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观文化长廊
1.(6分)学校为本次校园文化长廊写了一段介绍词,请你帮忙完善,完成下列各题。
学校的文化长廊建设,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充满shī qíng huà yì    的情感交流空间。我们将打造一个文化bó wù guǎn    ,同学们可以悠然自得地阅读经典名著,赏读古诗美文,品鉴名家名篇……这是一片宁静的港湾,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我们chén jìn    其中,尽情享受文化的熏陶。这里的每一个板块都洋溢着文化气息,让人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让我们将个人qián    力汇聚成集体的力量,一起创造huī huáng    的未来。
(1)介绍词撰写过程中,有些词语用拼音标注了,请你帮忙写出来。
(2)请你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悠然自得”的意思。
   
(3)请根据“新鲜”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新奇,稀罕。   
②没有变质。   
二、读经典故事
2.(5分)读经典故事,完成问题。
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②,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gǔ)人③衒(xuàn)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⑤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zǔ)豆揖让进退⑥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注释】①舍:居住的房子。②墓间之事:指丧葬之类的事。③贾人:商贩。④街卖:沿街叫卖。⑤徙居:搬家。⑥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舍近墓    
②遂迁居市旁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翻译句子。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4)孟母多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三、回忆所学,选择正确答案。(2×7=14)
3.(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那________的岁月里,黎民百姓________,不得安宁。
②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四面环山,民风淳朴,村民相处和谐,真的可以做到________。
③这个地方曾经何等繁荣昌盛,可是由于连年战乱,如今却是________,满目凄凉。
A.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夜不闭户 多事之秋
B.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夜不闭户 哀鸿遍野
C.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夜不闭户 生灵涂炭
D.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路不拾遗 牛灵涂炭
4.(2分)将句中画线的成语替换成相应的俗语,不恰当的项是(  )
A.两人闹矛盾,不要总指责对方,毕竟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
B.既然你专程来问我的意见,我就直言不违了。(打开天窗说亮话)
C.这是他辛苦做出的饭,你就不要吹毛求疵了。(鸡蛋里挑骨头)
D.我们要饮水思源,切不可恩将仇报。(盼星星盼月亮)
5.(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我家种着许多植物,有蝴蝶兰、月季、富贵竹等。
C.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
D.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野牛和野骆驼。
6.(2分)成语凝练深邃、韵味悠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下面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就在敌人得意忘形之时,我军突击队迅速攻占了周边制高点。
B.李世民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使大唐有了国泰民安的兴盛景象。
C.诸葛亮一生诡计多端、用兵诸神,堪称智慧的化身。
D.毛主席呕心沥血,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7.(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了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更能体会林升“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愤怒责问。
B.古诗竖向书写时,要从右往左书写。
C.阅读时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连词成句地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D.《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8.(2分)下列关于所学课文内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示儿》中的“九州”与“中原”均用来表示宋朝时代的中国。
B.“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是说家乡的桂花树品种好。
C.水田钓鱼图、枝头闲立图、黄昏低飞图是《白鹭》一文描绘的三幅美丽的图画。
D.学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后可知,流星体是世间运行速度最快的物体。
9.(2分)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孟姜女坐在城墙下,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800里。
A.孟姜女的哭声感天动地。
B.孟姜女昼夜痛哭,哭倒了长城。
C.孟姜女在长城下昼夜痛哭。
D.孟姜女不饮不食,伤心欲绝。
四、赏诗词美文
10.(5分)欢迎走进诗词美文长廊,徜徉其间,相信您一定会流连忘返。根据本学期所学美文及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1)历代文人墨客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林升的诗句    ?”通过描写层叠的高楼、日夜不歇的歌舞,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愤慨;龚自珍的诗句“    ”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够打破常规,选拔有用之人:林杰的诗句“    ”写了七夕的晚上,望着夜空,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2)岳飞的“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虞世南《蝉》中的“    ”两句则说明立身高洁之人,不需要外在的依托,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11.(12分)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读了片段第①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二是根据    建造的景物,三是    。
(2)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的    构段方式。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起到了    的作用。
(3)“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读句子,注意画线的词,并仿写。
(4)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2.(18分)阅读课外美文,完成下列各题。
夹竹挑(季羡林)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    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    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⑤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⑥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⑦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应有尽有:   
花影迷离:   
(3)第③段主要写的是    。作者是按照    顺序表达这个意思和情感的。
(4)哪些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    。
A.①③⑥自然段
B.②④⑤自然段
C.②③④自然段
D.③④⑤自然段
(5)抓关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是重要的阅读方法。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抄写下来。
(6)读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想想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迎春花、玉簪花和菊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五、写美好末来
13.(5分)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竹子、青松、梅花、粉笔、路灯、蜜蜂)
   
14.(35分) 校园有着我们纯真的梦想和欢声笑语,它是我们成长的见证。20年后的校园会是什么样的?请你发挥想象,以“20年后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①想象要大胆,又要合乎情理。如,校园的环境、教室、学生、老师、学习形式、内容等等有什么变化?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生动具体。
②按照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六、课外拓展
15.(20分)学校将开展以“中国民间故事大荟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将开篇词补充完整。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经典的传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    ;它像一支歌,    。
(2)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是    。
A.《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劈山救母》《孟姜女哭长城》
B.《牛郎织女》《白蛇传》《劈山救母》《孟姜女哭长城》
C.《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D.《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3)回忆你阅读的民间故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那是一个青艳艳像宝玉一样的田螺,他舍不得吃,就养在灶头旁边的水缸里,”这句话出自《田螺姑娘》。
B.西湖断桥、杭州雷峰塔、镇江金山寺、保和药铺、万松书院都与《白蛇传》有关。
C.《包公审石头》展现了包公机智的判案方法;《牛郎织女》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反对压迫、向往自由的朴素愿望。
D.民间故事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形象,机智的徐文长、聪慧的巧姑、贪婪狡猾的调达……
(4)怎样才能把民间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呢?请你提出两点点建议。
我的锦囊妙计:讲故事的时候,    ;    。
(5)想象补白,请你根据提示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有的    (后悔、痛苦的动作),    (后悔、痛苦的神态)。人们    地说:“    。”
(6)如果要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推荐给大家,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并把推荐理由写清楚。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    ,其主要内容是:    我的推荐理由是: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题号 3 4 5 6 7 8 9
答案 B D A C D A B
一、观文化长廊
1.(6分)学校为本次校园文化长廊写了一段介绍词,请你帮忙完善,完成下列各题。
学校的文化长廊建设,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充满shī qíng huà yì 诗情画意  的情感交流空间。我们将打造一个文化bó wù guǎn 博物馆  ,同学们可以悠然自得地阅读经典名著,赏读古诗美文,品鉴名家名篇……这是一片宁静的港湾,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我们chén jìn 沉浸  其中,尽情享受文化的熏陶。这里的每一个板块都洋溢着文化气息,让人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让我们将个人qián 潜  力汇聚成集体的力量,一起创造huī huáng 辉煌  的未来。
(1)介绍词撰写过程中,有些词语用拼音标注了,请你帮忙写出来。
(2)请你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悠然自得”的意思。
 爷爷坐在阳台上,喝着茶,听着京剧,闲暇惬意。 
(3)请根据“新鲜”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新奇,稀罕。 这真是一个新鲜事。 
②没有变质。 这菜真新鲜。 
【解答】(1)考查看拼音写汉字。正确拼读后结合积累作答即可。
(2)考查情景写话,要突出中心“悠然自得”。
(3)考查造句。结合新鲜的不同意思造句即可。
故答案为:
(1)诗情画意 博物馆 沉浸 潜 辉煌;
(2)爷爷坐在阳台上,喝着茶,听着京剧,闲暇惬意。
(3)①这真是一个新鲜事。
②这菜真新鲜。
二、读经典故事
2.(5分)读经典故事,完成问题。
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②,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gǔ)人③衒(xuàn)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⑤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zǔ)豆揖让进退⑥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注释】①舍:居住的房子。②墓间之事:指丧葬之类的事。③贾人:商贩。④街卖:沿街叫卖。⑤徙居:搬家。⑥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舍近墓  靠近 
②遂迁居市旁  于是,就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孟母三迁》 
(3)翻译句子。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4)孟母多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环境  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解答】(1)①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文中“其舍近墓”,从句子结构来看,“近”后面接“墓”,结合上下文语境,这里是说孟子的家与墓地的位置关系,“近”表示“靠近”的意思。②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遂迁居市旁”,根据文意,孟子的母亲在发现孟子在墓旁的不当行为后,做出搬家的决定,“遂”在这里起承接作用,表示“于是,就”的意思,体现了动作的连贯性。
(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和拟题能力。短文主要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根据这个核心内容,合适的标题可以是《孟母三迁》,这个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让读者能快速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此非吾所以处子也”,“此”指代当前居住的地方,“非”表示否定“不是”,“吾”是“我”,“所以”在这里表示“用来……的地方”,“处子”是“安置儿子”的意思,整句话翻译为“这里不是我用来安置儿子的地方”。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文中可知,孟子小时候,家靠近墓地时,他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搬到集市旁,他又学商人做买卖。孟母认为这些环境会让孟子沾染不好的习惯和行为,不利于孟子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素养。她希望孟子能在一个积极向上、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多次带子离开,寻找更合适的居住环境。
(5)本题考查对故事寓意的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孟子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行为表现,靠近墓地学丧葬之事,在集市旁学商人买卖,在学宫旁学祭祀礼仪,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能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故答案为:
(1)①靠近;②于是,就;
(2)《孟母三迁》;
(3)这里不是我用来安置儿子的地方。
(4)孟母认为周围环境对孟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之前的环境会让孟子学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孟子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素养,所以多次搬家。
(5)环境。
三、回忆所学,选择正确答案。(2×7=14)
3.(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那________的岁月里,黎民百姓________,不得安宁。
②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四面环山,民风淳朴,村民相处和谐,真的可以做到________。
③这个地方曾经何等繁荣昌盛,可是由于连年战乱,如今却是________,满目凄凉。
A.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夜不闭户 多事之秋
B.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夜不闭户 哀鸿遍野
C.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夜不闭户 生灵涂炭
D.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路不拾遗 牛灵涂炭
【解答】兵荒马乱:形容战争年代动荡不安的景象。
流离失所:漂泊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夜不闭户: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多事之秋:指的是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哀鸿遍野:比喻到处是背井离乡、呻吟呼叫的灾民。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形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生灵涂炭:比喻处境困苦。百姓陷入泥沼,坠入火坑。形容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境地之中。
路不拾遗: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结合语境依次应选:兵荒马乱、流离失所、夜不闭户、哀鸿遍野。
故选:B。
4.(2分)将句中画线的成语替换成相应的俗语,不恰当的项是(  )
A.两人闹矛盾,不要总指责对方,毕竟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
B.既然你专程来问我的意见,我就直言不违了。(打开天窗说亮话)
C.这是他辛苦做出的饭,你就不要吹毛求疵了。(鸡蛋里挑骨头)
D.我们要饮水思源,切不可恩将仇报。(盼星星盼月亮)
【解答】A.恰当。“孤掌难鸣”指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单方面做不成事;“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其直接对应的俗语,含义完全一致,替换恰当。
B.恰当。“直言不讳”指说话坦率、不隐瞒;“打开天窗说亮话”指毫无隐瞒地把话说明白,二者都强调“坦诚说话”,替换恰当。
C.恰当。“吹毛求疵”指故意挑毛病、找差错;“鸡蛋里挑骨头”是其通俗表达,均表示“刻意找问题”,替换恰当。
D.不恰当。“饮水思源”指喝水时想到水的源头,比喻不忘本、感恩;“盼星星盼月亮”指迫切盼望某件事或某个人,二者含义完全无关(前者侧重“感恩”,后者侧重“盼望”),替换不恰当。
故选:D。
5.(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我家种着许多植物,有蝴蝶兰、月季、富贵竹等。
C.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
D.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野牛和野骆驼。
【解答】A.有误,“梨树”为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应为逗号。
B、C、D正确。
故选:A。
6.(2分)成语凝练深邃、韵味悠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下面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就在敌人得意忘形之时,我军突击队迅速攻占了周边制高点。
B.李世民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使大唐有了国泰民安的兴盛景象。
C.诸葛亮一生诡计多端、用兵诸神,堪称智慧的化身。
D.毛主席呕心沥血,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解答】ABD.恰当。
C.不恰当,诡计多端”通常用来形容人狡猾、阴险,带有贬义,而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智慧和谋略是被广泛赞誉的,因此用“诡计多端”来形容诸葛亮并不恰当。
故选:C。
7.(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了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更能体会林升“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愤怒责问。
B.古诗竖向书写时,要从右往左书写。
C.阅读时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连词成句地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D.《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白鹭》《落花生》《桂花雨》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但《珍珠鸟》是通过描写珍珠鸟和“我”的相处过程,表现信赖的主题,并非借助生活中具体事物(这里的“具体事物”若理解为像花生、桂花这类作为情感寄托的事物,珍珠鸟更侧重是描写对象、情感载体的呈现过程)来抒发情感,该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2分)下列关于所学课文内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示儿》中的“九州”与“中原”均用来表示宋朝时代的中国。
B.“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是说家乡的桂花树品种好。
C.水田钓鱼图、枝头闲立图、黄昏低飞图是《白鹭》一文描绘的三幅美丽的图画。
D.学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后可知,流星体是世间运行速度最快的物体。
【解答】A.不正确,《示儿》中“九州”代指中国,“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侵占的地区,并非都用来表示宋朝时代的整个中国。
B.不正确,“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自《桂花雨》,这句话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而非家乡桂花树品种好,该选项错误。
C.正确,《白鹭》一文描绘了“水田钓鱼图”“枝头闲立图”“黄昏低飞图”这三幅美丽的图画,展现了白鹭的美。
D.不正确,《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中,光的速度比流星体快,流星体不是世间运行速度最快的物体,该选项错误。
故选:A。
9.(2分)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孟姜女坐在城墙下,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800里。
A.孟姜女的哭声感天动地。
B.孟姜女昼夜痛哭,哭倒了长城。
C.孟姜女在长城下昼夜痛哭。
D.孟姜女不饮不食,伤心欲绝。
【解答】这段文字描述了孟姜女在长城下昼夜痛哭,最终导致长城崩塌的情景。其中,孟姜女的痛哭不仅感动了天地,还直接导致了长城的崩塌,体现了她的哭声之悲和力量之大。因此,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内容的选项是B.孟姜女昼夜痛哭,哭倒了长城。
故选:B。
四、赏诗词美文
10.(5分)欢迎走进诗词美文长廊,徜徉其间,相信您一定会流连忘返。根据本学期所学美文及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1)历代文人墨客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林升的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通过描写层叠的高楼、日夜不歇的歌舞,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愤慨;龚自珍的诗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够打破常规,选拔有用之人:林杰的诗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写了七夕的晚上,望着夜空,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2)岳飞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虞世南《蝉》中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两句则说明立身高洁之人,不需要外在的依托,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解答】(1)考查对不同诗人经典诗句的记忆与理解,要求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描绘的场景,准确匹配对应的诗句。对于林升的诗句,回忆其《题临安邸》,诗中通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写层层高楼、日夜歌舞,表达对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愤慨,所以填这两句。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表达希望朝廷打破常规选才的愿望,故填此句。林杰的《乞巧》里,“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描绘了七夕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因此填这两句。
(2)考查对岳飞词句和虞世南《蝉》中诗句的记忆与理解,分别涉及珍惜时间和立身高洁的道理。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劝人珍惜时间的名句,所以填此句。虞世南《蝉》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说明立身高洁者无需外在依托,自能声名远播,因此填这两句。
故答案为: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1.(12分)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读了片段第①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二是根据 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  建造的景物,三是 西洋景观  。
(2)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的 总分总  构段方式。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过渡  句,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3)“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读句子,注意画线的词,并仿写。
(4)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短文中“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可知,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二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三是西洋景观。
(2)考查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句段作用。阅读第2自然段内容可知,先总写了圆明园建筑宏伟、珍贵的历史文物,然后分写了有哪些历史文物。故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画线句子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第一段的建筑宏伟,引出第二段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考查句子仿写。文中的“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话,是一个复句,句中含有并列分句,按照这个句式可仿写为:我们的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也有设施齐全的运动场;有整洁清新的食堂,也有绿树成荫的校园小道。
(4)考查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通过对比突出圆明园毁灭的惨痛和令人痛惜。这种安排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圆明园的价值和美丽,进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的毁灭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这也激发了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增强了读者的民族使命感。
故答案为:
(1)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 西洋景观;
(2)总分总 过渡 承上启下;
(3)我们的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也有设施齐全的运动场;有整洁清新的食堂,也有绿树成荫的校园小道。
(4)运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激发读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之情以及对敌人的痛恨之情。这样美好的圆明园被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12.(18分)阅读课外美文,完成下列各题。
夹竹挑(季羡林)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 虽然  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 但是  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⑤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⑥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⑦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应有尽有: 形容物品很多,想要的都有。 
花影迷离: 花朵的影子模糊而难以分辨。 
(3)第③段主要写的是 院子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的景象  。作者是按照 时间(季节)  顺序表达这个意思和情感的。
(4)哪些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 B  。
A.①③⑥自然段
B.②④⑤自然段
C.②③④自然段
D.③④⑤自然段
(5)抓关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是重要的阅读方法。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抄写下来。
(6)读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想想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迎春花、玉簪花和菊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解答】(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分析。分析第③段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前半句说“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后半句说“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前后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填的关联词语是“虽然……但是”。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应有尽有:从文中“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可知,这里是说常见的花全部都有。所以“应有尽有”在文中指家里常见的花种类齐全,什么都有。花影迷离:结合第⑤段“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这里描述的是月光下夹竹桃投在墙上的影子模糊、难以分辨清楚。所以“花影迷离”在文中指月光下夹竹桃的花影模糊,难以分辨。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主要内容:第③段中,作者依次写了春天迎春花、桃花等开放;夏天凤仙花等盛开;秋天玉簪花、菊花开放。所以主要写的是作者家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顺序:从“春天”“夏天”“秋天”这些表示季节的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第②段描写了家里红色和白色的夹竹桃;第④段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⑤段描写了月光下的夹竹桃。第①段是总起,表达对夹竹桃的留恋回忆;第③段主要写家里其他花;第⑥段是总结对夹竹桃的喜爱;第⑦段写在其他地方看到夹竹桃没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直接描写夹竹桃的是②④⑤自然段,答案选B。
(5)本题考查文章情感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表达了对夹竹桃的情感,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是“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句话既总结了夹竹桃的特点,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表达的意思:作者写“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等内容,表达了夹竹桃具有很强的韧性,它从春天到秋天一直持续开花,花期很长。写“迎春花、玉簪花和菊花”的原因及好处:迎春花在春天最早开放,玉簪花和菊花分别是秋天的花,它们的花期都比较集中在特定季节。与夹竹桃从春天到秋天一直开花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强的特点,使夹竹桃的形象更加鲜明。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将红色夹竹桃比作火,白色夹竹桃比作雪,火与雪本不相容,但它们却融洽地开在一起。作者通过这种奇妙的对比,表达了对夹竹桃独特花色组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夹竹桃在作者心中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故答案为:
(1)虽然 但是;
(2)形容物品很多,想要的都有。
花朵的影子模糊而难以分辨。
(3)院子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的景象 时间(季节);
(4)B;
(5)“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6)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夹竹桃花期很长,一年四季都开花,不像别的花有明显的盛衰。作者写“迎春花、玉簪花和菊花”是为了用这些季节性明显的花作对比,突出夹竹桃花期长、坚韧的特点,这样写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
(7)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花色搭配的惊奇与欣赏。红色热烈如火,白色纯洁如雪,两者本不相容,却在夹竹桃上和谐共存,让作者觉得奇妙、有趣,也体现了他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五、写美好末来
13.(5分)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竹子、青松、梅花、粉笔、路灯、蜜蜂)
 蜜蜂:看到蜜蜂,我总会想到勤劳的环卫工人。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环卫工人就像蜜蜂一样,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拿着扫帚、推着清洁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认真清扫每一处垃圾,擦拭每一块污渍。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他们都坚守岗位,用辛勤的劳动让城市保持整洁美观,如同蜜蜂不知疲倦地采蜜、酿蜜,为人们创造出美好的环境,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联想能力。需要从竹子、青松、梅花、粉笔、路灯、蜜蜂中选择一个事物,联想到具有相似品质的人,然后进行表述。比如选择“蜜蜂”,蜜蜂辛勤采蜜,默默为植物传粉,为人们带来蜂蜜,这让我想到了农民伯伯。农民伯伯日复一日在田间劳作,播种、施肥、收割,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土地,默默耕耘,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粮食,就像蜜蜂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
故答案为:
蜜蜂:看到蜜蜂,我总会想到勤劳的环卫工人。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环卫工人就像蜜蜂一样,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拿着扫帚、推着清洁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认真清扫每一处垃圾,擦拭每一块污渍。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他们都坚守岗位,用辛勤的劳动让城市保持整洁美观,如同蜜蜂不知疲倦地采蜜、酿蜜,为人们创造出美好的环境,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4.(35分) 校园有着我们纯真的梦想和欢声笑语,它是我们成长的见证。20年后的校园会是什么样的?请你发挥想象,以“20年后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①想象要大胆,又要合乎情理。如,校园的环境、教室、学生、老师、学习形式、内容等等有什么变化?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生动具体。
②按照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解答】范文:
20年后的校园
时光飞逝,转眼间20年过去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
刚走到校门口,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校门是智能感应的,它能自动识别师生的身份,还能检测体温和健康状况。进入校园,原本的操场变成了一片绿色的生态公园,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清澈的小溪和可爱的小动物。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观察自然、学习知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走进教学楼,我发现教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室里没有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老师可以通过电脑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屏幕上,还能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每个同学的课桌上都有一台平板电脑,同学们可以通过它完成作业、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在校园里,我还看到了许多机器人。它们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在为同学们服务,还有的在协助老师教学。这些机器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让校园变得更加整洁和有序。
20年后的校园真是太神奇了!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而且充满了科技感和创新精神。我相信,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同学们一定会更加快乐、更加健康地成长。
六、课外拓展
15.(20分)学校将开展以“中国民间故事大荟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将开篇词补充完整。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经典的传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 人间的悲欢离合  ;它像一支歌, 用旋律传递着百姓的喜怒哀乐  。
(2)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是 C  。
A.《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劈山救母》《孟姜女哭长城》
B.《牛郎织女》《白蛇传》《劈山救母》《孟姜女哭长城》
C.《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D.《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3)回忆你阅读的民间故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那是一个青艳艳像宝玉一样的田螺,他舍不得吃,就养在灶头旁边的水缸里,”这句话出自《田螺姑娘》。
B.西湖断桥、杭州雷峰塔、镇江金山寺、保和药铺、万松书院都与《白蛇传》有关。
C.《包公审石头》展现了包公机智的判案方法;《牛郎织女》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反对压迫、向往自由的朴素愿望。
D.民间故事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形象,机智的徐文长、聪慧的巧姑、贪婪狡猾的调达……
(4)怎样才能把民间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呢?请你提出两点点建议。
我的锦囊妙计:讲故事的时候, 可以加上适当的手势  ; 可以变换不同的语气  。
(5)想象补白,请你根据提示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有的 捶胸顿足  (后悔、痛苦的动作), 泪流满面  (后悔、痛苦的神态)。人们 哽咽  地说:“ 海力布,我们对不起你  。”
(6)如果要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推荐给大家,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并把推荐理由写清楚。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  ,其主要内容是: 牛郎与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每年七夕鹊桥相会  我的推荐理由是: 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的幻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情节也很动人  。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与语言表达。需要根据前面“像一幅画……”“像一首诗……”的句式,结合民间故事的特点,用恰当的语言补充,使句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所以可补充“人间的悲欢离合”“用旋律传递着百姓的喜怒哀乐”等。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所以选C。
(3)本题考查对民间故事内容的理解。D选项中“徐文长”不是民间故事里的典型形象,民间故事里有聪明的阿凡提等,所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技巧。要让民间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可从讲述时的表现入手,比如加上适当的手势能增强表现力,变换不同的语气能让故事更有吸引力等。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想象补白。根据“后悔、痛苦”的提示,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人们的表现,再写出人们所说的话,使情境更生动,如“捶胸顿足”“泪流满面”“哽咽”以及“海力布,我们对不起你”等。
(6)本题考查民间故事的概括与推荐。先选择喜欢的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概括其主要内容,再阐述推荐理由,可从故事的情感、意义等方面说明,像它充满浪漫幻想,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等。
故答案为:
(1)人间的悲欢离合 用旋律传递着百姓的喜怒哀乐;
(2)C;
(3)D;
(4)可以加上适当的手势 可以变换不同的语气;
(5)捶胸顿足 泪流满面 哽咽 海力布,我们对不起你;
(6)《牛郎织女》牛郎与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每年七夕鹊桥相会。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的幻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情节也很动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