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5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素养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自主预习】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有什么特点 3.怎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如图,AD为△ABC的中线.若AB=AC,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BD=CD B.AD⊥BCC.∠BAD=∠CAD D.AD=CD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80°,则∠B= . 3.在△ABC中,∠A=100°,当∠B= 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阅读课本本课时“思考”至“议一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课堂操作: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试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剪下,将其对折.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对称轴过哪个顶点 过哪条边 2.通过上述的“操作”,试观察下图,AD为折痕(对称轴),思考:(1)底角∠B与底角∠C能完全重合吗 说明了什么 (2)BD与CD能完全重合吗 说明AD是△ABC的什么特殊线段 (3)∠CAD与∠BAD能完全重合吗 说明了AD是△ABC的什么特殊线段 (4)∠ADC与∠ADB能完全重合吗 说明了AD是△ABC的什么特殊线段 (1)等腰三角形是 ,对称轴平分顶角;(2)等腰三角形 合一;(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 ,简称“ ”.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若∠BAC=66°,则∠BAD= .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阅读课本本课时“探究”至“例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1)课堂操作:分别用量角器与直尺测量课本“图4.5-5”中的∠B与∠C,AB与AC,它们相等吗 (2)思考:如图,∠B=∠C,过点A作∠BAC的平分线,△ABD与△ACD全等吗 依据是什么 (3)由(2)可知AB=AC,因此△ABC是 三角形. 2.揭示概念: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为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简称“等角对 ”). 2.如图,∠A=36°,∠DBC=36°,∠C=72°,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例 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BC=35°,E是BC边上一点且AE=CE,D是BC的中点,连接AD.(1)求∠DAE的度数.(2)若BD上存在点F,且∠AFE=∠AEF,求证:BF=CE.变式训练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接AD,BE平分∠ABC交AC于点E.(1)过点E作EF∥BC交AB于点F,求证:FB=FE.(2)若∠C=36°,求∠BAD的度数.2.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E为AC边上一点,AD=AE,设∠BAD=α,∠CDE=β.(1)如图1,若∠ABC=60°,∠ADE=80°,求α,β的度数.(2)如图2,若D是BC边上任意一点,则α,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图1 图2参考答案【自主预习】预学思考1.相等.2.会重合.3.两边相等或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自学检测1.D 2.50° 3.40°【合作探究】知识生成知识点一1.是.对称轴过两条腰相交的顶点,过底边.2.(1)能,两底角相等.(2)能,是底边上的中线.(3)能,是顶角∠CAB的平分线.(4)能,是底边上的高.归纳总结 (1)轴对称图形 (2)三线 (3)相等 等边对等角对点训练1.33°知识点二1.(1)相等.(2)全等,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角边”.(3)等腰2.等腰三角形 等边对点训练2.D题型精讲题型例解:(1)因为AB=AC,∠ABC=35°,所以∠C=35°.因为AE=CE,所以∠CAE=35°.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所以∠ADC=90°,所以∠DAC=180°-90°-35°=55°,所以∠DAE=∠DAC-∠CAE=55°-35°=20°.(2)证明: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BD=CD.因为∠AFE=∠AEF,所以AF=AE.因为AD⊥BC,所以D是EF的中点,所以FD=ED,所以BD-FD=CD-ED,即BF=CE.变式训练 1.解:(1)证明:因为BE平分∠ABC,所以∠ABE=∠CBE,即∠FBE=∠CBE.因为EF∥BC,所以∠FEB=∠CBE,所以∠EBF=∠FEB,所以FB=FE.(2)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ABD=∠C=36°,所以∠ADB=90°,所以∠BAD=90°-∠ABD=90°-36°=54°,所以∠BAD的度数是54°.2.解:(1)因为AB=AC,所以∠B=∠C=60°.因为AD=AE,所以∠ADE=∠AED=80°.因为∠AED是△DEC的一个外角,所以∠CDE=β=∠AED-∠C=20°,所以∠ADC=∠ADE+∠CDE=100°.因为∠ADC是△ABD的一个外角,所以∠BAD=α=∠ADC-∠B=40°,所以α的度数为40°,β的度数为20°.(2)α=2β.理由:设∠B=x°,∠ADE=y°.因为AB=AC,所以∠B=∠C=x°.因为AD=AE,所以∠ADE=∠AED=y°.因为∠AED是△DEC的一个外角,所以∠AED=∠CDE+∠C,所以y=β+x.因为∠ADC是△ABD的一个外角,所以∠ADC=∠BAD+∠B,所以∠ADE+∠EDC=∠BAD+∠B,所以y+β=x+α,所以β+x+β=x+α,所以α=2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