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庆市景园中学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随堂练习初四年级 历史试题 2025/09(本套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2.“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该材料中的“皇帝”指的是(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赢政 D. 刘邦3.某同学利用下面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应该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C.北魏加强专制统治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4.某同学在阅读元朝王祯的《农书》时看到如下描述:“造板木作印盔,雕板木为字……然后排字作行……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这段文字记录了我国一项重大发明的改进,该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5.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些现象反映了清朝前期( )A.设置特务机构 B. 设立军机处 C. 制造文字狱 D. 实行八股取士6.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于1860年10月被外来侵略者抢劫并纵火烧了三天三夜。犯下这一滔天罪行的是( )A.英国 B.美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7.为了“取资洋人长技”,李鸿章满怀热情地投入了一场自强运动。这场运动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一二·九运动8.近代先进的中国人通过创办报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如图所示报刊( )维新运动期间 《民报》创刊号 《青年杂志》 第1卷第1号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A.有效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B.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所创办C.是宣传先进思想的载体 D.推动国人文化素质普遍提高9.“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卅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10.据统计,1938年日本陆军共有34个师团,其中32个师团用于中国战场,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在华兵力的20%。材料表明中国战场( )A.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反法西斯斗争时间长 D.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合11.“从清晨开始,首都各界群众高举红旗,敲着锣鼓,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按动电钮,升起了灿烂的五星红旗……紧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这里描述的盛况是( )A.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C.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12. 美国的军事史专家赫姆斯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同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该材料表明( )A.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可以与美国对抗的强大国家B.朝鲜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D.朝鲜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13. 请你欣赏下面的故事剧。在某新解放区,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故事剧所反映的史实应发生在( )A.1937—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14. 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 )A.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C.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5.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一次大会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16.20 世纪90年代,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B.万隆会议的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正常化1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密切加强经济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19.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C.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20. 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我国发行的粮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行这种票证的原因是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粮票从新中国成立后即开始使用C.这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行的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1. 埃及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着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22. 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他们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应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23.在古巴比伦王国,如果你想了解有关借贷、雇佣、租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你可以去翻阅以下哪一部法典(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24. 一个普通家庭中的男主人可以去参加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可以领取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反映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B.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政治制度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25. 九年级(2)班正在举行辩论赛,下图为双方辩论的观点,双方辩论的是( )正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济的联系。反方: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A.希腊城邦兴起 B.查理曼帝国建立 C.佛教传播 D.亚历山大东征26. 既是宝贵的文学遗产,又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的是( )A.《荷马史诗》 B.《一千零一夜》 C.《哈姆雷特》 D.儒略历27. 中世纪做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价法官审判,而是投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表明了大学的自治地位体现在( )A.免赎税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生命安全权28. 8世纪以后,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中的 ( )A.市民阶层 B.武士阶层 C.倒幕力量 D.封建庄园主29. 7世纪,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的国家。他们信奉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30.《阿拉伯文学史》载:“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藏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A. 统治者重视知识和人才 B. 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C. 国家与社会发展繁荣 D. 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31题16分,32题10分,33题14分,共40分)31.(16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图一及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有什么意义?(6分)【第二阶段:有分到合的过程】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哪两大运动?(2分)【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的什么制度?(2分)(5)上述五段材料说明了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2分)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邓小平纪念馆内的一段留言(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4分)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苏联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明确提出中国人“走自己的路”的是哪一次会议 (2分)材料三: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 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膏脂;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怀抱!母亲!我要回 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3)根据材料三内容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为什么能顺利回归?(4分)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担任国家公职,他制定了公职津贴制,规定除大将军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每日都可得到政府的津贴。雅典的公民因此都不拒绝担任公职了,而且把担任公职当做一种荣誉,谁要是一生中什么公职也没有担任过,谁就将被认作是懒汉和没有出息的人,那可是一生的耻辱。(1)根据材料一回答,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谁主政时期将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4分)材料二(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一国家的改革?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这一制度的特点?(6分)材料三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载《历史教学》(3)材料三中所述内容与日本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关?它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初四历史随堂(4)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5)[0][o][0][0][0][0][0]注意事项[0]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11[1]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2]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3[3[3]3[3][3]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4[4][4][4][4]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5][5][5[5][5[5]32.(1)[6][6][6][6]正确填涂缺考标记[7][81[8][8J[8[81678[9][9][9][9][9][91[9][9]单选题I[A][B][C][D]6[A][B][C][D]11 [A][B][C][D]16[A][B][C][D]21[A][B][C][D](3)2 [A][B][C][D]7[A][B][C][D]12[A][B][C][D]17[A][B][CJ[D]22[AJ[B][C][D]3[A][B][C][D]8[A][B][C][D]13[A][B][C][D]18[A][B][C][D]23[A][B][C][D]4[A][B][C][D]9[AJ[B][C][D]14[A][B][C][D]19[A][B][C][D]24[AJ[B][C][D]5[A][B][C][D]1O[A][B][C][D]15[A][B][C][D]20[A][B][C][D]25[AJ[B][C][D]26[A][B][C][DJ27 [A][B][C][D]28[A][B][C][D]33.(1)29[A][B][C][D]30[A][B][C][D]解答题(2)31.(1)1(3)(2)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_初四开学考试历史 (1).docx 初四历史随堂 (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