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小熊购物(1)》说课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小熊购物(1)》说课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义务教育2025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熊购物(1)》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目 录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1
《小熊购物》是本册教材“混合运算”单元的起始课,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承上,是引导学生将二年级所学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自然过渡到含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运算中;启下,是为后续学习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本节课教材以小熊购物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胖胖”买食品的情境,呈现了“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等数学信息。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列出如“4×3+6”或“6+4×3”这样的综合算式,并探索其运算顺序。教材的编排意图非常明确: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体会“先乘法,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简单地记忆规则。 这完全契合了新课标提出的“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的核心素养要求。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特点是:
已有知识基础: 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的加减法,并具备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习心理特征: 对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有浓厚兴趣,乐于表达,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活动。但他们的注意力持久性有限,对纯符号的抽象运算规则可能感到枯燥。
潜在学习困难: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并接受“为什么在有乘有加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学生受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影响,很容易出现“先加后乘”的错误。
基于以上分析,我的教学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情境再现、直观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两点教学目标:
1: 结合“小熊购物”的具体情境,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先乘法,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通过画图、摆学具、小组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先算乘法”的合理性,即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在混合算式中应被视为一个整体优先计算。
理解并掌握先乘法、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重点
难点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创设“小熊购物”的连贯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层层设问,启发思考;利用直观图,化解难点。
说教法
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思中悟、在辩中明,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一份学习单(上面印有购物情境图和一些简单的算式框架)、圆形纸片(代表钱币)等。
饼干每包4元
面包每个3元
糖果每袋5元
蛋糕每个6元
花生每包7元
新课导入
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探究新知
我买1个蛋糕
和4个面包。
胖胖
饼干每包4元
面包每个3元
糖果每袋5元
蛋糕每个6元
花生每包7元
18元
一个蛋糕6元,一个面包3元,小熊胖胖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一共要付多少元?
6元
3元
3元
3元
3元
12元
先算出4个面包多少元,再算4个面包和1个蛋糕一共多少元。
用买蛋糕的钱加上买面包的钱
6+3×4
3×4+6
用买面包的钱加上买蛋糕的钱
3×4
6+
+6
3×4
一个蛋糕6元,一个面包3元,小熊胖胖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一共要付多少元?
有同学是这样列式的,你看懂了吗?
3×4+6
6+3×4
=12
=18
12
= 18
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
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6
6+

1.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一共有多少瓶?
4×5+3
(课本P4T1)
练一练
答:一共有23瓶。
=20+3
=23(瓶)
1.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一共有多少名猫警察?
6×3+1
答:一共有19名猫警察。
=18+1
=19(名)
(课本P4T1)
2. 学校食堂买来65千克茄子和6袋豆角,豆角
每袋重5千克,茄子和豆角一共重多少千克?
65
+ 5×6
答:茄子和豆角一共重95千克。
= 65 + 30
= 95(千克)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帮助小熊胖胖解决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总结:
知识上: 学会了什么样的算式叫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方法上: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这个运算顺序的?(画图、摆学具、讨论)
情感上: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 通过开放式的小结,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概括能力。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为了兼顾全体学生,我布置分层作业:
必做题: 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2题(直接写出得数)、第3题(解决实际问题)。
第2题:如 4×5+3、 6+3×7等。
第3题:结合情境图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等问题。
选做题: 请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编一道用“先乘后加”解决的购物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 必做题面向全体,巩固基础;选做题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培养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1)
问题:1个蛋糕和4包饼干一共多少元?
分步: 4 × 4 = 16 (元) 综合: 4 × 4 + 6
16 + 6 = 22 (元) = 16 + 6
= 22 (元)
运算规则: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设计意图】 板书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分步与综合),突出了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过程,并在最下方清晰地揭示了本课的核心规则。整个板书脉络清晰,能有效辅助学生学习。
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始终秉承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不仅仅是传授运算技能,更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植根于现实的“购物”土壤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趣味性。
2
0
2
5
承蒙慧听
欢迎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