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测试(含解析)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测试(含解析)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23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若∠AEF=90°,则一定有(  )
A.△AEF∽△ABF B.△ABF∽△ECF C.△ADE∽△AEF D.△ADE∽△ECF
2.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一个点位置的是(  )
A.北偏东40°
B.某地江滨路
C.光明电影院6排
D.东经116°,北纬42°
3.如图是某次战役中缴获的敌人防御工事的地图碎片,依稀可见,一号暗堡的坐标为(8,4),四号暗堡的坐标为(﹣4,6),另有情报可知,指挥部坐标为(0,0),则指挥部的位置大约为(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将图形甲通过放大得到图形乙,那么在图形甲与图形乙的对应量中,没有被放大的是(  )
A.边的长度
B.图形的周长
C.图形的面积
D.角的度数
5.下列条件中,一定能判断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是(  )
A.都含有一个40°的内角
B.都含有一个50°的内角
C.都含有一个60°的内角
D.都含有一个70°的内角
6.已知△ABC∽△A'B'C',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之比是2:3,若A'C'=4,则AC=(  )
A.6 B. C. D.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以原点为中心,将点A顺时针旋转30°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为(  )
A.(,1) B.(,﹣1) C.(2,1) D.(0,2)
8.若3x=4y(y≠0),则的值是(  )
A. B. C. D.
9.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H,G是边BC上的点,且HG=BC,S△A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6 B.4 C.3 D.2
10.对于题目:“在长为6宽为2的矩形内,分别剪下两个小矩形,使得剪下的两个矩形均与原矩形相似,请设计剪下的两个矩形周长和为最大值时的方案,并求出这个最大值.”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自认为满足条件的方案,并求出了周长和的最大值.甲方案:如图1所示,最大值为16;乙方案:如图2所示,最大值为16.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案正确,周长和的最大值错误
B.乙方案错误,周长和的最大值正确
C.甲、乙方案均正确,周长和的最大值正确
D.甲、乙方案均错误,周长和的最大值错误
11.数学课上,大家一起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方法.
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且 .
嘉嘉和淇淇各自尝试作了一种辅助线,如图1,2.其中辅助线作法能够用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是(  )
A.嘉嘉的辅助线作法不可以,淇淇的可以
B.嘉嘉的辅助线作法可以,淇淇的不可以
C.嘉嘉和淇淇的辅助线作法都不可以
D.嘉嘉和淇淇的辅助线作法都可以
12.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与x轴平行,对角线交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
A.( 2,﹣1) B.( 2, ) C.(2,2﹣) D.(,1)
二、填空题
13.如图,AD.BC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BC.AD上,AB∥CD∥EF,如果CE=6,EO=4,BO=5,AF=6,那么AD=   .
14.△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4,则△ABC与△DEF的对应边高之比为   .
15.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对应中线之比为2:7,较大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为2,则较小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为    .
16.如图,点D、E都在△ABC的边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2,PQ=3,则△ABC的周长为    .
17.如图,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斜边BC与x轴交于点D.已知∠ABC=45°,点A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0,﹣4),则点D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
18.已知△ABC∽△DEF,BC=3,EF=2,AC=12,求DF的长.
19.如图,直线l1∥l2∥l3,若=,EF=9,求DE的长.
20.已知a:b:c=3:2:7,求的值.
21.如图,在△ABC中,M是AC的中点,E、F是BC上的两点,且BE=EF=FC,求BN:NQ:QM的值.
22.已知:点D、E、F分别是等边△ABC三边上的三等分点,AD、BE、CF两两相交于P、Q、R点,(如图所示),求△PQR的面积与△ABC面积的比值.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23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若∠AEF=90°,则一定有(  )
A.△AEF∽△ABF B.△ABF∽△ECF C.△ADE∽△AEF D.△ADE∽△ECF
【答案】D
【解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
∴∠D=∠C=90°,
∴∠DAE+∠AED=90°,
∵∠AEF=90°,
∴∠CEF+∠AED=90°,
∴∠DAE=∠CEF,
在△ADE和△ECF中,

∴△ADE∽△ECF,选项D正确;
△AEF与△ABF、△ABF与△ECF、△ADE与△AEF都是只有一对相等的直角,所以都不是相似三角形,
故选:D.
2.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一个点位置的是(  )
A.北偏东40°
B.某地江滨路
C.光明电影院6排
D.东经116°,北纬42°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
北偏东40°无法确定位置,故选项A错误;
某地江滨路无法确定位置,故选项B错误;
光明电影院6排无法确定位置,故选项C错误;
东经116°,北纬42°可以确定一点的位置,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3.如图是某次战役中缴获的敌人防御工事的地图碎片,依稀可见,一号暗堡的坐标为(8,4),四号暗堡的坐标为(﹣4,6),另有情报可知,指挥部坐标为(0,0),则指挥部的位置大约为(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B
【解析】∵一号暗堡的坐标为(8,4),四号暗堡的坐标为(﹣4,6),
∴指挥部坐标为(0,0)大约在点B的位置,
故选:B.
4.将图形甲通过放大得到图形乙,那么在图形甲与图形乙的对应量中,没有被放大的是(  )
A.边的长度
B.图形的周长
C.图形的面积
D.角的度数
【答案】D
【解析】将图形甲通过放大得到图形乙没有被放大的是角的度数,
故选:D.
5.下列条件中,一定能判断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是(  )
A.都含有一个40°的内角
B.都含有一个50°的内角
C.都含有一个60°的内角
D.都含有一个70°的内角
【答案】C
【解析】因为A,B,D给出的角40°,50°,70°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所以不对应,则不能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故A,B,D错误;
C.有一个60°的内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有的等边三角形相似,故C正确.
故选:C.
6.已知△ABC∽△A'B'C',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之比是2:3,若A'C'=4,则AC=(  )
A.6 B. C. D.
【答案】C
【解析】∵△ABC∽△A'B'C',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之比是2:3,
∴=,
∵A′C′=4,
∴AC=,
故选:C.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以原点为中心,将点A顺时针旋转30°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为(  )
A.(,1) B.(,﹣1) C.(2,1) D.(0,2)
【答案】A
【解析】如图,作AE⊥y轴于E,A′F⊥x轴于F.
∵∠AEO=∠OFA′=90°,∠AOE=∠AOA′=∠A′OF=30°
∴∠AOE=∠A′OF,
∵OA=OA′,
∴△AOE≌△A′OF(A.A.S.),
∴OF=OE=,A′F=AE=1,
∴A′(,1).
故选:A.
8.若3x=4y(y≠0),则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3x=4y,
∴x=y,
∴==,
故选:B.
9.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H,G是边BC上的点,且HG=BC,S△A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6 B.4 C.3 D.2
【答案】A
【解析】如图,连接DE,作AF⊥BC于F,交DE于M,DG与EH交于点O,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DE∥BC,AM=FM,
∴△ADE∽△ABC,AM⊥DE,
∴△ADE的面积=12×=3,
∴四边形DBCE的面积=12﹣3=9,
∵HG=BC,
∴DE=HG,
∴△DOE的面积+△HOG的面积=DE×AM=△ADE的面积=3,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9﹣3=6,
故选:A.
10.对于题目:“在长为6宽为2的矩形内,分别剪下两个小矩形,使得剪下的两个矩形均与原矩形相似,请设计剪下的两个矩形周长和为最大值时的方案,并求出这个最大值.”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自认为满足条件的方案,并求出了周长和的最大值.甲方案:如图1所示,最大值为16;乙方案:如图2所示,最大值为16.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案正确,周长和的最大值错误
B.乙方案错误,周长和的最大值正确
C.甲、乙方案均正确,周长和的最大值正确
D.甲、乙方案均错误,周长和的最大值错误
【答案】A
【解析】如图1中,由题意可以假设两个矩形的长宽分别为x,3x;y,3y,
则有3x+3y=6,
∴x+y=2,
∴两个矩形的周长的和为8x+8y=16,
如图2中,由题意可以假设两个矩形的长宽分别为m,3m;n,3n,
则有m+n=2,
∴两个矩形的周长的和为8m+8n=16,
如果小矩形的长为2,则宽为,在小矩形的旁边剪下长矩形,则长矩形的最长边为6﹣=,宽为,则这两个矩形周长和为16+>16,所以甲乙两个方案均错误.
故选:D.
11.数学课上,大家一起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方法.
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且 .
嘉嘉和淇淇各自尝试作了一种辅助线,如图1,2.其中辅助线作法能够用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是(  )
A.嘉嘉的辅助线作法不可以,淇淇的可以
B.嘉嘉的辅助线作法可以,淇淇的不可以
C.嘉嘉和淇淇的辅助线作法都不可以
D.嘉嘉和淇淇的辅助线作法都可以
【答案】D
【解析】嘉嘉的作法:∵AE=EC,DE=EF,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AD=CF,AD∥CF,
∵AD=BD,
∴BD=CF,BD∥CF,
∴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DF∥BC,DF=BC,
∴DE∥BC,DE=DF=BC;
淇淇的作法:∵AF∥BC,
∴∠EAF=∠C,∠F=∠CGF,
在△AEF和△CEG中,
∴△AEF≌△CEG(A.A.S.),
∴AF=CG,EF=EG,
∵AF∥BG,AB∥FG,
∴四边形ABGF是平行四边形,
∴AB=FG,
∵BD=AB,GE=FG,
∴BD=EG,AF=BG,
∵BD∥EG,
∴四边形DBGE是平行四边形,
∴DE∥BG,DE=BG=AF=CG,
∴DE∥BC,DE=BC,
∴嘉嘉和淇淇的辅助线作法都可以,
故选:D.
12.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与x轴平行,对角线交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
A.( 2,﹣1) B.( 2, ) C.(2,2﹣) D.(,1)
【答案】D
【解析】如图:设AB与y轴交于点E,AD与x轴交于点F,DC与y轴交于点G,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CD=2,
由题意得:AD=AD′=2,DC=D′C′=2,GE=AD=2,AE=AB=1,
∵AB∥x轴,
∴∠AED′=∠FOD′=90°,
在Rt△AED′中,D′E===,
由题意得:D′C′∥x轴,OE=EG=1,
∴OD′=D′E﹣OE=﹣1,
∴C′的坐标为(2,﹣1),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如图,AD.BC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BC.AD上,AB∥CD∥EF,如果CE=6,EO=4,BO=5,AF=6,那么AD=   .
【答案】10
【解析】∵AB∥CD∥EF,
∴=,
∵CE=6,EO=4,BO=5,AF=6,
∴=,
∴DF=4,
∴AD=AF+DF=6+4=10.
故答案为:10.
14.△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4,则△ABC与△DEF的对应边高之比为   .
【答案】1:4
【解析】∵△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4,
∴△ABC与△DEF的对应边高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15.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对应中线之比为2:7,较大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为2,则较小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为    .
【答案】
【解析】∵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对应中线之比为2:7,
∴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对应高之比为2:7,
∵较大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为2,
∴较小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为2×=,
故答案为:.
16.如图,点D、E都在△ABC的边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2,PQ=3,则△ABC的周长为    .
【答案】30
【解析】∵BQ平分∠ABC,BQ⊥AE,
∴∠ABQ=∠EBQ,
∵∠ABQ+∠BAQ=90°,∠EBQ+∠BEQ=90°,
∴∠BAQ=∠BEQ,
∴AB=BE,
同理:CA=CD,
∴点Q是AE中点,点P是AD中点(三线合一),
∴PQ是△ADE的中位线,
∴DE=2PQ=2×3=6,
∴△ABC的周长=AB+AC+BC=BE+CD+BC
=BD+DE+AE+DE+BC
=(BD+DE+AE)+DE+BC
=BC+BC+DE
=12+12+6
=30.
故答案为:30.
17.如图,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斜边BC与x轴交于点D.已知∠ABC=45°,点A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0,﹣4),则点D的坐标为    .
【答案】(2,0)
【解析】过点C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
则∠CAM+∠AVM=90°,
又∵∠CAB=90°,
∴∠CAM+∠BAO=90°,
∴∠BAO=∠ACM.
在△AOB和△AMC中,

∴△AOB≌△AMC(A.A.S.),
∴CM=AO,AM=OB.
又∵点A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0,﹣4),
∴CM=AO=,AM=OB=4,
∴OM=4﹣,
则点C坐标为().
令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则,
解得,
所以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为y=2x﹣4.
将y=0代入函数解析式,
2x﹣4=0,
解得x=2,
∴点D的坐标为(2,0).
故答案为:(2,0).
三、解答题
18.已知△ABC∽△DEF,BC=3,EF=2,AC=12,求DF的长.
【答案】解 ∵△ABC∽△DEF,
∴AC:DF=BC:EF,
∵BC=3,EF=2,AC=12,
∴DF=8.
【解析】
19.如图,直线l1∥l2∥l3,若=,EF=9,求DE的长.
【答案】解 ∵l1∥l2∥l3,
∴=,即=,
解得:DE=.
【解析】
20.已知a:b:c=3:2:7,求的值.
【答案】解 ∵a:b:c=3:2:7,
∴a=3k,b=2k,c=7k,
∴===﹣.
【解析】
21.如图,在△ABC中,M是AC的中点,E、F是BC上的两点,且BE=EF=FC,求BN:NQ:QM的值.
【答案】解 连接MF,如图,
∵M是AC的中点,EF=FC,
∴MF为△CEA的中位线,
∴AE=2MF,AE∥MF,
∵NE∥MF,
∴==1,==,
∴BN=NM,MF=2NF,
设BN=a,NE=b,则NM=a,MF=2b,AE=4b,
∴AN=3b,
∵AN∥MF,
∴===,
∴NQ=a,QM=a,
∴BN:NQ:QM=a:a:a=5:3:2.
【解析】
22.已知:点D、E、F分别是等边△ABC三边上的三等分点,AD、BE、CF两两相交于P、Q、R点,(如图所示),求△PQR的面积与△ABC面积的比值.
【答案】解 作AG∥BC交BE延长线于点G,作DH∥AB交CF于点H,
则得:
AG:BC=AE:EC=1:2,AG:BD=3:4,
又由于DH:BF=1:3,DH:AF=1:6,
所以DR:AR=1:6,DR:DA=1:7,
从而S△CDR=S△BFC=S△ABC,
因此S△PQR:S△ABC=1:7.
【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