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1.(5分)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克服lǎn duò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用阅读lián jiē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的人生!二、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2.(2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3.(2分)小吉发现来稿中常出现错别字,请帮她找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A.树梢 讯期 嗜好 同心胁力B.黎明 隐蔽 煤碳 难以致信C.崩塌 象征 烦锁 民不聊生D.渔船 爱慕 辛酸 金碧辉煌4.(2分)下列词语中的“履”与“地履其黄”中的“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郑人买履 B.履行 C.如履薄冰 D.步履5.(2分)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智慧)C.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着急)D.九州生气恃风雷。(依靠)6.(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B.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C.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D.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7.(2分)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作比较(1)地球的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只占其中的大约五分之一。(2)日光灯和普通电灯比起来,具有功率小、亮度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3)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A.④②③ B.①④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8.(4分)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的不同,再根据要求用“便宜”分别写两个句子。(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开挖)(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开创)便宜: (价钱低)便宜: (不应得的利益)9.(2分)先从下面的成语中用“√”选择一个,再回忆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情景,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句中不出现这个成语)无微不至 苦口婆心 牵肠挂肚 任劳任怨 四、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2分)10.(2分)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C.《聊斋志异》 D.《西游记》11.(2分)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白鹭》冰心《忆读书》叶文玲《我的“长生果”》B.朱熹《观书有感》辛弃疾《示儿》龚自珍《己亥杂诗》C.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D.梁晓声《慈母情深》老舍《鸟的天堂》吴冠中《父爱之舟》12.(2分)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A.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C.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风摆动,犹如金色的海洋。D.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1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学期一开始,我就订好了学习计划和决心。B.五年级的同学基本上都参加了语文竞赛。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D.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14.(2分)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冰心奶奶用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读和写的联系。B.《白鹭》《鸟的天堂》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鸟类的喜爱和赞美。C.《冀中的地道战》介绍了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式样及特点。D.制定班级公约时,同学们可以畅谈自己的观点,但要控制好发言的时间。15.(2分)下面是几位同学总结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阅读时带着问题读。B.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C.集中注意力去读,如果第一次没有读懂可以回读。D.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16.(2分)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③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五、阅读与理解。(共3小题,满分38分)17.(13分)课内阅读。松鼠(节选)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1)选段中形容时间短的词语是 ,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 。(2)下面的选项中不属于松鼠的行为特点的是 A.善于爬树B.跑跳敏捷C.储备食物D.冬日蛰伏(3)画波浪线的句子,作者用“ ”“ ”“ ”这几个动词来表现松鼠对于危险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表现出松鼠“ ”的特点。(4)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请你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 18.(13分)品味借物抒情,阅读课文《桂花雨》(节选),完成下列各题。①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②(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③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B)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④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⑤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⑥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1)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回忆了 ,抒发了 。(2)读文中标注的A、B两个句子,A句中“浸”突出了: ,从中体会到: 情感;B句中“满头满身”突出了: 。从中体会到: 。(3)要理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梳理:按顺序梳理体现全年不同时间的词语:桂花一开、 、摇落以后、全年。梳理表明村子很多人感受桂花的词语:胡家老爷爷、 、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梳理村子里人们感受桂花美好的活动:闻桂花、 、泡茶叶、做糕饼。(4)链接下面的阅读资料,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每当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5)作者在文章结尾写“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样写的好处是 。19.(12分)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我也常常想起小时候经历的苦日子。那时候,娘一个人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子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干活挣工钱。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高采烈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学校发馒头,我要让娘和妹妹吃顿饱饭,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馒头,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我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咕咕地叫个不停。吃一个吧!我犹豫不定地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经不见。又走了一段路,我那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的那一个也吃了吧,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老把好东西让给我和妹妹吗?这么想着,我便……等我回到家时,手中就只剩下了一片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渣也没一星儿了。我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怎样进的家门,怎样躲开的妹妹的目光。娘看着我笑了笑,没吭声。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竟奇迹般地蒸着三个热腾腾的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二丫娘就这样被娘应付过去了,而我却悔恨交加。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三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百感交集,哇的一声哭了。就是从那天开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了照顾妹妹和娘的责任。(选自《阅读与鉴赏》,作者:贾平凹 有删改)(1)用简练的语言,把“我”童年经历的这件事填完整。有年“六一”,我想把学校发的馒头留给妹妹和娘吃, (2)从第3~9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填在横线上。 →犹豫不定 → →百感交集(3)第3自然段画直线的句子中,“妹妹笑了”是因为 ,“娘也笑了”是因为 。(4)选择。①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故伎重演”在文中是指“我” 。A.吃了一个又一个馒头B.又开始咽口水,肚子又在咕咕叫C.走了一段又一段路②第4自然段中画曲线的句子详细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A.写出了“我”作为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B.体现出“我”家真的很穷,吃顿饱饭很难C.说明“我”之前对家人说的话都是骗人的(5)你认为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写一写。 六、习作与表达(共1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25分)20.(25分) 生活是一本无字大书,读它,你会发现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的愉悦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的少年是一道风景,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请以“那是一道风景”为题,运用本学期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要求情感真挚,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写作提示:可以运用动静结合写景,也可以运用场景和细节描写写人或写事。2024-2025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题号 2 3 4 5 6 7 10 11 12 13 14答案 D D C C A B C A B D A题号 15 16答案 C B一、积累与运用。(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1.(5分)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启迪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胆怯 ,克服lǎn duò 懒惰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殿堂 ,用阅读lián jiē 连接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津津有味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领略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诗情画意 的人生!【解答】故答案为:启迪 胆怯 懒惰 殿堂 连接 津津有味 领略 诗情画意二、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2.(2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解答】A.有误,“溃败”的“溃”应读作“kuì”。B.有误,“即使”的“即”应读作“jí”。C.有误,“殷切”的“殷”应读作“yīn”,“违抗”的“违”应读作“wéi”。D.正确。故选:D。3.(2分)小吉发现来稿中常出现错别字,请帮她找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A.树梢 讯期 嗜好 同心胁力B.黎明 隐蔽 煤碳 难以致信C.崩塌 象征 烦锁 民不聊生D.渔船 爱慕 辛酸 金碧辉煌【解答】A.有误,汛期:洪水季节,江河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故“讯期”的“讯”错误。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故“同心胁力”的“胁”错误。B.有误,煤炭:即“煤”。植物残体经受不同程度的腐解转变而成的一种黑色或褐黑色固体可燃矿物物质。故“煤碳”的“碳”错误。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故“难以致信”的“致”错误。C.有误,烦琐:繁杂琐碎。故“烦锁”的“锁”错误。D.正确。故选:D。4.(2分)下列词语中的“履”与“地履其黄”中的“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郑人买履 B.履行 C.如履薄冰 D.步履【解答】地履其黄:指脚踏着黄土大地。故“履”踩过,走过。A.郑人买履:指照搬条文,不考虑客观实际的教条做法。故“履”指鞋。B.履行:实际地做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故“履”指执行,实行。C.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故“履”践、踩在上面。D.步履:(书)(动)行走。故“履”步伐。故选:C。5.(2分)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智慧)C.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着急)D.九州生气恃风雷。(依靠)【解答】ABD.正确。C.有误,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急:重要。故选:C。6.(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B.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C.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D.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解答】A.有误,并列词语间用顿号,如: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B、C、D正确。故选A。7.(2分)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作比较(1)地球的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只占其中的大约五分之一。(2)日光灯和普通电灯比起来,具有功率小、亮度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3)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A.④②③ B.①④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解答】(1)从“5.1”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从“日光灯和普通电灯比起来”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把”环境监测“比作”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可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B。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8.(4分)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的不同,再根据要求用“便宜”分别写两个句子。(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开挖)(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开创)便宜: 这件衣服太便宜了。 (价钱低)便宜: 我们不能做贪小便宜的人。 (不应得的利益)【解答】结合所给词语意思造句即可。故答案为:这件衣服太便宜了。我们不能做贪小便宜的人。9.(2分)先从下面的成语中用“√”选择一个,再回忆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情景,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句中不出现这个成语)无微不至 苦口婆心 牵肠挂肚 任劳任怨 无微不至:每天晚上,妈妈总是把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把被子铺得软软的,还在旁边放上一杯热水,等我来睡觉。 【解答】“无微不至”的意思是: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苦口婆心”的意思是:形容恳切耐心地再三劝告。“牵肠挂肚”的意思是: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任劳任怨”的意思是: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根据题干要求,回忆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情景,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故答案为:无微不至:每天晚上,妈妈总是把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把被子铺得软软的,还在旁边放上一杯热水,等我来睡觉。四、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2分)10.(2分)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C.《聊斋志异》 D.《西游记》【解答】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中国古代小说。 故《聊斋志异》不属于四大名著。故选:C。11.(2分)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白鹭》冰心《忆读书》叶文玲《我的“长生果”》B.朱熹《观书有感》辛弃疾《示儿》龚自珍《己亥杂诗》C.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D.梁晓声《慈母情深》老舍《鸟的天堂》吴冠中《父爱之舟》【解答】A.正确。B.有误,《示儿》的作者是陆游。C.有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D.有误,《鸟的天堂》作者是巴金。故选:A。12.(2分)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A.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C.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风摆动,犹如金色的海洋。D.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解答】例句“我的母亲”重复出现三次,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A.句子把“田”比作“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C.句子把“金色的水稻”比作“金色的海洋”,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露出了笑脸”“点头微笑”把果子当作人来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B。1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学期一开始,我就订好了学习计划和决心。B.五年级的同学基本上都参加了语文竞赛。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D.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正确的搭配应是“定计划”和“下决心”。B.有误,“基本上、都”,二者表意矛盾,应删去“基本上”或“都”。C.有误,两面对一面,前半句“能否”是两种情况,后半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种情况,应在“养成”前加上“能否”。D.正确。故选:D。14.(2分)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冰心奶奶用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读和写的联系。B.《白鹭》《鸟的天堂》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鸟类的喜爱和赞美。C.《冀中的地道战》介绍了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式样及特点。D.制定班级公约时,同学们可以畅谈自己的观点,但要控制好发言的时间。【解答】A.有误,《忆读书》中冰心奶奶用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BCD.正确。故选:A。15.(2分)下面是几位同学总结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阅读时带着问题读。B.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C.集中注意力去读,如果第一次没有读懂可以回读。D.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解答】A、B、D正确。C.有误。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不影响理解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故选:C。16.(2分)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③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解答】按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首先是讲的是“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阐述了“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然后“但是”,最后“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故选:B。五、阅读与理解。(共3小题,满分38分)17.(13分)课内阅读。松鼠(节选)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1)选段中形容时间短的词语是 一忽儿 ,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一瞬间 、 一转眼 。(2)下面的选项中不属于松鼠的行为特点的是 D A.善于爬树B.跑跳敏捷C.储备食物D.冬日蛰伏(3)画波浪线的句子,作者用“ 跑 ”“ 躲 ”“ 逃 ”这几个动词来表现松鼠对于危险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表现出松鼠“ 警觉 ”的特点。(4)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作比较 。请你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刺猬的叫声还要尖一些。 【解答】(1)考查词语理解及词语仿写。“一忽儿”指一会儿,形容时间短。这样的词语还有:一瞬间、一眨眼、一转眼。(2)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选段共有六句话,第一句讲了松鼠冬日不会蛰伏不动;第二句讲了松鼠非常警觉;第三句介绍了松鼠活动轻快;第四句介绍松鼠爪子锐利,动作敏捷;第五句介绍松鼠储备粮食;最后一句介绍了松鼠冬天找食物。综上理解,可知D项“冬日蛰伏”不属于松鼠的行为特点。(3)考查句意理解。“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这句话作者抓住了松鼠在“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后的一系列动作:“跑”“躲”“逃”,表现了松鼠非常警觉的特点。(4)考查说明方法。“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句子中作者将松鼠与山鼠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松鼠冬日不会蛰伏的特点,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可仿写为: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刺猬的叫声还要尖一些。故答案为:(1)一忽儿 一瞬间 一转眼;(2)D;(3)跑 躲 逃 警觉;(4)作比较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刺猬的叫声还要尖一些。18.(13分)品味借物抒情,阅读课文《桂花雨》(节选),完成下列各题。①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②(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③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B)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④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⑤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⑥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1)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回忆了 故乡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以及桂花的用途 ,抒发了 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读文中标注的A、B两个句子,A句中“浸”突出了: 桂花香气的浓郁,弥漫在周围的每一个角落 ,从中体会到: 作者对桂花深深喜爱的 情感;B句中“满头满身”突出了: 桂花飘落之多,人完全置身在桂花之中 。从中体会到: 摇桂花时的欢乐与兴奋之情 。(3)要理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梳理:按顺序梳理体现全年不同时间的词语:桂花一开、 台风季节 、摇落以后、全年。梳理表明村子很多人感受桂花的词语:胡家老爷爷、 毛家老婆婆 、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梳理村子里人们感受桂花美好的活动:闻桂花、 摇桂花 、泡茶叶、做糕饼。(4)链接下面的阅读资料,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每当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5)作者在文章结尾写“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样写的好处是 与前文呼应,使文章更完整;情感上把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推向高潮;主题上突出了文章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一主题 。【解答】(1)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故乡摇桂花的过程,包括母亲担心台风影响桂花收获,“我”缠着母亲摇桂花,一家人摇桂花的欢乐场景,以及摇落桂花后的用途,如泡茶、做糕饼等,所以回忆的内容是故乡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以及桂花的用途。文章结尾作者想起故乡童年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结合母亲说杭州桂花不如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等内容,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所以抒发的是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2)考查字词的理解与赏析、体会思想感情。A句中“浸”原指泡在液体里,这里用“浸”字,仿佛让我们看到桂花的香气像水一样,将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包裹其中,突出了桂花香气浓郁,无处不在,也能体会到作者对这种浓郁香气的喜爱。B句中“满头满身”直观地描绘出桂花纷纷落下,人被桂花覆盖的状态,说明桂花飘落数量之多,“我”喊出“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现出摇桂花时“我”的欢乐与兴奋。(3)考查内容的理解。从文章内容看,“桂花一开”之后,紧接着提到“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所以这个时间点是台风季节。文中提到“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所以这里应填毛家老婆婆。文中有“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摇桂花”的情节,所以感受桂花美好的活动有摇桂花。(4)考查句子的理解。从情感角度看,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承载着作者童年的回忆、亲人师友的关爱以及浓浓的乡情。就像文中提到作者忘不了家人师友,对他们有着深厚的情感,这些情感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紧密相连。而“这里的桂花”只是单纯的桂花,缺少了与作者情感紧密相连的那些元素。所以,即使这里的桂花本身香气浓郁,但从情感意义上来说,远远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童年、对家乡人和事的深切怀念。(5)考查写作手法。结构上:结尾写“摇花乐”和“桂花雨”,与前文对家乡桂花的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前文可能已经对摇桂花等情节有所描述,结尾再次提及,强化了主题。情感上:“摇花乐”和“桂花雨”是作者童年在故乡的美好回忆,通过再次想起,将作者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推向高潮,让读者更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主题上: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强调故乡童年生活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故乡的一切对作者的深远影响。故答案为:(1)故乡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以及桂花的用途 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2)桂花香气的浓郁,弥漫在周围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对桂花深深喜爱 桂花飘落之多,人完全置身在桂花之中 摇桂花时的欢乐与兴奋之情;(3)台风季节;毛家老婆婆;摇桂花;(4)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承载着作者的童年回忆、亲人师友的关爱和乡情,这里的桂花虽香,却没有这些情感内涵,所以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5)与前文呼应,使文章更完整;情感上把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推向高潮;主题上突出了文章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一主题。19.(12分)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我也常常想起小时候经历的苦日子。那时候,娘一个人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子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干活挣工钱。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高采烈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学校发馒头,我要让娘和妹妹吃顿饱饭,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馒头,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我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咕咕地叫个不停。吃一个吧!我犹豫不定地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经不见。又走了一段路,我那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的那一个也吃了吧,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老把好东西让给我和妹妹吗?这么想着,我便……等我回到家时,手中就只剩下了一片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渣也没一星儿了。我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怎样进的家门,怎样躲开的妹妹的目光。娘看着我笑了笑,没吭声。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竟奇迹般地蒸着三个热腾腾的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二丫娘就这样被娘应付过去了,而我却悔恨交加。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三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百感交集,哇的一声哭了。就是从那天开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了照顾妹妹和娘的责任。(选自《阅读与鉴赏》,作者:贾平凹 有删改)(1)用简练的语言,把“我”童年经历的这件事填完整。有年“六一”,我想把学校发的馒头留给妹妹和娘吃, 我却没忍住都吃了,妈妈不但没有怪“我”,还维护了“我”的自尊心。 (2)从第3~9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填在横线上。 兴高采烈 →犹豫不定 忐忑不安 → 悔恨交加 →百感交集(3)第3自然段画直线的句子中,“妹妹笑了”是因为 期待吃到馒头 ,“娘也笑了”是因为 为我的懂事感到欣慰 。(4)选择。①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故伎重演”在文中是指“我” B 。A.吃了一个又一个馒头B.又开始咽口水,肚子又在咕咕叫C.走了一段又一段路②第4自然段中画曲线的句子详细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 AB (多选)。A.写出了“我”作为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B.体现出“我”家真的很穷,吃顿饱饭很难C.说明“我”之前对家人说的话都是骗人的(5)你认为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写一写。 娘是一个很爱我们,为了我们宁愿自己饿肚子,宁愿把家里最后的存粮拿出来也要维护“我”自尊心的伟大的母亲。 【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合题意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达的简介通顺。文章主要写了“我”在六一这天得到了三个馒头,我答应将这三个馒头留给妹妹和妈妈吃,但却没忍住都吃了。妈妈不但没有怪我,还在外人面前维护了“我”的自尊心,让“我”感觉到了照顾妈妈和妹妹责任重大。(2)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我兴高采烈地对娘和妹妹说、我忐忑不安、而我却悔恨交加”可知答案。(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我”家的日子很拮据,一家人常常吃不饱饭,当得知能得到三个馒头的时候,妹妹一定是很期待很开心的,所以妹妹笑了。而“我”答应妈妈和妹妹把馒头带回家一起分享,妈妈为“我”的懂事而感到欣慰,所以也笑了。(4)考查了对词语和内容的理解。①“故技重演”的意思是重新施用过去的伎俩。联系上文“我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咕咕地叫个不停”可知,这里的“故伎重演”是指“我”又开始咽口水,肚子又在咕咕叫。②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心理描写,文中“我”在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而妈妈时常把吃的留给妹妹也体现出“我”家生活的窘迫,吃一顿饱饭很难。故选AB。(5)考查了对人物特点的理解。娘是一个很爱“我们”的人,她常常把吃的留给年幼的妹妹,而且娘在得知“我”把馒头都吃了之后也没有责怪“我”。当邻居来问时,娘又维护了“我”的自尊心,谎称“我”也是个懂事的孩子把馒头都拿回来了,其实那是娘把家里仅有的白面蒸成了馒头。所以娘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伟大的母亲。故答案为:(1)我却没忍住都吃了,妈妈不但没有怪“我”,还维护了“我”的自尊心。(2)兴高采烈 忐忑不安 悔恨交加;(3)期待吃到馒头 为我的懂事感到欣慰;(4)①B ②AB;(5)娘是一个很爱我们,为了我们宁愿自己饿肚子,宁愿把家里最后的存粮拿出来也要维护“我”自尊心的伟大的母亲。六、习作与表达(共1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25分)20.(25分) 生活是一本无字大书,读它,你会发现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的愉悦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的少年是一道风景,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请以“那是一道风景”为题,运用本学期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要求情感真挚,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写作提示:可以运用动静结合写景,也可以运用场景和细节描写写人或写事。【解答】范文:那是一道风景风景,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是说一处地方好与坏而加上的一个修饰性词语,而我,却对它有着独特的见解,在我看来,风景就是指好人好事,好风景就应该留在心底珍藏,在我内心深处的某个脚落,也有一处风景充实着我的心灵。那是一年春天,春花绽放,桃花,杜鹃花都争先恐后的开放,我高高兴兴地骑着爸爸买给我的自行车,毕竟是新手上路,还是有点紧张的,只见一部小轿车飞奔而来,这时的我早以吓的腿脚麻木,不知如何是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交警叔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我抱了过去。我的自行车被碾坏了,但幸亏人没事,我心里害怕极了,因为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时,交警叔叔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朋友,骑车一定要注意安全。”我泪水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交警叔叔将那碾坏的自行车送到了修理店,不出10分钟,那自行车就修好了,这时交警叔叔对我说:“小朋友,车还你,下次出门一定要注意安全哦!”我骑着自行车,说了一声谢谢,看着交警叔叔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浓雾中。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故地重游,走到我依然熟悉的这条街上,一打听才知道那位交警叔叔已经去了外地,但我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交警叔叔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这道风景,将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时光消逝,记忆长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