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交响曲(田园)》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交响曲(田园)》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与学唱,感受歌曲优美舒缓的旋律、宁静浪漫的意境,体会无伴奏合唱独特的和声美
感,提升对音乐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二声部,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力度变化,生动表现出歌曲
情感,增强歌唱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声部改编或加入简单的肢体动作,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声部改编或加入简单的肢体动作,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看着这些图片,大家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感觉呢?
1.想象一下,你仿佛置身于怎样的
场景?
2.这段音乐又带给你怎样的情绪?
3.是欢快的、舒缓的,还是其他的
呢?
音乐片段感觉很欢快,像在田野里奔跑;又好像能闻到花香,又感觉充
满活力,仿佛看到了热闹的乡村景象。
这节课我们走进交响乐曲
判断这段旋律给你什么感受?展现了什么?
贝多芬说:“世界上没有人会比我更热爱田野了!”1802—
1808年,贝多芬隐居在维也纳郊区。他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奥秘,从
中获得心灵慰藉与创作灵感。《第六交响曲(田园)》的创作,就
是他的内心对大自然的倾诉。
本曲共五个乐章,突破古典乐派交响曲
四乐章传统。贝多芬标记了五个乐章的标
题。让我们跟随贝多芬聆听音乐,感受作
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
聆听第一乐章
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
了怎样的心情?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
式。第一主题由小提琴轻巧奏出淳朴民歌风乐句,旋律流畅、朴实,奠定明朗乐观基调 ,
表现人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第二主题由柔和弦乐奏出,感情细腻,描绘多彩田园风光 。
聆听第二乐章
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什么乐器演奏的?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第二乐章:“溪边景色”,稍快的行板,奏鸣曲式。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与大提琴伴奏下,第一小提琴呈现悠扬、明亮、清澈的第一主题 ,其间木管乐器
模仿鸟鸣,更添诗意。
聆听第三乐章
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表现了怎样的
心情?
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聆听第四乐章
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可听到
狂风的咆哮?你可看到雷电交加、暴风骤雨的画面?
聆听第五乐章
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表现了怎
样的心情?
第五乐章:“牧歌: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激心情” ,小快板,奏鸣回旋
曲式。主题恬静开阔,如牧人歌唱,象征雨过天晴的美景与内心的喜悦、安宁、
欣慰。
下面整体欣赏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
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
受和想法?
(一)填空题
1.《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唯一一部有标题的交响曲。( )
2. 这部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暴风雨”采用的是奏鸣曲式。( )
(二)选择题
1.《第六交响曲田园》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 )
A. 奥地利 B. 德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2.以下哪个不是《第六交响曲田园》的乐章标题?( )
A. 英雄的凯旋 B. 溪边景色 C. 暴风雨 D. 乡民欢乐的集会
答案:(一)填空题 1.答案:√ 2.答案:×,采用的是自由曲式 。
(二)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A 。
《第六交响曲(田园)》
[德]贝多芬 曲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经典名曲(二)》第6课时《第六交响曲(田园)》
【教材分析】
《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经典名曲(二)》第6课时欣赏课。《第六交响曲田园》完成于1808年 ,此时贝多芬双耳已完全失聪,面对生活的巨大磨难,大自然成为他心灵的慰藉与创作灵感源泉。他常隐居于维也纳郊区,漫步溪边、躺于草地,汲取创作力量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与情感抒发,他强调“写情多于写景”,着重表达乡间乐趣在人内心引起的感受,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以及即便身处困境也能从自然中获取力量的精神 。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感受各乐章不同情绪与音乐形象,如第一乐章的愉悦、第四乐章暴风雨的紧张等,体会作品描绘的自然意境,提升对音乐要素(旋律、节奏、和声等)与情感表达关系的感知。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哼唱部分主题旋律,把握节奏、音高与情感,分析不同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如用乐器模仿鸟鸣、流水等声音,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演奏简单乐器等)表现对作品的理解。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乐曲进行音乐创作,如改编部分旋律、重新为乐章配乐等;或用绘画、诗歌等形式展现乐曲带来的联想与感受,培养创新思维与艺术表现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贝多芬生平、创作背景及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体会作品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感受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及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创新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悉各乐章主题旋律,感受不同乐章表达的情绪与描绘的画面 。
2.了解交响曲结构及《田园交响曲》在曲式上的创新 。
(二)教学难点
1.体会贝多芬在失聪状态下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与音乐表达 。
2.理解音乐语言如何构建复杂的自然景象与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角度深入分析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教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有青山绿水、田野农舍、蓝天白云等) 。看着这些图片,大家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感觉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是不是觉得特别宁静、美好,想要沉浸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那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播放《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片段),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一下,你仿佛置身于怎样的场景?这段音乐又带给你怎样的情绪?是欢快的、舒缓的,还是其他的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音乐片段感觉很欢快,像在田野里奔跑;又好像能闻到花香,又感觉充满活力,仿佛看到了热闹的乡村景象。这节课我们走进交响乐曲《第六交响曲田园》
书写板书《第六交响曲田园》。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判断这段旋律给你什么感受?展现了什么?(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的旋律优美、抒情,充满了宁静美好,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以及即便身处困境也能从自然中获取力量的精神。贝多芬说:“世界上没有人会比我更热爱田野了!”1802—1808年,贝多芬隐居在维也纳郊区。他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奥秘,从中获得心灵慰藉与创作灵感。《第六交响曲(田园)》的创作,就是他的内心对大自然的倾诉。你们熟悉贝多芬吗?知道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品背景:《第六交响曲田园》完成于1808年 ,此时贝多芬双耳已完全失聪,面对生活的巨大磨难,大自然成为他心灵的慰藉与创作灵感源泉。他常隐居于维也纳郊区,漫步溪边、躺于草地,汲取创作力量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与情感抒发,他强调“写情多于写景”,着重表达乡间乐趣在人内心引起的感受。
再次聆听乐曲,感受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本曲共五个乐章,突破古典乐派交响曲四乐章传统。贝多芬标记了五个乐章的标题。让我们跟随贝多芬聆听音乐,感受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
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接下来聆听第一乐章,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怎样的心情?(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小提琴轻巧奏出淳朴民歌风乐句,旋律流畅、朴实,奠定明朗乐观基调 ,表现人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第二主题由柔和弦乐奏出,感情细腻,描绘多彩田园风光 。
下面我们模拟小提琴演奏表现音乐。(播放音乐)
预设:模拟
教师:接下来聆听第二乐章,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怎样的心情?(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第二乐章:“溪边景色”,稍快的行板,奏鸣曲式。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伴奏下,第一小提琴呈现悠扬、明亮、清澈的第一主题 ,其间木管乐器模仿鸟鸣,更添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指挥感受旋律的。(播放音乐)
预设:指挥表演
教师:接下来聆听第三乐章,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表现了怎样的心情?(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集会”,快板,谐谑曲。主题如牧笛风格,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跳舞的欢乐场景。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预设: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教师:接下来聆听第四乐章,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可听到狂风的咆哮?你可看到雷电交加、暴风骤雨的画面?(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自由曲式。配器激烈,节奏紧迫,铜管和打击乐展现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恐怖暴风雨景象。下面边听音乐边用乐器伴奏
预设:乐器伴奏
教师:接下来聆听第五乐章,感受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表现了怎样的心情?(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五乐章:“牧歌: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激心情” ,小快板,奏鸣回旋曲式。主题恬静开阔,如牧人歌唱,象征雨过天晴的美景与内心的喜悦、安宁、欣慰。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强弱弱、次强弱弱)
预设:打节奏感受音乐
教师:下面整体欣赏
预设:整体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中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利用图片与音乐片段导入,成功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让学生融入田园主题情境。在哼唱环节,学生积极性高,但部分学生对复杂节奏把握不准,后续可多开展节奏练习活动,如节奏接龙游戏,强化学生节奏感。在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关系时,学生理解较吃力,讲解应更通俗易懂、结合实例 。此外,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创意实践环节略显仓促,导致部分学生想法未充分展现。未来会更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合理分配时间,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扎实推进,提升教学质量。
七、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唯一一部有标题的交响曲。( )
2. 这部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暴风雨”采用的是奏鸣曲式。( )
(二)选择题
1.《第六交响曲田园》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 )
A. 奥地利 B. 德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2.以下哪个不是《第六交响曲田园》的乐章标题?( )
A. 英雄的凯旋 B. 溪边景色 C. 暴风雨 D. 乡民欢乐的集会
答案:(一)填空题 1.答案:√
2.答案:×,采用的是自由曲式 。
(二)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A 。
【板书设计】
《第六交响曲(田园)》
[德]贝多芬 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