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第2课时)科学观念:了解八大行星的主要特点;了解矮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陨星等小天体的主要点;了解地球能蕴育生命的基本条件。科学思维:建构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组成的太阳系模型。探究实践:通过阅读、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八大行星及其他小天体的主要特点。态度责任:认识到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合作是一种的科学学习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有规律,是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1.小行星带位于哪两颗行星之间(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地球C.地球和火星 D.火星和木星【答案】D【分析】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由已经被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统计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解答】解:根据对小行星带的认识,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故选:D。【点评】掌握太阳系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有时在天空中会看到一些拖着尾巴的星星,它们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球,它们是( )A.彗星 B.恒星 C.行星 D.卫星【答案】A【分析】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解答】解:彗星由固体物质构成,受太阳风的影响,表层物质会气化形成长长的彗尾,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天体类型的特点。3.“天问一号”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火星的是( )A.A B.B C.C D.D【答案】D【分析】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解答】解: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通常情况下,离地球较近且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是火星。从题目所给信息可知:A代表水星,B代表金星,C代表地球,D代表火星。因为地球处于第三轨道,火星处于第四轨道,所以表示火星的是D。故选:D。【点评】这种题型是初中科学考试常见的题型,平时要加强练习,掌握答题技巧。4.据目前所知,太阳系内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下列对地球适于生命存在条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颗恒星B.地球表面温度适宜C.太阳光照条件较稳定D.地球表面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答案】A【分析】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本身不发光,导致昼夜的产生,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解答】解:地球是一颗行星,A错误;地球表面温度适宜,B正确;太阳光照条件较稳定,C正确;地球表面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地球的各类特征,据此解题即可。5.在太阳系的几大行星中,与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类地行星是(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 D.木星、土星【答案】B【分析】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解答】解: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与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类地行星是金星、火星。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与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类地行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6.土星的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飞船拜访她时发现,组成光环的物质居然是( )A.土星表面激烈运动的大气B.土星内部激烈活动释放的巨大能量C.碎土、尘埃和冰屑D.不存在任何东西,是人的幻觉【答案】C【分析】该光环内侧距离土星约595万公里,宽度约1190万公里,它的直径相当于300倍土星的直径,可容纳大约10亿个地球,光环由碎土、尘埃和冰屑等微粒组成。【解答】解:土星环实际上是由无数条光环组成的,大环套小环,整个光环好像一张巨大的高密纹唱片,一直延伸到土星外32万千米的遥远空间。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冰屑等,其直径由1米到1千米大小不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圆圈,绕着土星旋转。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土星的特点,了解相应的知识点是答题的基础。7.下列有关彗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11年B.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C.彗星轨道和八大行星轨道一样都是圆形的D.彗星是“灾星”,每当它出现的时候地球上就会发生灾难【答案】B【分析】彗星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核、彗尾、彗发三部分。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彗星的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少数为椭圆。目前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1600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76年。【解答】解: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不固定,如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76年,故A不正确;彗星是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分为彗核、彗尾、彗发三部分,故B正确;彗星的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少数为椭圆,故C不正确;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彗星方面的相关知识。8.太阳与其它恒星一样有一定的寿命,一生经历诞生、演化和死亡的过程。科学家估计,大约50亿年后,太阳外层的氢不断燃烧聚变成氦,体积会急剧扩大,形成红巨星。当太阳膨胀到接近火星轨道时,将吞噬( )A.水星、金星、火星 B.金星、地球、木星C.水星、地球、土星 D.水星、金星、地球【答案】D【分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太阳系中,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解答】解:按照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火星轨道内有水星、金星和地球,因此,当太阳膨胀到接近火星轨道时,将吞噬水星、金星、地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结构,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关键是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和读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9.第一颗由两岸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彗星﹣﹣鹿林彗星,今年2月经过地球附近,之后逐渐远离太阳系,将永远从太阳系消失。通过研究,鹿林彗星每秒散发出将近3.6吨水。下列关于鹿林彗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B.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C.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冰D.它绕日公转的周期为76年【答案】C【分析】彗星是由一大团冷气间杂着冰粒和宇宙尘埃组成的天体,彗星不是行星也不是卫星,不同的彗星周期是不同的。【解答】解:彗星只是由冰粒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不属于行星更不是地球的卫星,故A、B错误;由题意可知,该彗星中应含有水分,水分是以冰的形式存在的,故C正确;不同的彗星周期不同,哈雷彗星的周期为76年,而鹿林彗星的周期不是76年,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彗星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对于彗星要有所了解。10.自身引力太小,不同清楚其所在轨道附近的天体等原因,冥王星在太阳系中“大行星”的地位一直受到争议.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定,把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下列对于冥王星降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质量太小 B.距离太阳太远C.自身不会发光 D.没有围绕太阳公转【答案】A【分析】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大行星行列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大行星.【解答】解:冥王星于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其先前之所以能被划入行星之列,是因为人们最初曾误认为其尺寸与地球相当。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一个,而且比那八颗行星质量要小得多。冥王星直径仅为2300公里左右,比地球的卫星还小。它的轨道也非常特别,与其它八颗行星运转的轨道有一个角度。在2006年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冥王星被正式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列中除名,并被归入矮行星之列。故选:A。【点评】历史上曾经认为,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而且是最小的行星,2006年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被归入矮行星之列.11.火星地表遍布沙丘、砾石,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据以上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上有四季变化B.火星一天时长是地球一天的两倍C.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D.火星地表适合种植各种地球植物【答案】A【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火星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因此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极冠,会周期性地消长。【解答】解: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也绕太阳公转,推测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成立,A正确。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故火星上一天与地球上一天相近,B错误。火星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C错误。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与地球上土壤成分不同,不适合种植各种地球植物,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火星的成分,属于信息题,要加强理解,综合把握。12.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如表所示: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距离(天文单位) 0.39 0.72 1.00 1.52 5.21 9.58 19.18 30.13据此推测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可能是( )A.0.80天文单位 B.1.20天文单位C.2.80天文单位 D.7.20天文单位【答案】C【分析】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解答】解: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天体,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火星到太阳的距离1.52个天文单位,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是5.21天文单位,选项中在此范围的是2.80天文单位,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13.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如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登陆月球。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1)如图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甲、乙、丙、丁中,表示火星的是 乙 。(2)“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 环形山 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答案】(1)乙;(2)环形山。【分析】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解答】解:(1)图中甲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乙是自内向外第四颗行星火星,丙有光环是土星,丁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海王星。(2)陨石被星球的引力捕获后高速撞击星球表面,形成的撞击坑被称作陨石坑或环形山。故答案为:(1)乙;(2)环形山。【点评】本题考查地理常识,识图并结合宇宙探索相关知识即可解答。14.如图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所以能成为中心天体是因为 太阳质量巨大,占太阳系的99.86%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 自西向东 ;(3)火星位于图中的 d ;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火星探测,为什么人类有可能在未来移居火星生活?【答案】(1)太阳质量巨大,占太阳系的99.86%;(2)自西向东;(3)d;首先是因为它与地球同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中,是与地球相对距离比较近的邻居之一。不仅如此,经过人类多年的火星探测和研究,我们发现,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相似的昼夜交替和四季轮换,相似的地质和环境,火星是由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构成,有类似地球的固态岩石表面,有大气层和水,能满足人类生存。【分析】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有八个行星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解答】解:(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所以能成为中心天体是因为太阳质量巨大,占太阳系的99.86%。(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3)火星位于图中的d;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火星探测,人类有可能在未来移居火星首先是因为它与地球同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中,是与地球相对距离比较近的邻居之一。不仅如此,经过人类多年的火星探测和研究,我们发现,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相似的昼夜交替和四季轮换,相似的地质和环境,火星是由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构成,有类似地球的固态岩石表面,有大气层和水,能满足人类生存。故答案为:(1)太阳质量巨大,占太阳系的99.86%;(2)自西向东;(3)d;首先是因为它与地球同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中,是与地球相对距离比较近的邻居之一。不仅如此,经过人类多年的火星探测和研究,我们发现,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相似的昼夜交替和四季轮换,相似的地质和环境,火星是由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构成,有类似地球的固态岩石表面,有大气层和水,能满足人类生存。【点评】考查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中信息理解作答。15.【答案】(1)绘图略。(提示:木星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2)A(3)76(4)416.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读表回答下列问题。行星 大气特点天王星 主要是氢气和甲烷地球 大气浓密,大气中富含氧气金星 大气浓密,二氧化碳占点97%火星 大气非常稀薄,二氧化碳占96%(1)由于金星的大气浓密,且 二氧化碳 气体的含量高,导致金星的温室效应很强烈,表面温度可以达到470℃,不适合人类移居。(2)于是人们将目光放到了火星上,“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登上火星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是否有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并对照地球大气特点,行星若适合人类移居起码应具备下面三个条件:一定厚度大气和适宜呼吸的 氧气 气体、适宜的温度,还要有生命必需的水分。(3)科学家找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这说明了 B 。A.人类很快就能移居火星B.火星有存在生命的可能C.火星表面昼夜温度变化与地球一样D.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存在【答案】(1)二氧化碳;(2)氧气;(3)B。【分析】(1)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它清晨称为“启明”出现在东方天空;傍晚称为“长庚”处于天空的西侧。在日出稍前或日落稍后达到亮度最大,其亮度在夜空中仅次于月球,排第二。(2)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能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火星上也没有水。【解答】解:读材料可知,(1)金星的大气浓密,二氧化碳占97%,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高,导致金星的温室效应很强烈。(2)行星若适合人类移居应具备三个条件: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大气中富含氧气)、适宜的温度,还要有生命必需的水。“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登上火星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是否有水存在的证据。(3)科学家找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这说明了火星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氧气;(3)B。【点评】本题考查金星和火星的自然环境,结合材料解答即可。17.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分析: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分析】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解答】解:读图,天体M相对于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导致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①③正确;天体M有坚硬的地表、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不是很大。②④与题意不符。故选:C。【点评】本题以太阳系局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熟记相关知识即可。18.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长一倍左右C.汽油在火星上可以正常燃烧D.火星表层土的成分与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答案】A【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解答】解: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根据题意。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地球公转的问题,读图理解即可.19.人类很早就有探索宇宙、遨游太空的梦想。自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后,又开启了登陆其他行星的计划。科学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结合如表分析,人类接下来可能考虑登陆的行星是( )表面温度 大气 行星状况 离地球距离水星 ﹣173℃~427℃ 无 固态、无水 91.6万公里金星 420℃~485℃ 有 固态、无水 41.6万公里火星 ﹣87℃~~﹣5℃ 有 固态、有水 78.4万公里木星 ﹣148℃ 有 气态 628万公里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答案】C【分析】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能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火星上也没有水。【解答】解:读表可知,火星与其它三个行星相比,表面温度最接近地球,有大气存在,有水存在,距离地球不是很远,是人类接下来可能考虑登陆的行星。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表解答即可。20.下列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的信息,分析图表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行星 直径(千米)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6千米)水星 4879 58金星 12104 108地球 12756 150火星 6794 228A.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B.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C.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D.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答案】B【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解答】解:由图知,公转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行星直径由大到小依次是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其距离太阳的距离依次是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可以得出,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速度越大。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太阳系,运用所学,准确作答。21.2024年火星成为天文现象一大主角,可以观测到火星合金星、火星合土星,以及火星合木星。行星合相指的是当两颗行星在天空中彼此靠近到角距离小于1°时,观测者可在一个望远镜视野里同时看到它们。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金星能自行发光B.太阳在银河系的中心C.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D.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木星【答案】C【分析】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解答】解:金星是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银河系的一个普通天体;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金星和火星。故选:C。【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银河系、太阳系等内容,才能做出正确选择。22.如图,2024年11月20日晚(农历十月二十)火星与月球在巨蟹座“邂逅”,上演了火星伴月的神奇现象。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火星被称为“红色行星”,是因为它能自行发光B.火星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火星在绕太阳公转C.人们看到月球的相貌有圆缺变化,是因为月球绕太阳公转D.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从未停止,是因为火星环境接近地球且距离地球近【答案】D【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解答】解:火星是一颗行星,它本身不能发光、发热,A错误。火星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火星自转,B错误。人们看到月球的相貌有圆缺变化,是因为月球绕地球转动,C错误。火星是类地行星,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从未停止,是因为火星环境接近地球且距离地球近,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了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需要掌握相关知识。23.读彗星运行轨迹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彗尾的方向始终是怎样的?(2)彗尾长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3)你能分析形成上述规律的原因吗?【答案】(1)背向太阳;(2)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反之越短;(3)太阳光照使彗星物质蒸发,因此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分析】彗尾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蒸发掉彗星周围的冰和土壤粒子,形成一个由冰、尘和其他物质组成的云层,而这些物质在太阳压力的作用下被推向太阳外部形成彗尾。因此,虽然彗星和彗尾都是由太阳引起的,但它们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这也是观测彗星的一种重要指标之一。【解答】解:(1)有由图可以看出,彗尾的方向始终背向太阳。(2)由图可以看出,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3)彗星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冰物质,所以它有忽长忽短的尾巴,即彗尾;其长度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密切关系。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故答案为:(1)背向太阳;(2)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反之越短;(3)太阳光照使彗星物质蒸发,因此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24.阅读关于“金星凌日”材料,回答问题。“金星凌日”是指金星直接从太阳前方掠过,成为太阳表面的可见暗斑,且遮蔽一小部分太阳对地球的辐射的天文现象。(1)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金星离太阳的距离仅次于 水 星,从行星的质量和体积来分,金星属于 类地行星 (选填:“类地行星”、“巨行星”或“远日行星”)。(2)“金星凌日”时,金星、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金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 。(3)火星与金星同为地球近邻,地球上能否看到“火星凌日”?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答案】(1)水;类地行星(2)金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3)不能【分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2)凌日现象发生的条件是该行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3)地球上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解答】解:(1)根据八大行星的排序,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金星与水星、地球和火星同属于类地行星。(2)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会遮挡一部分日面,因此金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3)在地球上观察,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外侧,因此地球上不能看到“火星凌日”。故答案为:(1)水;类地行星(2)金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3)不能【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八大行星的排序、分类和凌日现象发生的条件。25.若图1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则表示巨行星的字母是 E、F 。图2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C3代表小行星带,则B2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 E 。【答案】(1)E、F;(2)E【分析】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和土星质量、体积较大,称为巨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解答】解:(1)若图1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表示巨行星的字母是E,F;E为木星、F为土星,它们的体机,质量都很大,因此被命名为巨行星。(2)位于小行星带C3两侧的行星分别是火星和木星,A1表示火星,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D,则B2为木星,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E。故答案为:(1)E、F;(2)E。【点评】关键是熟记地理的各项常识,内容较多,注意理解。26.“金星凌日”和“火星冲日”是两种非常罕见的天文景观,“金星凌日”人们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火星冲日”是太阳刚一落山,火星就从东方升起,整夜可见,且一年中是最亮的,其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金星、地球、火星是太阳系中哪一类天体 类地行星 。(2)“金星凌日”与“火星冲日”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该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3)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只在太阳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而发生“日全食”时,月亮却能够遮掉整个太阳,原因是 D 。A.月亮体积比金星大得多B.金星体积比月亮大得多C.月亮离地球比金星远得多D.金星离地球比月亮远得多(4)根据地球与火星的公转周期,我们可以预测“火星冲日”现象一般每 2 年出现一次(选填“1”、“2”或者“3”)。【答案】(1)类地行星(2)光的直线传播(3)D(4)2【分析】(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物理特征和运动特征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当某行星与地球、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并且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位置时,我们就说这是某星冲日现象,所以如果火星、地球、太阳出现此情况,便是火星冲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现象通常被称为光的直线传播。这种现象是几何光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可以简洁地解决成像问题。在物理光学中,人眼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用以确定物体或图像的位置。(3)金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金星的体积和质量远大于月球。(4)某星冲日的情况有一定规律的,火星冲日周期为每隔17年大约发生8次,即大约每隔2年发生1次。最近一次是2020年10月13日,下一次是2022年12月08日;一般每隔779到782天有一个汇合周期,并不是每个汇合周期都会发生冲日现象。【解答】解:(1)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因此,金星、地球、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2)“金星凌日”与“火星冲日”分别为金星、地球和太阳排列成一线和火星、地球和太阳排列成一线,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因此地球上的人们能够看到“金星凌日”与“火星冲日”现象,故其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即光的直线传播。(3)金星是一颗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的体积比金星小的多,A错误。金星体积比月亮大得多,但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只在太阳上留下一个小黑点,因此,体积大小不是出现差异的原因,B错误。月亮离地球比金星近的多,而金星离地球比月亮远得多,在地球上能看月亮能将整个太阳遮住,形成“日全食”,而金星只能遮住太阳的可能小一部分,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根据某星冲日的情况有一般规律,火星冲日现象大致每隔17年发生8次,即每隔2年大约发生1次。故答案为:(1)类地行星(2)光的直线传播(3)D(4)2【点评】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27.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太阳系模型”的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制作模型,改进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1)【量规】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表中横线处应填 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行星形状和大小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只有一项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不合理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3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各行星外观特征 每个行星特征明显 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行星特征不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2)【制作】某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如图,八大行星资料卡如表2。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科学性错误(写出一点即可) 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体积 (地球=1) 0.056 0.856 1.0 0.15 1316 745 65.2 57.1含水量 北极有冰 不存在 71%为海洋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大气含量(主要) 无大气 二氧化碳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 氮气、甲烷 氢气、氦气、甲烷地表平均温度(℃) 167% 464℃ 15℃ ﹣55℃ ﹣148℃ ﹣160℃ ﹣210℃ ﹣214℃距离地球(亿公里) 0.917 0.414 0 0.783 6.29 12.8 27.2 43.5(3)【评价】除地球外,再选择一颗最合适人类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条件 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4)【拓展】下列哪些事实支持“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A.地球与太阳系其他所有行星一起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B.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C.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答案】(1)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2)地球不在第三轨道(3)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4)B【分析】(1)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的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3)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有: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的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解答】解:(1)从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可知,大部分行星特征都比较明显,有3个以上的行星无特征,需要改进的地方。(2)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可知,地球所在轨道位置不在第三轨道处,故错误。(3)读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得知,火星体积与地球相当,表面积有固态水体存在,含二氧化碳等气体,距离地球较近,地表温差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的,故火星有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除了金星之外,他们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其他七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夹角很小,所以也具有共面性;地球相对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来说,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近似圆形的;地球与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与水星差别较大;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说明地球的特殊性,B正确,ACD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2)地球不在第三轨道(3)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4)B【点评】本题以“自制太阳系模型”的项目化活动为材料,涉及八大行星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第2课时)科学观念:了解八大行星的主要特点;了解矮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陨星等小天体的主要点;了解地球能蕴育生命的基本条件。科学思维:建构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组成的太阳系模型。探究实践:通过阅读、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八大行星及其他小天体的主要特点。态度责任:认识到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合作是一种的科学学习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有规律,是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1.小行星带位于哪两颗行星之间(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地球 C.地球和火星 D.火星和木星2.有时在天空中会看到一些拖着尾巴的星星,它们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球,它们是( )A.彗星 B.恒星 C.行星 D.卫星3.“天问一号”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火星的是( )A.A B.B C.C D.D4.据目前所知,太阳系内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下列对地球适于生命存在条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颗恒星 B.地球表面温度适宜C.太阳光照条件较稳定 D.地球表面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5.在太阳系的几大行星中,与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类地行星是(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 D.木星、土星6.土星的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飞船拜访她时发现,组成光环的物质居然是( )A.土星表面激烈运动的大气 B.土星内部激烈活动释放的巨大能量C.碎土、尘埃和冰屑 D.不存在任何东西,是人的幻觉7.下列有关彗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11年B.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C.彗星轨道和八大行星轨道一样都是圆形的D.彗星是“灾星”,每当它出现的时候地球上就会发生灾难8.太阳与其它恒星一样有一定的寿命,一生经历诞生、演化和死亡的过程。科学家估计,大约50亿年后,太阳外层的氢不断燃烧聚变成氦,体积会急剧扩大,形成红巨星。当太阳膨胀到接近火星轨道时,将吞噬( )A.水星、金星、火星 B.金星、地球、木星C.水星、地球、土星 D.水星、金星、地球9.第一颗由两岸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彗星﹣﹣鹿林彗星,今年2月经过地球附近,之后逐渐远离太阳系,将永远从太阳系消失。通过研究,鹿林彗星每秒散发出将近3.6吨水。下列关于鹿林彗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B.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C.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冰 D.它绕日公转的周期为76年10.自身引力太小,不同清楚其所在轨道附近的天体等原因,冥王星在太阳系中“大行星”的地位一直受到争议.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定,把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下列对于冥王星降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质量太小 B.距离太阳太远C.自身不会发光 D.没有围绕太阳公转11.火星地表遍布沙丘、砾石,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据以上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上有四季变化 B.火星一天时长是地球一天的两倍C.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D.火星地表适合种植各种地球植物12.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如表所示,据此推测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可能是( )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距离(天文单位) 0.39 0.72 1.00 1.52 5.21 9.58 19.18 30.13A.0.80天文单位 B.1.20天文单位C.2.80天文单位 D.7.20天文单位13.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如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登陆月球。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1)如图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甲、乙、丙、丁中,表示火星的是 。(2)“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 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14.如图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所以能成为中心天体是因为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 ;(3)火星位于图中的 ;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火星探测,为什么人类有可能在未来移居火星生活?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2)当哈雷彗星运行到A、B、C三点中的 点时,彗尾最长。(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 年。(4)八大行星中,木星轨道以内还有 颗行星。16.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读表回答下列问题。行星 大气特点天王星 主要是氢气和甲烷地球 大气浓密,大气中富含氧气金星 大气浓密,二氧化碳占点97%火星 大气非常稀薄,二氧化碳占96%(1)由于金星的大气浓密,且 气体的含量高,导致金星的温室效应很强烈,表面温度可以达到470℃,不适合人类移居。(2)于是人们将目光放到了火星上,“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登上火星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是否有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并对照地球大气特点,行星若适合人类移居起码应具备下面三个条件:一定厚度大气和适宜呼吸的 气体、适宜的温度,还要有生命必需的水分。(3)科学家找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这说明了 。A.人类很快就能移居火星 B.火星有存在生命的可能C.火星表面昼夜温度变化与地球一样 D.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存在17.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分析: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长一倍左右C.汽油在火星上可以正常燃烧D.火星表层土的成分与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19.人类很早就有探索宇宙、遨游太空的梦想。自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后,又开启了登陆其他行星的计划。科学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结合如表分析,人类接下来可能考虑登陆的行星是( )表面温度 大气 行星状况 离地球距离水星 ﹣173℃~427℃ 无 固态、无水 91.6万公里金星 420℃~485℃ 有 固态、无水 41.6万公里火星 ﹣87℃~~﹣5℃ 有 固态、有水 78.4万公里木星 ﹣148℃ 有 气态 628万公里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20.下列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的信息,分析图表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行星 直径(千米)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6千米)水星 4879 58金星 12104 108地球 12756 150火星 6794 228A.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B.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C.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D.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21.2024年火星成为天文现象一大主角,可以观测到火星合金星、火星合土星,以及火星合木星。行星合相指的是当两颗行星在天空中彼此靠近到角距离小于1°时,观测者可在一个望远镜视野里同时看到它们。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金星能自行发光B.太阳在银河系的中心C.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D.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木星22.如图,2024年11月20日晚(农历十月二十)火星与月球在巨蟹座“邂逅”,上演了火星伴月的神奇现象。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火星被称为“红色行星”,是因为它能自行发光B.火星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火星在绕太阳公转C.人们看到月球的相貌有圆缺变化,是因为月球绕太阳公转D.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从未停止,是因为火星环境接近地球且距离地球近23.读彗星运行轨迹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彗尾的方向始终是怎样的? 。(2)彗尾长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3)你能分析形成上述规律的原因吗? 。24.阅读关于“金星凌日”材料,回答问题。“金星凌日”是指金星直接从太阳前方掠过,成为太阳表面的可见暗斑,且遮蔽一小部分太阳对地球的辐射的天文现象。(1)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金星离太阳的距离仅次于 星,从行星的质量和体积来分,金星属于 (选填:“类地行星”、“巨行星”或“远日行星”)。(2)“金星凌日”时,金星、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3)火星与金星同为地球近邻,地球上能否看到“火星凌日”? (选填“能”或“不能”)25.若图甲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则表示巨行星的字母是 。图乙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C3代表小行星带,则B2与图甲中对应的字母是 。26.“金星凌日”和“火星冲日”是两种非常罕见的天文景观,“金星凌日”人们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火星冲日”是太阳刚一落山,火星就从东方升起,整夜可见,且一年中是最亮的,其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金星、地球、火星是太阳系中哪一类天体 。(2)“金星凌日”与“火星冲日”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该原理是 。(3)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只在太阳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而发生“日全食”时,月亮却能够遮掉整个太阳,原因是 。A.月亮体积比金星大得多 B.金星体积比月亮大得多C.月亮离地球比金星远得多 D.金星离地球比月亮远得多(4)根据地球与火星的公转周期,我们可以预测“火星冲日”现象一般每 年出现一次(选填“1”、“2”或者“3”)。27.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太阳系模型”的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制作模型,改进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1)【量规】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表中横线处应填 。表1 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行星形状 和大小 行星形状和大小 比例都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 比例只有一项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 比例都不合理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 有1~3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 有3处以上缺失各行星 外观特征 每个行星特征明显 _________ 行星特征不明显 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2)【制作】某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如图,八大行星资料卡如表2。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科学性错误(写出一点即可) 。表2 八大行星资料卡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体积 (地球=1) 0.056 0.856 1.0 0.15 1316 745 65.2 57.1含水量 北极 有冰 不存在 71% 为海洋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大气含量 (主要) 无大气 二氧 化碳 氮气 氧气 二氧 化碳 氢气 氦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甲烷 氢气 氦气 甲烷地表平均 温度(℃) 167% 464℃ 15℃ ﹣55℃ ﹣148℃ ﹣160℃ ﹣210℃ ﹣214℃距离地球 (亿公里) 0.917 0.414 0 0.783 6.29 12.8 27.2 43.5(3)【评价】除地球外,再选择一颗最合适人类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条件 。(4)【拓展】下列哪些事实支持“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A.地球与太阳系其他所有行星一起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B.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C.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