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高中地理同步周测3《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构造地貌的形成》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高中地理同步周测3《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构造地貌的形成》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资源简介

周测3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构造地貌的形成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1年12月4日,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塞梅鲁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将火山附近卢马姜地区的多个村庄覆盖,当地部分居民被迫撤离。据此完成1~3题。
1.火山喷发是一种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
2.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内部的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
3.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体的一般特点是
A.高大绵长 B.多直立的陡崖
C.山顶有积雪 D.锥形山体
埃尔斯米尔岛是加拿大第三大岛,是加拿大北极群岛地势最崎岖的地方,有耸立的群山,曲折的海岸线,岛上遍布灰黑色山岩,岩石中富含硫黄。岛上7、8月份大部分地区没有冰雪,蜿蜒的雪山、连绵的冰河、覆盖在冰河表面的色彩明亮的黄色雪堤成为这个年均温只有-20 ℃的人迹罕至的白色冰原上最为常见的景观。如图为“埃尔斯米尔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埃尔斯米尔岛的形成主要是
A.冰川堆积 B.海浪沉积
C.火山作用 D.板块碰撞
5.埃尔斯米尔岛地表受外力破坏最强的月份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6.黄色雪堤中,黄色堆积物来源于
A.大气中黄色尘埃物质 B.地表黄色荒漠土
C.人类排放黄色废弃物 D.周边岩石风化物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正欲前往当地知名景点清水断崖的王老师一家不得不提前终止行程返回大陆。据当地的旅游资料显示,清水断崖是位于海边一处面向大海、壮美绝伦的大理石崖壁。据此完成7~8题。
 
7.本次花莲县发生地震的海域可能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8.清水断崖的岩石类型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戊
1969年阿姆斯特朗搭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着陆于月球的“月海”,并留下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月海是指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有科学家认为月海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月球早期的火山喷发。据此完成9~10题。
9.月球火山喷发能形成月海的原因最可能是
A.月球的月心引力较小 B.月球的表面较为平坦
C.月球自转和公转运动 D.地月之间的潮汐作用
10.随着时间流逝,阿姆斯特朗的脚印终会消失,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外力堆积 B.风化作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属于地质时期火山颈的残留物。如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组成“魔鬼塔”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白云岩 B.花岗岩、玄武岩
C.石灰岩、大理岩 D.花岗岩、砾岩
12.下列关于“魔鬼塔”地质形成过程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海洋沉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C.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D.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貌的形成只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河湖众多,风成地貌广泛分布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形成先后顺序为②①③
如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E-60°E之间。读图,完成15~16题。
15.⑥板块是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16.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褶皱山脉 B.狭长裂谷
C.海沟 D.洋脊
图a和图b皆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a甲处和图b岛屿所处的板块位置分别是
A.生长边界 板块内部 B.消亡边界 板块内部
C.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D.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18.图a中A、B两处海底岩石年龄较老的是
A.A B.B
C.两地岩石年龄差别不大 D.无法判断
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设计建设成如图所示的双螺旋形状,开车进入隧道,不是直行,而是一路转圈,在不知不觉中向上爬升。读图,完成19~20题。
  
19.高速公路按图示选线,主要考虑的是
A.网络化 B.立体化 C.经济性 D.安全性
20.在图示地区,较早修建有一条108国道,是顺应地形地势,以适当的坡度来修建的。推测108国道在该地区的公路形态最接近于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甲)和“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图乙中D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____(填“地垒”或“地堑”),C地的构造地貌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图乙所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国家。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多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图甲中__________(填序号)可表示该岩石的形成过程,该岩石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形成图乙中B地地貌的原因。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发量超过3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 米)集中分布(如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处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精析
1.C 2.B 3.D [第1题,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释放的过程,是一种强烈的岩浆活动形式。故选C。第2题,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选B。第3题,火山喷发后,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挟带的固体碎屑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锥形体,使得火山体大多为锥形山体。故选D。]
4.C 5.B 6.D [第4题,根据材料“岛上遍布灰黑色山岩,岩石中富含硫黄”可判断,该岛屿为火山作用形成的岛屿。第5题,读图可知,埃尔斯米尔岛位于北极圈内,全年气温很低,岛上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周围海面封冻期长。夏季气温较高,周围海面解冻,陆地冰雪厚度变薄,岛上露出的灰黑色山岩易遭受极地东风、海浪和冰雪融水侵蚀。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岩石中富含硫黄,表层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后,硫黄渗入水中,再经过冰封冻结后,堆积在河流两岸形成黄色雪堤。]
7.A 8.C [第7题,我国台湾省花莲县位于太平洋西岸,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8题,沉积物堆积形成沉积岩,故甲是沉积岩,火山喷发形成喷出岩,丁是喷出岩,则戊是岩浆,乙是侵入岩,所以丙是变质岩。清水断崖是壮美绝伦的大理石崖壁,表明清水断崖(大理石)的岩石类型是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A 10.B [第9题,月球的月心引力较小,导致地球的引力使月球地壳的厚度不均匀,月球表面更容易被小行星撞破导致月球地幔中的熔岩流出来,引起火山喷发最终形成月海,A正确。第10题,由于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和水,不会产生外力作用,A错;月球干燥的环境中,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B对;月球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现在没有火山喷发,C错;变质作用不会导致月球表面的脚印消失,D错。故选B。]
11.B 12.A [第11题,由材料可知,“魔鬼塔”属于火山颈的残留物,推知其是岩浆侵入或喷发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岩主要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花岗岩和玄武岩是常见的岩浆岩,B正确;石灰岩、白云岩和砾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A、C、D错误。故选B。第12题,“魔鬼塔”大约形成于5 000万年前,当时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以下,沉积了砂岩、石灰岩、页岩等沉积岩层。同时,来自地壳深处的压力迫使岩浆侵入沉积岩,随后岩浆便开始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经过数百万年,海底隆起形成坚硬的陆地,外力作用开始侵蚀外部沉积岩,沉积岩被侵蚀殆尽后留下巨块岩浆岩,岩浆岩由于风化作用形成“魔鬼塔”。所以“魔鬼塔”地质形成过程是海洋沉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D 14.D [第13题,由图可知,该处先由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后又发生岩层断裂,使岩层隆起与下陷,在断层线位置,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形成沟谷、河流。可见图中地貌既与内力作用有关,也与外力作用有关,A错误;图中河流众多,风成地貌没有广泛分布,B错误;甲、乙两座山脉分别是向斜山和背斜山,形成原因不同,C错误;丙河流发育于断层线附近,其成因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D正确。故选D。第14题,读图可知,①②均为沉积岩,②岩层在①岩层下方,故②岩层形成时间比①岩层早,③为岩浆岩,③岩层侵入到①岩层中,故③岩层在①岩层之后形成,故图中岩层形成先后顺序为②①③,D正确;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A错误;②处为石灰岩,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B错误;③处是花岗岩,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C错误。故选D。]
15.D 16.A [第15题,据图可知,该图表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情况,①主要位于10°E-60°E之间,可判断①为非洲板块,向东依次为②印度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太平洋板块、⑤南极洲板块、⑥美洲板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6题,根据所学可知,②印度洋板块与③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属于褶皱山脉,A正确;裂谷是由板块张裂形成,B错误;海沟是由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位置相对较低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方,在板块向下的俯冲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C错误;洋脊是由板块张裂形成,D错误。故选A。]
17.D 18.B [第17题,读图可知,图a中板块边界为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b岛屿为地中海上的塞浦路斯岛,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第18题,距离生长边界越近,岩石年龄越新;距离消亡边界越近,岩石年龄越老。B比A距离消亡边界近,因此B处海底岩石年龄较老。故选B。]
19.D 20.A [第19题,读图可知,图中高速公路地处地震断裂带附近,经过山地时采用螺旋式隧道,可以降低坡度,在隧道内向上爬升,是为了增强通行的安全性。第20题,在图示地区(山区),为了降低道路坡度,修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弯曲,A项正确。]
21.(1)地堑 向斜山
(2)B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渗水(不易储存地下水)
(3)沉积岩 ② 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4)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岩性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2.(1)西北风(偏西风)。
理由:沙山(链)呈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
(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使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沙山呈东北—西南延伸,形成了东北—西南延伸的新月形沙丘链。而在新月形沙丘链中,缓坡为迎风坡,而沙山西北坡缓,应为迎风坡,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偏西风)。(2)根据题意,该地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以及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使沙山不断长高。(3)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