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整合突破4 中和滴定拓展——氧化还原滴定【解题策略】例 从滴定管中准确放出20.00 mL待测Ce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指示剂苯代邻氨基苯甲酸,向锥形瓶中滴加0.020 00 mol·L-1 (NH4)2Fe(SO4)2溶液,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加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颜色由紫红色恰好变为亮黄色,且30 s内颜色不变,记录滴加(NH4)2Fe(SO4)2溶液的体积;重复以上操作2~3次跟踪训练D [解析] 步骤1制备Na2CrO4的反应为2Cr2O3+4Na2CO3+3O24Na2CrO4+4CO2,其中生成1 mol Na2CrO4消耗0.75 mol O2,故A项正确;利用步骤3将Na2CrO4转化成BaCrO4,滤去溶液,富集铬元素,故B项正确;加入KI还原重铬酸钾,产物为Cr3+、I2、H2O,离子方程式为Cr2+6I-+14H+2Cr3++3I2+7H2O,故C项正确;由K2Cr2O7~3I2~6Na2S2O3可知,K2Cr2O7产品纯度为w=×××100%=%,故D项错误。整合突破4 中和滴定拓展——氧化还原滴定1.D [解析] 该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碘单质变成了碘离子,应该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故A错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I2+2Na2S2O32NaI+Na2S4O6可知该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转移2 mol电子,故B错误;Na2S2O3溶液显碱性,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不能用酸式滴定管,故C错误;在该反应中,I2中I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I2作氧化剂,Na2S2O3中S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故D正确。2.D [解析] 25.00 mL待测溶液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2 L×0.010 00 mol·L-1=0.000 2 mol,由5Fe2++Mn+8H+5Fe3++Mn2++4H2O,可知11.50 g绿矾产品中n(Fe2+)=5×0.000 2 mol×=0.04 mol,而n(FeSO4·7H2O)=n(Fe2+)=0.04 mol,11.50 g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100%≈96.7%。3.B [解析] ClO2中Cl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A错误;根据已知中的反应产物得到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5I2+2Cl-+4H2O,故B正确;开始有单质碘,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为蓝色,滴定终点的现象:加入最后半滴Na2SO3溶液时,溶液刚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 s不恢复原色,故C错误;根据方程式得到关系式为2ClO2~5I2~5S,原Cl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5 mol·L-1,故D错误。4.B [解析] 草酸是弱酸,具有还原性,会被高锰酸钾氧化,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可知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草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5H2C2O4+6H+2Mn2++10CO2↑+8H2O,A正确;稀盐酸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高锰酸钾会氧化盐酸产生氯气造成误差,所以实验过程中不可使用稀盐酸,B错误;标准状况下448 mL CO2气体物质的量为 mol=0.02 mol,根据关系式CO2~e-可知理论上转移0.02 mol e-,C正确;滴定过程中若滴加KMnO4溶液过快会发生反应4Mn+12H+4Mn2++5O2↑+6H2O,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会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正确。5.D [解析] 根据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选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A正确;加入KI溶液,I-被Cu2+氧化为碘单质,Cu2+被还原为Cu+,与I-形成CuI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故B正确;根据2Cu2++4I-2CuI↓+I2、I2+2S2S4+2I-可知,纯度为××100%=%,故C正确; 若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计算出结果偏高,故D错误。6.(1)5N+2Mn+6H+5N+2Mn2++3H2O % (2)偏小[解析] (1)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N+2Mn+6H+5N+2Mn2++3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关系式为5NaNO2~2KMnO4,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100%=%。7.97.91% 偏小[解析] 根据Fe3++CuClFe2++Cu2++Cl-、Ce4++Fe2+Ce3++Fe3+可知Ce4+~CuCl,所以n(CuCl)=n(Ce4+)=n[Ce(SO4)2]=0.200 0 mol·L-1×24.60×10-3 L=4.92×10-3 mol,m(CuCl)=4.92×10-3 mol×99.5 g·mol-1=0.489 54 g,产品中氯化亚铜的质量分数为×100%≈97.91%;若滴定操作耗时过长,CuCl可能被氧气氧化,使测定的CuCl质量分数偏小。8.(1)×104(2)偏高[解析] 根据Cr2+6Fe2++14H+2Cr3++6Fe3++7H2O得到关系式:Cr2~6Fe2+,求得K2Cr2O7标准溶液消耗n(Fe2+)=6c2V2×10-3 mol,则N消耗n(Fe2+)=(c1V1-6c2V2)×10-3 mol,再根据3Fe2++N+4H+NO↑+3Fe3++2H2O得到关系式3Fe2+~N得n(N)=(c1V1-6c2V2)×10-3 mol,n(NOx)=n(NO2)=n(N)=(c1V1-6c2V2)×10-3 mol,V L气样中含m(NO2)=(c1V1-6c2V2)×46× mg,所以气样中NO2的含量为 mg·m-3=×104 mg·m-3。9.(1)EBDCF(2)O2+2Mn(OH)22MnO(OH)2(3)①淀粉 ②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沾落 ③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④80ab ⑤AC ⑥低[解析] (1)滴定管的正确操作:检漏→蒸馏水洗涤→润洗→加入液体→排气泡→调液面→读数记录→开始滴定。(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Mn(OH)22MnO(OH)2。(3)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因此①处应该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半滴操作”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因此②应进行的操作是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沾落;淀粉遇单质碘变蓝,标准Na2S2O3溶液滴加至终点,其现象③是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④根据MnO(OH)2被I-还原为Mn2+,2S2+I22I-+S4和O2+2Mn(OH)22MnO(OH)2,得到关系式O2~4S2,得到溶解氧的物质的量为×10-3 mol,则溶解氧的含量为=80ab mg·L-1;⑤A、B、C、D四处操作中,A处取100.00 mL溶液,不能用量筒,C处眼睛应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因此错误的是A、C;⑥若量取Na2S2O3溶液时,初始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最终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则读数偏小,因此导致测量结果偏低。年份 2021 2022 2023 2024题号 山东T18,浙江1月选考T30,浙江6月选考T30 江苏T16,辽宁T17,山东T18,河北T14 湖北T18,重庆T15,浙江6月选考T20 全国甲T27,浙江6月选考T20,山东T19,江西T17考查方向 多以溶液配制、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为依托,考查氧化还原滴定操作或计算,特别是其中涉及的计算学科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测定。(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还原性或氧化性,但能与某些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的物质。(2)试剂:常见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O4、K2Cr2O7、I2等;常见的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C等。(3)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有三类:①氧化还原指示剂;②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③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时溶液呈浅红色。(4)实例①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原理:2Mn+6H++5H2C2O410CO2↑+2M+8H2O。指示剂:KMnO4溶液本身呈紫红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加入最后半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②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加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例 [2022·江苏卷节选] 实验室以二氧化铈(CeO2)废渣为原料制备Cl-含量少的Ce2(CO3)3,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中需要测定溶液中Ce3+的含量。已知水溶液中Ce4+可用准确浓度的(NH4)2Fe(SO4)2溶液滴定。以苯代邻氨基苯甲酸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滴定反应为Fe2++Ce4+Fe3++Ce3+。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①准确量取25.00 mL Ce3+溶液[c(Ce3+)约为0.2 mol·L-1],加氧化剂将Ce3+完全氧化并去除多余氧化剂后,用稀硫酸酸化,将溶液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后定容;②按规定操作分别将0.020 00 mol·L-1(NH4)2Fe(SO4)2和待测Ce4+溶液装入如图所示的滴定管中;③ 。 跟踪训练K2Cr2O7(重铬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以铬渣(主要成分为Cr2O3、Fe2O3等)为原料制备K2Cr2O7并测定其纯度。其步骤如下:步骤1:铬渣粉碎并和Na2CO3均匀混合,在空气中焙烧。步骤2:用水浸取焙烧渣,过滤,得到水浸液(含Na2CrO4)。步骤3:向步骤2水浸液中加入BaCO3,过滤,得到BaCrO4。步骤4:向BaCrO4中加入NaHSO4溶液,过滤,得到浸出液(Na2Cr2O7)和浸渣(BaSO4)。步骤5:向步骤4的浸出液中加入KCl粉末,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步骤6:准确称取m g K2Cr2O7产品溶于蒸馏水,加入适量稀硫酸,加入足量KI溶液(还原产物为Cr3+),用水稀释为250 mL溶液,量取25.00 mL稀释后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V mL滴定液。滴定反应为I2+2S22I-+S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1中制备1 mol Na2CrO4消耗0.75 mol氧气B.步骤3的目的是除去杂质,富集铬元素C.步骤6中KI的作用是Cr2+6I-+14H+2Cr3++3I2+7H2OD.K2Cr2O7产品纯度为w=%整合突破4 中和滴定拓展——氧化还原滴定1.Na2S2O3溶液显碱性,实验室欲用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碘水,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滴定反应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该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C.该滴定反应可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D.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绿矾样品(主要成分为FeSO4·7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78)的纯度,称取11.50 g绿矾产品,溶解,配制成1000 mL溶液;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硫酸酸化的0.010 00 mol·L-1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 mL。根据数据计算该绿矾样品的纯度约为 ( )A.92.5% B.93.5%C.94.6% D.96.7%3.Na2SO3溶液可用于测定溶液中ClO2的含量,实验方案如下: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 mL,稀释至100 mL;步骤2:量取20.00 mL稀释后的ClO2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溶液的pH≤2,加入足量的KI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 min(已知反应产物为I2、Cl-);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 0 mol·L-1 Na2S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O3溶液22.50 mL(已知:I2+S+H2O2I-+S+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为+2价B.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5I2+2Cl-+4H2OC.滴定终点的现象:加入最后半滴Na2SO3溶液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蓝色,且30 s不恢复原色D.原Cl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5 mol·L-14.[2024·湖北黄冈高二月考] 白云石[CaMg(CO3)2]中钙含量测定常用KMnO4溶液滴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其酸溶后转化为草酸钙,过滤后用酸溶解,再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草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5H2C2O4+6H+2Mn2++10CO2↑+8H2OB.实验过程中两次用酸溶解,均需使用稀盐酸C.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草酸过程中,标准状况下每产生448 mL CO2气体,理论上转移0.02 mol e-D.滴定过程中若滴加KMnO4溶液过快会发生反应4Mn+12H+4Mn2++5O2↑+6H2O,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5.某小组设计实验测定某胆矾(CuSO4·5H2O)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反应):称取w g胆矾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把滤液配制成250 mL溶液,准确量取配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溶液X,用c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滴定液V mL。已知:I2+2S2S4+2I-。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滴定终点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B.加入足量KI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C.胆矾纯度为%D.若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结果会偏低6.(6分)为了测定某样品中NaNO2的含量,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样品a g,加水溶解,配制成100 mL溶液。②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020 0 mol·L-1 KMnO4标准溶液(酸性)进行滴定,滴定结束后消耗KMnO4溶液V mL。(1)(4分)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测得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 。 (2)(2分)若滴定过程中刚出现颜色变化就停止滴定,则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4分)称取0.500 g CuCl样品置于过量FeCl3溶液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0.200 0 mol·L-1的Ce(SO4)2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Ce(SO4)2标准液24.60 mL。相关反应如下:Fe3++CuClFe2++C+Cl-;Ce4++Fe2+Fe3++Ce3+。则CuCl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若滴定操作耗时过长可能会使测定的CuCl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8.(4分)烟道气中的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将V L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H2O2溶液中,使NOx完全被氧化为N,加水稀释至100.00 mL。量取20.00 mL该溶液,加入V1 mL c1 mol·L-1 FeSO4标准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用c2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Fe2+,滴定终点时消耗V2 mL。回答下列问题:(1)(2分)滴定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3Fe2++N+4H+NO↑+3Fe3++2H2OCr2+6Fe2++14H+2Cr3++6Fe3++7H2O则气样中NOx折合成NO2的含量为 mg·m-3。(2)(2分)若FeSO4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9.(16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 (2S2+I22I-+S4)。回答下列问题:(1)(2分)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顺序排列):检漏→蒸馏水洗涤→ →开始滴定。 A.烘干B.装入标准液至零刻度以上C.调整标准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D.排除气泡E.用标准液润洗2至3次F.记录起始读数(2)(2分)“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用量筒取100.00 mL水样转移至锥形瓶,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B.滴定时要适当控制滴定速度;C.且应一直观察滴定管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以①溶液作指示剂,在接近终点时,使用“半滴操作”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其方法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②,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洗锥形瓶内壁,继续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终点现象为③,滴定结束;D.读数时应将滴定管从架上取下,捏住上端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④mg·L-1。请回答:①(2分)处应该用 溶液作指示剂。 ②(2分)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③(2分)处的现象是 。 ④(2分)处溶解氧的含量为 mg·L-1。 ⑤(2分)ABCD四处操作,错误的是 。 ⑥(2分)若量取Na2S2O3溶液时,初始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最终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 (填“高”或“低”)。 (共50张PPT)整合突破4 中和滴定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年份 2021 2022 2023 2024题号考查 方向 多以溶液配制、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为依托,考查氧化还原滴 定操作或计算,特别是其中涉及的计算 学科 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 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测定。(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还原性或氧化性,但能与某些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的物质。(2)试剂:常见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 等;常见的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C等。(3)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有三类:①氧化还原指示剂;②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③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时溶液呈浅红色。(4)实例①溶液滴定 溶液原理: 。指示剂: 溶液本身呈紫红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加入最后半滴 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② 溶液滴定碘液原理: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加入最后半滴 溶液时,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例 [2022·江苏卷节选] 实验室以二氧化铈 废渣为原料制备含量少的 ,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中需要测定溶液中的含量。已知水溶液中 可用准确浓度的 溶液滴定。以苯代邻氨基苯甲酸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滴定反应为。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①准确量取溶液约为,加氧化剂将 完全氧化并去除多余氧化剂后,用稀硫酸酸化,将溶液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后定容;②按规定操作分别将和待测溶液装入如图所示的滴定管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滴定管中准确放出待测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指示剂苯代邻氨基苯甲酸,向锥形瓶中滴加溶液,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加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颜色由紫红色恰好变为亮黄色,且内颜色不变,记录滴加 溶液的体积;重复以上操作 次跟踪训练(重铬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以铬渣(主要成分为、等)为原料制备 并测定其纯度。其步骤如下:步骤1:铬渣粉碎并和 均匀混合,在空气中焙烧。步骤2:用水浸取焙烧渣,过滤,得到水浸液(含 )。步骤3:向步骤2水浸液中加入,过滤,得到 。步骤4:向中加入 溶液,过滤,得到浸出液和浸渣 。步骤5:向步骤4的浸出液中加入 粉末,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 。步骤6:准确称取 产品溶于蒸馏水,加入适量稀硫酸,加入足量溶液(还原产物为),用水稀释为 溶液,量取稀释后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滴定液。滴定反应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1中制备消耗 氧气B.步骤3的目的是除去杂质,富集铬元素C.步骤6中的作用是D.产品纯度为√[解析] 步骤1制备 的反应为,其中生成消耗,故A项正确;利用步骤3将 转化成,滤去溶液,富集铬元素,故B项正确;加入 还原重铬酸钾,产物为、、 ,离子方程式为,故C项正确;由可知, 产品纯度为,故D项错误。练习册1.溶液显碱性,实验室欲用 的 溶液滴定碘水,发生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反应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该反应中每消耗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C.该滴定反应可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D. 是该反应的还原剂√[解析] 该反应为 ,碘单质变成了碘离子,应该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故A错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可知该反应中每消耗,转移 电子,故B错误;溶液显碱性,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不能用酸式滴定管,故C错误;在该反应中,中 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中 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 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故D正确。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绿矾样品(主要成分为 ,相对分子质量为278)的纯度,称取 绿矾产品,溶解,配制成溶液;量取 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根据数据计算该绿矾样品的纯度约为( )A. B. C. D.√[解析] 待测溶液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由,可知 绿矾产品中 ,而, 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3.溶液可用于测定溶液中 的含量,实验方案如下:步骤1:准确量取溶液,稀释至 ;步骤2:量取稀释后的 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溶液的,加入足量的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 (已知反应产物为、 );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溶液(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元素化合价为 价B.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滴定终点的现象:加入最后半滴 溶液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蓝色,且 不恢复原色D.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解析] 中元素化合价为 价,故A错误;根据已知中的反应产物得到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开始有单质碘,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为蓝色,滴定终点的现象:加入最后半滴溶液时,溶液刚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 不恢复原色,故C错误;根据方程式得到关系式为,原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故D错误。4.[2024·湖北黄冈高二月考]白云石 中钙含量测定常用 溶液滴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其酸溶后转化为草酸钙,过滤后用酸溶解,再用标准酸性 溶液滴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酸性 溶液滴定草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实验过程中两次用酸溶解,均需使用稀盐酸C.标准酸性 溶液滴定草酸过程中,标准状况下每产生气体,理论上转移D.滴定过程中若滴加 溶液过快会发生反应,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解析] 草酸是弱酸,具有还原性,会被高锰酸钾氧化,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可知标准酸性 溶液滴定草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稀盐酸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高锰酸钾会氧化盐酸产生氯气造成误差,所以实验过程中不可使用稀盐酸,B错误;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为 ,根据关系式可知理论上转移 ,C正确;滴定过程中若滴加 溶液过快会发生反应,消耗的 溶液体积会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正确。5.某小组设计实验测定某胆矾 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反应):称取胆矾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把滤液配制成 溶液,准确量取配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溶液,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滴定液。已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滴定终点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B.加入足量 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胆矾纯度为D.若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结果会偏低√[解析] 根据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选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A正确;加入溶液,被 氧化为碘单质,被还原为,与形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故B正确;根据、 可知,纯度为 ,故C正确;若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计算出结果偏高,故D错误。6.(6分)为了测定某样品中 的含量,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样品,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②准确量取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标准溶液(酸性)进行滴定,滴定结束后消耗溶液 。(1)(4分)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该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解析]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关系式为,该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为 。(2)(2分)若滴定过程中刚出现颜色变化就停止滴定,则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偏小7.(4分)称取样品置于过量 溶液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 的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 。相关反应如下: ;。则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若滴定操作耗时过长可能会使测定的 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偏小[解析] 根据 、可知,所以 , ,产品中氯化亚铜的质量分数为 ;若滴定操作耗时过长,可能被氧气氧化,使测定的 质量分数偏小。8.(4分)烟道气中的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将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溶液中,使完全被氧化为 ,加水稀释至。量取 该溶液,加入标准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用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滴定终点时消耗。回答下列问题:(1)(2分)滴定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则气样中折合成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若 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会使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偏高[解析] 根据 得到关系式:,求得 标准溶液消耗,则 消耗 ,再根据 得到关系式得 ,,气样中含,所以气样中的含量为。9.(16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 碱性悬浊液(含有)混合,反应生成 ,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被还原为 ,在暗处静置,然后用标准 溶液滴定生成的 。回答下列问题:(1)(2分)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顺序排列):检漏 蒸馏水洗涤 _________ 开始滴定。EBDCFA.烘干 B.装入标准液至零刻度以上C.调整标准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D.排除气泡 E.用标准液润洗2至3次 F.记录起始读数[解析] 滴定管的正确操作:检漏 蒸馏水洗涤 润洗 加入液体排气泡 调液面 读数记录 开始滴定。将水样与 碱性悬浊液(含有)混合,反应生成 ,实现氧的固定。(2)(2分)“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用量筒取 水样转移至锥形瓶,经固氧、酸化后,用溶液滴定;B.滴定时要适当控制滴定速度;C.且应一直观察滴定管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以①溶液作指示剂,在接近终点时,使用“半滴操作”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其方法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②,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洗锥形瓶内壁,继续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终点现象为③,滴定结束;D.读数时应将滴定管从架上取下,捏住上端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若消耗溶液的体积为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请回答:①(2分)处应该用______溶液作指示剂。②(2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2分)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淀粉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沾落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④(2分)处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 。⑤(2分) 四处操作,错误的是____。⑥(2分)若量取 溶液时,初始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最终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填“高”或“低”)。低[解析]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被还原为 ,在暗处静置,然后用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 ,因此①处应该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半滴操作”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因此②应进行的操作是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沾落;淀粉遇单质碘变蓝,标准 溶液滴加至终点,其现象③是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④根据被还原为 ,和,得到关系式,得到溶解氧的物质的量为 ,则溶解氧的含量为;、B、C、D四处操作中,A处取 溶液,不能用量筒,C处眼睛应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因此错误的是A、C;⑥若量取 溶液时,初始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最终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则读数偏小,因此导致测量结果偏低。快速核答案解题策略例 从滴定管中准确放出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指示剂苯代邻氨基苯甲酸,向锥形瓶中滴加溶液,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加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颜色由紫红色恰好变为亮黄色,且内颜色不变,记录滴加溶液的体积;重复以上操作次 跟踪训练 D练习册1.D 2.D 3.B 4.B 5.D6.(1) (2)偏小7. 偏小 8.(1) (2)偏高9.(1)EBDCF (2) (3)①淀粉 ②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沾落 ③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④ ⑤ ⑥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整合突破4 中和滴定拓展——氧化还原滴定.pptx 整合突破4 中和滴定拓展——氧化还原滴定 【正文】导学案.docx 整合突破4 中和滴定拓展——氧化还原滴定 【正文】练习册.docx 整合突破4 中和滴定拓展——氧化还原滴定 【答案】导学案.docx 整合突破4 中和滴定拓展——氧化还原滴定 【答案】练习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