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C B A A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C A B 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7分)
答案:(1)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6分)
(2)(5分)
(3)更容易看到B点。因为最高点大致位于AB之间的中点,向A点瞭望,中间有一突起的山峰阻挡视线;向B点瞭望,中间是一凹地,不易阻挡视线。(6分)
17.(本题20分)
答案 (1)位于南半球,低纬度(或热带)地区;非洲西南部,大西洋东岸;北邻刚果(布)和刚果(金),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4分)
(2)沿海地区海洋水汽充足;寒流降温作用,水汽易凝结成雾;干季昼夜温差大,夜间水汽易凝结成雾;寒流的降温作用容易形成逆温现象,雾气不易扩散。(5分)
(3)纬度低,温度较高,光照和热量充足,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降水量丰富;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地势落差较大,适宜生长的树木种类较多;开发时间晚,人类活动影响小。(5分)
(4)对安哥拉: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3分)
对中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消化国内过剩产品,优化国内产业结构。(3分)
18.(本题18分)
答案 (1)地质时期,胡康谷地植物茂密,昆虫繁多,火山活动频繁,大量火山灰石块坠落砸击树木,松脂类树木伤口处流出树脂,包裹住一部分昆虫后掉落地表,随后发生地壳活动,树脂没入地层之中,经矿化作用形成虫珀。(6分)
(2)有利影响:煤炭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地壳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火山爆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温室气体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加速植物生长;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有利于提高周围地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6分)
不利影响:火山爆发,大量岩浆涌出,烧毁周边地区植物,减少植物数量;火山灰大量覆盖植物表面,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大气浑浊,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等。
(3)虫珀比石质化石的科研价值更大。虫珀可以更好地保存古生物,古生物保存度高;虫珀多为透明形态,利于科研人员直接观察。(6分)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下图为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五个考察站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  )
A.位于东半球 B.位于南寒带
C.位于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3.南极新站至泰山站的最短航线为(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西南再西北 D.先东南再东北
读秦岭山区某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
4.若图中两条河流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唐代诗人岑参在《登总持阁》中写道“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图中最可能欣赏到诗中景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首个火星类比区,目前国际上已经建立的火星类比区有澳大利亚中部、南极干谷、美国西部、北非等共50多个。研究显示,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其昼半球的温度可达27 ℃,而夜半球的温度低至-133 ℃。据此完成6~7题。
6.上述类比区与火星环境相似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高温 D.寒冷
7.火星昼夜半球温差大,主要因为(  )
A.地势高 B.大气洁净
C.离太阳远 D.大气稀薄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8~9题。
8.有关天文台选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高,视野开阔
B.夜晚盛行上升气流,晴天多
C.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形平坦,利于天文台建设
9.该光学天文台最佳的观测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如图中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分布位置分别是(  )
A.耀斑 色球层  B.太阳黑子 光球层
C.日珥 日冕层 D.太阳黑子 色球层
11.图中该类太阳活动(  )
A.周期一定为11年 B.为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与耀斑活动同步 D.区域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H山是兀立于广袤原野上的一座孤立的土质山丘,地层连续,极具科考价值。②地层上部以旱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花粉化石为主,同时期的云杉、冷杉花粉化石分布在更高纬度或更高海拔的区域;下部以云杉、冷杉花粉化石为主,还有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12~13题。
12.②地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
A.泥盆纪 B.白垩纪
C.第四纪 D.二叠纪
13.与②地层上部形成时期相比,下部形成时期的气候较(  )
A.冷湿 B.干冷
C.暖湿 D.干暖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③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
15.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下面四幅图中的(  )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读某地区地形等高点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图中已画有一条500 m等高线,请按照图中等高点的大小,补画出图中所有等高线,并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宏观地形类型。(6分)
(2)在此基础上,请按相同水平比例尺,在下面画出AB线段之间的地形剖面图。(6分)
(3)如果你站在AB连线的最高点,你更容易看到的是A点还是B点?请说明理由。(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安哥拉全年分干、湿两季。5—9月为旱季,相对凉爽,无雨,其西部沿海却经常有浓雾;9月—次年5月为雨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 500毫米,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毫米。
安哥拉矿产、森林、水力、农牧渔业资源丰富,但该国早期比较贫穷,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石油出口国,近年来,当地开始以石油资源换中国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模式,被称为“安哥拉模式”,又称“资源换基建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双赢。
(1)描述安哥拉的位置特征。
(2)分析安哥拉南部沿海干季有浓雾的原因。
(3)说明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析“安哥拉模式”是双赢模式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9分)
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白垩纪时期,火山活动剧烈,当松脂类树木受到损害时,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下图为胡康谷地位置示意图和虫珀景观图。
(1)简述胡康谷地虫珀的形成过程。
(2)白垩纪也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评价该时期火山活动对煤炭形成的影响。
(3)比较石质化石和虫珀的科研价值,试分析其主要原因。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下图为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五个考察站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  )
A.位于东半球 B.位于南寒带
C.位于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3.南极新站至泰山站的最短航线为(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西南再西北 D.先东南再东北
1~3.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长城站和新站位于西半球,其他三个考察站位于东半球,A、D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温带,B错误;都位于高纬度,C正确。
第2题,读图判断,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D正确。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南极新站与泰山站的纬度大致相同,两站间的最短航线就是过两站且凸向南极点的一段大圆劣弧。因泰山站位于南极新站的西方,故南极新站至泰山站的最短航线为先西南再西北,故C正确。
答案:1.C 2.D 3.C
读秦岭山区某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
4.若图中两条河流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唐代诗人岑参在《登总持阁》中写道“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图中最可能欣赏到诗中景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5.解析:
第4题,河流源头有着溯源侵蚀的能力,会切穿山脊,导致与附近的河流相连,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地势更低的河流夺取海拔稍高的河段,使部分河段改向。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及图示区域河流可能袭夺相连处,流经②地的支流较流经③地的支流等高线密集,落差大,侵蚀作用强,两河流相连后,河水会向②的方向流,推知②处河流流量可能会增大,B正确。
第5题,诗句“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意思是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甲地是四地中海拔最高的点,且站在甲地向北看才能看到渭河水。乙地海拔不及甲处高,丙、丁位于太白山南侧,受图中太白山峰的阻挡看不到北侧渭水。A正确。
答案:4.B 5.A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首个火星类比区,目前国际上已经建立的火星类比区有澳大利亚中部、南极干谷、美国西部、北非等共50多个。研究显示,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其昼半球的温度可达27 ℃,而夜半球的温度低至-133 ℃。据此完成6~7题。
6.上述类比区与火星环境相似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高温 D.寒冷
7.火星昼夜半球温差大,主要因为(  )
A.地势高 B.大气洁净
C.离太阳远 D.大气稀薄
6~7.解析:
第6题,材料中的类比地区如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且地形四周高中心低,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B、C错误。火星缺乏液态水,气候干旱,A正确。火星体积和质量都比地球小,万有引力较地球小,大气层较薄,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D错误。
第7题,火星体积和质量都比地球小,万有引力较地球小,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D正确。
答案:6.A 7.D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8~9题。
8.有关天文台选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高,视野开阔
B.夜晚盛行上升气流,晴天多
C.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形平坦,利于天文台建设
9.该光学天文台最佳的观测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9.解析:
第8题,根据图示等高线分布,图示天文台选址在地势高处,视野开阔,A不符合题意;夜晚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多夜雨,晴天少,B符合题意;海拔高,空气稀薄,利于观测星空,C不符合题意;地形平坦,利于天文台建设,D不符合题意。
第9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光学天文台位于云贵高原,最佳的观测季节是冬季,降水少,晴天多,昼短夜长,适宜的观测时间长,D正确。
答案:8.B 9.D
如图中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分布位置分别是(  )
A.耀斑 色球层  B.太阳黑子 光球层
C.日珥 日冕层 D.太阳黑子 色球层
11.图中该类太阳活动(  )
A.周期一定为11年 B.为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与耀斑活动同步 D.区域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10~11.解析:
第10题,图示黑色区域示意的太阳活动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的太阳黑子,它是太阳光球层表面突然变暗的部分;耀斑是出现在色球层中突然发亮的部分;日珥是出现在色球层的太阳爆发。
第11题,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不是一定为11年;太阳黑子发生时,在色球层相应处爆发耀斑,耀斑活动与太阳黑子活动是同步的;太阳黑子是太阳外部活动的一种现象,不是太阳内部核反应;太阳黑子出现的区域较周边地区温度低。
答案:10.B 11.C 
H山是兀立于广袤原野上的一座孤立的土质山丘,地层连续,极具科考价值。②地层上部以旱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花粉化石为主,同时期的云杉、冷杉花粉化石分布在更高纬度或更高海拔的区域;下部以云杉、冷杉花粉化石为主,还有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12~13题。
12.②地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
A.泥盆纪 B.白垩纪
C.第四纪 D.二叠纪
13.与②地层上部形成时期相比,下部形成时期的气候较(  )
A.冷湿 B.干冷
C.暖湿 D.干暖
12~13.解析:
第12题,由②地层中含有旱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花粉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可知,该时期有大量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由此推测是第四纪。故选C。
第13题,由材料“②地层上部以旱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花粉化石为主,同时期的云杉、冷杉花粉化石分布在更高纬度或更高海拔的区域”可知,下部地区的植物化石表明下部地区相对于上部地区更加冷湿,故选A。
答案:12.C 13.A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③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
15.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下面四幅图中的(  )
14~15.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③位于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为岩石圈;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
第15题,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地核,①②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③包含①的全部和②的部分,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顶部。
答案:14.B 15.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读某地区地形等高点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图中已画有一条500 m等高线,请按照图中等高点的大小,补画出图中所有等高线,并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宏观地形类型。(6分)
(2)在此基础上,请按相同水平比例尺,在下面画出AB线段之间的地形剖面图。(6分)
(3)如果你站在AB连线的最高点,你更容易看到的是A点还是B点?请说明理由。(6分)
解析:第(1)题,图中500 m等高线已经画出,将符号相同的地形等高点连接起来。500 m等高线之内的图例符号显示500 m内部海拔大于等于500 m,结合等高线判断,图中地形以山地为主。第(2)题,图中比例尺是1∶200 000,按相同水平比例尺,画出AB线段之间的地形剖面图,第一步,找出AB线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二步,找出交点在下图坐标中的对应点;第三步,把对应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第(3)题,AB连线的最高点海拔大于650 m,据上题中的剖面图分析,最高点到A点中间有一突起的山峰阻挡视线,最高点到B点之间是凹地,B点位于对面的山坡上,不易阻挡视线。
答案:(1)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
(2)
(3)更容易看到B点。因为最高点大致位于AB之间的中点,向A点瞭望,中间有一突起的山峰阻挡视线;向B点瞭望,中间是一凹地,不易阻挡视线。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安哥拉全年分干、湿两季。5—9月为旱季,相对凉爽,无雨,其西部沿海却经常有浓雾;9月—次年5月为雨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 500毫米,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毫米。
安哥拉矿产、森林、水力、农牧渔业资源丰富,但该国早期比较贫穷,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石油出口国,近年来,当地开始以石油资源换中国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模式,被称为“安哥拉模式”,又称“资源换基建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双赢。
(1)描述安哥拉的位置特征。
(2)分析安哥拉南部沿海干季有浓雾的原因。
(3)说明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析“安哥拉模式”是双赢模式的原因。
解析 (1)地理位置的描述可以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由图的信息可知,该国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低纬地区,主要处于热带;非洲大陆的西南部,大西洋东岸;北部与刚果(布)、刚果(金)相邻,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2)读安哥拉地图可知,由于南部位于沿海,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沿岸地区本格拉寒流的流经,由于寒流的降温作用明显,气流经过冷海面时,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成雾,其大部分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在干季,由于降水少,天气多晴朗,白天升温快,气温高,夜间降温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夜间水汽易凝结成雾,且导致大气下冷上热,产生逆温,不利于空气的垂直运动,雾气不易扩散;所以安哥拉干季有浓雾。(3)森林资源丰富主要从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两方面考虑:安哥拉纬度低,温度较高,光照和热量充足,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夏季降水量丰富,森林生长的水分能够得到满足;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地势落差较大,适宜生长的树木种类较多;开发时间晚,人类活动影响小,森林得以保存。(4)由材料可知,近年来,当地开始以石油资源换中国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模式,被称为“安哥拉模式”,又称“资源换基建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双赢。其原因分别从对安哥拉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作答:对安哥拉而言,安哥拉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安哥拉模式”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贷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区域建设、资源开发等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对中国而言,中国人口众多,对石油需求量大,“安哥拉模式”是安哥拉以石油资源换中国贷款,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两国之间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消化国内过剩产品,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答案 (1)位于南半球,低纬度(或热带)地区;非洲西南部,大西洋东岸;北邻刚果(布)和刚果(金),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
(2)沿海地区海洋水汽充足;寒流降温作用,水汽易凝结成雾;干季昼夜温差大,夜间水汽易凝结成雾;寒流的降温作用容易形成逆温现象,雾气不易扩散。
(3)纬度低,温度较高,光照和热量充足,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降水量丰富;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地势落差较大,适宜生长的树木种类较多;开发时间晚,人类活动影响小。
(4)对安哥拉: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对中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消化国内过剩产品,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9分)
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白垩纪时期,火山活动剧烈,当松脂类树木受到损害时,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下图为胡康谷地位置示意图和虫珀景观图。
(1)简述胡康谷地虫珀的形成过程。
(2)白垩纪也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评价该时期火山活动对煤炭形成的影响。
(3)比较石质化石和虫珀的科研价值,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 (1)读题可知,胡康谷地虫珀是在白垩纪时期,火山活动剧烈,当松脂类树木受到损害时,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说明地质时期,胡康谷地植物茂密,昆虫繁多,火山活动频繁,大量火山灰石块坠落砸击树木,松脂类树木伤口处流出树脂,包裹住一部分昆虫后掉落地表,随后发生地壳活动,树脂没入地层之中,经矿化作用形成虫珀。(2)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岩浆喷发火山活动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温室气体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加速植物生长;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有利于提高周围地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但火山爆发,大量岩浆涌出,烧毁周边地区植物,减少植物数量;火山灰大量覆盖植物表面,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大气浑浊,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等。(3)琥珀是有机化石,石质化石和虫珀都保存了古老的生物,但虫珀比石质化石的科研价值更大。这是因为虫珀可以更好地保存古生物,古生物保存度高;虫珀多为透明形态,利于科研人员直接观察。石质化石主要是石化,没有虫珀那么透明,相对来说不方便直接观察。
答案 (1)地质时期,胡康谷地植物茂密,昆虫繁多,火山活动频繁,大量火山灰石块坠落砸击树木,松脂类树木伤口处流出树脂,包裹住一部分昆虫后掉落地表,随后发生地壳活动,树脂没入地层之中,经矿化作用形成虫珀。
(2)有利影响:煤炭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地壳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火山爆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温室气体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加速植物生长;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有利于提高周围地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不利影响:火山爆发,大量岩浆涌出,烧毁周边地区植物,减少植物数量;火山灰大量覆盖植物表面,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大气浑浊,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等。
(3)虫珀比石质化石的科研价值更大。虫珀可以更好地保存古生物,古生物保存度高;虫珀多为透明形态,利于科研人员直接观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