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多校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多校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多校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第一关:字词大闯关
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打开语文课本,我们惊叹游隼fǔ chōng     时的惊人速度,我们欣赏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的yōu rán     自得。我们感叹圆明园昔日的hóng wěi jiàn zhù     ,我们痛恨qīn lüè     者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语文课本,我们学习的宝藏!
二、选择题。
2.(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擅长(shàn) 炊烟(chuī) 筛选(sāi) 嗜好(shì)
B.执拗(niù) 酿酒(niàng) 壮哉(zāi) 眼眸(mú)
C.丘陵(líng) 游隼(sǔn) 哽咽(gěng) 潜龙(qián)
D.强逼(qiǎng) 间隔(jiàn) 划归(huá) 削弱(xuē)
3.(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疆域 镶嵌 磕睡 震天动地
B.报酬 流泻 平衡 兵慌马乱
C.发誓 防碍 荆棘 万马齐喑
D.穿梭 抵御 喉咙 风景名胜
4.(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 举手投足 B.哀鸿遍野 哀鸣不绝
C.生灵涂炭 涂脂抹粉 D.人影绰绰 绰绰有余
5.(3分)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足智多谋,熟知天文地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B.司马迁呕心沥血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海力布乐善好施,经常把打来的猎物分给乡亲们。
D.蔺相如为了赵国,处处避让廉颇,真的是处心积虑,费尽心思。
三、第二关:课文直通车
6.填空。
诗中有情。“    ,非是藉秋风”是虞世南对高洁品行的追求;“我劝天公重抖擞,    ”表达了龚自珍     的情感;“王师北定中原日,    ”是     (填诗人名)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学以致用。漫步徐州潘安湖畔,偶见几只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    ”我不由得赞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结合课文《白鹭》把句子补充完整)
名句在线。葛洪说“不饱食以终日,    ”,岳飞说“    ,白了少年头,    ”,古人的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
四、第三关:快乐阅读吧
7.阅读。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     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     有我们两个人在。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根据文意,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之所以……是因为……
(2)比较阅读,完成下表。
人物 行为 形象(品质)
蔺相如 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廉颇 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我知道文中还有两个故事:    ,    。
8.阅读。
一粒象牙微雕
①去年我生日时,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收藏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是镶着红豆的小别针,还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儿大小的放大镜,放大镜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惊呆了。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刻有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笔锋苍劲。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赏。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绷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儿,我吭哧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酷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他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就连新生的枝干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原来,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微雕,给我讲的也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
(1)读第③自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读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通过“满脸焦急、    、    ”等词语,我体会到了爸爸对微雕的珍爱;读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可以看出屈茹是一个     的人。
(3)根据短文内容,理清“我”的内心活动及原因,完成下面的表格。
内心活动 变化原因
    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有什么好珍贵的呢?
惊呆    
    “我”看到爸爸焦急而又费劲地找一粒“米”。
恍然大悟    
(4)文章结尾语言凝练,耐人寻味,结合全文,谈一谈你的理解(至少写出2点)。
四、第四关:习作展示台
9. “晒”是网络流行语,就是与人分享的意思。你可以晒亲情,晒友情,晒师生情,还可以晒一晒对某个物品、某种动物的喜爱之情。请你以“晒”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语句通顺,事例具体,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多校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题号 2 3 4 5
答案 C D B D
一、第一关:字词大闯关
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打开语文课本,我们惊叹游隼fǔ chōng  俯冲  时的惊人速度,我们欣赏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的yōu rán  悠然  自得。我们感叹圆明园昔日的hóng wěi jiàn zhù  宏伟建筑  ,我们痛恨qīn lüè  侵略  者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语文课本,我们学习的宝藏!
【解答】故答案为:
俯冲 悠然 宏伟建筑 侵略
二、选择题。
2.(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擅长(shàn) 炊烟(chuī) 筛选(sāi) 嗜好(shì)
B.执拗(niù) 酿酒(niàng) 壮哉(zāi) 眼眸(mú)
C.丘陵(líng) 游隼(sǔn) 哽咽(gěng) 潜龙(qián)
D.强逼(qiǎng) 间隔(jiàn) 划归(huá) 削弱(xuē)
【解答】A.有误,“筛选”的“筛”读音为“shāi”。
B.有误,“眼眸”的“眸”读音是“móu”。
C.正确。
D.有误,“划”是多音字,读“huá”时,有拨水前进、合算、用尖锐的东西在别的东西上刻等意思;读“huà”时,有划分、计划、划拨等意思,“划归”指划分并归属于,“划”读“huà”。
故选:C。
3.(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疆域 镶嵌 磕睡 震天动地
B.报酬 流泻 平衡 兵慌马乱
C.发誓 防碍 荆棘 万马齐喑
D.穿梭 抵御 喉咙 风景名胜
【解答】A.有误,“磕睡”应写作“瞌睡”,“瞌睡”指由于困倦而进入睡眠或半睡眠状态。
B.有误,“兵慌马乱”应写作“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C.有误,“防碍”应写作“妨碍”,“妨碍”指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D.正确。
故选:D。
4.(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 举手投足 B.哀鸿遍野 哀鸣不绝
C.生灵涂炭 涂脂抹粉 D.人影绰绰 绰绰有余
【解答】A.意思不同。举世闻名:形容非常著名。举:全。
举手投足:泛指一举一动,举止动作。举:向上抬,向上托。
B.意思相同。哀鸿遍野:比喻到处是背井离乡、呻吟呼叫的灾民。哀:悲伤、悲痛。
哀鸣不绝:悲痛哀伤或凄厉地鸣叫。哀:悲伤、悲痛。
C.意思不同。生灵涂炭:百姓陷入泥沼,坠入火坑。形容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境地之中。涂:泥沼。
涂脂抹粉:原指妇女打扮。后多比喻对丑恶的东西进行掩饰来欺骗别人。涂:涂抹。
D.意思不同。“人影绰绰”中的“绰绰”在此处是形容词,意为“模糊、隐约”,指“人影数量多且轮廓模糊,看不清楚”(形容“视觉上的模糊感”)。“绰绰有余”中的“绰绰”在此处是形容词,意为“宽裕、充足”,指“数量或能力足够,甚至还有多余”(形容“数量或程度上的充裕”)。
故选:B。
5.(3分)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足智多谋,熟知天文地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B.司马迁呕心沥血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海力布乐善好施,经常把打来的猎物分给乡亲们。
D.蔺相如为了赵国,处处避让廉颇,真的是处心积虑,费尽心思。
【解答】ABC.恰当。
D.不恰当,“处心积虑”指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是贬义词。而蔺相如避让廉颇是为了赵国的大局着想,是一种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行为,用“处心积虑”来形容不恰当。
故选:D。
三、第二关:课文直通车
6.填空。
诗中有情。“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是虞世南对高洁品行的追求;“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表达了龚自珍  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变革的强烈期盼  的情感;“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  陆游  (填诗人名)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学以致用。漫步徐州潘安湖畔,偶见几只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适宜  ”我不由得赞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结合课文《白鹭》把句子补充完整)
名句在线。葛洪说“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  ”,岳飞说“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古人的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
【解答】“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意思是蝉声传得这么远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变革的强烈期盼的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出自郭沫若的《白鹭》。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是葛洪的名言,意思是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 写怀》,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故答案为:
居高声自远 不拘一格降人材 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变革的强烈期盼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一切都很适宜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不弃功于寸阴 莫等闲 空悲切。
四、第三关:快乐阅读吧
7.阅读。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  之所以  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  是因为  有我们两个人在。  如果  我们俩闹不和, 就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根据文意,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之所以……是因为……
(2)比较阅读,完成下表。
人物 行为 形象(品质)
蔺相如 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人 
廉颇 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勇于改错的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 负荆请罪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我知道文中还有两个故事: 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解答】(1)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运用。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与“有我们两个人在”之间属于因果关系,因此可填写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文中的“我们俩闹不和”与“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之间属于假设关系,因此,可填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就……”。即填写为: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
(2)本题考查了形象分析。从文中“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爱国,勇于改错的人。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人。
(3)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对文章原文的掌握。“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个句子可以用“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概括。阅读文章原文可知,课文除了讲选文中的这个故事,还向我们讲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
故答案为:
(1)之所以 是因为 如果 就;
(2)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人
勇于改错的人;
(3)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8.阅读。
一粒象牙微雕
①去年我生日时,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收藏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是镶着红豆的小别针,还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儿大小的放大镜,放大镜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惊呆了。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刻有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笔锋苍劲。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赏。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绷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儿,我吭哧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酷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他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就连新生的枝干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原来,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微雕,给我讲的也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
(1)读第③自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读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通过“满脸焦急、 连忙拿来  、 好不容易寻出  ”等词语,我体会到了爸爸对微雕的珍爱;读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可以看出屈茹是一个  对微雕技艺充满热爱、能吃苦、有毅力且技艺精湛  的人。
(3)根据短文内容,理清“我”的内心活动及原因,完成下面的表格。
内心活动 变化原因
 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  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有什么好珍贵的呢?
惊呆  爸爸要给“我”讲关于这粒“米”的故事,引发了“我”的好奇心。 
 惊讶、感动  “我”看到爸爸焦急而又费劲地找一粒“米”。
恍然大悟  “我”终于明白这粒微雕“米粒”不仅是一件普通物件,更是屈老师坚韧执着、不懈追求技艺精神的载体,也理解了爸爸为何如此珍视它。 
(4)文章结尾语言凝练,耐人寻味,结合全文,谈一谈你的理解(至少写出2点)。
【解答】(1)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第三自然段的语句概括,主要讲述:屈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专注于微雕练习,有一次他的微雕“米粒”掉进沙堆,“我”蹲了半天没找到,几天后爸爸从沙堆里找回了“米粒”,只是上面的字已经模糊了。
(2)考查字词的理解、形象分析。文中“爸爸连忙拿来镊子,把沙发给拆了”,“连忙”体现出爸爸行动的急切,“拆沙发”的行为则直接表明他为了找到那粒微雕“米粒”,不惜破坏沙发,充分展现出爸爸对这粒微雕的珍视。从“连忙拿来”“好不容易寻出”这两个词语,也能体会到爸爸对微雕的喜爱。“连忙拿来”体现出爸爸听到微雕可能在沙发里后,行动十分迅速,急于找到微雕;“好不容易寻出”说明爸爸在沙发里寻找微雕的过程并不容易,但他依然坚持,只为找到微雕,这两个词语都表现出爸爸对微雕的珍视与喜爱。从“便在竹子上刻了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就连新生的枝干上也刻满了”“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瓣刻成一副对联”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屈老师是一个对微雕技艺充满热爱、能吃苦、有毅力且技艺精湛的人。他在各种竹子上都进行雕刻练习,不畏恶劣的环境,坚持苦练十年,最终练出高超的雕工,连极细的头发丝都能用来雕刻对联,足见其在微雕领域的执着与卓越。
(3)考查内容的理解。“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原文“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此时“我”看到玻璃上只是一粒普通的“米”,所以觉得没什么珍贵的。“好奇”原文“当我拿起这‘米粒’来问‘微雕’时,爸爸却一脸严肃,给我讲了个‘天女散花’般的故事”,爸爸要给“我”讲关于这粒“米”的故事,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惊讶、感动”原文“后来,我知道屈老师的经历远不止是一件微雕,他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了解到屈老师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持微雕,被他的精神所打动,内心充满惊讶与感动。“恍然大悟”结合原文中对屈老师经历的叙述(如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微雕,“米粒”掉进沙堆仍努力寻找,甚至在竹林枝干上刻苦雕刻十年,练就高超雕工),
“我”终于明白这粒微雕“米粒”不仅是一件普通物件,更是屈老师坚韧执着、不懈追求技艺精神的载体,也理解了爸爸为何如此珍视它,因此内心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
(4)考查内容的理解。语言方面:文中“爸爸连忙拿来镊子,把沙发给拆了”,“连忙”“拆”等词语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地写出爸爸找微雕时的急切与珍视;还有对屈老师在沙堆找“米粒”等情节的叙述,语言平实却能清晰展现事件,让读者容易理解。人物塑造方面:通过描写屈老师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微雕,不在乎同学笑话,以及爸爸对微雕“米粒”的珍视等情节,塑造出屈老师勤奋刻苦、坚韧执着,爸爸珍视艺术与精神品质的形象,人物形象鲜明、深入人心。
故答案为:
(1)屈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专注于微雕练习,有一次他的微雕“米粒”掉进沙堆,“我”蹲了半天没找到,几天后爸爸从沙堆里找回了“米粒”,只是上面的字已经模糊了。
(2)连忙拿来 好不容易寻出 对微雕技艺充满热爱、能吃苦、有毅力且技艺精湛;
(3)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
爸爸要给“我”讲关于这粒“米”的故事,引发了“我”的好奇心。
惊讶、感动
“我”终于明白这粒微雕“米粒”不仅是一件普通物件,更是屈老师坚韧执着、不懈追求技艺精神的载体,也理解了爸爸为何如此珍视它。
(4)语言方面:文中“爸爸连忙拿来镊子,把沙发给拆了”,“连忙”“拆”等词语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地写出爸爸找微雕时的急切与珍视;还有对屈老师在沙堆找“米粒”等情节的叙述,语言平实却能清晰展现事件,让读者容易理解。
人物塑造方面:通过描写屈老师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微雕,不在乎同学笑话,以及爸爸对微雕“米粒”的珍视等情节,塑造出屈老师勤奋刻苦、坚韧执着,爸爸珍视艺术与精神品质的形象,人物形象鲜明、深入人心。
四、第四关:习作展示台
9. “晒”是网络流行语,就是与人分享的意思。你可以晒亲情,晒友情,晒师生情,还可以晒一晒对某个物品、某种动物的喜爱之情。请你以“晒”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语句通顺,事例具体,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解答】范文:
晒出书包里的秘密
我的书包侧面有个磨破的小口袋,里面总躺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这是妈妈给我的“护身符”,也是我每天最想晒出来的温暖。
上个月期中考试前,我连续几天熬夜复习,早上总来不及吃早饭。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每天在我书包里塞一块巧克力饼干。那天考数学时,我突然头晕眼花,手心里全是汗。摸书包找水时,指尖触到了那个硬硬的小方块——是妈妈烤的蔓越莓饼干,还带着余温。我偷偷咬了一口,酸甜的果干在舌尖化开,仿佛妈妈正站在考场外对我笑。最后一道难题的思路突然清晰起来,我握紧笔,把饼干屑小心翼翼地收进塑料袋,像藏起一颗会发光的星星。
上周运动会,我参加800米赛跑。跑到第二圈时鞋带松了,重重摔在跑道上。膝盖磕出了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同学们围过来扶我,我却先摸书包侧面——那块早上放进去的饼干还在!我举着沾了灰尘的饼干对大家笑:“看,妈妈给我的‘能量块’!”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我们陪你跑完!”,于是五个身影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地冲过终点线。那天的饼干,我们五个人分着吃了,碎屑掉在红色的跑道上,像撒了一地的阳光。
现在,我的书包小口袋里依然躺着半块饼干。它没有精美的包装,却比任何网红零食都珍贵。我想晒的不是饼干本身,而是藏在酥脆口感里的爱——是妈妈凌晨五点揉面的声音,是同学扶我时掌心的温度,是那些平凡日子里,悄悄落在时光里的甜。
原来“晒”不是炫耀,而是把心里最软的地方摊开,让阳光照进来,也让温暖传出去。就像那块永远吃不完的饼干,咬一口,整个世界都甜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