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一、汉字形意 积累中学语文
1.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克服lǎn duò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用阅读lián jiē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的人生!
2.小江参加志愿者训练营,要求选出下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脊背(jǐ) 谨慎(jǐn) 夜幕 金璧辉煌
B.潜力(qiǎn) 落枕(lào) 销毁 应接不暇
C.侮辱(wǔ) 嫉妒(jí) 陷坑 震天动地
D.离间(jiàn) 悄然(qiāo) 聒燥 玲珑剔透
3.下列选项中,每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展览会上,各式各样的物品让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工作让哥哥感到有些劳累,但的确锻炼了他的能力。
B.走搭石的时候,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老师说,同学们要平衡好学习与玩乐的关系。
C.这棵古槐姿态优美,吸引了游客驻足观赏。台上的舞者身体轻盈,姿态优美。
D.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医院为老年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用功学习的人把阅读当成乐趣,懒于进取的人却把阅读当成烦事。
B.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C.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D.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5.结合词典中的资料,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包袱】bāo fu名①包衣服等用的布。②用布包起来的包儿。③比喻某种负担:思想~|不能把赡养父母看成是~。④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1)猎人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背上包袱逃离村庄。    
(2)电影《哪吒》对神话故事进行了改编,处处有包袱,时时有笑料。    
(3)面对失败,我们不要有思想包袱,放下压力才能重新出发。    
6.(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提高阅读速度,要集中注意力读书。在阅读过程中,对不懂的词语一定要多回读几遍,并认真查字典弄清这个词的意思。
B.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快速了解自然段的意思。
C.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D.在阅读时边读边想,读想结合。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以上方法,可以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词句段篇 运用中提能力
7.下列俗语,对应的成语是哪一个(写序号)。
①饮水思源 ②畏首畏尾 ③直言不讳
打开天窗说亮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     前怕狼后怕虎    
8.按要求写句子。
(1)读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同。
   
(2)把“兴高采烈”这个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3)根据要求用“便宜”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便宜(价格低):   
便宜(不应得的利益):   
(4)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成转述句)
   
三、今年的读书节,五(共2小题)
9.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在答题卡“√”,错的在答题卡上打“×”。
(1)从《布须曼人的太阳传说》中我们知道了最初的布须曼人将太阳说成是天空中的老人。    
(2)《小兵张嘎》《第九章》中小嘎子跟小胖墩儿打赌,他们比的是爬树。    
10.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啊!迷人的夏夜,萦绕着我多少童年的梦……
    在四季中,我最喜爱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夜晚的小街,更是别有韵味。
    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或散步闲聊,或纳凉对弈,间或传来小贩的叫卖声,好不热闹。还有那手摇蒲扇的老爷爷,唾沫横飞地讲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傍晚,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的时候,小街已在夜色笼罩中了。
    不禁想起儿时的我,不也是这样偎依在爷爷身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那古老的传说吗?
四、阅文品句 阅读中提素养
11.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街。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眼上去。嗒嗒的声意,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对“紧走搭石慢过桥”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2)文中“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是     句,把     比作     ,突出了人们走搭石时的动作     。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3)文中画“ ”的句子写的是     。
A.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B.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4)本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乡亲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美。    
②搭石的作用。    
12.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完成各项准备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人民日报》2022年11月30日入选时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这是热潮涌动的十年,高铁版图不断扩容。兰新高铁跨越塞北风区,沪昆高铁蜿蜒岭南山川,哈牡高铁驰骋林海雪原,杭黄高铁穿梭江南水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约4.1万公里,较2012年底增长342%。
②这是创新驱动的十年,高铁技术持续领跑。复兴号以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世界首次:智能型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全球首个;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下线,可实现跨国互联互通………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③这是活力跃动的十年,高铁服务惠及万家。普及电子客票,实现刷脸进站,推出互联网订餐,完善枢纽接驳,高铁网融合互联网,高铁站串起都市圈。截至2021年底,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铁路旅客总发送量的73.6%,越来越多旅客坐高铁出行。
《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2日入选时有删改
(1)材料一中,“远道而来的亲人”指的是     “载入史册”在文段中指的是     这件事。
(2)材料二分别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铁路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3)我能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力量。    
②人们出行全都会选择高铁。    
③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在未来将会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④2022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较2012年底增长了2倍。    
13.阅读
悬梁刺股
中国古代的人非常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苏秦刺骨,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他的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定要发愤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疲倦得直想睡觉,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只要一打瞌睡,他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就能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继续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东汉时,有个人名叫孙敬,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他每天从早读到晚,劳累了,也不休息,常常是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他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到自己的功课,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他马上就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阅读链接: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选自东汉 班固《汉书》)】
(1)比较一下苏秦和孙敬读书的方式,再填表。
人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原因 成就 读书方式
苏秦            
孙敬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下功夫,就会有收获
B.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就是“悬梁刺股”
C.发愤读书学习,才能有成就
D.要重视读书,热爱读书
(3)像“悬梁刺股”这样表示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还有     、    。
(4)在短文中找出与阅读链接中“晨夕不休”相对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五、性情写作 作文中知迁移
14.题目:我的 是
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别忘记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哟!400字左右。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题号 2 3 4 6
答案 C C D A
一、汉字形意 积累中学语文
1.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启迪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胆怯  ,克服lǎn duò  懒惰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殿堂  ,用阅读lián jiē  连接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津津有味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领略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诗情画意  的人生!
【解答】故答案为:
启迪 胆怯 懒惰 殿堂 连接 津津有味 领略 诗情画意
2.小江参加志愿者训练营,要求选出下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脊背(jǐ) 谨慎(jǐn) 夜幕 金璧辉煌
B.潜力(qiǎn) 落枕(lào) 销毁 应接不暇
C.侮辱(wǔ) 嫉妒(jí) 陷坑 震天动地
D.离间(jiàn) 悄然(qiāo) 聒燥 玲珑剔透
【解答】A.有误,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故“金璧辉煌”应为“金碧辉煌”。
B.有误,“潜力”的“潜”应读“qián”。
C.正确。
D.有误,悄:读“qiāo”时意思有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行动)不惊动人或不愿别人知道。读“qiǎo”时意思有忧愁的样子;寂静无声或声音很低。故“悄然”的“悄”应读“qiǎo”。聒噪:声音杂乱;吵闹。故“聒燥”应为“聒噪”。
故选:C。
3.下列选项中,每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展览会上,各式各样的物品让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工作让哥哥感到有些劳累,但的确锻炼了他的能力。
B.走搭石的时候,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老师说,同学们要平衡好学习与玩乐的关系。
C.这棵古槐姿态优美,吸引了游客驻足观赏。台上的舞者身体轻盈,姿态优美。
D.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医院为老年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
【解答】A.不同。第一个“应接不暇”意思是形容物品繁多,来不及观赏。第二个“应接不暇”意思是指事情多,应付不过来。
B.不同。第一个“平衡”意思是保持静止状态。第二个“平衡”意思是权衡。
C.相同。两个“姿态”意思均是:姿势;态度。
D.不同。第一个“绿色”意思是: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第二个“绿色”意思是:准许行动。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用功学习的人把阅读当成乐趣,懒于进取的人却把阅读当成烦事。
B.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C.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D.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解答】A、B、C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D.这个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联系到了嗅觉。
故D项写法与其他选项不同。
故选:D。
5.结合词典中的资料,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包袱】bāo fu名①包衣服等用的布。②用布包起来的包儿。③比喻某种负担:思想~|不能把赡养父母看成是~。④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1)猎人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背上包袱逃离村庄。  ② 
(2)电影《哪吒》对神话故事进行了改编,处处有包袱,时时有笑料。  ④ 
(3)面对失败,我们不要有思想包袱,放下压力才能重新出发。  ③ 
【解答】(1)结合句子“背上包袱”可知“包袱”的意思是布把衣物包起来的包儿。
(2)结合“处处有包袱,时时有笑料”可知“包袱”的意思是指相声等曲艺中的笑料。
(3)结合“我们不要有思想包袱”可知“包袱”的意思是负担。
故答案为:
(1)②;
(2)④;
(3)③。
6.(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提高阅读速度,要集中注意力读书。在阅读过程中,对不懂的词语一定要多回读几遍,并认真查字典弄清这个词的意思。
B.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快速了解自然段的意思。
C.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D.在阅读时边读边想,读想结合。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以上方法,可以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
【解答】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了解。结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交流平台的学习可知,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可根据阅读任务,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快速了解自然段的意思;在阅读时边读边想,读想结合。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以上方法,可以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故B、C、D说法正确。A说法有误。
故选:A。
二、词句段篇 运用中提能力
7.下列俗语,对应的成语是哪一个(写序号)。
①饮水思源 ②畏首畏尾 ③直言不讳
打开天窗说亮话  ③  吃水不忘挖井人  ①  前怕狼后怕虎  ② 
【解答】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回避,公开说明。对应的成语是“直言不讳”。吃水不忘挖井人:比喻在享受别人劳动成果或得到帮助时,应当心存感激,记住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对应的成语是“饮水思源”。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对应的成语是“畏首畏尾”。
故答案为:
③①②
8.按要求写句子。
(1)读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同。
 地道数量多且广。 
(2)把“兴高采烈”这个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爸爸要带我去北京了,鸟儿为我祝贺,花儿为我祝福。 
(3)根据要求用“便宜”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便宜(价格低): 妈妈买了一件便宜的裙子。 
便宜(不应得的利益): 我们不能有占便宜的思想。 
(4)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成转述句)
 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解答】(1)根据原句可知想表达的意思是:地道数量多且广。
(2)兴高采烈:非常高兴的样子。
(3)根据不同意思造句即可。
(4)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你们”改为“我们”,去掉引号,冒号变逗号。
故答案为:
(1)地道数量多且广。
(2)爸爸要带我去北京了,鸟儿为我祝贺,花儿为我祝福。
(3)妈妈买了一件便宜的裙子。我们不能有占便宜的思想。
(4)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三、今年的读书节,五(共2小题)
9.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在答题卡“√”,错的在答题卡上打“×”。
(1)从《布须曼人的太阳传说》中我们知道了最初的布须曼人将太阳说成是天空中的老人。  √ 
(2)《小兵张嘎》《第九章》中小嘎子跟小胖墩儿打赌,他们比的是爬树。  × 
【解答】(1)正确。
(2)有误,在《小兵张嘎》的《第九章》中,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打赌的内容实际上是摔跤,而不是爬树。他们通过摔跤决定赌输赢。故此题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
(1)√;
(2)×。
10.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5  啊!迷人的夏夜,萦绕着我多少童年的梦……
 1  在四季中,我最喜爱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夜晚的小街,更是别有韵味。
 3  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或散步闲聊,或纳凉对弈,间或传来小贩的叫卖声,好不热闹。还有那手摇蒲扇的老爷爷,唾沫横飞地讲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2  傍晚,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的时候,小街已在夜色笼罩中了。
 4  不禁想起儿时的我,不也是这样偎依在爷爷身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那古老的传说吗?
【解答】“在四季中,我最喜爱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夜晚的小街,更是别有韵味。”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夏季夜晚小街的喜爱,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应排在首位。“傍晚,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的时候,小街已在夜色笼罩中了。”紧跟首句,开始描述夜晚来临,小街被夜色笼罩的场景,所以排在第二。“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或散步闲聊,或纳凉对弈,间或传来小贩的叫卖声,好不热闹。还有那手摇蒲扇的老爷爷,唾沫横飞地讲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此句进一步描述了夜色中小街上人们丰富多彩的活动,承接上文小街进入夜色的内容,排在第三。“不禁想起儿时的我,不也是这样偎依在爷爷身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那古老的传说吗?”这句话由眼前老爷爷讲故事引发作者对儿时听爷爷讲故事的回忆,与上句老爷爷讲故事相呼应,排在第四。“啊!迷人的夏夜,萦绕着我多少童年的梦……”这句话是作者对夏夜饱含情感的感慨,适合作为结尾,总结全文。
故答案为:
5
1
3
2
4。
四、阅文品句 阅读中提素养
11.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街。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眼上去。嗒嗒的声意,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对“紧走搭石慢过桥”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B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2)文中“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是  比喻  句,把  脚步声  比作  音乐  ,突出了人们走搭石时的动作  协调有序  。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3)文中画“ ”的句子写的是  A  。
A.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B.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4)本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乡亲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美。  √ 
②搭石的作用。  ×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文中“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走搭石时要走得快一些,过桥时可以慢一些。故选B。
(2)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及句子的理解。阅读语段可知,文中“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把“脚步声”比作“音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走搭石时的动作协调有序。
(3)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画线句子,从句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可知,该句写的是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故选A。
(4)考查学生对语段的内容的理解。阅读语段可知,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乡亲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美,没有写搭石的作用。故①正确,②错误。
故答案为:
(1)B;
(2)比喻 脚步声 音乐 协调有序;
(3)A;
(4)①√②×。
12.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完成各项准备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人民日报》2022年11月30日入选时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这是热潮涌动的十年,高铁版图不断扩容。兰新高铁跨越塞北风区,沪昆高铁蜿蜒岭南山川,哈牡高铁驰骋林海雪原,杭黄高铁穿梭江南水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约4.1万公里,较2012年底增长342%。
②这是创新驱动的十年,高铁技术持续领跑。复兴号以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世界首次:智能型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全球首个;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下线,可实现跨国互联互通………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③这是活力跃动的十年,高铁服务惠及万家。普及电子客票,实现刷脸进站,推出互联网订餐,完善枢纽接驳,高铁网融合互联网,高铁站串起都市圈。截至2021年底,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铁路旅客总发送量的73.6%,越来越多旅客坐高铁出行。
《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2日入选时有删改
(1)材料一中,“远道而来的亲人”指的是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  “载入史册”在文段中指的是  两个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会面  这件事。
(2)材料二分别从  高铁版图扩容  、 技术创新  、 服务提升  三个方面介绍了铁路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3)我能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力量。  √ 
②人们出行全都会选择高铁。  × 
③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在未来将会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 
④2022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较2012年底增长了2倍。  ×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一“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可知,“远道而来的亲人”指的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根据材料一“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可知“载入史册”在文段中指的是两个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会面这件事。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材料二第①自然段的句子“这是热潮涌动的十年,高铁版图不断扩容。”可以概括为版图扩展;第②自然段从句子“这是创新驱动的十年,高铁技术持续领跑”可以概括为技术创新;第③自然段“这是活力跃动的十年,高铁服务惠及万家。”可以概括为服务提升。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①正确。材料一描绘了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太空的“胜利会师”,生动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与国家自豪感。材料二则从高铁版图、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②有误,根据材料二“越来越多旅客坐高铁出行”可知题干表述错误。③有误,根据材料二“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可知题干表述错误。④有误,根据材料二“至2022年9月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约4.1万公里,较2012年底增长342%”可知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1)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 两个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会面;
(2)高铁版图扩容 高铁技术 高铁服务;
(3)①√;②×;③×;④×。
13.阅读
悬梁刺股
中国古代的人非常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苏秦刺骨,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他的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定要发愤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疲倦得直想睡觉,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只要一打瞌睡,他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就能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继续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东汉时,有个人名叫孙敬,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他每天从早读到晚,劳累了,也不休息,常常是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他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到自己的功课,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他马上就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阅读链接: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选自东汉 班固《汉书》)】
(1)比较一下苏秦和孙敬读书的方式,再填表。
人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原因 成就 读书方式
苏秦  防止读书时打瞌睡,保持清醒   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   锥刺股 
孙敬  头悬梁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只要下功夫,就会有收获
B.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就是“悬梁刺股”
C.发愤读书学习,才能有成就
D.要重视读书,热爱读书
(3)像“悬梁刺股”这样表示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还有  闻鸡起舞  、 凿壁借光  。
(4)在短文中找出与阅读链接中“晨夕不休”相对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他每天从早读到晚,劳累了,也不休息,常常是废寝忘食。 
【解答】(1)考查了信息提取。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苏秦和孙哲防止读书时打瞌睡,苏秦采取锥刺股读书的方式保持清醒,孙敬采取头悬梁读书的方式保持清醒,最后他们都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据此整理填入表格中即可。
(2)考查概括文章主旨。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只要下功夫,就会有收获;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就是“悬梁刺股”;要重视读书,热爱读书。C项说法错误。故选C。
(3)考查了成语的积累。根据日常积累的成语知识可知,表示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有: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等。
(4)考查找关键语句的能力。晨夕不休:从早到晚不休息的意思。短文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是:他每天从早读到晚,劳累了,也不休息,常常是废寝忘食。
故答案为:
(1)防止读书时打瞌睡,保持清醒 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 锥刺股 头悬梁;
(2)C;
(3)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刻苦的精神,并非要像他们那样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方式。
(4)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
(5)他每天从早读到晚,劳累了,也不休息,常常是废寝忘食。
五、性情写作 作文中知迁移
14.题目:我的 是
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别忘记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哟!400字左右。
【解答】范文:
我的爸爸是工作狂
叮铃铃闹钟响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妈妈做好了早餐,疲惫不堪的爸爸说:“让我多睡一会儿,昨天因为工作只睡了两小时。”说完爸爸又开始呼呼大睡了。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伴随着好听的音乐,爸爸的老板打来了电话,他起床去工作了。我的爸爸,他是一名货车司机,有时候为了赶货,要连夜开车,几乎常年在外奔波。
一天早上,我刚背好书包准备去上学,突然,一个人闯入了家中,只见他黑眼圈,像只大熊猫,皮肤黝黑,我疑惑地问妈妈:“这个人是谁啊?”“这是你的爸爸呀。”啊?爸爸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啦?紧接着,爸爸饭都没吃,脸也没洗,一股脑跑到床上,3、2、1,呼……巨大的鼾声像咆哮的狮子,爸爸这是多少天没睡觉呀。6小时、12小时、24小时,爸爸还在睡。
终于过了一天半的时候,爸爸醒了,他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挠了挠快要飞上天的头发,接着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又奔向他的工作岗位了,留下的只有他那忙碌的背影。
望着爸爸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爸爸工作这么疯狂,其实是为了这个家,为了省钱,他只能吃点咸菜,煮点泡面凑活,每天不分昼夜地穿梭于公路上,睡觉时间很少,而且经常黑白颠倒。
我的爸爸,他就是个工作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