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新闻阅读(一)消息阅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消息,梳理新闻六要素及消息结构的五部分,能概括新闻事件,把握消息的内容特点,学会读消息的方法。2.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能体会消息的表达特点,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把握作者的立场与观点。【拓展资源】《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课型及课时建议】组文阅读课 2课时关注新闻内容和结构【本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消息,梳理新闻六要素及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概括新闻事件,把握消息的特点,学习读消息的方法。【拓展资源】《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课型】组文阅读课【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梳理新闻六要素,把握主要新闻事实(一)引导学生明确要素概念,示范梳理方法1.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第2页的新闻阅读策略,再自主阅读《消息二则》,用横线勾画“新闻六要素”,并尝试概括新闻事件。2.展示学生梳理成果,师生共同订正,强调要素提取需精准对应文本内容。(二)引导学生自主迁移运用,巩固要素梳理1.学生自主阅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要求边读边勾画文中对应信息,完成表格。2.小组内交换表格互查,讨论争议点(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何人”需包含颁奖方与获奖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点拨。(三)引导学生概括新闻事件,总结方法经验1.引导学生结合梳理的六要素,用简洁语言概括四则消息的新闻事件。2.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概括思路,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可采用“何人+何事”“何时+何事”“何地+何事”等组合形式,也可直接引用标题或导语部分的内容。活动二:指导学生关注消息层次,把握结构特点(一)引导学生明确结构组成,示范划分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0页的技巧点拨,学习消息结构五部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的概念及作用,结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旁批示例,梳理四则消息的结构,并在相应的位置做好旁批。2.指导学生在文中用不同符号标注各结构部分(如标题下画波浪线,导语用“【】”标出),教师巡视检查标注情况。(二)引导学生对比结构异同,归纳结构特点1.要求学生浏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在表格中用“√”标注各消息的结构组成,特别关注“背景”“结语”是否暗含在主体中。2.小组合作对比表格内容,讨论:不同消息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共同点?哪些存在差异?3.聚焦“倒金字塔结构”: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导语与主体的内容重要性差异(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主体部分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背景材料,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引导学生发现其他三则消息的结构特点,如下:活动三: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讲述新闻事实1.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自主通读类文《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丛书17页),梳理新闻六要素和结构五部分。2.要求学生结合新闻六要素或者结构五部分,用一句话概述新闻事实。【板书设计】黑板左侧板书“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下方标注概括公式“何人+何事(核心)”;右侧分两栏,上栏板书“消息结构五部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下栏粘贴学生优秀要素梳理表片段,用红笔标注关键信息。【教学建议】1.对于要素梳理困难的学生,可提供“要素定位提示卡”(如“何时”多含时间词,“何事”多为核心事件)。2.结构分析环节可增加课堂训练:将消息段落打乱,让学生按结构逻辑重新拼接,加深对“倒金字塔结构”的理解。关注新闻表达的特点【本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勾画关键语句,关注语言,能体会消息的表达特点,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把握作者的立场与观点。【拓展资源】《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课型】组文阅读课【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把握消息特点(一)指导学生勾画体现消息语言特点的句子1.教师给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旁批范例,指导学生规范批注格式(内容+简要说明)。2.学生自主阅读类文《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师提示勾画体现消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特点的句子,仿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旁批,做好批注。3.教师巡视时对批注不规范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二)引导学生解读情感隐含逻辑1.以课本旁批为例,引导学生在关注消息准确性的同时,也要注意隐含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词句。2.引导学生分析“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等词语的褒贬色彩,让学生理解“准确中藏情感”的逻辑。3.总结提炼:教师点拨“消息用事实说话,作者的情感与立场往往隐含在字里行间”,强化“客观叙事与主观立场统一”的文体认知。活动二: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交流分享(一)推荐类文,明确阅读要求1.指导学生用活动一的方法通读类文《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要求勾画能够体现消息特点的句子,并完成旁批。2.组织同桌互查批注,重点核对“准确性”的识别是否准确,教师收集典型错误进行全班订正。(二)专项训练,分层指导落实要求学生阅读丛书《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一文,完成训练。1.【概括新闻事实】教师提示学生运用“谁+何时+何地+何事”要素提炼法,教师可提供句式支架(“______在______发生了______事件”)。2.【理解新闻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消息中多次引用领导和战友的话,有何作用?”明确“既是对张超优秀素质和敬业精神的赞美,也体现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特点”的作用。3.【赏析新闻语言】指导学生聚焦动作、环境等细节描写,批注格式为“细节句+表达效果(如‘某某词语写出了____________,体现新闻真实性’)”。【布置作业】必做:阅读“消息零距离”,选取本单元中你喜欢的两则消息,概括新闻事实。(丛书 31页“任务一”)选做:结合本单元文章内容,介绍消息的刊发标准。(丛书 32页“任务三”)【板书设计】黑板分左右两部分,左侧板书消息语言的特点: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右侧分上下两栏,上面板书“用事实说话”,下面板书隐含作者情感或思想的词语,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教学建议】1.对批注能力较弱的学生,可提供“示例卡”(预设典型句子及批注范例)降低难度。2.拓展训练的互评、练习环节,可采用“小组积分制”(准确批注1处得1分),激发参与积极性。3.课后作业可增加“对比任务”,让学生对比课内消息与自己收集的近期新闻,找出特征异同,强化迁移运用能力。(共34张PPT)任务一:新闻阅读新闻阅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组文阅读课 5课时新闻阅读(一) 消息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课新闻阅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组文阅读课 2课时子任务一: 消息阅读学习内容教材:《消息二则》《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丛书:《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1.阅读消息,梳理新闻六要素及消息结构的五部分,能概括新闻事件,把握消息的内容特点,学会读消息的方法。2.关注语言,把握消息的表达特点,能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学习目标第1课时新闻阅读活动一:梳理新闻六要素 把握主要新闻事实1.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请阅读《消息二则》,梳理“新闻六要素”,概括新闻事件。消息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活动一:梳理新闻六要素 把握主要新闻事实《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何地 在芜湖、安庆之间何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人 人民解放军何故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如何 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何事 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如何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请用同样的方法阅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根据提示,梳理“新闻六要素”,概括新闻事实。消息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活动一:梳理新闻六要素 把握主要新闻事实《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何时 2021年6月17日何地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何事 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自主建造的空间站何人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何故 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如何 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员开启舱门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何时 1901年12月10日何地 斯德哥尔摩何事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何人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以及六个获奖人物何故 他们在五个领域有突出贡献如何 颁奖消息 新闻事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事件,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经验。活动一:梳理新闻六要素 把握主要新闻事实消息 新闻事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已顺利渡过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已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诺贝尔奖已颁发我的经验:概括新闻事件时,可以采用六要素中的“何人+何事”、“何时+何事”“何地+何事”的组合形式,也可直接引用标题或导语部分的内容。活动二:关注层次,把握消息结构特点1.阅读四则消息,仿照下图示例,结合旁批内容,梳理消息的结构,并在相应的位置做好旁批。活动二:关注层次,把握消息结构特点消息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 √ √ √暗含在主体中 √暗含在主体中《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浏览以下四则消息,比较它们在结构安排上的异同,仿照示例用“√”做标志,提炼消息的结构特点。活动二:关注层次,把握消息结构特点消息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 √ √ √ √暗含在主体中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 √ √ √第四段消息结构的特点:消息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有的消息还会有电头,背景和结语可以隐含在主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消息的结构安排越来越灵活自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一文,没有明确的导语部分,标题承担了部分导语的功能。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正文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主体部分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背景材料,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阅读其他三则消息,说说它们的结构安排有何特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活动二:关注层次,把握消息结构特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导语介绍最主要的信息,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写。导语部分介绍最主要的信息,主体部分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写:中路军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东路所遇抵抗顽强,且该地区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解放南京,所以详写,最后写。西路军在渡江时间和渡江难度、意义等方面均无吸睛之处,所以放在最不显眼的位置简笔交代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活动三:拓展阅读 多角度梳理、概括新闻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1.阅读丛书中的《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P17页),梳理新闻内容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活动三:拓展阅读 多角度梳理、概括新闻何时 2017年5月4日何地 深圳何事 港珠澳大桥完成最后“对接安装”,已经可以步行穿越。何人 大桥建设者何故 在“最终接头”成功完成后,又进行了一次耗时34小时的精密调整。如何 大桥建设者们把对接安装误差缩小到毫米。标题 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导语 第1段主体 第3—8段背景 第2段结语 最后一段2.请在梳理新闻内容六要素或结构五部分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述新闻事实。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者们持续34小时的奋战后,完成最后“对接安装”,已经可以步行穿越。活动三:拓展阅读 多角度梳理、概括新闻第2课时新闻阅读活动一:关注语言 把握消息表达特点1.消息具有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等特点,请阅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将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勾画出来,仿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旁批,做好批注。活动一:关注语言 把握消息表达特点2.消息注重准确性,呈现客观事实,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请根据阅读收获,完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旁批的问题。活动一:关注语言 把握消息表达特点“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对战局发展的判断和对我军必胜的坚定信念,消息用事实说话,作者的情感与立场往往隐含在字里行间。活动二:拓展阅读 交流分享阅读体验1.阅读丛书中《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二则消息,勾画能够体现消息特点的句子,并将这些特点批注在句子旁边。活动二:拓展阅读 交流分享阅读体验活动三:对接中考 自我评价2.阅读丛书《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一文,完成练习。【概括新闻事实】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理解新闻特点】消息中多次引用领导和战友的话,有何作用?(3分)【赏析新闻语言】“用细节说话”是本则消息赢得读者好评的重要原因。请结合具体的语句做批注。(4 分)海军歼—15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因飞机机械故障,在陆基着陆模拟训练中壮烈牺牲。文中多次引用领导和战友对张超评价的话语,既是对张超优秀素质和敬业精神的赞美,也体现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特点。文中通过回忆张超在篮球场上、饭桌上、训练中留下灿烂笑容的生活细节,突显他的开朗乐观,坚韧顽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必做】阅读“消息零距离”,选取本单元中你喜欢的两则消息,概括新闻事实。(丛书 p31“任务一”)【选做】结合本单元新闻的特点,介绍消息的刊发标准。(丛书 p32“任务三”)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消息二则》《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docx 《消息二则》《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