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手工社团课上,同学们自主设计创意包装盒。下面的图形( )折叠后不能围成下侧的正方体盒子。
A. B. C. D.
2.广西的李叔叔后天要到六盘水参观三线文化园,广西距六盘水700多千米,李叔叔应选择下列( )种出行方式。
A. B. C.
3.下面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后,计算结果不变的是( )。
A.240÷(6×4) B.80-(30-10) C.25×(4÷2)
4.四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80人,如果从一班调入6人到二班,那么两班的人数相等,原来四年级一班共有( )人。
A.46 B.52 C.56 D.40
5.下面计算“三年级一班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有7格,一共有多少格?”的方法中,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格?”的是( )。
A.7×(5×2) B.2×7×5 C.2×(5×7) D.7×(5×2)
6.一款家用实木书桌的各部分长度数据如图所示。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图中这些数据的单位是( )。
A.m B.dm C.cm D.mm
7.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枚1分硬币摞起来约有1分米厚。
A.10 B.20 C.100
8.“春节”假期,笑笑一家准备用五天时间去哈尔滨旅游,长沙至哈尔滨大约有2600千米,选择( )出行方式看景点能多一点,游玩轻松一点。
A.小汽车自驾 B.骑电动车 C.坐飞机 D.坐高铁
二、填空题
9.观察一个长方体,从同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 )个面。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84-27-17( )84-(27+17) 5×(4+1)( )5×4+1
24÷(3×2)( )24÷3×2 81-18÷9( )(81-18)÷9
11.请指出下面小药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小药箱,看到的形状是( )的。
12.20只猴子计划平均分一堆桃,后又来了10只猴子,重新平均分配后,每只猴子平均分得的桃子比原来少4个。这堆桃有( )个。
13.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4颗,那么还剩12颗,如果每人分6颗,还剩2颗。有( )人小朋友,有( )颗糖。
14.甲、乙、丙三人互相赠送图书。如果甲送乙24本,送丙10本;乙送甲7本,送丙9本;丙送甲10本,送乙5本,那么三人的图书都是48本。原来甲有( )本图书,乙有( )本图书,丙有( )本图书。
三、判断题
15.1千米铁丝比1000米的电线短。( )
16.下面是一个长方体表面展开图。( )

17.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
18.天天假期跟着妈妈去看望外婆,天天家距外婆家235千米,他们可以选择开车去。( )
四、计算题
19.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672-364-136 201×65-65 399÷(100-27×3)
125×32×25 58×99 4000÷[15+(75-40)]
20.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
(1)3+5=8 (2)9-4=5
6×8=48 35÷5=7
21.根据图意列算式解答。
五、改错题
22.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8÷4×2 改正: =8÷8 =1( ) 30-24÷3 改正: =6÷3 =2( )
六、解答题
23.根据下面的图示,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一道实际问题。(在序号上画“√”)
①有12支铅笔 ②有16支彩笔 ③铅笔的数量是钢笔的4倍 ④彩笔的数量是钢笔的4倍 ⑤铅笔的数量是钢笔的几倍 ⑥彩笔的数量是钢笔的几倍
24.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6天,每天看9页,还有35页没看完。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25.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去乙地看望女儿,车开到距乙地100千米的地方,他发现忘带东西了,又回去拿,这次他看望女儿来回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6.育才小学二(1)班学生在元旦时用中国结装饰教室。文文有7米长的红绳,她最多可以扎多少个中国结?
27.实验小学计划组织408名师生去郊游。租车信息如下图。
(1)聪聪列出算式408÷24×360,他想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租车最省钱?最少要花多少钱?
28.用10枚5角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推算,1000枚5角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100万枚5角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29.如图是一个标有1、2、3、4、5、6的正方体三种不同的摆法,请你说出与数字1、2、3相对的面的数字分别是多少?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C A C D C D
1.C
【分析】如图所示,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共有11种,对比这11种展开图即可知道哪个图形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
【详解】A.符合1-4-1型,可以围成正方体盒子;
B.符合2-3-1型,可以围成正方体盒子;
C.不符合正方体展开图的任何一种类型,不可以围成正方体盒子;
D.符合2-3-1型,可以围成正方体盒子。
故答案为:C
2.C
【分析】步行适合去距离很近的同片区的地方,如步行至附近的超市、商场等,一般距离不超过1千米。
骑行适合去距离较近的同市的地方,比步行可至的地方远,但是距离一般不超过10千米。
开车适合去距离较远的地方,如两个城市之间,一般距离为几十千米。
坐火车适合去距离很远的地方,如跨省城市,一般距离为几百千米。
【详解】广西距离六盘水700多千米,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坐火车出行比较适合。
故答案为:C
3.C
【分析】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据此计算出去掉括号前后的结果,即可解答。
【详解】A.240÷(6×4)
=240÷24
=10
240÷6×4
=40×4
=160
括号去掉后,计算结果变了;
B.80-(30-10)
=80-20
=60
80-30-10
=50-10
=40
括号去掉后,计算结果变了;
C.25×(4÷2)
=25×2
=50
25×4÷2
=100÷2
=50
括号去掉后,计算结果不变;
下面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后,计算结果不变的是25×(4÷2)。
故答案为:C
4.A
【分析】如果从一班调入6人到二班,那么两班的人数相等,可知一班比二班多2×6=12(人)。一班和二班共有80人,根据和差公式可知,一班有(80+12)÷2人。
【详解】2×6=12(人)
(80+12)÷2
=92÷2
=46(人)
原来四年级一班共有46人。
故答案为:A
5.C
【分析】用每个书架的层数乘每层的格数,求出一个书架有多少格,再用一个书架的格数乘书架的个数,即可求出一共有多少格,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2×(5×7)
=2×35
=70(格)
计算三年级一班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有7格,一共有70格的方法中,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格?”的是2×(5×7)。
故答案为:C
6.D
【分析】常见的长度单位有m、dm、cm、mm,课桌的长度大约是1m,一把学生专用的尺子大约1dm,手指头宽度大约1cm,两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mm,结合生活经验判断。
【详解】600mm=0.6m
1200mm=1.2m
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图中这些数据的单位是mm。
故答案为:D
7.C
【分析】1分米=100毫米,
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则100枚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00毫米,也就是1分米;故,100枚1分硬币摞起来约有1分米厚。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100枚1分硬币摞起来约有1分米厚。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分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8.D
【分析】由题意得,长沙至哈尔滨大约有2600千米,这个距离特别远。要逐个分析选项中的交通方式,然后找出满足题意的选项。
【详解】A.由分析得,长沙至哈尔滨的距离很远。如果自驾去哈尔滨,整个旅途会很累。不满足题意。
B.由分析得,长沙至哈尔滨的距离很远,骑电动车去不太现实。不满足题意。
C.由分析得,长沙至哈尔滨的距离很远。坐飞机虽然可以很快到达,但无法欣赏沿途的风景。不满足题意。
D.由分析得,长沙至哈尔滨的距离很远,坐高铁不仅轻松,而且可以在中间的站点下车欣赏风景。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D
9.3
【分析】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从它一个面观察,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从它的一条棱观察,能看到它的两个面,从它的一个顶点观察,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即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详解】观察一个长方体,从同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3个面。
如:
10. = > < >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行计算,然后比较大小。
比较84-27-17和84-(27+17),计算84-27-17,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计算84-(27+17),先算括号内的加法再算减法;
比较5×(4+1)和5×4+1,计算5×(4+1),先算括号内的加法,再算乘法,计算5×4+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比较24÷(3×2)和24÷3×2,计算24÷(3×2),先算括号内的乘法,再算除法。计算24÷3×2,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比较81-18÷9和(81-18)÷9,计算81-18÷9,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计算(81-18)÷9,先算括号内的减法再算除法。
【详解】84-27-17
=57-17
=40;
84-(27+17)
=84-44
=40
因为40=40,所以84-27-17=84-(27+17);
5×(4+1)
=5×5
=25
5×4+1
=20+1
=21
因为25>21,所以5×(4+1)>5×4+1;
24÷(3×2)
=24÷6
=4
24÷3×2
=8×2
=16
因为4<16,所以24÷(3×2)<24÷3×2;
81-18÷9
=81-2
=79
(81-18)÷9
=63÷9
=7
因为79>7,所以81-18÷9>(81-18)÷9。
11.不同
【分析】从图中观察前面看到的是带“十”药箱的一面,是长方形;从右面看到的是长方形,从上面看到的是药箱盖子一面,是长方形。三个面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据此判断。
【详解】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小药箱,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2.240
【分析】根据题意,后来的10只猴子分得的桃子总数,就是原来20只猴子每只少分4个桃子的总数,所以用原来每只猴子少分的4个乘原来的只数20只,就得到原来20只猴子一共少分的个数,也就是后来10只猴子一共分的总数;再用10只猴子一共分的总数除以10只,得到重新平均分配后每只猴子分得的个数;再用每只猴子平均分得的个数乘现在猴子的总数(20+10)只,即求到这堆桃的总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4×20÷10×(20+10)
=4×20÷10×30
=80÷10×30
=8×30
=240(个)
所以,这堆桃有240个。
13. 5 32
【分析】小朋友的人数和糖的粒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剩余颗数相差12-2=10(粒),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分的糖相差6-4=2(粒),所以小朋友的人数就等于剩余颗数相差颗数除以每人分的糖相差的颗数,即10÷2=5(人),糖的个数就等于小朋友的人数乘每人分的颗数,再加上剩余的12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
12-2=10(粒)
6-4=2(粒)
人数:
10÷2=5(人)
糖数:
5×4+12
=20+12
=32(颗)
所以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4颗,那么还剩12颗,如果每人分6颗,还剩2颗。有5人小朋友,有32颗糖。
【点睛】注意人数和糖果数不变,以及求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65 35 44
【分析】本人现有的图书本数加自己送出去的图书本数,再减去别人送的图书本数,即等于自己原来有的图书本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8+24+10-(7+10)
=72+10-17
=82-17
=65(本)
48+7+9-(24+5)
=55+9-29
=64-29
=35(本)
48+10+5-(10+9)
=58+5-19
=63-19
=44(本)
甲、乙、丙三人互相赠送图书。如果甲送乙24本,送丙10本;乙送甲7本,送丙9本;丙送甲10本,送乙5本,那么三人的图书都是48本。原来甲有65本图书,乙有35本图书,丙有44本图书。
15.×
【分析】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1千米铁丝与1000米的电线一样长;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1千米铁丝与1000米的电线一样长;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类型,主要分为“1-4-l”型,“2-3-1”型, “2-2-2”型,“3-3”型,据此判断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属于“1-4-l”型是一个长方体表面展开图。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展开图,明确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7.√
【分析】从长方体顶点的位置看去,看到长方体的面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正对着长方体的一个面看去,看到长方体的面最少,只可以看到一个面;从长方体的一条棱看,能看到两个面;据此解答。
【详解】从长方体的不同位置观察,能看到的面如下图所示:
从长方体的一个面观察(左图),只能看到一个面A。
从长方体的一条棱观察(中图),能看到两个面A、B。
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观察(右图),能看到三个面A、B、C。
所以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同一个位置观察长方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8.√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标准操场的一圈是400米,2圈半就是1千米,天天家距外婆家235千米,235千米是个比较远的路程,所以他们可以选择开车去;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
天天假期跟着妈妈去看望外婆,天天家距外婆家235千米,结合生活实际可知235千米是个比较远的路程,所以他们可以选择开车去,故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172;13000;21
100000;5742;80
【分析】(1)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利用减法的性质:a-b-c=a-(b+c)将原式转化为672-(364+136)计算比较简便。
(2)把65写成65×1的形式,再利用乘法分配律:a×c-b×c=(a-b)×c将原式转化为(201-1)×65计算比较简便。
(3)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4)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先把32转化为8×4,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将原式转化为(125×8)×(4×25)计算比较简便。
(5)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先把99转化为1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原式转化为58×(100-1)计算比较简便。
(6)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加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详解】672-364-136
=672-(364+136)
=672-500
=172
201×65-65
=201×65-65×1
=(201-1)×65
=200×65
=13000
399÷(100-27×3)
=399÷(100-81)
=399÷19
=21
125×32×25
=125×(8×4)×25
=(125×8)×(4×25)
=1000×100
=100000
58×99
=58×(100-1)
=58×100-58
=5800-58
=5742
4000÷[15+(75-40)]
=4000÷[15+35]
=4000÷50
=80
20.(1)6×(3+5)=48
(2)35÷(9-4)=7
【分析】(1)题中表示6乘3加5的和,积是48,要先计算3+5,用和当作乘数,所以给3+5添上小括号;
(2)题中表示35除以9减4的差,商是7,要先计算9-4,用差当除数,所以给9-4添上小括号。
【详解】(1)先计算3+5,用和当作乘数,综合算式为:6×(3+5)=48;
(2)先计算9-4,用差当除数,综合算式为:35÷(9-4)=7。
21.18只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蝴蝶有6只,蝴蝶的只数乘2等于蜗牛的只数,蝴蝶和蜗牛的只数相加,即等于它们一共的只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6+6×2
=6+12
=18(只)
一共有18只。
22.×;改正见详解;
×;改正见详解
【分析】(1)同级混合运算,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所以计算8÷4×2时,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即可。
(2)两级混合运算,则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所以计算30-24÷3时,根据运算的优先级,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题目计算是错误的;
改正:
(2)根据分析可知,题目计算是错误的;
23.①②④⑤
【分析】图示中第一个除法是16÷4。 条件②给出有16支彩笔,条件④表明彩笔的数量是钢笔的4倍,那么16÷4就表示把彩笔数量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数量,即得钢笔数量的数量,所以这里应选②和④。 图示中第二个除法是12÷4。 条件①给出有12支铅笔,问题⑤铅笔的数量是钢笔的几倍,那么12÷4就表示求铅笔数量是钢笔数量的几倍,所以这里应选①和⑤。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算式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有12支铅笔,有16支彩笔,彩笔的数量是钢笔的4倍。铅笔的数量是钢笔的几倍?
所以,选择的条件和问题是:①、②、④、⑤。
√①有12支铅笔 √②有16支彩笔 ③铅笔的数量是钢笔的4倍 √④彩笔的数量是钢笔的4倍 √⑤铅笔的数量是钢笔的几倍 ⑥彩笔的数量是钢笔的几倍
24.89页
【分析】用每天看的页数乘看的天数,即可求出6天看的页数,再用总页数=已看的页数+没看的页数求出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6×9+35
=54+35
=89(页)
答:这本故事书有89页。
25.520千米
【分析】王叔叔到距乙地100千米的路程后又返回甲地,距乙地100千米表示开了(180-100)千米,来回一共走了两个(180-100)千米的路程,然后又从从甲地去乙地走了一个完整的路程,看完女儿后从乙地又开回甲地;也就是一共走了两个完整的路程,再加上两个(180-100)千米的路程,用加法计算出路程总和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180-100)+(180-100)+180+180
=80+80+360
=160+360
=520(千米)
答:这次他看望女儿来回一共行驶了520千米。
26.8个
【分析】1米=10分米,将文文的红绳换算成“分米”作单位,一个中国结需要8分米长的红绳,然后用这个数除以8即可求解。
【详解】7米=70分米
70÷8=8(个)……6(分米)
答:她最多可以扎8个中国结。
27.(1)租中巴车花费的钱数
(2)租8辆大巴和2辆中巴最省钱,花费5040元
【分析】(1)算式408÷24×360,用408除以24,即用师生总人数除以每辆中巴限乘人数,求出租中巴车的数量。360是每辆中巴车的租金。用租中巴车的数量乘每辆中巴车的租金,求出租中巴车花费的钱数。
(2)每辆大巴车每人租金是540÷45=12(元)。每辆中巴车每人租金是360÷24=15(元)。满座时租大巴省钱,所以尽量租大巴,用师生总人数除以每辆大巴限乘人数,得到最多的大巴数,再结合余数判断是否租中巴,据此解答。
【详解】(1)408÷24×360
=17×360
=6120(元)
租中巴车花费6120元。
聪聪列出算式408÷24×360,他想解决的问题是租中巴车花费的钱数。
(2)540÷45=12(元)
360÷24=15(元)
12<15
尽量多的租大巴。
408÷45=9(辆)……3(名)
租一辆中巴空座太多,可以租8辆大巴。
408-8×45
=408-360
=48(名)
48÷24=2(辆)
8×540+2×360
=4320+720
=5040(元)
答:租8辆大巴和2辆中巴最省钱,花费5040元。
28.1米;1000米
【分析】用1000除以10求出1000是10的几倍,那么1000枚硬币叠放在一起就是1厘米的几倍。求出100万是1000的几倍,那么100万枚硬币就是1000枚硬币叠放在一起高度的几倍。
【详解】1000÷10=100
1×100=100(厘米)=1(米)
1000000÷1000=1000
1×1000=1000(米)
答:1000枚5角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米,100万枚5角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000米。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亿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完成此题时,一定要记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9.1和6相对,2和5相对,3和4相对。
【分析】根据题意,相邻的数字不相对。3和1、5相邻,3和2、6相邻, 可知3和4相对。有因为1和5、3相邻,1和2相邻,3和4相对。所以1只能有6相对。剩下可知2和哪个数字相对。
【详解】根据分析,1和6相对,2和5相对,3和4相对。
【点睛】抓住相邻的数字不相对,然后先观察哪个数字看到的比较多。由此先确定第一组相对的。剩下用同样方法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