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测11 第3~5章综合练习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所示大部分地区①受高气压控制 ②受低气压控制 ③为晴天 ④为阴雨天气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据图判断,甲、乙、丙三个锋面中A.甲锋面附近天气变化最剧烈 B.乙锋面附近风力最强C.丙锋面移动速度最快 D.乙锋面附近降水强度最大3.该地可能位于A.欧洲西部 B.中国东部C.北美北部 D.澳大利亚南部某年11月6日8时,我国北京的一位妈妈望着窗外的纷纷落叶,给正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打电话,以下是部分电话内容。妈妈:“生日快乐!”思琪:“妈,您记错了,我的生日是6日,明天才是。”……妈妈:“冷吗?”思琪:“不冷,只是阴雨天气多起来了,不像前几个月,几乎每天都阳光明媚。”据此完成4~5题。4.妈妈所在地和思琪所在地的气候分别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5.思琪留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A.罗马(41°N,12°E) B.巴西利亚(16°S,48°W)C.圣弗朗西斯科(38°N,122°W) D.温哥华(49°N,123°W)如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6~8题。6.图中M地气温可能是A.22 ℃ B.26 ℃ C.16 ℃ D.15 ℃7.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地形8.图示季节,圣地亚哥与布宜诺斯艾利斯降水量差异较大,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圣地亚哥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B.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C.圣地亚哥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D.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较少高含沙量条件下河床的剧烈冲刷现象称为“揭河底”现象,“揭河底”冲刷会引起黄河主汛期河床形态的剧烈调整。如图示意黄河龙门水文站监测的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关系。据此完成9~10题。9.1977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甲、乙两点龙门站含沙量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A.甲点含沙量变小,流速较快 B.甲点含沙量变大,流速较慢C.乙点含沙量变小,流速较慢 D.乙点含沙量变大,流速较快10.图示两次洪水过程中,“揭河底”现象发生在A.1971年7月的水位上涨期 B.1971年7月的水位回落期C.1977年7月的水位上涨期 D.1977年7月的水位回落期太平洋表层海水可通过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其在北冰洋表层海洋环流和物质能量输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如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据此完成11~12题。11.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楚科奇海最多的时段为A.12月-次年2月 B.3-5月C.6-8月 D.9-11月12.太平洋表层海水过多流入对楚科奇海带来的主要影响有A.加速海冰消融 B.海域温度降低C.沿岸降水减少 D.海陆轮廓变化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如图示意1950-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0°-10°S,180°-90°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据此完成13~14题。13.据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SOI值距平与表层海温距平呈正相关B.1955年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约为-1.0 ℃C.SOI值距平高时,表层海水温度较低D.表层海温距平最高时,SOI值距平最低14.当SOI值为正距平且数值较大时,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势力减弱 B.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C.澳大利亚东部干旱灾害多发 D.我国冬季寒潮天气增多融雪洪水和雪崩是重要的自然灾害,积雪面积也是水文和气候循环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合理利用积雪资源、预防自然灾害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者对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地区近20年积雪覆盖率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如图)。据此回答15~16题。15.横断山区A.各海拔积雪覆盖率变化一致B.海拔1 000 米以下积雪覆盖率变化最大C.海拔1 000 米以上积雪覆盖率低D.海拔3 000 米以上积雪覆盖率最大16.研究发现,横断山区的积雪日数呈西北部和北部多、南部少的空间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地势 B.纬度 C.坡向 D.降水如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据此完成17~18题。17.甲到丁植被的演替反映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8.棕壤和红壤都有大量凋落物,但棕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却远高于红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成土母质 B.地形C.气候 D.植被类型有学者认为,世界上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应属于以雨林为基带的极高山地。如图为我国最为完整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9~20题。19.该山地可能位于A.海南B.新疆C.青海D.西藏20.推测图中D自然地带的主要植被类型为A.草地 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 D.针阔混交林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天气系统过境时会给当地带来降水、风向、气温等要素的变化。河北省保定市是我国北方重工业城市。如图为“河北省保定市某次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象要素变化图”,其中露点温度反映空气湿度大小,露点温度越高,空气湿度越大。保定市在16时出现了较大雾霾天气。(1)指出此次保定市过境的天气系统类型,并说明理由。(2)说明保定市在16时之前的天气特征。(3)推测保定市在16时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北冰洋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按照一定规律流动。近年来,受北冰洋海冰融化的影响,北冰洋洋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图示意北冰洋洋流流向。(1)指出丁洋流的性质,并简述其对沿岸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2)与甲、丙洋流相比,乙、丁洋流使北冰洋与其他海域水热交换的规模更大,请说明理由。(3)说明北冰洋海冰融化对该海域洋流产生的影响。答案精析1.A 2.A 3.D [第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图中大部分地区受到锋面气旋系统控制,锋面气旋系统属于低压;该区域形成了多个锋面,且锋面附近和低压系统控制区都易产生阴雨天气,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A。第2题,据图可知,甲为冷锋,正在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移动,甲锋面附近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冷暖空气交汇猛烈,会带来大风、降温和暴雨等天气,故该锋面附近天气变化最剧烈,A正确;乙锋面处等压线不是最密集的,故其风力不是最强的,B错误;丙为暖锋,与冷锋相比,暖锋锋面移动速度较慢,C错误;乙锋面移动的方向偏西,移动方向上纬度差异小,冷暖空气交汇不如甲锋面猛烈,故其降水强度不是最大,D错误。故选A。第3题,根据图中冷锋由南向北移动,暖锋由北向南移动可知,该锋面气旋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故该地区位于南半球,D正确;欧洲西部、中国东部、北美北部都位于北半球,与题意不符,A、B、C错误。故选D。]4.D 5.C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妈妈位于我国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故排除A、B项。由材料可知,思琪所在地区在7-9月为降水稀少的干旱季节,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7-9月为夏季,降水较多;如果为南半球,7-9月为冬季,但因南半球无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排除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思琪所在地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排除C项,D项正确。故选D。第5题,从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和“我的生日是6号,明天才是”分析,当北京时间是11月6日8时时,思琪留学所在的国家为11月5日,根据日期分界线的分布,此时11月6日0时位于中时区,处在5日的范围从中时区向西到国际日期变更线,即西时区地区,罗马(41°N,12°E)属于东一区,A错误。据上题分析,思琪所在地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圣弗朗西斯科(38°N,122°W)符合题意,C正确。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温哥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D错误。故选C。]6.C 7.B 8.B [第6题,图中M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地处安第斯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及分布情况,可以确定M地气温处于15-20 ℃之间。故C项正确。第7题,由图可知,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主要原因是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甲地地处大陆,比热容小,易升温,乙地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大,不易升温,影响因素为海陆分布,B项正确。两地纬度基本一致,大气环流情况相近,地形都为平原,A、C、D三项错误。第8题,根据两地位置可判断圣地亚哥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9.D 10.D [第9题,读图可知,甲、乙两点流量相同,但甲水位高且水位变化较慢,乙水位低且水位变化较快;说明甲点流速较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高,含沙量变小;乙点流速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床下降,含沙量变大。D正确,排除A、B、C。故选D。第10题,读图分析,相同流量下,与1971年相比,1977年水位高,说明河床高,河床泥沙沉积多,有“揭河底”的条件。1977年7月,与上海期相比,回落期水位低且水位下降快,说明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河床下降,可以发生“揭河底”现象。D正确,排除A、B、C。故选D。]11.C 12.A [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可知,图示海域夏季随气压带、风带北移,南部海域以偏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楚科奇海水量最多,C正确,A、B、D错误。第12题,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地区流入高纬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海冰消融,A正确。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海水升温,B错误。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降水一定程度上会增多,C错误。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对海陆轮廓影响小,D错误。]13.C 14.D [第13题,读图可知,SOI值距平与表层海温距平大体呈负相关,A错误;1955年该海域表层海温距平为-1.0 ℃,即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约为-1.0 ℃,B错误;据图可知,SOI值距平高时,表层海温距平值较低,C正确;据图可知,表层海温距平最高是在1980-1985年之间,而此时的SOI值距平不是最低,D错误。故选C。第14题,由材料可知,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当SOI值为正距平且数值较大时,表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比较大,且大于多年平均值。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势力越强,A错误;太平洋上信风势力越强,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越强,中低纬度大洋西岸海温偏高,夏秋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加大,冬季风势力增强,寒潮天气增多,B错误,D正确;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势力越强,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越强,赤道西太平洋沿岸降水偏多,澳大利亚东部不易发生干旱灾害,C错误。故选D。]15.D 16.B [第15题,据图可得,海拔3 000 米以上平均积雪覆盖率最高,D正确;各海拔积雪覆盖率变化是不一致的,A错误;海拔1 000 米以下积雪覆盖率变化最小,不是最大,B错误;海拔1 000 米以下积雪覆盖率最低,C错误。故选D。第16题,横断山区西北部和北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利于积雪的长时间存留,积雪日数多;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利于积雪的长时间存留,积雪日数少,B正确。]17.A 18.C [第17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形剖面图为东北-西南走向,故甲地位于昆明西南部,地带性土壤是砖红壤,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热带季雨林,乙区域主要在云贵地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丙、丁两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从甲到丁植被演替主要是由于热量变化引起的,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第18题,读图可知,红壤地区纬度较低,由于夏季气温高,微生物活性较高,有机质分解作用强,雨量多,有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有机质易被淋失,有机质含量远低于棕壤,C正确;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A错误;地形、植被类型不是影响棕壤和红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19.D 20.D [第19题,山地的基带与该山地同纬度地区的自然地带类型一致。该山地的基带为河谷季雨林带,说明位于低纬度、降水较多的地区,新疆、青海地处内陆,降水稀少,B、C错误。该山地海拔达到7 782米,应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南岛没有海拔超过7 000米的山地,A错误。西藏东南部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丰富,形成季雨林带,D正确,故选D。第20题,D自然地带下方为山地半常绿阔叶林带,上方为山地暗针叶林带,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二者之间应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或针阔混交林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1)类型:冷锋。理由: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风力增强。(2)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力较小,空气湿度相对较大。(3)16时冷锋到达保定市,受冷气团挤压,暖气团被迫抬升,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该时段空气湿度较大,水汽较充足;保定市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较多,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多,容易出现雾霾天气。解析 (1)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风力增强,应为冷锋过境。(2)保定市在16时之前处于冷锋过境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锋面还未过境时,大气相对稳定,风力较小,空气湿度相对较大。(3)保定市在16时正值冷锋过境,冷锋刚到达保定市,由于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受冷气团挤压,暖气团被迫抬升,在垂直方向上形成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污染物不易扩散;该时段露点温度低于大气温度,空气湿度较大,水汽较充足;保定市是我国北方重工业城市,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较多,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多,容易出现雾霾天气。22.(1)性质: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易形成海雾。(2)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的通道最为宽阔;乙寒流和丁暖流实现了较为通畅的水热交换。(3)北冰洋海冰融化,极地东风对海水的作用增强,洋流加速,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增强;对流入北冰洋的洋流势力起减弱作用。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丁位于亚欧大陆西侧,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暖流对沿岸可以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北冰洋海域气温较低,暖流流经地区,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第(2)题,由图可知,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的海水通道最为宽阔,这里的乙寒流和丁暖流实现了较为通畅的水热交换;甲、丙寒流所在海域较窄,水热交换较少。第(3)题,由图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冰洋海域,海冰融化导致海面结冰面积减小、结冰时间缩短,从而使极地东风可直接作用于海水,使得该海域洋流加速,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增强。北冰洋海水流到北大西洋会导致大西洋部分海域温度降低,从而使北大西洋流向北冰洋的暖流势力减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