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章素养提升【素养提升】探究点一例1 D [解析] 向某浓度的H2A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随pH增大,H2A的浓度逐渐减小、HA-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A2-的浓度增大,pc为浓度的负对数,与浓度变化趋势相反,故曲线Ⅱ为pc(H2A),曲线Ⅰ为pc(HA-)、曲线Ⅲ为pc(A2-)。根据图示,当pH=3时,pc(HA-)c(A2-)=c(H2A),故A错误;HA-A2-+H+,Ka2=,当c(HA-)=c(A2-)时,pH=5.3,则Ka2=c(H+)=10-5.3,数量级为10-6,故B错误;当c(HA-)=c(H2A)时,pH=0.8,则Ka1=c(H+)=10-0.8,HA-的电离常数为10-5.3,HA-的水解常数===10-13.2,因为HA-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NaHA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不变,故D正确。变式 C [解析] 由表格中电离平衡常数可知,Ka(H2CO3)>Ka(HClO)>Ka(HC),故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生成HC和HClO,A错误;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B错误;Ka(H2SO3)>Ka(HS)>Ka(HC),故少量SO2通入Na2CO3溶液中生成S和HC,C正确;H2SO3为二元弱酸,故NaHSO3在水溶液中主要电离出HS,而不是S和H+,D错误。探究点二例2 (1)10-7.5(2)(1012·Ka1) (1024·Ka1·Ka2)(3)C[解析] (1)根据题图,两条曲线交点处说明HClO与ClO-的浓度相同,此时pH=7.5,c(H+)=10-7.5 mol·L-1,根据HClO的电离常数表达式,可以得出Ka==10-7.5。(2)H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H2CO3H++HC、HCH++C,则Ka1=、Ka2=,当溶液的pH=12时,c(H+)=1×10-12 mol·L-1,将其代入Ka1、Ka2中分别求出c(HC)=1012·Ka1·c(H2CO3)c(C)=1012·Ka2·c(HC)=1024·Ka1·Ka2·c(H2CO3),则c(H2CO3)∶c(HC)∶c(C) =1∶(1012·Ka1)∶(1024·Ka1·Ka2)。(3)HA是弱酸:HAH++A-,Ka=,MA是难溶电解质:MA(s)M+(aq)+A-(aq),Ksp=c(M+)·c(A-),MA溶液中有元素守恒:c(M+)=c(A-)+c(HA),Ka==,c2(M+)=+Ksp,c2(M+)~c(H+)为线性关系。pH=4时,c(H+)=1×10-4 mol·L-1,此时c2(M+)=7.5×10-8 (mol·L-1)2,所以c(M+)<3×10-4 mol·L-1,A项正确;实线沿H+浓度减小方向延伸,当c(H+)=0 mol·L-1时,Ksp=c2(M+)=5.0×10-8,B项正确;c(H+)=20×10-5 mol·L-1时,c2(M+)=10.0×10-8(mol·L-1)2,代入线性方程得10.0×10-8=+5.0×10-8,解得Ka=2.0×10-4,D项正确;MA溶液呈碱性,若溶液pH=7,需要加入酸,①若加入HA, pH=7时c(M+)=c(A-),与题设要求的元素守恒c(M+)=c(A-)+c(HA)相矛盾,不能得到c2(M+)~c(H+)为线性关系,则不可能加入HA,②若加入其他酸HB(如盐酸、硫酸等),则电荷守恒不成立,C项错误。变式 D [解析] 已知H2S始终饱和的溶液中c(H2S)=0.1 mol·L-1,随着pH的增大,碱性增强,HS-和S2-浓度逐渐增大,则有-lg c(HS-)和-lg c(S2-)随着pH增大而减小,由Ka1(H2S)=可知,-lg Ka1(H2S)=-lg c(H+)+[-lg c(HS-)]+lg 0.1=pH+[-lg c(HS-)]-1,当pH增加1时,-lg c(HS-)减小1,由点(1.6,6.5)和点(4.2,3.9)可知④代表HS-,则③代表S2-;随pH增大,Ni2+和Cd2+的浓度逐渐减小,则-lg c(Ni2+)和-lg c(Cd2+)随着pH增大而增大,由Ksp(NiS)>Ksp(CdS)可知,当c(S2-)相同时,c(Ni2+)>c(Cd2+),则-lg c(Ni2+)<-lg c(Cd2+),由此可知①代表Cd2+、②代表Ni2+,据此分析结合图像各点数据进行解题。由分析可知,①代表Cd2+、③代表S2-,由图示曲线①③交点可知,此时c(Cd2+)=c(S2-)=10-13 mol·L-1,则有Ksp(CdS)=c(Cd2+)c(S2-)=10-13×10-13=10-26,A错误;由分析可知,③为pH与-lg c(S2-)的关系曲线,B错误;由分析可知,曲线④代表HS-,由图示曲线④两点坐标可知,当c(H+)=10-1.6 mol·L-1时,c(HS-)=10-6.5 mol·L-1,Ka1(H2S)===10-7.1,或当c(H+)=10-4.2 mol·L-1时,c(HS-)=10-3.9 mol·L-1,Ka1(H2S)===10-7.1,C错误;已知Ka1(H2S)Ka2(H2S)=×=,由曲线③两点坐标可知,当c(H+)=10-4.9 mol·L-1时,c(S2-)=10-13 mol·L-1,当c(H+)=10-6.8 mol·L-1时,c(S2-)=10-9.2 mol·L-1,故有Ka1(H2S)Ka2(H2S)====10-21.8,结合C项分析可知,Ka1(H2S)=10-7.1故有Ka2(H2S)=10-14.7,D正确。【自我检测】1.A [解析] 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所以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故A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如果化学平衡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故B错误;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电离平衡常数相同,故C错误;改变温度会影响平衡常数,若是改变物质的浓度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则其平衡常数不改变,D错误。2.C [解析] 由Ksp=c(M2+)·c2(OH-)得c(OH-)==( mol·L-1,由KW=c(H+)·c(OH-)得c(H+)= mol·L-1,pH=-lg =14+lg 。3.D [解析] 根据点(-5.75,4)和(-2.46,4),计算Ksp(AgCl)=10-5.75×10-4=10-9.75,Ksp (Ag2C2O4)=10-2.46×(10-4)2=10-10.46,则Ksp(Ag2C2O4)的数量级等于10-11,A错误;n点在AgCl所表示的曲线下方,c(Cl-)相同时,n点的c(Ag+)比AgCl溶解平衡曲线上的c(Ag+)大,n点的Q(AgCl)>Ksp(AgCl),所以n点表示AgCl的过饱和溶液,B错误;由图可知,当阴离子浓度c(Cl-)=c(C2)=0.01 mol·L-1时,lg c(Xa-)=-2,生成AgCl沉淀所需的c(Ag+)小,先生成AgCl沉淀,C错误;Ag2C2O4(s)+2Cl-(aq)2AgCl(s)+C2(aq)的平衡常数K=====109.04,D正确。4.C [解析] 在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KHA)过程中发生反应HA-+OH-A2-+H2O,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离子的浓度大小,根据上述反应,可以发现离子浓度和种类均发生改变,从图像中也可以看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A项正确;图像中a点溶质为KHA,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HA-浓度减小,Na+、A2-浓度增大,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故Na+和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导电能力,B项正确;b点为反应终点,此时溶液中溶质为K2A和Na2A,二者均为强碱弱酸盐,溶液中的A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C项错误;b点为反应终点,发生的反应为2KHA+2NaOHK2A+Na2A+2H2O,此时c(Na+)=c(K+)>c(OH-),继续加入NaOH溶液到c点,c(Na+)>c(K+)>c(OH-),D项正确。5.D [解析] 电离常数Ka1(H2X)=>Ka2(H2X)=,当氢离子浓度相同时,>,则由图可知,曲线N表示pH与lg 的变化关系,曲线M表示pH与lg 的变化关系。由分析可知,曲线M表示pH与lg 的变化关系,当lg =0时,溶液的pH约为5.4,电离常数Ka2(H2X)=c(H+)=10-5.4,Kh1(K2X)===10-8.6,数量级为10-9,故A正确;由分析可知,曲线N表示pH与lg 的变化关系,故B正确;由前面分析可知电离常数Ka2(H2X)=10-5.4,当lg =0时,溶液的pH约为4.4,电离常数Ka1(H2X)=c(H+)=1.0×10-4.4,则KHX的水解常数Kh2(K2X)===10-9.6,KHX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溶液呈酸性,溶液中c(H+)>c(OH-),故C正确;由图可知,当溶液pH=7时,lg >0,则溶液中c(X2-)>c(HX-),故D错误。本章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水解常数(Kh)与电离常数的关系及应用例1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H2A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若pc表示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lg c(X),X代表H2A、HA-与A2-],则所得溶液中pc(H2A)、pc(HA-)、pc(A2-)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2AHA-+H+ Ka1;HA-A2-+H+ K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pH=3时,溶液中c(HA-)B.常温下,Ka2的数量级为10-5C.常温下,NaHA溶液呈碱性D.常温下随着pH的增大,的值不变变式 [2024·吉林长春高二期末] 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弱酸 CH3COOH HClO H2CO3 H2SO3电离平 衡常数 (25 ℃) Ka=1.75×10-5 Ka=4.0×10-8 Ka1=4.50×10-7 Ka2=4.70×10-11 Ka1=1.4×10-2 Ka2=6.0×10-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CO2+H2O+2ClO-C+2HClO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C.少量SO2通入Na2CO3溶液中:SO2+H2O+2CS+2HCD.相同浓度NaHCO3溶液与NaHSO3溶液等体积混合:H++HCCO2↑+H2O[归纳总结](1)水解常数(Kh)与电离常数(Ka、Kb)的定量关系(以CH3COONa为例)CH3COONa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CH3COO-+H2OCH3COOH+OH-Kh====因而Ka(或Kb)与KW的定量关系为Ka·Kh=KW或Kb·Kh=KW。Na2CO3的水解常数Kh=,NaHCO3的水解常数Kh=。(2)水解常数是描述能水解的盐水解平衡的主要参数。它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故它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探究点二 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电离平衡常数及溶度积的比较例2 (1)次氯酸为一元弱酸,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其电离平衡体系中各成分的组成分数δ[δ(X)=,X为HClO或Cl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HClO的电离常数Ka为 。 (2)已知25 ℃时碳酸的电离常数为Ka1、Ka2,当溶液pH=12时,c(H2CO3)∶c(HC)∶c(C)=1∶ ∶ 。 (3)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c(M+)随c(H+)而变化,M+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298 K时c2(M+)~c(H+)为线性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pH=4时,c(M+)<3.0×10-4 mol·L-1B.MA的溶度积Ksp(MA)=5.0×10-8C.溶液pH=7时,c(M+)+c(H+)=c(A-)+c(OH-)D.HA的电离常数Ka(HA)≈2.0×10-4变式 [2023·辽宁卷] 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c(H2S)=0.1 mol·L-1,通过调节pH使Ni2+和Cd2+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pH与-lg c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HS-、S2-、Ni2+和Cd2+的浓度,单位为mol·L-1。已知Ksp(NiS)>Ksp(Cd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sp(CdS)=10-18.4B.③为pH与-lg c(HS-)的关系曲线C.Ka1(H2S)=10-8.1D.Ka2(H2S)=10-14.7[归纳总结]反应举例 表达式 影响 因素 适应范围化学 平衡常数 mA(g)+nB(g)pC(g)+qD(g) K= 温度 一般化学反应平衡体系水的 离子积 H2OH++OH- KW=c(H+)·c(OH-) 温度 稀的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电离 平衡常数 HAH++A- K= 温度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体系溶度积 AmBn(s)mAn+(aq)+nBm-(aq) Ksp=cm(An+)·cn(Bm-) 温度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1.[2024·安徽六安一中高二期中]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或Kb,水解常数Kh,水的离子积常数KW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B.它们的大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常温下,CH3COOH在水中的Ka大于在饱和CH3COONa溶液中的KaD.若改变条件使以上平衡正向移动,则达到新的平衡时相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2.[2024·天津海滨新区高二月考] 室温时,M(OH)2(s)M2+(aq)+2OH-(aq) Ksp=a。c(M2+)=b mol·L-1时,溶液的pH等于 ( )A.lg B.lgC.14+lg D.14+lg3.常温下,用AgNO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01 mol·L-1的KCl、K2C2O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C2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sp(Ag2C2O4)的数量级等于10-8B.n点表示AgCl的不饱和溶液C.向c(Cl-)=c(C2)=0.01 mol·L-1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2C2O4沉淀D.Ag2C2O4(s)+2Cl-(aq)2AgCl(s)+C2(aq)的平衡常数为109.044.常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a1=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与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5.常温下将KOH溶液滴加到二元弱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h1(K2X)的数量级为10-9B.曲线N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C.KHX溶液中,c(H+)>c(OH-)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K+)>c(HX-)>c(X2-)>c(OH-)=c(H+)(共45张PPT)本章素养提升探究点一 水解常数与电离常数的关系及应用探究点二 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电离平衡常数及溶度积的比较探究点一 水解常数 与电离常数的关系及应用例1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浓度的 溶液,若表示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 代表、与,则所得溶液中、 、与溶液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 时,溶液中B.常温下,的数量级为C.常温下, 溶液呈碱性D.常温下随着的增大, 的值不变√[解析] 向某浓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浓度的溶液,随增大,的浓度逐渐减小、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 的浓度增大, 为浓度的负对数,与浓度变化趋势相反,故曲线Ⅱ为,曲线Ⅰ为、曲线Ⅲ为 。根据图示,当时,,则,故A错误;,,当时, ,则,数量级为 ,故B错误;当时,,则, 的电离常数为,的水解常数,因为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 不变,故D正确。变式 [2024·吉林长春高二期末] 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弱酸电离平 衡常数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通入溶液中:B.少量通入 溶液中:C.少量通入 溶液中:D.相同浓度溶液与 溶液等体积混合:√[解析] 由表格中电离平衡常数可知,,故少量通入 溶液中生成和,A错误;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 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弱酸电离平 衡常数,故少量 通入溶液中生成和,C正确;为二元弱酸,故在水溶液中主要电离出,而不是和 ,D错误。弱酸电离平 衡常数[归纳总结](1)水解常数与电离常数、的定量关系(以为例)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因而(或)与的定量关系为或。的水解常数,的水解常数。(2)水解常数是描述能水解的盐水解平衡的主要参数。它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故它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探究点二 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电离平衡常数及溶度积的比较例2(1)次氯酸为一元弱酸,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其电离平衡体系中各成分的组成分数,为或 与的关系如图所示。的电离常数 为_______。[解析] 根据题图,两条曲线交点处说明与 的浓度相同,此时,,根据 的电离常数表达式,可以得出 。(2)已知时碳酸的电离常数为、,当溶液 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的电离方程式为 、,则、 ,当溶液的时,,将其代入 、中分别求出 、,则。(3)是一元弱酸,难溶盐 的饱和溶液中随而变化, 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 时为线性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A.溶液时,B.的溶度积C.溶液时,D.的电离常数C[解析] 是弱酸: ,, 是难溶电解质:,, 溶液中有元素守恒:, ,,为线性关系。时, ,此时 ,所以 ,A项正确;实线沿 浓度减小方向延伸,当 时, ,B项正确;时,,代入线性方程得,解得 ,D项正确;溶液呈碱性,若溶液 ,需要加入酸,①若加入, 时,与题设要求的元素守恒 相矛盾,不能得到 为线性关系,则不可能加入 ,②若加入其他酸(如盐酸、硫酸等),则电荷守恒不成立,C项错误。变式 [2023·辽宁卷] 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 饱和,即,通过调节使和 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与关系如下图所示,为、、和 的浓度,单位为。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③为与 的关系曲线C.D.√[解析] 已知始终饱和的溶液中,随着 的增大,碱性增强,和浓度逐渐增大,则有 和随着增大而减小,由可知,,当增加1时,减小1,由点 和点可知④代表,则③代表;随增大,和 的浓度逐渐减小,则和随着 增大而增大,由可知,当相同时, , 则,由此可知①代表、②代表 ,据此分析结合图像各点数据进行解题。由分析可知,①代表 、③代表 ,由图示曲线①③交点可知,此时,则有,A错误;由分析可知,③为与 的关系曲线,B错误;由分析可知,曲线④代表 ,由图示曲线④两点坐标可知,当时,,,或当时,,,C错误;已知 ,由曲线③两点坐标可知,当 时,,当 时,,故有,结合C项分析可知,故有,D正确。[归纳总结]反应举例 表达式 影响 因素 适应范围化学平 衡常数 温度 一般化学反应平衡体系水的离 子积 温度 稀的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反应举例 表达式 影响 因素 适应范围电离平 衡常数 温度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体系溶度积 温度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续表1.[2024·安徽六安一中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 ,电离常数或,水解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B.它们的大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常温下,在水中的大于在饱和溶液中的D.若改变条件使以上平衡正向移动,则达到新的平衡时相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解析] 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所以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故A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如果化学平衡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 减小,故B错误;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电离平衡常数相同,故C错误;改变温度会影响平衡常数,若是改变物质的浓度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则其平衡常数不改变,D错误。2.[2024·天津海滨新区高二月考]室温时,。时,溶液的 等于( )A. B. C. D.[解析] 由 得,由 得, 。√3.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的 、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 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数量级等于B.点表示 的不饱和溶液C.向 的混合液中滴入 溶液时,先生成 沉淀D.的平衡常数为√[解析] 根据点和 ,计算,,则的数量级等于,A错误;点在所表示的曲线下方,相同时,点的比溶解平衡曲线上的大,点的 ,所以点表示 的过饱和溶液,B错误;由图可知,当阴离子浓度 时,,生成 沉淀所需的小,先生成沉淀,C错误;的平衡常数,D正确。4.常温下,用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 的, )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与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与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C.点的混合溶液D. 点的混合溶液中,√[解析] 在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 过程中发生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离子的浓度大小,根据上述反应,可以发现离子浓度和种类均发生改变,从图像中也可以看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A项正确;图像中点溶质为,随着 溶液的加入,浓度减小,、浓度增大,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故 和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 的导电能力,B项正确;点为反应终点,此时溶液中溶质为和 ,二者均为强碱弱酸盐,溶液中的 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C项错误;点为反应终点,发生的反应为,此时 ,继续加入溶液到 点,,D项正确。5.常温下将溶液滴加到二元弱酸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的数量级为B.曲线表示与 的变化关系C.溶液中,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解析] 电离常数,当氢离子浓度相同时,,则由图可知,曲线表示 与的变化关系,曲线表示与 的变化关系。由分析可知,曲线表示与的变化关系,当 时,溶液的约为,电离常数 ,,数量级为 ,故A正确;由分析可知,曲线表示与的变化关系,故B正确;由前面分析可知电离常数,当 时,溶液的约为,电离常数,则 的水解常数, 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溶液呈酸性,溶液中,故C正确;由图可知,当溶液时,,则溶液中,故D错误。快速核答案探究点一 水解常数与电离常数的关系及应用例1 D 变式 C探究点二 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电离平衡常数及溶度积的比较例2 (1) (2) (3)C变式 D自我检测1. A 2. C 3. D 4. C 5.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本章素养提升 【正文】导学案.docx 本章素养提升 【答案】导学案.docx 本章素养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