,这些热空气形成上升气流。赤道西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形成下沉气流,最终形成赤道太平洋海区的热力环流。
(2)海水的比热容较大,海洋和大气之间水分和热量交换活跃,所以海水温度的微小变化可使大气环流发生剧烈变化。
(3)降雨时河道迅速涨水,易出现山洪;短时强降雨伴随雷电、大风等;持续降雨所引发的滑坡、泥石流。
解析 (1)在正常情况下,赤道西太平洋海区由于海水温度高,空气温暖潮湿并上升,形成丰富的降水,而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水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干燥晴朗,形成沃克环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上翻现象减弱或消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升高。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异常偏暖,使得海面气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形成上升气流。赤道西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形成下沉气流,最终形成赤道太平洋海区的热力环流。(2)海水的比热容较大,海洋和大气之间水分和热量交换活跃,海水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会直接影响大气温度,进而改变大气环流。(3)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水洛河流域的雨季降水量异常增多,降雨时河道迅速涨水,进而引发山洪灾害;短时强降雨时伴随的雷电、大风等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长时间的强降雨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能对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