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2《水珠从哪里来》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2024三上·甘肃期中) 烧水时的“白汽”是水受热产生的 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答案】水蒸气【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有三态变化,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业态的水或凝华成固态的冰。 烧水时的“白汽”是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2.(2023三上·营口月考)小水滴或小冰品有常轻,可以附在空气中形成了 。【答案】云【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地面的水蒸发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3.(2024五上·常德期末)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片会变模糊,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 。【答案】镜片起雾【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我们把固体形态的水叫作冰。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片会变模糊,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凝结。4.(2023三上·海盐期中)烧水时,壶嘴冒出的“水汽”是 。【答案】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极小的小水滴【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烧水时,壶嘴冒出的“水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5.一杯热开水放在桌子上,看到上面冒着的 ,而是 。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也不是水蒸气。因为 , ,而 ,所以它不是水蒸气。【答案】“白汽”不是水蒸气;雾状的小水滴;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白汽”能够看到【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一杯热开水放在桌子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雾状的小水滴。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也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二、判断题6.烧水时烧水壶的壶盖会被水蒸气顶起来,所以壶口冒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 )【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烧水时烧水壶的壶盖会被水蒸气顶起来,所以壶口冒的“白汽”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7.(2023三上·沛县月考)热水壶中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肉眼看不到,是水的气态形式。热水壶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题目法错误。8.(2024五上·汶上月考)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的表面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和露珠的形成原因类似。( )【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的表面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和露珠的形成原因类似,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9.(2023三上·萧山期中)装有冰块的试管外壁出现了小水珠,这是由冰融化而来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 冰变成了水,是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玻璃杯外面出现的水珠,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常见的液化现象有:雨、雾、露的形成以及生活中各种“白气”。10.(2022四下·德江期中)早晨树叶上的露珠和冬季说话时嘴周围的“哈气”,都是凝结现象。【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早晨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冬天人在户外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11.(2024四下·曲江期末) 小草上的露珠是下雨才能形成的。 ( )【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小草上的露珠是气温低的清晨,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不是下雨才形成的。题目说法错误。12.(2024五下·巴音郭楞蒙古期末)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过一会儿瓶身上就会出现大量的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 )【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 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液化成了小水珠,附着在瓶壁上形成的。13.(2023三上·如皋期末)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冰,这个过程叫凝固。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释放热量。14.(2023三上·盘山期末)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湿润的土地上,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塑料盒中出现水珠。【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湿润的土地上,湿润的土地上含有水分,水会变成水蒸气蒸发,水蒸气遇到冷的塑料盒凝结成小水珠,所以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塑料盒中出现水珠。题干正确。15.(2023五上·南通期末) 我们一般在一天中的早晨能看到雾。( )【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雾是水蒸气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由于凌晨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所以我们一般在一天中的早晨能看到雾。题目说法正确。16.(2022三上·新沂期末)将两块相同的布片,一块干燥、一块浸水,各自密封在一个干燥的塑料饮料瓶中,几个小时后,有湿布的瓶壁上出现一些小水珠。由此可以推断瓶壁上的水来自于湿布片,而且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人眼睛无法看得见的。( )【答案】正确【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解析】【分析】水有三种形态,三种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有湿抹布的瓶子壁上会出现水滴,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被蒸发了,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瓶子壁,凝结成小水滴,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我们眼睛看不见的。17.(2022三上·华坪期末)蒸汽是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小水珠。 ( )【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这是凝结现象。18.(2022三上·博兴期末)冬天,在室外我们能呼出大量“白汽”,这些“白汽”就是水蒸气。( )【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 冬天在户外说话时,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19.(2024六上·忠县期末)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气中。低空是雾,高空是云。( )【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题目说法正确。20.(2020四上·尖草坪期末)冰箱冷冻室的门打开后,白气会向上流动。【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白气的成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水珠,应该是向下流动。三、单选题21.(2024三上·海盐期中)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A.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B.是杯子里的冰融化成的C.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故选C。22.(2024三上·罗湖期中)雨过天晴,将玻璃杯倒扣在沙滩上,过一会儿杯底会出现( )。A.小水珠 B.水蒸气 C.空气【答案】A【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雨过天晴后,沙滩仍有水分蒸发,空气中含较多水蒸气。玻璃杯倒扣时,杯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底,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底。水蒸气无色透明不可见,空气一直存在但不会凝结,因此杯底出现的是小水珠,选 A。23.(2024三上·罗湖期中)在寒冷的冬季,戴眼镜的同学从外面回来,眼镜上会有一层雾气,这些雾是( )。A.水蒸气 B.小水滴 C.空气【答案】B【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冬季室外温度低,眼镜镜片温度也低。当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片放热液化,形成许多细小的水滴,附着在眼镜上成为雾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肉眼不可见,空气是混合物,均不符合雾气的形态,故正确答案为 B。24.(2025五上·高州期末)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①、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出现小水珠,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①②A.小水珠都在玻璃片①、②的上表面B.小水珠都在玻璃片①、②的下表面C.小水珠在玻璃片①的上表面、②的下表面【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小水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关键在于判断水蒸气来源和遇冷位置:①号烧杯装冰块,玻璃片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玻璃片上表面(温度低),遇冷液化成小水珠;②号烧杯装热水,热水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向上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片下表面,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因此,①的小水珠在上表面,②的在下表面,正确答案是C。25.(2024三上·罗湖月考) 水壶里的水烧开时,壶口会有“白汽”。下列与此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A.冬天,屋檐下有许多冰柱B.海洋里的水蒸发成水蒸气C.深秋的早晨,草上满是晶莹的露珠【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深秋的早晨,草上满是晶莹的露珠,是因为夜晚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草叶等物体上,形成露珠,和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白汽” 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气态到液态的液化过程。26.皮皮烧水时,发现水壶口处冒出了很多“白汽”,这是因为( )。A.“白汽”是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B.“白汽”是水壶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C.“白汽”是水壶中喷出的受热膨胀的空气D.“白汽”是水壶外的水蒸气遇到喷出的热空气凝结的【答案】B【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壶口处冒出了很多“白汽”,这些“白汽”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27.(2024三上·浙江期末)一个干的玻璃杯中装了冰块后外壁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是由于( )。A.杯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B.杯子里的冰融化后从杯壁渗出来的C.杯子里的冰融化后从杯口溢出来的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A【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一个干的玻璃杯中装了冰块后外壁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28.(2025五下·福田期末)妈妈在厨房煮饺子时,掀开锅盖瞬间,看到大量白汽产生,这些白汽实际上是( )。A.水蒸气B.沸腾的水溅出形成的水滴C.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的小水珠【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妈妈在厨房煮饺子时,掀开锅盖瞬间,看到大量白汽产生,这些白汽实际上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29.(2024三上·钱塘期中)透明干燥的玻璃杯倒扣在有少量水的地面上,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盒的内壁和顶部出现小水珠B.小水珠全部出现在盒的外壁C.小水珠跑到空气中去了,盒的内外壁都没有小水珠【答案】A【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透明干燥的玻璃杯倒扣在有少量水的地面上,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盒的内壁和顶部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水蒸汽遇冷凝结。30.(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各种现象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 )。A.雪化成晶莹的小水珠B.雨后荷叶上的小水珠C.在玻璃上哈出“雾气”【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各种现象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在玻璃上哈出“雾气”。四、实验探究题31.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亮亮起床后发现玻璃窗的内表面上有很多小水珠,他感到很疑惑,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A.他找来两个玻璃杯和两个方形的玻璃片a和b。B.他分别在两个玻璃杯里加入冰水和热水,分別盖上玻璃片a和b。(如下图所示)C.过一段时间观察玻璃片a和b的小水珠分布情况。(1)亮亮发现左边玻璃杯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a的 (填“上面”或“下面”)。它是由 (填“杯内”或“杯外")的水蒸气转化而来的。(2)亮亮发现右边玻璃杯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b的 (填“上面”或“下面”)。它是由 (填“杯内”或“杯外”)的水燕气转化而来的。(3)由此他断定家里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 (填“室内"或“室外”)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答案】(1)上面;杯外(2)下面;杯内(3)室内【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解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汽,水蒸汽又凝结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汽的互相变换与温度有关。水蒸汽的现象如湿衣服晾干了,水洼里的水变干了。水蒸汽凝结的现象如早晨草地上的露珠,刚洗完澡后浴室玻璃上有水珠。(1)亮亮发现左边玻璃杯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a的上面。它是由杯外的水蒸气转化而来的。(2)亮亮发现右边玻璃杯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b的下面。它是由杯内的水蒸气转化而来的。(3)由此他断定家里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故答案为:(1)上面;杯外。(2)下面;杯内。(3)室内。五、综合题32.北风呼啸,寒冷的冬天来了。小金的家里开着暖气,屋里暖暖和和的。(1)早晨小金起床后,拉开窗帘,发现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金想不明白,于是他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发现这就是 (填“蒸发”或“凝结”)现象。(2)晚上七点钟,爸爸从外面回来了,边进门边说:“还是家里暖和呀。”小金正准备让爸爸喝热水,却听到爸爸又说:“看不见东西了。”小金吓得连忙跑过来,原来是爸爸的眼镜片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水珠,于是小金立刻想到了课堂中学过的知识,这是 (填“蒸发”或“凝结”)现象。(3)过了片刻,爸爸的眼镜片上的小水珠消失不见了,眼镜又恢复了清晰,这是 (填“蒸发”或“凝结”)现象。(4)晚上九点钟,小金洗完头发后,把吹风机调节到热风挡后很快就把头发吹干了,说明( )可以使蒸发变快。A.加热 B.降温(5)小金发现,水蒸气容易在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凝结成小水珠,由此联想到,在冬季,若不想让车窗玻璃上形成小水珠,则应该( )。A.用车内空调吹热风,升高车窗玻璃的温度B.用车内空调吹冷风,降低车窗玻璃的温度【答案】(1)凝结(2)凝结(3)蒸发(4)A(5)A【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解析】【分析】(1)冬天屋里开着暖气,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玻璃窗的温度比较低,当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窗时,会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上,这种气态变液态的现象就是凝结。(2)爸爸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的温度还比较低。室内温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眼镜片,就会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这属于凝结现象。(3)过了片刻,眼镜片上的小水珠又消失了,是因为小水珠从液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水从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就是蒸发现象。(4)吹风机调到热风挡,会吹出热风,热风能提高头发和头发上水分的温度。温度升高时,水蒸发的速度会变快,所以头发能很快被吹干,这说明加热可以使蒸发变快。因此,应选A选项。(5)冬季,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表面凝结成小水珠。如果用车内空调吹热风,能升高车窗玻璃的温度,这样车窗玻璃温度就不低了,水蒸气遇到温度不低的车窗玻璃,就不容易凝结成小水珠了;而吹冷风会降低车窗玻璃温度,会更容易让水蒸气凝结,所以应选A选项。1 / 1【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2《水珠从哪里来》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2024三上·甘肃期中) 烧水时的“白汽”是水受热产生的 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2.(2023三上·营口月考)小水滴或小冰品有常轻,可以附在空气中形成了 。3.(2024五上·常德期末)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片会变模糊,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 。4.(2023三上·海盐期中)烧水时,壶嘴冒出的“水汽”是 。5.一杯热开水放在桌子上,看到上面冒着的 ,而是 。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也不是水蒸气。因为 , ,而 ,所以它不是水蒸气。二、判断题6.烧水时烧水壶的壶盖会被水蒸气顶起来,所以壶口冒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 )7.(2023三上·沛县月考)热水壶中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8.(2024五上·汶上月考)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的表面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和露珠的形成原因类似。( )9.(2023三上·萧山期中)装有冰块的试管外壁出现了小水珠,这是由冰融化而来的。( )10.(2022四下·德江期中)早晨树叶上的露珠和冬季说话时嘴周围的“哈气”,都是凝结现象。11.(2024四下·曲江期末) 小草上的露珠是下雨才能形成的。 ( )12.(2024五下·巴音郭楞蒙古期末)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过一会儿瓶身上就会出现大量的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 )13.(2023三上·如皋期末)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4.(2023三上·盘山期末)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湿润的土地上,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塑料盒中出现水珠。15.(2023五上·南通期末) 我们一般在一天中的早晨能看到雾。( )16.(2022三上·新沂期末)将两块相同的布片,一块干燥、一块浸水,各自密封在一个干燥的塑料饮料瓶中,几个小时后,有湿布的瓶壁上出现一些小水珠。由此可以推断瓶壁上的水来自于湿布片,而且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人眼睛无法看得见的。( )17.(2022三上·华坪期末)蒸汽是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小水珠。 ( )18.(2022三上·博兴期末)冬天,在室外我们能呼出大量“白汽”,这些“白汽”就是水蒸气。( )19.(2024六上·忠县期末)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气中。低空是雾,高空是云。( )20.(2020四上·尖草坪期末)冰箱冷冻室的门打开后,白气会向上流动。三、单选题21.(2024三上·海盐期中)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A.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B.是杯子里的冰融化成的C.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22.(2024三上·罗湖期中)雨过天晴,将玻璃杯倒扣在沙滩上,过一会儿杯底会出现( )。A.小水珠 B.水蒸气 C.空气23.(2024三上·罗湖期中)在寒冷的冬季,戴眼镜的同学从外面回来,眼镜上会有一层雾气,这些雾是( )。A.水蒸气 B.小水滴 C.空气24.(2025五上·高州期末)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①、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出现小水珠,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①②A.小水珠都在玻璃片①、②的上表面B.小水珠都在玻璃片①、②的下表面C.小水珠在玻璃片①的上表面、②的下表面25.(2024三上·罗湖月考) 水壶里的水烧开时,壶口会有“白汽”。下列与此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A.冬天,屋檐下有许多冰柱B.海洋里的水蒸发成水蒸气C.深秋的早晨,草上满是晶莹的露珠26.皮皮烧水时,发现水壶口处冒出了很多“白汽”,这是因为( )。A.“白汽”是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B.“白汽”是水壶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C.“白汽”是水壶中喷出的受热膨胀的空气D.“白汽”是水壶外的水蒸气遇到喷出的热空气凝结的27.(2024三上·浙江期末)一个干的玻璃杯中装了冰块后外壁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是由于( )。A.杯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B.杯子里的冰融化后从杯壁渗出来的C.杯子里的冰融化后从杯口溢出来的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8.(2025五下·福田期末)妈妈在厨房煮饺子时,掀开锅盖瞬间,看到大量白汽产生,这些白汽实际上是( )。A.水蒸气B.沸腾的水溅出形成的水滴C.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的小水珠29.(2024三上·钱塘期中)透明干燥的玻璃杯倒扣在有少量水的地面上,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盒的内壁和顶部出现小水珠B.小水珠全部出现在盒的外壁C.小水珠跑到空气中去了,盒的内外壁都没有小水珠30.(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各种现象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 )。A.雪化成晶莹的小水珠B.雨后荷叶上的小水珠C.在玻璃上哈出“雾气”四、实验探究题31.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亮亮起床后发现玻璃窗的内表面上有很多小水珠,他感到很疑惑,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A.他找来两个玻璃杯和两个方形的玻璃片a和b。B.他分别在两个玻璃杯里加入冰水和热水,分別盖上玻璃片a和b。(如下图所示)C.过一段时间观察玻璃片a和b的小水珠分布情况。(1)亮亮发现左边玻璃杯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a的 (填“上面”或“下面”)。它是由 (填“杯内”或“杯外")的水蒸气转化而来的。(2)亮亮发现右边玻璃杯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b的 (填“上面”或“下面”)。它是由 (填“杯内”或“杯外”)的水燕气转化而来的。(3)由此他断定家里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 (填“室内"或“室外”)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五、综合题32.北风呼啸,寒冷的冬天来了。小金的家里开着暖气,屋里暖暖和和的。(1)早晨小金起床后,拉开窗帘,发现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金想不明白,于是他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发现这就是 (填“蒸发”或“凝结”)现象。(2)晚上七点钟,爸爸从外面回来了,边进门边说:“还是家里暖和呀。”小金正准备让爸爸喝热水,却听到爸爸又说:“看不见东西了。”小金吓得连忙跑过来,原来是爸爸的眼镜片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水珠,于是小金立刻想到了课堂中学过的知识,这是 (填“蒸发”或“凝结”)现象。(3)过了片刻,爸爸的眼镜片上的小水珠消失不见了,眼镜又恢复了清晰,这是 (填“蒸发”或“凝结”)现象。(4)晚上九点钟,小金洗完头发后,把吹风机调节到热风挡后很快就把头发吹干了,说明( )可以使蒸发变快。A.加热 B.降温(5)小金发现,水蒸气容易在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凝结成小水珠,由此联想到,在冬季,若不想让车窗玻璃上形成小水珠,则应该( )。A.用车内空调吹热风,升高车窗玻璃的温度B.用车内空调吹冷风,降低车窗玻璃的温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水蒸气【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有三态变化,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业态的水或凝华成固态的冰。 烧水时的“白汽”是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2.【答案】云【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地面的水蒸发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3.【答案】镜片起雾【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我们把固体形态的水叫作冰。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片会变模糊,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凝结。4.【答案】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极小的小水滴【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烧水时,壶嘴冒出的“水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5.【答案】“白汽”不是水蒸气;雾状的小水滴;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白汽”能够看到【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一杯热开水放在桌子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雾状的小水滴。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也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6.【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烧水时烧水壶的壶盖会被水蒸气顶起来,所以壶口冒的“白汽”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7.【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肉眼看不到,是水的气态形式。热水壶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题目法错误。8.【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的表面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和露珠的形成原因类似,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9.【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 冰变成了水,是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玻璃杯外面出现的水珠,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常见的液化现象有:雨、雾、露的形成以及生活中各种“白气”。10.【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早晨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冬天人在户外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11.【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小草上的露珠是气温低的清晨,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不是下雨才形成的。题目说法错误。12.【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 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液化成了小水珠,附着在瓶壁上形成的。13.【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冰,这个过程叫凝固。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释放热量。14.【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湿润的土地上,湿润的土地上含有水分,水会变成水蒸气蒸发,水蒸气遇到冷的塑料盒凝结成小水珠,所以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塑料盒中出现水珠。题干正确。15.【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雾是水蒸气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由于凌晨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所以我们一般在一天中的早晨能看到雾。题目说法正确。16.【答案】正确【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解析】【分析】水有三种形态,三种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有湿抹布的瓶子壁上会出现水滴,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被蒸发了,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瓶子壁,凝结成小水滴,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我们眼睛看不见的。17.【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这是凝结现象。18.【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 冬天在户外说话时,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19.【答案】正确【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题目说法正确。20.【答案】错误【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白气的成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水珠,应该是向下流动。21.【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故选C。22.【答案】A【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雨过天晴后,沙滩仍有水分蒸发,空气中含较多水蒸气。玻璃杯倒扣时,杯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底,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底。水蒸气无色透明不可见,空气一直存在但不会凝结,因此杯底出现的是小水珠,选 A。23.【答案】B【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冬季室外温度低,眼镜镜片温度也低。当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片放热液化,形成许多细小的水滴,附着在眼镜上成为雾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肉眼不可见,空气是混合物,均不符合雾气的形态,故正确答案为 B。24.【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小水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关键在于判断水蒸气来源和遇冷位置:①号烧杯装冰块,玻璃片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玻璃片上表面(温度低),遇冷液化成小水珠;②号烧杯装热水,热水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向上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片下表面,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因此,①的小水珠在上表面,②的在下表面,正确答案是C。25.【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深秋的早晨,草上满是晶莹的露珠,是因为夜晚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草叶等物体上,形成露珠,和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白汽” 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气态到液态的液化过程。26.【答案】B【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壶口处冒出了很多“白汽”,这些“白汽”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27.【答案】A【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一个干的玻璃杯中装了冰块后外壁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28.【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妈妈在厨房煮饺子时,掀开锅盖瞬间,看到大量白汽产生,这些白汽实际上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29.【答案】A【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透明干燥的玻璃杯倒扣在有少量水的地面上,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盒的内壁和顶部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水蒸汽遇冷凝结。30.【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各种现象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在玻璃上哈出“雾气”。31.【答案】(1)上面;杯外(2)下面;杯内(3)室内【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解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汽,水蒸汽又凝结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汽的互相变换与温度有关。水蒸汽的现象如湿衣服晾干了,水洼里的水变干了。水蒸汽凝结的现象如早晨草地上的露珠,刚洗完澡后浴室玻璃上有水珠。(1)亮亮发现左边玻璃杯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a的上面。它是由杯外的水蒸气转化而来的。(2)亮亮发现右边玻璃杯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b的下面。它是由杯内的水蒸气转化而来的。(3)由此他断定家里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故答案为:(1)上面;杯外。(2)下面;杯内。(3)室内。32.【答案】(1)凝结(2)凝结(3)蒸发(4)A(5)A【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解析】【分析】(1)冬天屋里开着暖气,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玻璃窗的温度比较低,当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窗时,会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上,这种气态变液态的现象就是凝结。(2)爸爸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的温度还比较低。室内温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眼镜片,就会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这属于凝结现象。(3)过了片刻,眼镜片上的小水珠又消失了,是因为小水珠从液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水从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就是蒸发现象。(4)吹风机调到热风挡,会吹出热风,热风能提高头发和头发上水分的温度。温度升高时,水蒸发的速度会变快,所以头发能很快被吹干,这说明加热可以使蒸发变快。因此,应选A选项。(5)冬季,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表面凝结成小水珠。如果用车内空调吹热风,能升高车窗玻璃的温度,这样车窗玻璃温度就不低了,水蒸气遇到温度不低的车窗玻璃,就不容易凝结成小水珠了;而吹冷风会降低车窗玻璃温度,会更容易让水蒸气凝结,所以应选A选项。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2《水珠从哪里来》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2《水珠从哪里来》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