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九年级历史试题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清朝的斌椿曾在其游记《乘槎笔记》中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古王陵”,其“相连三座,北—陵极大,志载基阔五里,顶高五十丈”,皆由巨石垒成,外表为“方下锐上”。该古迹折射出( )A. 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B. 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C. 古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 D. 佛教创立与向外传播2.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于是佛教应运而生。这说明佛教( )A. 废除了古印度种姓制度 B. 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C. 顺应了古印度发展需要 D. 成功解决印度列国纷争3. 公元前4世纪,“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征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这个“帝国”的崛起始于A 南亚次大陆 B. 意大利半岛 C. 希腊马其顿 D. 阿拉伯半岛4. “如果封臣们是忠诚的,那么,封地的占有应该是稳定的、安宁的。这是法律,是人们心目中既定的道德规律。”这反映了西欧( )A. 封君与封臣之间等级森严 B. 封建制度与血缘关系密切C. 各级封臣对国王直接效忠 D. 权利义务交织的契约精神5. 下图是一张庄园法庭的档案,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庄园法庭档案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A. 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B. 缓和领主与佃户的矛盾C. 极大限制了领主特权 D. 罚款是常用的惩罚手段6. 为开展探究性专题学习,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以下专题资源包。该专题强调的是( )资源 名称论文 《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课题 《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商人兴起》地图 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大学分布图A. 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原因 B. 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过程C. 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性质 D. 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影响7. 纵观历史,瘟疫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隐患。公元541—542年,地中海地区发生了大规模鼠疫,近三分之一人口丧生。当时统治该地区的是( )A. 古巴比伦王国 B. 罗马共和国C. 亚历山大帝国 D. 拜占庭帝国8. 藤田是生活在孝德天皇统治中期的农民,在他的生活中可能有的体验是( )A. “成为某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B. “耕地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C. “在地方豪强兼并的土地上耕作”D. “因国、郡、里赋税不一而深感苦不堪言”9. “在欧洲处于蒙昧时代时,阿拉伯帝国逐步成为文明的保护者,希腊文、叙利亚文、梵文和波斯文的著作因被译为阿拉伯文而不致失传,出现了十进制和零这类发明。”由此可见,阿拉伯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态度是( )A. 垄断东西方文化交流 B. 意在改变欧洲的蒙昧C. 在包容中求得新发展 D. 只注重翻译各类原著10. 14世纪中叶以后,在租地农场里,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表明( )A. 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 B. 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效率较高C. 封建主的剥削日益加重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出现11. “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这次航行”的带领者( )A. 最先实现到达东方的梦想 B. 开辟了向西航行的路线C. 最早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 D. 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12. 从1713年到1792年,英属加勒比海岛屿殖民地向其宗主国大不列颠输送了总值达1.62亿英镑的货物,是同时期大不列颠从中国和印度进口货物总值的一半多。由此可见( )A. 新航路开辟推动欧洲整体发展 B. 资本原始积累具有野蛮性C. 殖民掠夺为英国带来大量财富 D. 英国是三角贸易的主导者13. 到18世纪中叶,在反对英国斗争中,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认同感大为削弱,他们认为“他们是与英国本土居民有所不同的‘美利坚人’,是一种新人”。这说明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 英国殖民统治的残酷压迫 B. 英美两国民族文化的不同C. 北美人民独立意识的觉醒 D.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4. 18世纪末,西班牙政府加强了边境管制措施,以防止法国的著作涌入。西班牙首相佛罗里达布达卡伯爵提出了“防疫带”的概念,他说:“法国的大火会像瘟疫一样不断蔓延,并伺机借助媒介穿越边境。”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欧洲政府以隔离政策防范疫情 B. 资产阶级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C. 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封建君主制 D. 欧洲各国在外交上孤立拿破仑帝国15. 下图反映了1720—1870年世界贸易增长率(%)。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殖民扩张的加剧C.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D. 工业革命的推进二、辨析改错(8分)16.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1)1777年北美人民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2)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制的封建国家。(3)“三角贸易”是以贩卖黑人奴隶为中心贸易活动,最早进行贩奴活动的国家是英国和西班牙(4)瓦特改进的珍妮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于是公元前450年左右制定了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有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特权,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据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万国法》制定的背景及其适用范围。(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法律产生的必然性。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希腊与波斯的战争中,雅典卫城被毁于战火。在这之后40年,雅典重建了卫城……卫城是雅典的政治中心,公民大会每十天即在此召开一次会议来讨论城邦的相关事宜。公民集会场所被设计成能够同时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更多人参与到民主政治中来。在雅典卫城中,可以看到帕特农神庙、易瑞克提翁神庙,这些古希腊建筑的柱式比例尺度以及建筑群布局方式都带有强烈的人性意识,后世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建筑传承了这种“人性美”。——摘编自孙迪《古希腊雅典卫城群体建筑布局手法研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雅典卫城中的建筑对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价值。材料二 1850年,英国伦敦水晶宫建成,用作第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场地……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整体上已经得到了较大丰富,所以会经常通过举办展览等活动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同时,一些被用作展览场地的建筑从侧面也体现着举办国家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先进。水晶宫的建设,正是工业文明时代的缩影……然而,在建成半个多世纪后,水晶宫被意外烧毁,并且在二战期间连仅剩的两座水塔也被人为拆除。——摘编自闫施成《论水晶宫的兴衰与当代人们心理需求变化》(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伦敦水晶宫得以修建的条件。(3)综合上述材料,以“建筑”为主题,提炼一个恰当观点。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事件反映了这一点:①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②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③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④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材料二 到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妥协机制是把各阶级、群体顺利纳入宪政体制的重要力量……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王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蹚过深水区和激流区。——摘编自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1)请在材料一中增加一个世界近代史上“思想解放”的历史事件,然后再从①—④中任选两个历史事件,用示意图的方式表述三者之间的联系。(2)请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证明材料二的观点。(3)综上所述,你从中获得了关于历史发展的什么认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九年级历史试题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二、辨析改错(8分)【16题答案】【答案】(1)正确 (2)错误;将“民主共和制”改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错误;将“英国和西班牙”改为“葡萄牙”(4)错误;将“瓦特改进的珍妮机”改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题答案】【答案】(1)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2)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3)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等。【18题答案】【答案】(1)对当时:为使更多人参与民主政治提供场所,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对后世:为后世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建筑的“人性美”奠定了基础。(2)条件:人们物质生活富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技术和科学发展较为先进。(3)观点:建筑见证着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建筑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任答1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题答案】【答案】(1)示例一:增加“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选取①②。 联系:示例二:增加“17世纪,启蒙运动兴起”,选取④⑤。 联系:(2)证明: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了 《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通过协商、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开展工业革命奠定政治基础。(3)认识:先进思想促进社会进步;政治制度确立要结合国情。(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