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 单元测试(含解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 单元测试(含解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章 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从早上太阳升起的某一时刻开始到晚上,旭日广场的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方向改变,长短不变 D.以上都不正确
2.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平面展开图,那么在正方体中,与“吉”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
A.建 B.设 C.美 D.好
3.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与“祖”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的字是(  )
A.繁 B.荣 C.昌 D.盛
4.方胜即为两个方形的一角相互连接而名,在明清极为流行.现藏于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黑漆描金龙凤福禄寿纹方胜盒为方胜形状,如图所示,整体做工讲究,保存状态一流,为乾隆大漆描金精品,则它的主视图为(   )
A. B. C. D.
5.如图,俯视图是(   )
A. B. C. D.
6.某同学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
7.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左图中构件的突出部分叫榫头,右图凹进部分叫卯眼,则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8.用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如图,问搭成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个小立方块,最少需要个小立方块.(   )
A.8,6 B.7,6 C.8,7 D.7,5
9.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2πcm2,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
A. B. C. D.2
10.如图,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六个面上填有不同的数或式,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如果相对两个面上的数或式的值互为相反数,则(a+c﹣x)2023的值为(  )
A.1 B.﹣1 C.0 D.2023
11.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其俯视图为正方形,则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A.66 B.48 C. D.57
12.如图,用24块棱长分别为3cm,4cm,5cm的长方体搭成一个大长方体,其表面积最小为(  )
A.748cm2 B.768cm2 C.788cm2 D.808cm2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的四个几何体中,正投影可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   个.
14.如图,在一间黑屋子里用一盏白炽灯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照球、圆柱和圆锥,它们在地面上的阴影形状分别是   ,   ,   .(文字回答即可)
15.以下三组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能折成多面体的选项序号是    .
16.观察如图所示,然后填一填.
(1)如图大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2)给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三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
17.提出问题:有12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4、3、5,现要用这12个纸盒搭成一个大长方体,怎样搭可使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解析问题: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一般采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
探究一:我们以两个长、宽、高分别是4、3、5的长方体为例进行解析.我们发现,无论怎样放置这两个长方体纸盒,搭成的大长方体体积都不变,但是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它们的表面积会发生变化,经过操作,发现共有3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如图所示.
请计算图1、图2、图3中的拼成的新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及其表面积,并填充下表:
根据上表可知,表面积最小的是    所示的长方体.(填“图1”、“图2”、“图3”)
探究二:有4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5、4、3,现要用这4个纸盒搭成一个大长方体,怎样搭可使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先画出各种摆法的示意图,再根据各自的表面积得到最小摆法,是一种常规的方法,但比较耗时,也不方便,可以按照下列思路考虑:
在图1的基础上继续摆,要使表面积小,就要重叠大面,得到5×8×6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摆,要使表面积小,就要重叠大面,得到10×4×6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在图3的基础上继续摆,要使表面积小,就要重叠大面,得到5×8×6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综上所述,有4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5、4、3,要用这4个纸盒搭成一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为    .
探究三:我们知道,在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正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使所搭成的几何体为正方体或接近正方体,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将4分解质因数,得到1×1×4,或1×2×2两种情况,通过与小长方体的长宽高5×4×3进行组合:
在L=5×1=5,K=4×2=8,H=3×2=6时,搭成的L×K×H的大长方体最接近正方体,此时表面积最小,表面积为2(L×K+K×H+L×H)=   (直接写出结果).
类比应用:请你仿照探究三的解题思路,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
有12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4、3、5,现要用这12个纸盒搭成一个大长方体,怎样搭可使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拓展延伸:将168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使得长方体的表面积达到最小,这个表面积是    cm2.
三、解答题
18.如图,画出两根等高竹竿AB、CD在灯光下的影子,它们影子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19.下面哪个几何体的截面形状可能是圆?
(1)圆柱;
(2)圆锥;
(3)棱柱;
(4)球.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如图中有    块小正方体;
(2)请在下面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画出的图都用铅笔涂上阴影).
21.如图,小明家窗外有一堵围墙AB,由于围墙的遮挡,清晨太阳光恰好从窗户的最高点C射进房间的地板F处,中午太阳光恰好能从窗户的最低点D射进房间的地板E处,小明测得窗子距地面的高度OD=0.8m,窗高CD=1.2m,并测得OE=0.8m,OF=3m,求围墙AB的高度.
22.如图①,小华晚上在路灯下散步.已知小华的身高AB=h,灯柱的高OP=O'P'=l,两灯柱之间的距离OO'=m.
(1)若小华距灯柱OP的水平距离OA=a,求他的影子AC的长.
(2)若小华在两路灯之间行走,则他前后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是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
(3)若小华从点A朝着影子AC的方向(如图②箭头方向)以速度v1匀速行走,试求他前面的影子的顶端C在地面上移动的平均速度v2.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章 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从早上太阳升起的某一时刻开始到晚上,旭日广场的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方向改变,长短不变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旭日广场的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B.
2.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平面展开图,那么在正方体中,与“吉”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
A.建 B.设 C.美 D.好
【答案】C
【解析】在正方体中,与“吉”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美,
故选:C.
3.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与“祖”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的字是(  )
A.繁 B.荣 C.昌 D.盛
【答案】D
【解析】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祖”与面“盛”相对,面“国”与面“荣”相对,面“繁”与面“昌”相对.
故选:D.
4.方胜即为两个方形的一角相互连接而名,在明清极为流行.现藏于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黑漆描金龙凤福禄寿纹方胜盒为方胜形状,如图所示,整体做工讲究,保存状态一流,为乾隆大漆描金精品,则它的主视图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从正面看,可得选项A的图形.
故选:A.
5.如图,俯视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
从上边看,可得选项C的图形.
故选:C.
6.某同学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
【答案】B
【解析】根据几何体的摆放位置,主视图和俯视图正确.左视图中间有一条横线,故左视图不正确.
故选:B.
7.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左图中构件的突出部分叫榫头,右图凹进部分叫卯眼,则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是:

故选:C.
8.用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如图,问搭成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个小立方块,最少需要个小立方块.(   )
A.8,6 B.7,6 C.8,7 D.7,5
【答案】C
【解析】如图,几何体最多需要3+2+2+1=8个小立方块,最少需要3+2+1+1=7个小立方块.
故选:C.
9.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2πcm2,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
A. B. C. D.2
【答案】C
【解析】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cm,
π×l2÷2=2π,
解得:l=2,
∴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弧长为:×2π×2=2π(cm),
∴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2π÷2π=1(cm),
∴圆锥的高为=(cm).
故选:C.
10.如图,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六个面上填有不同的数或式,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如果相对两个面上的数或式的值互为相反数,则(a+c﹣x)2023的值为(  )
A.1 B.﹣1 C.0 D.2023
【答案】B
【解析】∵标有“﹣1”的面分别与标有“a+b”的面,标有“a﹣b”的面,标有“c+d”的面,标有“c﹣d”的面,相邻,
∴标有“﹣1”的面与标有“x”的面相对,
∴x=﹣(﹣1)=1,
同理可得标有“a+b”的面与标有“c+d”的面相对,标有“a﹣b”的面与标有“c﹣d”的面相对,
∴a+b=﹣(c+d),a﹣b=﹣(c﹣d),
∴b+d=﹣a﹣c,b+d=a+c,
∴a+c=﹣a﹣c,即a+c=0,
∴(a+c﹣x)2023=(0﹣1)2023=﹣1,
故选:B.
11.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其俯视图为正方形,则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A.66 B.48 C. D.57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
∴AB=3,
∵AC2+BC2=AB2,
∴AC=BC=3,
∴正方形ABCD面积为:3×3=9,
侧面积为:4AC×CE=3×4×4=48,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48+9+9=66.
故选:A.
12.如图,用24块棱长分别为3cm,4cm,5cm的长方体搭成一个大长方体,其表面积最小为(  )
A.748cm2 B.768cm2 C.788cm2 D.808cm2
【答案】B
【解析】根据搭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的要求,遵循把较大面重叠在一起的原则,进行如下搭建:
将三块长方体按4cm,5cm面重叠得出一个大长方体,此时三条棱长为4cm,5cm,9cm.
再用两个大长方体(即6个小长方体)按5cm,9cm面重叠,可得棱长为5cm,8cm,9cm的大长方体.
再用两个大长方体(即12个小长方体)按8cm,9cm面重叠,可得棱长为8cm,9cm,10cm的大长方体.
再用两个大长方体(即24个小长方体)按9cm,10cm面重叠,可得棱长为9cm,10cm,16cm的大长方体.
此时大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9×10+9×16+10×16)=788(cm2).
将两块块长方体按4cm,5cm面重叠得出一个大长方体,此时三条棱长为4cm,5cm,6cm.
再用三个大长方体(即6个小长方体)按5cm,6cm面重叠,可得棱长为5cm,6cm,12cm的大长方体.
再用两个大长方体(即12个小长方体)按6cm,12cm面重叠,可得棱长为6cm,12cm,10cm的大长方体.
再用两个大长方体(即24个小长方体)按10cm,12cm面重叠,可得棱长为10cm,12cm,12cm的大长方体.
此时大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12×10+12×10+12×12)=768(cm2).
因为768<788,
所以搭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最小值为768cm2.
故选:B.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的四个几何体中,正投影可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   个.
【答案】2
【解析】因为圆柱的正投影是矩形,圆锥的正投影是等腰三角形,球的正投影是圆,正方体的正投影是正方形,所以,正投影是四边形的几何体是圆柱和正方体,共2个,
故答案为:2.
14.如图,在一间黑屋子里用一盏白炽灯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照球、圆柱和圆锥,它们在地面上的阴影形状分别是   ,   ,   .(文字回答即可)
【答案】椭圆,圆,三角形
【解析】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它的影子短,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所以照球、圆柱和圆锥,它们在地面上的阴影形状分别是椭圆,圆,三角形.
故答案为:椭圆,圆,三角形.
15.以下三组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能折成多面体的选项序号是    .
【答案】(1)(3)
【解析】只有图(1)、图(3)能够折叠围成一个三棱锥.
故答案为:(1)(3).
16.观察如图所示,然后填一填.
(1)如图大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2)给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三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
【答案】(1)36,54,27;
(2)8
【解析】(1)因为正方体有12条棱,且大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
所以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3=36(厘米).
又正方体的六个面是相同的正方形,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3×3=54(平方厘米).
又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立方,
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是:33=27(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36,54,27.
(2)由给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可知,
小正方体最多有三个面涂有颜色,且这些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顶点的位置,
所以三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
故答案为:8.
17.提出问题:有12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4、3、5,现要用这12个纸盒搭成一个大长方体,怎样搭可使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解析问题: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一般采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
探究一:我们以两个长、宽、高分别是4、3、5的长方体为例进行解析.我们发现,无论怎样放置这两个长方体纸盒,搭成的大长方体体积都不变,但是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它们的表面积会发生变化,经过操作,发现共有3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如图所示.
请计算图1、图2、图3中的拼成的新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及其表面积,并填充下表:
根据上表可知,表面积最小的是    所示的长方体.(填“图1”、“图2”、“图3”)
探究二:有4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5、4、3,现要用这4个纸盒搭成一个大长方体,怎样搭可使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先画出各种摆法的示意图,再根据各自的表面积得到最小摆法,是一种常规的方法,但比较耗时,也不方便,可以按照下列思路考虑:
在图1的基础上继续摆,要使表面积小,就要重叠大面,得到5×8×6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摆,要使表面积小,就要重叠大面,得到10×4×6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在图3的基础上继续摆,要使表面积小,就要重叠大面,得到5×8×6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综上所述,有4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5、4、3,要用这4个纸盒搭成一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为    .
探究三:我们知道,在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正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使所搭成的几何体为正方体或接近正方体,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将4分解质因数,得到1×1×4,或1×2×2两种情况,通过与小长方体的长宽高5×4×3进行组合:
在L=5×1=5,K=4×2=8,H=3×2=6时,搭成的L×K×H的大长方体最接近正方体,此时表面积最小,表面积为2(L×K+K×H+L×H)=   (直接写出结果).
类比应用:请你仿照探究三的解题思路,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
有12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4、3、5,现要用这12个纸盒搭成一个大长方体,怎样搭可使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拓展延伸:将168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使得长方体的表面积达到最小,这个表面积是    cm2.
【答案】探究一:158,图1;
探究二:236,248,236,236;
探究三:236;
类比应用:表面积最小为484;
拓展延伸:188.
【解析】探究一:∵2×(5×8+8×3+5×3)=158,
∴图1表面积最小,
故答案为:158,图1;
探究二:∵2×(5×6+6×8+5×8)=236,
2×(10×4+4×6+10×6)=248,
2×(5×8+8×6+5×6)=236,
∴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为236,
故答案为:236,248,236,236;
探究三:∵2×(5×8+8×6+5×6)=236,
故答案为:236;
类比应用:由探究三可得:
当L=5×2=10,K=4×2=8,H=3×3=9时,达成的L×K×H的大长方体最接近正方体,此时表面积最小为:2×(10×8+8×9+10×9)=484;
拓展延伸:∵168=2×2×2×3×7,
∴当L=4,K=6,H=7时,达成的L×K×H的大长方体最接近正方体,此时表面积最小为:2×(4×6+6×7+4×7)=188,
故答案为:188.
三、解答题
18.如图,画出两根等高竹竿AB、CD在灯光下的影子,它们影子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答案】解:如图,BE为竹竿AB的影子,DF为竹竿CD的影子,
不相等,
在RT△ABE中,BE=,在RT△CDF中,DF=,
∵AB=CD,∠AEB>∠CFD,
∴<,即BE<DF.
【解析】
19.下面哪个几何体的截面形状可能是圆?
(1)圆柱;
(2)圆锥;
(3)棱柱;
(4)球.
【答案】解:(1)圆柱的截面形状可能是圆;
(2)圆锥的截面形状可能是圆;
(3)棱柱的截面形状只能是多边形,不可能是圆;
(3)球的截面形状可能是圆.
综上所述:(1)(2)(4)的截面形状可能是圆,(3)的截面形状只能是多边形,不可能是圆.
【解析】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如图中有    块小正方体;
(2)请在下面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画出的图都用铅笔涂上阴影).
【答案】解:(1)由图中小正方体的摆放方式可知,图中共有7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7;
(2)这个组合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如下:
【解析】
21.如图,小明家窗外有一堵围墙AB,由于围墙的遮挡,清晨太阳光恰好从窗户的最高点C射进房间的地板F处,中午太阳光恰好能从窗户的最低点D射进房间的地板E处,小明测得窗子距地面的高度OD=0.8m,窗高CD=1.2m,并测得OE=0.8m,OF=3m,求围墙AB的高度.
【答案】解:延长OD至C,
∵DO⊥BF,
∴∠DOE=90°,
∵OD=0.8m,OE=0.8m,
∴∠DEB=45°,
∵AB⊥BF,
∴∠BAE=45°,
∴AB=BE,
设AB=EB=x m,
∵AB⊥BF,CO⊥BF,
∴AB∥CO,
∴△ABF∽△COF,
∴=,
=,
解得:x=4.4.
经检验:x=4.4是原方程的解.
答:围墙AB的高度是4.4m.
【解析】
22.如图①,小华晚上在路灯下散步.已知小华的身高AB=h,灯柱的高OP=O'P'=l,两灯柱之间的距离OO'=m.
(1)若小华距灯柱OP的水平距离OA=a,求他的影子AC的长.
(2)若小华在两路灯之间行走,则他前后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是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
(3)若小华从点A朝着影子AC的方向(如图②箭头方向)以速度v1匀速行走,试求他前面的影子的顶端C在地面上移动的平均速度v2.
【答案】解:(1)根据题意得:AB∥OP,
∴△ABC∽△OPC,
∴=,即=,
解得AC=,
∴他的影子AC的长为;
(2)他前后的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是定值,理由如下:
由(1)知AC=,
同理可得:=,
∵O'A=OO'﹣OA=m﹣a,
∴=,
解得AD=,
∴DA+AC=+=,
∵h,m都是定值,
∴他前后的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是定值;
(3)设小华由A到A′,身高为A′B′,A′C′代表其影长,如图:
∵AB∥PO,
∴△CBA∽△CPO,
∴=,即=,
∴==,
同理可得:=,
∴=,
∴==,
当小华从A走到A'的时候,他的影子也从C移到C′,因此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
∴人影顶端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为 V2=.
【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