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十校联考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十校联考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十校联考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抄写下面的字。
幕 隔 冠 嫂 熏 酬 焦 懒 履
二、选择题。
2.(2分)关于“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的第二笔是竖。 B.延的第三笔是横。
C.延的第五笔是竖折。 D.延的第六笔是捺。
三、填空题。
3.(4分)读拼音写汉字。
(1)我们要qián     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尝shì     ,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
(2)háng     州有美丽的西湖,新jiāng     有迷人的天山,北京有huī huáng     的huáng     家宫diàn     ……祖国河山多壮丽!
4.(3分)判断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白鹭(lù) 半亩(mǔ) 眸子(móu) 思惠    
(2)嗜好(shì) 榨油(zà) 雏鸟(chú) 爱慕    
(3)杭州(háng) 待会(dāi) 期待(dài) 镶嵌    
5.(3分)判断加点词使用是否正确,对的打“√”,有错的打“×”。
(1)这个笔记本没有标注价格,是个无价之宝。    
(2)近年来,这个南方小镇迅速发展,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3)这篇字帖飘逸俊秀,字迹工整,美中不足的是有几个错别字。    
6.(4分)按要求,写句子。
(1)每个同学都应该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使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成反问句)
   
四、选择题。
7.(2分)下列各句跟原句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B.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汴州作杭州。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五、解答题。
8.(3分)根据情景补写句子。
(1)你的同桌小明最近迷上了“网游”,你想劝他趁年少抓紧时间学习,免得将来后悔。你可以用岳飞的名句劝他:“    ,    ,空悲切。”
(2)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    。”
9.(4分)根据《中国民间故事》和《秘密花园》,完成下面的题目。
(1)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后,请你完成民间故事推荐卡,与同学分享你最喜爱的民间故事。
《    》推荐卡 主要人物是:    我推荐它的理由是:   
(2)《秘密花园》中书中的花园为什么叫“秘密花园”?
   
二、阅读与鉴赏(30分)(一)实用性阅读
10.(5分)古诗鉴赏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中,“汴州”是指现在的    
A.浙江杭州
B.河南开封
C.山西霍州
D.河北沧州
(2)你是怎样理解“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话的?   
11.(4分)阅读。
“我有一个梦想”
①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
②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曾是张桂梅遥不可及的梦想。
③1996年,张桂梅主动申请从热闹的大理调到偏远的华坪县教书。到这里后,她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张桂梅说。她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学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人了。
④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机构指定要张桂梅当院长。担任院长后,她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发现不少女孩并非孤儿,而是被父母遗弃的。
⑤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
⑥“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说。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⑦但这个梦想很快遭到身边人的反对。“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说,“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⑧2004年,张桂梅和杨文华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复讲述自己的梦想,想说服这位局长帮忙。“你知道建一间实验室要多少钱吗?”杨文华问。“要两三万元吧。”张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⑨“她太天真了。”杨文华说,张桂梅当时因为带病坚持教书,教学成绩突出,还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多名孤儿,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但她只是一名一线老师,没有管理经验,对建一所学校毫无概念。
⑩杨文华不知道,张桂梅当时已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兜,在街头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严募捐,换回的却是白眼,还有人说她是骗子。几年下来,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直到2007年,她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她的梦想才出现转机。
张桂梅很少买衣服,每件衣服她都穿到磨得发白、破洞才舍得丢。临去北京前,县里特意资助她7000元,让她买一身像样的正装,可她转身就用这笔钱给学生买了电脑,自己穿着一身旧衣服参会。
那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会场走。忽然,一位女记者把她拉住,悄悄对她说:“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桂梅说。大会后,她和这位记者聊了一整晚,把所有办校的苦楚都倒给了她。
不久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张桂梅办校的梦想马上受到关注。
2008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100名女生。
开学那天,张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学楼前,泪流满面。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遥不可及:   
②痛心不已:   
(2)第7﹣9自然段不仅写了张桂梅,还写了杨文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多选)    
A.通过对杨文华的语言描写,侧面衬托出张桂梅兴办学校的艰难。
B.杨文华感动于张桂梅的梦想却给她泼冷水,更突出了张桂梅的可敬。
C.反映了张桂梅办校想法的幼稚。
D.把杨文华的“清醒”和张桂梅的天真对比,体现了张桂梅做法的不成熟。
(3)哪些事情催发了张桂梅兴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
①   
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桂梅兴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是:   
(4)选取典型事例,感受人物品质。从张桂梅用县里资助她买正装的7000元为学生买了电脑,自己却穿旧衣服参会这一典型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桂梅     的品质。从     这一典型事例,我们可以感受她     的品质。
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楼主: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居然不会讲本地方言。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本地土生土长的,比他堂弟好点,至少还会说几句方言,但某些俚语是一点儿都不懂了。儿子还说,学校里不说方言的同学多的是。现在的孩子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的方言的孩子却很少见。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1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本地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2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方言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3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本地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普通话好。
4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我们本地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5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材料二】学者的言论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比普通话更生动幽默、更有趣传神、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语言专家)
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程乃珊(作家)
(1)网友们认为很多孩子不会讲本地话的原因有哪些?   
①孩子们大多贪玩,对本地话关注度不够,了解太少。
②孩子们上课学习普通话、英语,没有学习方言的机会。
③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大家习惯用普通话交流。
④孩子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没有多少时间学习方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对材料二中学者言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方言容易拉近人们与这座城市的距离。
B.方言一定比普通话更生动幽默、更受欢迎。
C.大力推广普通话,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方言。
D.方言里的生活、情感用语比普通话要丰富。
(3)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普通话更能适应人们的需要,那么方言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结合两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三、表达与交流(40分,含3分卷面分)
13.(40分) 请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创作文章。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样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2)400字左右。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十校联考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题号 2 7
答案 C C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抄写下面的字。
幕 隔 冠 嫂 熏 酬 焦 懒 履
【解答】故答案为:
幕 隔 冠 嫂 熏 酬 焦 懒 履
二、选择题。
2.(2分)关于“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的第二笔是竖。 B.延的第三笔是横。
C.延的第五笔是竖折。 D.延的第六笔是捺。
【解答】“延”的笔顺为:撇、竖、横、竖折/竖弯、横折折撇、捺。
ABD.正确。
C.有误,第五笔是横折折撇,不是竖折。
故选:C。
三、填空题。
3.(4分)读拼音写汉字。
(1)我们要qián  潜  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尝shì  试  ,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
(2)háng  杭  州有美丽的西湖,新jiāng  疆  有迷人的天山,北京有huī huáng  辉煌  的huáng  皇  家宫diàn  殿  ……祖国河山多壮丽!
【解答】故答案为:
(1)潜 试;
(2)杭 疆 辉煌 皇 殿。
4.(3分)判断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白鹭(lù) 半亩(mǔ) 眸子(móu) 思惠  × 
(2)嗜好(shì) 榨油(zà) 雏鸟(chú) 爱慕  × 
(3)杭州(háng) 待会(dāi) 期待(dài) 镶嵌  √ 
【解答】(1)“白鹭(lù)”“半亩(mǔ)”“眸子(móu)”读音均正确。“思惠”书写错误,正确的写法是“恩惠”,指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所以这组应打“×”。
(2)“嗜好(shì)”“雏鸟(chú)”读音正确。“榨油(zà)”读音错误,“榨”应读“zhà”。“爱慕”书写正确。所以这组应打“×”。
(3)“杭州(háng)”“待会(dāi)”“期待(dài)”读音正确。“镶嵌”书写正确。所以这组应打“√”。
故答案为:
(1)×;
(2)×;
(3)√。
5.(3分)判断加点词使用是否正确,对的打“√”,有错的打“×”。
(1)这个笔记本没有标注价格,是个无价之宝。  × 
(2)近年来,这个南方小镇迅速发展,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 
(3)这篇字帖飘逸俊秀,字迹工整,美中不足的是有几个错别字。  √ 
【解答】(1)“无价之宝”指价值极高、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珍贵物品(如稀有文物、独特精神财富等)。句中“笔记本未标注价格”仅说明价格信息缺失,并非其本身具有极高价值,与“无价之宝”的语义严重不符,属于词语滥用。
(2)“难以置信”指事情超出预期,让人难以相信。“小镇近年迅速发展”可能因变化速度快、超出以往认知,符合“让人难以相信”的语境,词语使用准确。
(3)“美中不足”指事物总体很好,但存在微小的缺陷或遗憾。句中先肯定字帖“飘逸俊秀、字迹工整”的优点,再指出“有几个错别字”的小缺陷,符合“美中不足”的语义和用法,词语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
(1)×;
(2)√;
(3)√。
6.(4分)按要求,写句子。
(1)每个同学都应该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使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成反问句)
 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吗? 
【解答】(1)考查了修改病句。成分残缺,加上“养成”。
(2)考查了改成反问句。句子中加上“难道不、吗”,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
(1)每个同学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2)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吗?
四、选择题。
7.(2分)下列各句跟原句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B.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汴州作杭州。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解答】A.相符,“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
B.相符,“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出自宋代陆游的《记梦》。
C.不相符,“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应是“直把杭州作汴州”,而不是“直把汴州作杭州”。
D.相符,“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故选:C。
五、解答题。
8.(3分)根据情景补写句子。
(1)你的同桌小明最近迷上了“网游”,你想劝他趁年少抓紧时间学习,免得将来后悔。你可以用岳飞的名句劝他:“ 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2)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
【解答】(1)考查名言警句。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2)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
故答案为:
(1)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2)穿尽红丝几万条。
9.(4分)根据《中国民间故事》和《秘密花园》,完成下面的题目。
(1)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后,请你完成民间故事推荐卡,与同学分享你最喜爱的民间故事。
《 牛郎织女  》推荐卡 主要人物是: 牛郎、织女  我推荐它的理由是: 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的幻想色彩,牛郎和织女勇敢追求爱情,即使面临重重阻碍也不放弃,他们的爱情故事十分动人,还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真挚情感的向往。 
(2)《秘密花园》中书中的花园为什么叫“秘密花园”?
 因为这个花园原本被关闭且被遗忘了很久,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充满了神秘感,所以被称为“秘密花园”。 
【解答】(1)考查推荐介绍。作答时注意所选故事一定是中国民间故事。
如:《牛郎织女》主要人物是:牛郎、织女我推荐它的理由是: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的幻想色彩,牛郎和织女勇敢追求爱情,即使面临重重阻碍也不放弃,他们的爱情故事十分动人,还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真挚情感的向往。
(2)考查名著阅读。根据《秘密花园》是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 霍奇森 伯内特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分析可知:因为这个花园原本被关闭且被遗忘了很久,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充满了神秘感,所以被称为“秘密花园”。
故答案为: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的幻想色彩,牛郎和织女勇敢追求爱情,即使面临重重阻碍也不放弃,他们的爱情故事十分动人,还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真挚情感的向往。
(2)因为这个花园原本被关闭且被遗忘了很久,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充满了神秘感,所以被称为“秘密花园”。
二、阅读与鉴赏(30分)(一)实用性阅读
10.(5分)古诗鉴赏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中,“汴州”是指现在的  B 
A.浙江杭州
B.河南开封
C.山西霍州
D.河北沧州
(2)你是怎样理解“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话的? 这句诗的意思是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痴如醉。描写了青山、高楼、西湖边上的歌舞。表达了诗人愤怒的心情,看不惯达官贵人的奢侈的生活。 
【解答】(1)《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意思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结合诗的写作背景可知,“汴州”指的是河南开封。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意思是: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故答案为:
(1)B;
(2)这句诗的意思是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痴如醉。描写了青山、高楼、西湖边上的歌舞。表达了诗人愤怒的心情,看不惯达官贵人的奢侈的生活。
11.(4分)阅读。
“我有一个梦想”
①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
②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曾是张桂梅遥不可及的梦想。
③1996年,张桂梅主动申请从热闹的大理调到偏远的华坪县教书。到这里后,她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张桂梅说。她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学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人了。
④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机构指定要张桂梅当院长。担任院长后,她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发现不少女孩并非孤儿,而是被父母遗弃的。
⑤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
⑥“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说。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⑦但这个梦想很快遭到身边人的反对。“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说,“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⑧2004年,张桂梅和杨文华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复讲述自己的梦想,想说服这位局长帮忙。“你知道建一间实验室要多少钱吗?”杨文华问。“要两三万元吧。”张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⑨“她太天真了。”杨文华说,张桂梅当时因为带病坚持教书,教学成绩突出,还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多名孤儿,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但她只是一名一线老师,没有管理经验,对建一所学校毫无概念。
⑩杨文华不知道,张桂梅当时已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兜,在街头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严募捐,换回的却是白眼,还有人说她是骗子。几年下来,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直到2007年,她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她的梦想才出现转机。
张桂梅很少买衣服,每件衣服她都穿到磨得发白、破洞才舍得丢。临去北京前,县里特意资助她7000元,让她买一身像样的正装,可她转身就用这笔钱给学生买了电脑,自己穿着一身旧衣服参会。
那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会场走。忽然,一位女记者把她拉住,悄悄对她说:“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桂梅说。大会后,她和这位记者聊了一整晚,把所有办校的苦楚都倒给了她。
不久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张桂梅办校的梦想马上受到关注。
2008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100名女生。
开学那天,张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学楼前,泪流满面。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遥不可及: 在文中指创办免费女子高中这个梦想,在当时看来距离张桂梅非常遥远,难以实现。 
②痛心不已: 指张桂梅因为看到女孩被迫辍学嫁人等情况,内心非常悲痛,难以停止。 
(2)第7﹣9自然段不仅写了张桂梅,还写了杨文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多选)  AB 
A.通过对杨文华的语言描写,侧面衬托出张桂梅兴办学校的艰难。
B.杨文华感动于张桂梅的梦想却给她泼冷水,更突出了张桂梅的可敬。
C.反映了张桂梅办校想法的幼稚。
D.把杨文华的“清醒”和张桂梅的天真对比,体现了张桂梅做法的不成熟。
(3)哪些事情催发了张桂梅兴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
① 看到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辍学打工或嫁人。 
② 了解到福利院不少女孩是被父母遗弃的,以及遇到为 3 万元彩礼要辍学嫁人的女孩却无力改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桂梅兴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是: 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4)选取典型事例,感受人物品质。从张桂梅用县里资助她买正装的7000元为学生买了电脑,自己却穿旧衣服参会这一典型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桂梅  无私奉献  的品质。从  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建学校,虽遭白眼和误解仍不放弃  这一典型事例,我们可以感受她  执着坚定  的品质。
【解答】(1)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理解。对于“遥不可及”,结合前文“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曾是张桂梅遥不可及的梦想”,以及后文张桂梅为创办学校历经艰难,可知该词是说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在当时看起来距离她非常远,难以实现。对于“痛心不已”,联系前文张桂梅遇到女孩因彩礼被迫辍学嫁人却无法改变的事例,可知是指她因看到女孩们不能读书而内心极度悲痛,难以平静。
(2)考查侧面描写及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选项A:杨文华的语言,如“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她太天真了”等,体现出创办学校的艰难,从侧面衬托出张桂梅办学的不易,该选项正确。选项B:杨文华虽感动但仍泼冷水,更能突出张桂梅即便面临诸多不看好,仍坚持梦想的可敬之处,该选项正确。选项C:说张桂梅办学想法幼稚错误,她的想法是为了让女孩读书,很有意义,并非幼稚。选项D:不是体现张桂梅做法不成熟,而是突出她的执着与伟大,该选项错误。所以选 AB。
(3)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与主旨把握。催发梦想的事情:从文中第③段“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第⑤段遇到女孩因彩礼辍学嫁人却无法帮助等内容,可概括出两点。初衷:从张桂梅想让大山里的女孩都能读书的想法,可得出是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4)考查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品质。从张桂梅用买正装的钱给学生买电脑,自己穿旧衣服,能看出她无私奉献,一心为学生。再选取她街头募捐的事例,从她即便被误解仍不放弃,能看出她执着坚定的品质。
故答案为:
(1)①在文中指创办免费女子高中这个梦想,在当时看来距离张桂梅非常遥远,难以实现。
②指张桂梅因为看到女孩被迫辍学嫁人等情况,内心非常悲痛,难以停止。
(2)AB;
(3)①看到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辍学打工或嫁人。
②了解到福利院不少女孩是被父母遗弃的,以及遇到为 3 万元彩礼要辍学嫁人的女孩却无力改变。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4)无私奉献;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建学校,虽遭白眼和误解仍不放弃;执着坚定。
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楼主: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居然不会讲本地方言。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本地土生土长的,比他堂弟好点,至少还会说几句方言,但某些俚语是一点儿都不懂了。儿子还说,学校里不说方言的同学多的是。现在的孩子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的方言的孩子却很少见。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1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本地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2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方言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3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本地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普通话好。
4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我们本地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5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材料二】学者的言论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比普通话更生动幽默、更有趣传神、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语言专家)
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程乃珊(作家)
(1)网友们认为很多孩子不会讲本地话的原因有哪些? B 
①孩子们大多贪玩,对本地话关注度不够,了解太少。
②孩子们上课学习普通话、英语,没有学习方言的机会。
③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大家习惯用普通话交流。
④孩子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没有多少时间学习方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对材料二中学者言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方言容易拉近人们与这座城市的距离。
B.方言一定比普通话更生动幽默、更受欢迎。
C.大力推广普通话,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方言。
D.方言里的生活、情感用语比普通话要丰富。
(3)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普通话更能适应人们的需要,那么方言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结合两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材料一“楼主”和“1楼”“3楼”的观点可知,孩子们大多不会讲本地话是因为上课学习普通话、英语,没有学习方言的机会;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大家习惯用普通话交流;孩子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没有多少时间学习方言。故选:B。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CD.正确。B.有误,结合材料二“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比普通话更生动幽默、更有趣传神、更受欢迎的原因”可知,题干中“一定”说法太绝对。故选:B。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材料内容及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写即可。示例:①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②方言里有文化,保留着许多古音。
故答案为:
(1)B;
(2)B;
(3)①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②方言里有文化,保留着许多古音。
三、表达与交流(40分,含3分卷面分)
13.(40分) 请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创作文章。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样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2)400字左右。
【解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
在我的床头,摆放着一个旧布娃娃,它是我最心爱的东西。
这个布娃娃是我小时候妈妈送给我的。它有着一头棕色的卷发,一双蓝色的大眼睛总是温柔地看着我。它的身上穿着一条碎花裙子,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裙子的颜色已经有些暗淡,但在我眼里它依旧很美。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回到家后,我就冲进自己的房间,趴在床上默默地流泪。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个布娃娃,它那温柔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不要难过,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努力就好。”我紧紧地抱着它,心里的委屈和难过似乎减轻了许多。
还有一次,我要去参加一个夏令营,要离开家好几天。我想带上它,可妈妈说行李太多不方便。那几天我特别想念它,一想到它在床头等着我,就觉得很温暖。
这个旧布娃娃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也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给我安慰。它虽然很普通,但对我来说却是无比珍贵的心爱之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