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字词部分(30分)1.(9分)看拼音,写词语。fēn fù chén jìn wǎn liú dǎn qiè guàn jūn chóu xiè sǎo zi huī huáng rén qiū 2.(6分)比一比,再组词。想 汛 侵 思 讯 浸 3.(12分)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成,并选词填空。飞禽 兽 开眼笑 成 立业 中不足 璧 赵 世 名 兵 马乱(1)这个书包做工精致,图案漂亮, 的是容量太小。(2)这次期中考试我考了100分,妈妈 。(3)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 的皇家园林。4.(3分)选择加点词语的正确含义。(1)家祭无忘告乃翁 A.你们的爷爷B.你们的父亲C.我们的父亲(2)九州生气恃风雷 A.指朝气蓬勃的局面B.生出气体C.发怒二、句子部分(70分)5.(4分)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如果……就…… 既然……就…… 因为……所以……(1)姑娘 天上没有什么好,你 不用回去了。(2)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3) 任务很难完成, 我还是会竭尽全力。(4)海力布 说出了宝石的来历, 变成了石头。6.(12分)按要求写句子。(1)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改为陈述句)(3)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改为反问句)(4)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5) ,但悲不见九州同。(6)全班同学所有都去参观长城了。(修改病句)7.(9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落花生一文以“花生”为线索,依次写了种花生, , , 几件事。(2)猎人海力布是一个 故事,讲的是 为了 ,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 的故事。(3)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三、阅读理解,回答问题。(25分)8.(15分)课内阅读。搭石(节选)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 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tiáo diào) 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3)解释下列四字词语。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4)把文章中的俗语写在横线上。9.(10分)课外阅读。槐花乐①又是槐花飘香时。②晚饭后,我急匆匆地奔向开满槐花的小路。那一串串、一簇簇白色的小花挂满枝头,像女孩子的耳坠。含苞的花蕾如刀似月,洁白中隐着一点淡黄,乍开恰如初生的可爱的小鸭,怒放犹如展翅欲飞的天鹅。此时,没有了白日的喧哗,也没有了白日的浮躁,只剩下盛开的槐花,只留有淡淡的清香。我沉浸在槐花的世界里。③小时候,一到槐花飘香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就特别忙碌。为了能吃到那醇香的槐花,放学后,我们成群结伴去村口采槐花。一路上你追我赶,到了村口常常已是大汗淋漓。可那时哪知道累啊!一望见飘香的槐花,我们就乐疯了。调皮、胆大的男孩像一只只敏捷的猴子,迅速爬到枝头,捋一把槐花就往嘴里塞,可把树下的女孩和胆小的男孩急坏了,大声叫嚷着:“快扔几枝下来,快扔儿枝下来……”那喊声很快就把一枝枝的槐花“震落”下来。我们便一拥而上,拿起来捋一把放在口中,就满嘴生香了。树上、树下欢声笑语,总得忙到天黑,总得过足了槐花瘾,我们才磨蹭着回家……④不知不觉已走到了小路的尽头,我从童年的梦中醒来,昔日的槐花乐早已不在,只留下槐花淡淡的清香。(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清香 的槐花 的花蕾特别 挂满 展翅 (2)“那喊声很快就把一枝枝的槐花‘震落’下来”,其中“震落”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的部分B.表示特殊意义C.表示着重强调,引起注意(3)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这段的 ,起 的作用。10.(20分)习作。要求:1.先想想你的老师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来写“我的老师”为题作文。2.字数不少于 200字。2024-2025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字词部分(30分)1.(9分)看拼音,写词语。fēn fù 吩咐 chén jìn 沉浸 wǎn liú 挽留 dǎn qiè 胆怯 guàn jūn 冠军 chóu xiè 酬谢 sǎo zi 嫂子 huī huáng 辉煌 rén qiū 任丘 【解答】故答案为:吩咐 沉浸 挽留 胆怯 冠军酬谢 嫂子 辉煌 任丘2.(6分)比一比,再组词。想 想法 汛 汛期 侵 侵略 思 思考 讯 通讯 浸 浸泡 【解答】想:想法、想念、思想;思:思考、思绪、忧思、思虑、思想;汛:春汛、防汛、汛期、潮汛;讯:通讯、审讯、讯问、简讯;侵:侵略、侵吞、侵袭、侵入、侵权;浸:浸泡、浸湿、浸透、浸渍、浸染。故答案为:想法 汛期 侵略思考 通讯 浸泡3.(12分)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成,并选词填空。飞禽 走 兽 眉 开眼笑 成 家 立业 美 中不足 完 璧 归 赵 举 世 闻 名 兵 荒 马乱(1)这个书包做工精致,图案漂亮, 美中不足 的是容量太小。(2)这次期中考试我考了100分,妈妈 眉开眼笑 。(3)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 举世闻名 的皇家园林。【解答】飞禽走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成家立业:指建立了独立的家庭,创立了事业。通俗来说,就是有了自己的家,有职业。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完璧归赵:一般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兵荒马乱: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1)前半句说书包做工很精致,后半句说容量太小,所以选择的词语应该是形容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的词语,故选“美中不足”。(2)考了一百分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妈妈也应该很高兴,所以应选一个形容高兴愉快的词语,故选“眉开眼笑”。(3)圆明园不仅是我国的名胜古迹,更是一座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的皇家园林,故选“举世闻名”。故答案为:走 眉 家 美完 归 举 闻 荒(1)美中不足;(2)眉开眼笑;(3)举世闻名。4.(3分)选择加点词语的正确含义。(1)家祭无忘告乃翁 B A.你们的爷爷B.你们的父亲C.我们的父亲(2)九州生气恃风雷 A A.指朝气蓬勃的局面B.生出气体C.发怒【解答】(1)本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乃翁”中的“乃”表示“你的”,“翁”表示“父亲”或“老人”,因此“乃翁”可以理解为“你们的父亲”。故选:B。(2)本句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生气”在这里表示“生机”或“朝气蓬勃的局面”,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的“生气”(发怒)。故选:A。故答案为:(1)B;(2)A。二、句子部分(70分)5.(4分)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如果……就…… 既然……就…… 因为……所以……(1)姑娘 既然 天上没有什么好,你 就 不用回去了。(2) 如果 敌人来了,我们 就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3) 虽然 任务很难完成, 但是 我还是会竭尽全力。(4)海力布 因为 说出了宝石的来历, 所以 变成了石头。【解答】“虽然……但是……”是转折关系,一般情况,转折复句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如果……就……”是假设关系。“如果”用于提出假设或条件,而“就”用于表达在这些条件成立或实现时所产生的结果或情况。“既然……就……”是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指由前分句所表达的事物,是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事物出现的原因或结果。“因为……所以……”是因果关系。即“因为”后面的是事情发生的原因,“所以”后面描述的是事情导致的结果。(1)阅读可知,“天上没有什么好”与“不用回去了”是因果关系,前半句提出了一个条件或理由,后半句是基于这个条件的结果或行动。使用“既然……就……”来连接最合适。(2)阅读可知,“敌人来了”与“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体现的是一个假设条件与结果的逻辑关系,前句是条件,后句是条件成立时的结果或行动,应使用“如果……就……”连接。(3)阅读可知,“任务很难完成”与“我还是会竭尽全力”是一种转折关系,前半句对任务的困难做了陈述,后半句表明尽管如此,对任务的态度没有改变。因此应使用“虽然……但是……”来连接。(4)阅读可知,“说出了宝石的来历”说明了原因,“变成了石头”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结果,构成因果关系,使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最合适。故答案为:(1)既然 就;(2)如果 就;(3)虽然 但是;(4)因为 所以6.(12分)按要求写句子。(1)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改为陈述句)(3)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改为反问句)(4)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5)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6)全班同学所有都去参观长城了。(修改病句)【解答】(1)考查了改为陈述句。去掉“不、吗”,问号改为句号。(2)考查了改为陈述句。把“我”改为“他”,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3)考查了改为反问句。句子中加上“难道不、吗”,句号改为问号。(4)考查了古诗文默写。“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话的意思是: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5)考查了古诗文默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陆游的《示儿》。(6)考查了修改病句。词语重复啰嗦,去掉“所有”或“全班同学”。故答案为:(1)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他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3)给予难道不是令人快乐的吗?(4)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5)死去元知万事空;(6)全班同学都去参观长城了。7.(9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落花生一文以“花生”为线索,依次写了种花生, 收花生 , 吃花生 , 议花生 几件事。(2)猎人海力布是一个 民间 故事,讲的是 海力布 为了 挽救乡亲们的生命 ,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 一块石头 的故事。(3)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博物馆 , 艺术馆 。【解答】(1)《落花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2)《猎人海力布》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海力布,他是一个善良的猎人。有一次,他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他,送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但是要求他不能把听到的话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成石头。后来,海力布听到鸟儿说山洪要爆发,为了让乡亲们相信自己,及时躲避灾难,他违背了龙王的告诫,把消息告诉了大家,自己变成了石头。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故事的核心主题,体现了海力布高尚的品德。(3)《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结合原文内容“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知答案。故答案为:(1)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2)民间 海力布 挽救乡亲们的生命 一块石头;(3)博物馆 艺术馆。三、阅读理解,回答问题。(25分)8.(15分)课内阅读。搭石(节选)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 难免 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 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就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tiáo diào) tiáo 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 yàng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3)解释下列四字词语。协调有序: 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人影绰绰: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4)把文章中的俗语写在横线上。【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和选词填空。难免:不容易避免。难道:莫非,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结合词意和句意可知,应选“难免”。平稳:指事物运行或发展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震荡、波动,保持平稳状态。平衡:对立的各方在数量或作用上相等或相抵。结合词意和句意可知,应选“平衡”。调:[diào]安排;分派。进行了解;考查。互换。腔调。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的成组的音。[tiáo]使和谐、使均匀合适。和解。混合、配合。嘲笑、戏弄、挑逗。协调有序(tiáo):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清波漾漾(yàng):清澈的水流在随风飘荡,描绘了水面波浪荡漾的样子。(2)本题考查关联词。“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之间存在假设关系。“前面的人突然停住”是假设的条件,“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是达到假设条件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结合语境,合适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结合阅读语段中“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可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相互协调,按着先后顺序行走。因此,“协调有序”的意思是: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结合阅读语段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清波漾漾,人来人往,水中映着来来往往的人影,整体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故“人影绰绰”的意思是:指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感觉人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直接看见人本身只看见人影;形容人影多,姿态美。(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从短文首句“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可知,文章提到的俗语是“紧走搭石慢过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走搭石要走得快、一步紧跟着一步走,而过桥则要走得慢。故答案为:(1)难免 平衡 tiáo yàng;(2)如果 就;(3)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形容人影多,姿态美。(4)紧走搭石慢过桥。9.(10分)课外阅读。槐花乐①又是槐花飘香时。②晚饭后,我急匆匆地奔向开满槐花的小路。那一串串、一簇簇白色的小花挂满枝头,像女孩子的耳坠。含苞的花蕾如刀似月,洁白中隐着一点淡黄,乍开恰如初生的可爱的小鸭,怒放犹如展翅欲飞的天鹅。此时,没有了白日的喧哗,也没有了白日的浮躁,只剩下盛开的槐花,只留有淡淡的清香。我沉浸在槐花的世界里。③小时候,一到槐花飘香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就特别忙碌。为了能吃到那醇香的槐花,放学后,我们成群结伴去村口采槐花。一路上你追我赶,到了村口常常已是大汗淋漓。可那时哪知道累啊!一望见飘香的槐花,我们就乐疯了。调皮、胆大的男孩像一只只敏捷的猴子,迅速爬到枝头,捋一把槐花就往嘴里塞,可把树下的女孩和胆小的男孩急坏了,大声叫嚷着:“快扔几枝下来,快扔儿枝下来……”那喊声很快就把一枝枝的槐花“震落”下来。我们便一拥而上,拿起来捋一把放在口中,就满嘴生香了。树上、树下欢声笑语,总得忙到天黑,总得过足了槐花瘾,我们才磨蹭着回家……④不知不觉已走到了小路的尽头,我从童年的梦中醒来,昔日的槐花乐早已不在,只留下槐花淡淡的清香。(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淡淡 的清香 醇香 的槐花 含苞 的花蕾特别 忙碌 挂满 枝头 展翅 欲飞 (2)“那喊声很快就把一枝枝的槐花‘震落’下来”,其中“震落”加引号的作用是 B A.表示引用的部分B.表示特殊意义C.表示着重强调,引起注意(3)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这段的 中心句 ,起 揭示本段主要内容 的作用。【解答】(1)考查词语搭配。结合第②自然段“只留有淡淡的清香”可知,“淡淡”与“清香”搭配,来形容盛开的槐花的味道;结合第③自然段“为了能吃到那醇香的槐花”可知,“醇香”与“槐花”搭配,形容槐花的味道;结合第②自然段“含苞的花蕾如刀似月”可知,“含苞”与“花蕾”搭配,形容槐花的样子;结合第③自然段“一到槐花飘香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就特别忙碌”可知,“特别”与“忙碌”搭配,写出槐花季节里,孩子们们为迟到槐花而去去采槐花;结合第②自然段“那一串串、一簇簇白色的小花挂满枝头”可知,“挂满”与“枝头”搭配,形容槐花在树枝上茂密的样子;结合第②自然段“怒放犹如展翅欲飞的天鹅”可知,“展翅”与“欲飞”搭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槐花的样子。(2)考查标点符号。引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或反语、表示着重强调等。文中第③自然段“那喊声很快就把一枝枝的槐花‘震落’下来”的“震落”并非真的通过声音震动使槐花落下,而是形容孩子们的喊声之大、之急切,仿佛具有一种震动力,使得槐花被“震”得落了下来。这是一种夸张、形象化的表达,因此引号在这里表示的是特殊意义。故选:B。(3)考查句段作用。第③自然段“小时候,一到槐花飘香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就特别忙碌。”是这段的中心句,它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即小时候孩子们在槐花飘香的季节里的忙碌和欢乐。这句话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引出了接下来对孩子们采摘槐花的具体描述。故答案为:(1)淡淡 醇香 含苞 忙碌 枝头 欲飞;(2)B;(3)中心句 揭示本段主要内容。10.(20分)习作。要求:1.先想想你的老师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来写“我的老师”为题作文。2.字数不少于 200字。【解答】范文: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姓王,她是一位非常有特点的老师。王老师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总是扎成一个马尾辫,显得干净利落。她的眼睛特别明亮,仿佛藏着星辰大海,每次看我们的时候都充满了期待与鼓励。在课堂上,王老师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灵。她讲课生动有趣,那些枯燥的知识经她一讲就变得鲜活起来。她会用各种有趣的例子来解释难懂的概念,让我们轻松理解。比如在讲解数学的几何图形时,她把教室的物品比作各种图形,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王老师还特别关心我们的成长。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她总是耐心地开导我们。有一次我考试失利,心情很低落,王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温柔地鼓励我,帮我分析错题,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进步。她就是这样一位既充满智慧又富有爱心的老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非常敬爱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