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芳芳去年国庆假期随家人到杭州游玩,观看了几场亚运会的比赛,下面是芳芳的分享稿,请你认真阅读后完成各题。(共16分)
1.(16分)芳芳去年国庆假期随家人到杭州游玩,观看了几场亚运会的比赛,下面是芳芳的分享稿,请你认真阅读后完成各题。
2023年杭州亚运会圆满结束,中国队位居金牌榜榜首,荣获了多个项目的ɡuàn jūn(①    ),受到了大家的chēnɡ zàn(②    )。这份荣誉的获得,与我国运动健儿们比赛jiān chí(③    )训练是分不开的。
在体操比赛中,参赛者们以良好的平衡能力和pínɡ wěn(④    )的动作赢得了全场的喝彩,向我们展现了人体的极致协调和对力量的完美掌控。
在排球、400米接力等团体项目中,选手们牢记教练的吩咐,默契pèi hé(⑤    )。赛场上不计其数的美给予了我莫大的启示和激励,让我dǒnɡ dé(⑥    )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的团结精神。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来到了     的杭州西湖,我随着人群缓缓地走上石桥,抬头一看,西湖东面临城,南北西三面环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真是神奇多姿,充满诗情画意,难怪古今中外游客都赞叹不已,为之陶醉,我也不由得想到了林升的诗句“    ,    ”。
(1)请你根据文中的拼音,把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注意把字写规范。
(2)文段中画“_______”的部分让你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四字词语“    ”。
(3)下列加点字在文段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衡(hénɡ)
B.协调(tiáo)
C.吩咐(fēnɡ)
D.不计其数(shù)
(4)“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来到了______的杭州西湖”,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A.难以置信
B.举世闻名
C.不可估量
D.风景名胜
(5)请在文中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我也不由得想到了林升的诗句“    ,    ”。
(6)第四自然段加点词语中,“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意境。现在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词语是:    。请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二、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不管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我们都发现了很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接下来我们来体会这些词句的表达美,请你按要求完成各题。(共16分)
2.(2分)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反问、比喻)
B.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比喻、排比)
C.是谁唤醒了大地?除了美丽的春姑娘,还能有谁?(设问、反问、拟人)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对偶、夸张)
3.(2分)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B.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C.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D.山峰、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白茫茫的厚雪。
4.(3分)根据“漂亮”的不同含义写句子。
(1)出色:   
(2)好看,美观:   
5.(9分)请根据你的背诵积累,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一首名为《万疆》的流行歌曲自发行以来就广为传唱,唱出了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相信你看到第一句就联想到了这几句歌词改编自《    》,原句是     ,    。
②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    ”写出了诗人陆游的遗憾,“    ,    ”写出了诗人龚自珍对当时死气沉沉的局面的批判。
③时间就是生命。古往今来,圣哲先贤留下无数惜时名句。名将岳飞大声疾呼:“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则以“多少事,从来不急;天地转,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号召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迎接挑战。
四、快乐读书吧。(5分)
6.(5分)快乐读书吧。
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五年级开展了以“民间故事知多少”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1)每日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的神鸟叫作    
A.黄帝
B.炎帝
C.精卫
D.伏羲
(2)为救被自己原型吓得魂魄离体的许仙,白娘子盗取了    
A.九转仙丹
B.九花玉露
C.琼浆玉液
D.灵芝仙草
(3)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一起化为了    
A.蜜蜂
B.蝴蝶
C.鸳鸯
D.蜻蜓
(4)下列故事中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A.夸父逐日
B.日月潭的传说
C.灶王爷的故事
D.阿凡提的故事
(5)《田螺姑娘》有很多版本,这与民间故事的什么特点有关?   
A.年代久远、远离生活
B.口耳相传、不断加入想象
C.段落重复、情节动人
D.类型固定、扬善抑恶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0分)(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各题(13分)
7.(13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上周,我校五年级学生开展了“民间故事趣品会”项目化学习活动,小明同学对家乡“衢州三怪”的故事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搜集到的材料:
材料一:县学塘 县学塘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记载衢州“三怪”而闻名。县学塘的白布怪,民间相传是观音娘娘的腰带遗落人间变成的,像白布铺在地上,行人经过踏上,便被缠身拖入塘中活活淹死。后白布怪被城隍收服,县学塘恢复平静。
材料二:衢州钟楼 衢州钟楼为明代早期古城建筑,位于北门街南端十字路口。原有3000斤重的铜钟,后被侵华日军所掳掠。 独角怪,民间相传是钟楼附近的赵公祠门楼顶上魁星阁中魁星手中的笔头。因笔头脱落而成怪,白天藏在钟楼上,传闻夜深时,人不能在钟楼底独自行走。因钟楼上有独角怪,头上长一角,听见人声即从钟楼上下来,青面獠牙,血盆大口,人见到吓一跳,晚上看见行人便追,直追得行人气绝身亡,独角怪亦消逝去。见到的人吓得生病,而且大多死去,故以前人夜间不行走钟楼底,后被城隍收服,钟楼重得安宁。
材料三:蛟池塘 蛟池塘古名谓菱池塘,现存遗址在衢州市区蛟池街。昔日面积广大,原种植菱角、茭白等水生果蔬,是一处饲养鸭、鹅的好场所。 老鸭怪,民间相传是王母娘娘瑶池里的老鸭精下凡。当年的蛟池塘紧邻城南的城墙脚下,到了夜深人静时分,鸭嘴怪就会发呱呱呱的叫声,谁从塘边经过,听到这种叫声,肚子里就开始隐隐作痛,回到家自然是在劫难逃。这一传说让偏僻的蛟池塘一带更觉冷落荒凉、阴森吓人,让路人谈怪色变。后老鸭怪被城隍收服,蛟池塘恢复平静。
(1)小明要查阅“衢州三怪”的故事,以下哪本书里能查到资料?   
A.《初学记》
B.《聊斋志异》
C.《搜神记》
(2)小明和妈妈来到了蛟池街,他妈妈在逛街买衣服,小明可以就近先去探访“衢州三怪”哪一怪?   
A.白布怪
B.老鸭怪
C.独角怪
(3)下面第4题有一个梳理表稍后需要你去完成。为了能快点完成这份表格,你会发现材料中有些文字对你填表并没什么用处,这时,你就可以直接略过。比如,读到“城隍”一词,虽然你可能不知道它的意思,但不影响你填表,你可以不去深究它,继续往下读。这是运用了提高阅读速度的哪一种方法?   
A.连词成句地读
B.抓住关键词读
C.带着问题读
D.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4)“衢州三怪”是具有衢州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故事。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对“衢州三怪”的信息梳理。
衢州三怪
名号 白布怪        
原型     魁星手中的笔头    
出没地点         蛟池塘
害人法术     长相吓人,追赶行人直至气绝身亡,见到它能把人吓病、吓死 叫声能让人听了肚子痛
最终结局    
(5)小明想把“衢州三怪”的故事讲得更生动、吸引人,你建议他怎么做?   
①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
②可以模仿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③可以大声地把故事背诵出来。
(二)阅读下面群文,按要求完成各题(17分)
8.(17分)阅读下面群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
《落花生》(节选)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⑥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材料二】
我爱花生花
①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②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③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
④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⑤“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⑥“是真的?”
⑦“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是自己的功劳。”
⑧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朵小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⑨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它,我就会联想到那些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普通劳动者。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相关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材料 《落花生》 《我爱花生花》
对比 爸爸拿花生与     、    、石榴对比。 妈妈拿     、    和花生花作对比。
作用 突出了花生     的特点。 突出了花生花     的特点。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问题。
①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
②材料二,第②自然段分三层描写了花的外在美,先写     ,接着写     ,最后写     。
(3)这两则材料都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
A.借物抒情
B.借物喻人
C.托物言志
D.借物喻理
(4)这两则材料通过描写花生、花生花,赞美了那些     的人。
(5)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一写“小草”或者“蜜蜂”。
花生的好处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六、习作。(30分)
9.(33分)不管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家乡总是一个让我们想念的地方。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你希望你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子呢?请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描绘一下未来的家乡吧!要求想象丰富,内容具体、新颖,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题号 2 3
答案 D D
一、芳芳去年国庆假期随家人到杭州游玩,观看了几场亚运会的比赛,下面是芳芳的分享稿,请你认真阅读后完成各题。(共16分)
1.(16分)芳芳去年国庆假期随家人到杭州游玩,观看了几场亚运会的比赛,下面是芳芳的分享稿,请你认真阅读后完成各题。
2023年杭州亚运会圆满结束,中国队位居金牌榜榜首,荣获了多个项目的ɡuàn jūn(① 冠军  ),受到了大家的chēnɡ zàn(② 称赞  )。这份荣誉的获得,与我国运动健儿们比赛jiān chí(③ 坚持  )训练是分不开的。
在体操比赛中,参赛者们以良好的平衡能力和pínɡ wěn(④ 平稳  )的动作赢得了全场的喝彩,向我们展现了人体的极致协调和对力量的完美掌控。
在排球、400米接力等团体项目中,选手们牢记教练的吩咐,默契pèi hé(⑤ 配合  )。赛场上不计其数的美给予了我莫大的启示和激励,让我dǒnɡ dé(⑥ 懂得  )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的团结精神。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来到了  B  的杭州西湖,我随着人群缓缓地走上石桥,抬头一看,西湖东面临城,南北西三面环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真是神奇多姿,充满诗情画意,难怪古今中外游客都赞叹不已,为之陶醉,我也不由得想到了林升的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1)请你根据文中的拼音,把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注意把字写规范。
(2)文段中画“_______”的部分让你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四字词语“ 同心协力  ”。
(3)下列加点字在文段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平衡(hénɡ)
B.协调(tiáo)
C.吩咐(fēnɡ)
D.不计其数(shù)
(4)“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来到了______的杭州西湖”,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B 
A.难以置信
B.举世闻名
C.不可估量
D.风景名胜
(5)请在文中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我也不由得想到了林升的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6)第四自然段加点词语中,“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意境。现在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词语是: 诗情画意  。请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春天的江南,到处是诗情画意的好风光。 
【解答】(1)结合句子语境及所给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即可。
(2)“为了……团结”体现的是大家目标一致、共同努力,由此想到四字词语“同心协力”。
(3)A、B、D正确。选项C:有误,“吩咐”的正确读音是:fēn fù。故选:C。
(4)选项A:不符,“难以置信”指很难相信,不符合形容杭州西湖的语境。选项B:符合,“举世闻名”表示全世界都知道,形容杭州西湖的知名度,符合语境。选项C:不符,“不可估量”指难以估计,多形容损失、价值等,不用于形容西湖。选项D:不符,“风景名胜”是指有名气的风景区,“举世闻名”更能突出西湖的知名度,“风景名胜”表述较普通。故选:B。
(5)看到西湖美景,容易想到林升《题临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6)符合“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意境,现在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词语是诗情画意。造句:春天的江南,到处是诗情画意的好风光。
故答案为:
(1)①冠军 ②称赞 ③坚持 ④平稳 ⑤配合 ⑥懂得;
(2)同心协力;
(3)C;
(4)B;
(5)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6)诗情画意 春天的江南,到处是诗情画意的好风光。
二、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不管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我们都发现了很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接下来我们来体会这些词句的表达美,请你按要求完成各题。(共16分)
2.(2分)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反问、比喻)
B.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比喻、排比)
C.是谁唤醒了大地?除了美丽的春姑娘,还能有谁?(设问、反问、拟人)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对偶、夸张)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从“几万条”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但是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结合本句看,没有使用对偶。
故选:D。
3.(2分)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B.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C.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D.山峰、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白茫茫的厚雪。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房屋”前面已经列举完了,所以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故选:D。
4.(3分)根据“漂亮”的不同含义写句子。
(1)出色: 这件事做得漂亮。 
(2)好看,美观: 妹妹长得很漂亮。 
【解答】故答案为:
(1)这件事做得漂亮。
(2)妹妹长得很漂亮。
5.(9分)请根据你的背诵积累,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一首名为《万疆》的流行歌曲自发行以来就广为传唱,唱出了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相信你看到第一句就联想到了这几句歌词改编自《 少年中国说  》,原句是  红日初升  , 其道大光  。
②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写出了诗人陆游的遗憾,“ 九州生气恃风雷  , 万马齐喑究可哀  ”写出了诗人龚自珍对当时死气沉沉的局面的批判。
③时间就是生命。古往今来,圣哲先贤留下无数惜时名句。名将岳飞大声疾呼:“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则以“多少事,从来不急;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号召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迎接挑战。
【解答】①“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改编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原句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陆游的《示儿》,写出了诗人陆游的遗憾;“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出了诗人龚自珍对当时死气沉沉的局面的批判。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号召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迎接挑战。
故答案为:
①少年中国说 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
②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③莫等闲 光阴迫。
四、快乐读书吧。(5分)
6.(5分)快乐读书吧。
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五年级开展了以“民间故事知多少”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1)每日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的神鸟叫作  C 
A.黄帝
B.炎帝
C.精卫
D.伏羲
(2)为救被自己原型吓得魂魄离体的许仙,白娘子盗取了  D 
A.九转仙丹
B.九花玉露
C.琼浆玉液
D.灵芝仙草
(3)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一起化为了  B 
A.蜜蜂
B.蝴蝶
C.鸳鸯
D.蜻蜓
(4)下列故事中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A 
A.夸父逐日
B.日月潭的传说
C.灶王爷的故事
D.阿凡提的故事
(5)《田螺姑娘》有很多版本,这与民间故事的什么特点有关? B 
A.年代久远、远离生活
B.口耳相传、不断加入想象
C.段落重复、情节动人
D.类型固定、扬善抑恶
【解答】(1)《精卫填海》是古代神话。据《山海经 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每日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的神鸟叫作精卫。
故选:C。
(2)《白蛇传》中为救被自己原型吓得魂魄离体的许仙,白娘子盗取了灵芝仙草。
故选:D。
(3)《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爱情悲剧。结合故事内容可知,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一起化为了蝴蝶。
故选:B。
(4)《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出自于《山海经 海外北经》。故选:A。
(5)《田螺姑娘》有很多版本,这与民间故事的口耳相传、不断加入想象的特点有关。
故选:B。
故答案为:
(1)C;
(2)D;
(3)B;
(4)A;
(5)B。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0分)(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各题(13分)
7.(13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上周,我校五年级学生开展了“民间故事趣品会”项目化学习活动,小明同学对家乡“衢州三怪”的故事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搜集到的材料:
材料一:县学塘 县学塘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记载衢州“三怪”而闻名。县学塘的白布怪,民间相传是观音娘娘的腰带遗落人间变成的,像白布铺在地上,行人经过踏上,便被缠身拖入塘中活活淹死。后白布怪被城隍收服,县学塘恢复平静。
材料二:衢州钟楼 衢州钟楼为明代早期古城建筑,位于北门街南端十字路口。原有3000斤重的铜钟,后被侵华日军所掳掠。 独角怪,民间相传是钟楼附近的赵公祠门楼顶上魁星阁中魁星手中的笔头。因笔头脱落而成怪,白天藏在钟楼上,传闻夜深时,人不能在钟楼底独自行走。因钟楼上有独角怪,头上长一角,听见人声即从钟楼上下来,青面獠牙,血盆大口,人见到吓一跳,晚上看见行人便追,直追得行人气绝身亡,独角怪亦消逝去。见到的人吓得生病,而且大多死去,故以前人夜间不行走钟楼底,后被城隍收服,钟楼重得安宁。
材料三:蛟池塘 蛟池塘古名谓菱池塘,现存遗址在衢州市区蛟池街。昔日面积广大,原种植菱角、茭白等水生果蔬,是一处饲养鸭、鹅的好场所。 老鸭怪,民间相传是王母娘娘瑶池里的老鸭精下凡。当年的蛟池塘紧邻城南的城墙脚下,到了夜深人静时分,鸭嘴怪就会发呱呱呱的叫声,谁从塘边经过,听到这种叫声,肚子里就开始隐隐作痛,回到家自然是在劫难逃。这一传说让偏僻的蛟池塘一带更觉冷落荒凉、阴森吓人,让路人谈怪色变。后老鸭怪被城隍收服,蛟池塘恢复平静。
(1)小明要查阅“衢州三怪”的故事,以下哪本书里能查到资料? B 
A.《初学记》
B.《聊斋志异》
C.《搜神记》
(2)小明和妈妈来到了蛟池街,他妈妈在逛街买衣服,小明可以就近先去探访“衢州三怪”哪一怪? B 
A.白布怪
B.老鸭怪
C.独角怪
(3)下面第4题有一个梳理表稍后需要你去完成。为了能快点完成这份表格,你会发现材料中有些文字对你填表并没什么用处,这时,你就可以直接略过。比如,读到“城隍”一词,虽然你可能不知道它的意思,但不影响你填表,你可以不去深究它,继续往下读。这是运用了提高阅读速度的哪一种方法? C 
A.连词成句地读
B.抓住关键词读
C.带着问题读
D.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4)“衢州三怪”是具有衢州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故事。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对“衢州三怪”的信息梳理。
衢州三怪
名号 白布怪  独角怪   老鸭怪 
原型  观音娘娘的腰带  魁星手中的笔头  夜深人静时在池塘边 
出没地点  铺在地上   白天在钟楼上,夜间下钟楼  蛟池塘
害人法术  行人经过踏上  长相吓人,追赶行人直至气绝身亡,见到它能把人吓病、吓死 叫声能让人听了肚子痛
最终结局  被缠身拖入塘中活活淹死 
(5)小明想把“衢州三怪”的故事讲得更生动、吸引人,你建议他怎么做? ② 
①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
②可以模仿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③可以大声地把故事背诵出来。
【解答】(1)考查对本题内容的理解。通读本题内容,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小明要查阅“衢州三怪”的故事,可从《聊斋志异》这本书里能查到资料。故选B。
(2)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读三则材料,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小明和妈妈来到了蛟池街,他妈妈在逛街买衣服,小明可以就近先去探访“衢州三怪”的“老鸭怪”。故选B。
(3)考查阅读方法。通过阅读三则材料,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为了较快速完成第4题中的表格,当我读到“城隍”一词时,不知道它的意思,因为它与表中的要求无关,因此,我不去深究它,继续往下读。这就提高了我的阅读速度。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读。故选C。
(4)考查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并填表回答问题。通读材料可知,“衢州三怪”是具有衢州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故事。根据材料,我提取了关键信息,结合表中要求,对“衢州三怪”的信息梳理填表。
衢州三怪
名号 白布怪 独角怪 老鸭怪
原型 观音娘娘的腰带 魁星手中的笔头 夜深人静时在池塘边
出没地点 铺在地上 白天在钟楼上,夜间下钟楼 蛟池塘
害人法术 行人经过踏上 长相吓人,追赶行人直至气绝身亡,见到它能把人吓病、吓死 叫声能让人听了肚子痛
最终结局 被缠身拖入塘中活活淹死
(5)考查对知识的拓展。通读材料,结合题目说的给出的做法可知,小明想把“衢州三怪”的故事讲得更生动、吸引人,我建议他这样做:可以模仿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故选②。
故答案为:
(1)B;
(2)B;
(3)C;
(4)独角怪 老鸭怪;
观音娘娘的腰带 夜深人静时在池塘边;
铺在地上 白天在钟楼上,夜间下钟楼;
行人经过踏上;
被缠身拖入塘中活活淹死;
(5)②。
(二)阅读下面群文,按要求完成各题(17分)
8.(17分)阅读下面群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
《落花生》(节选)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⑥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材料二】
我爱花生花
①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②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③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
④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⑤“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⑥“是真的?”
⑦“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是自己的功劳。”
⑧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朵小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⑨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它,我就会联想到那些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普通劳动者。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相关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材料 《落花生》 《我爱花生花》
对比 爸爸拿花生与  桃子  、 苹果  、石榴对比。 妈妈拿  桃花  、 梨花  和花生花作对比。
作用 突出了花生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的特点。 突出了花生花  谦虚  的特点。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问题。
①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
②材料二,第②自然段分三层描写了花的外在美,先写  颜色  ,接着写  形状  ,最后写  气味  。
(3)这两则材料都采用了  B  的写作方法。
A.借物抒情
B.借物喻人
C.托物言志
D.借物喻理
(4)这两则材料通过描写花生、花生花,赞美了那些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的人。
(5)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一写“小草”或者“蜜蜂”。
花生的好处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解答】(1)从材料一中的“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爸爸拿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对比,突出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特点。从材料二“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是自己的功劳”可知妈妈拿桃花、梨花和花生花作对比,突出了谦虚的特点。
(2)考查了字词理解与赏析。①从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可知“有用的人”是“对人、对社会有好处的人”。
②从“鲜黄的嫩苞”“娇小而醒目”“送来缕缕清香”先写颜色,接着写形状,最后写气味。
(3)考查了写作手法。这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都是用花生来比喻那些没有华丽的外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4)考查了概括文章主旨。这两则材料通过描写花生、花生花,赞美了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5)考查了句子仿写。例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花生的谦虚、低调,仿写句子时要注意。
故答案为:
(1)桃子 苹果 桃花 梨花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谦虚;
(2)①对人、对社会有好处的人。
②颜色 形状 气味;
(3)B;
(4)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小草的坚韧与柔美并存,却往往被忽视。它静静地生长在角落里,不像鲜艳的玫瑰、牡丹那样引人注目,却能在风雨中顽强地生长,展示出它的坚韧和生命力。
六、习作。(30分)
9.(33分)不管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家乡总是一个让我们想念的地方。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你希望你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子呢?请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描绘一下未来的家乡吧!要求想象丰富,内容具体、新颖,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
“故乡的山,故乡的云……”一首《故乡》,勾起了我在家乡的那一段美好的回忆。周末,我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未来的故乡。
我一踏上了未来的故乡的土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顿时涌上我的心头。这一尘不染的土地,葱郁的树木,清新的空气,将我长途旅行的疲劳消除了,浑身充满了活力。环顾四周,除了正南方向有一块小空地以外,其余的地方都长满了小树。树下面零零碎碎地盛开着五色的野花,长着黄色的野菌。一条小河带着远古的情致静静地在这片树丛中穿梭着,成群的小鱼在河水中或嬉戏着,或上窜下跳地寻找着食物。
我来到农民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喷泉。喷泉喷出的水花足有两三米高,几个喷点环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水洞。喷泉中心有一座假山,“山”上有座凉亭,一个“路人”正顺着小路走上去,它好像也是被此情景所吸引,想坐在凉亭上细细观赏。喷泉周围是一排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看到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和伙伴们嬉戏的场景,真是太有趣了!
天近黄昏时我来到了母校。走进校园,望见以前校园尘土飞扬的操场变成了同学们的娱乐场所。两排绿树像两队士兵排列在道路两旁。在学校的东南角有一棵古老的榕树,榕树下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聊天。
“故乡的山,故乡的人……”我仿佛又听到了那首美丽的歌曲,只是它听起来不再那么陌生,因为我现在还站在家乡的土地上,还欣赏着家乡的美景,我爱我的故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