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
1.(9分)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克服lǎn duò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用阅读lián jiē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的人生!
二、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3.(2分)下列词语与“德高望重”感彩不相同的是(  )
A.举世闻名 B.足智多谋 C.喋喋不休 D.兴高采烈
4.(2分)这学期我们读过很多民间故事,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的一项是(  )
A.田螺姑娘 B.织女 C.海力布 D.蔺相如
5.(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句“是知也”中“知”的意思是_____,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智”,智慧。
B.知道,明白。
C.知识,学识,学问。
D.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厚的人。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祖国繁荣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B.刘备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辅助下,成就了一番事业。
C.一旦战争发生,将生灵涂炭,受苦的是老百姓啊!
D.他为了家乡的振兴与发展,处心积虑,日夜操劳。
7.(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B.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C.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D.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8.(2分)下列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做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这样会错失很多好机会。
B.哥哥之所以成绩优异,是因为他对待问题一知半解。
C.他刚刚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是不会得意忘形的。
D.好朋友之间需要打开天窗说亮话,要彼此坦诚相待。
9.(2分)小林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造性复述故事”比赛,下列哪种方法你不建议小林使用?(  )
A.代入角色,入情入境。 B.变换顺序,灵活复述。
C.脱离文本,生动演绎。 D.大胆想象,补充细节。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
10.(8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只只小纸船顺水漂远,它们     ,也     。
(2)根据“结实”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①坚固,牢固:   
②健壮:   
(3)仿照例句的写法写句子。
松树,一种平凡的树。它不像花儿把自己的艳丽献给人们,它只是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为人们送去星星点点的绿色。
   
(4)请用具体的情景表现任一成语的意思。
昏昏欲睡 喋喋不休 天寒地冻
   
11.(11分)学习圣人先贤,在按照要求填写中积累读书方法、回味读书体验。
(1)《论语》有言“敏而好学,    ”,告诉我们要谦虚好问;朱熹勉励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即“    ?    ”。
(2)冰心奶奶在《忆读书》中指导少年儿童读书的话是:“    ,    ,    。”
12.(6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
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三]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不一样带来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读材料一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    ;读材料二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   
(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借物抒情”,下列哪篇文章不适合?   
A.《搭石》
B.《落花生》
C.《将相和》
(3)仿写词语。
敲字如飞 见字如面    
(4)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5)读完以上的三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13.(9分)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语段一】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语段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语段一】从树干、    和     这三方面写出了榕树之大。
(2)【语段一】作者在描写榕树时运用了     (选填:动态 静态)描写,【语段二】作者在描写“鸟的天堂”时运用了     (选填:动态 静态)描写。
(3)阅读【语段二】,从“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可以看出鸟的     ,从“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可以看出鸟的     。
14.(11分)阅读。
跳白
①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每每看到点点渔火在微漾的湖面上闪闪烁烁,我不知怎的总会想到“跳白”。作为一种捕鱼方式,“跳白”几乎失传了。
②造一条长长的、扁扁的、微翘、低舷的渔船,把船舷的一侧     白了;再把早已预备好的篾片一根根     上,这篾片当然也是涂白了的;另一侧呢,则     起高高的渔网。这样,“跳白”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③鱼儿大都有逆流、喜新水的特征,还有趋光性,见到白色船体驶过,以为是哗哗流水,受此诱惑,定然跃跃欲试,这一跳也就跳到船舱中了。那另一侧的网儿则可以阻拦鱼儿越过船身而逃脱。
④当一轮明月悄然升起的时候,渔人出发了。没有伴儿,也没有捕钓工具,就这么一个人,一把桨    (jiǎng jiāng),一条船。渔人坐在船艄,轻轻地划着桨,让船缓缓地驶过河道,驶过湖面……这时,他的心里会担忧今夜“跳白”的收获,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呢?
⑤不过,划着划着,他很快就忘了。天上是朗朗的月,船边是粼粼的水,湖中是柔柔的芦苇,耳旁是唧唧的虫鸣……渔人有点恍    (huáng huǎng)惚,甚而有点兴奋。他只顾欣赏这难得的月夜美景而忘了此行的目的了。他是不是把每一次“跳白”都当作是一次泛舟夜游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古来多少咏月的诗句从今夜渔人的口中油然吟出:天上月、云里月、水中月、松间月、柳梢月、荷塘月、故乡月、边塞月、窗前月……咏者的思绪似乎已飞入蟾宫甚至有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悄    (qiāo qiǎo)然流下……
⑥扑哧一声,渔人愣了一下;再扑哧一声,渔人缓过神来;又扑哧一声,惊喜飞到渔人的脸上。就在他“触月生情”时,舱里已经跳进好多鱼了,鲢鱼、鲤鱼、鳊鱼……渔人喜笑颜开。
⑦就这样,渔人一边欣赏着河上的夜色,一边低吟着咏月的诗句,一边操纵着“跳白”的渔船……一路惬意,一路收获,竟不知“东方之既白”了。
⑧都说渔家苦,谁知渔中乐?能够把捕鱼与赏景结合在一起的,“跳白”是个极好的例子。
⑨朋友,什么时候有空,我带你去“跳白”?遗憾的是,这只是愿望而已,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跳白”了。
(有删改)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请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动词,将第②自然段空白处补充完整。
A.插
B.涂
C.扯
(3)“跳白,顾名思义,往白的地方跳。”这句话应该放在第     自然段的开头合适?
A.②
B.③
C.④
(4)写景时运用动态和静态描写,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具体。读第⑤自然段画“ ”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①动态描写 ②静态描写
1)句中“天上是朗朗的月”“湖中是柔柔的芦苇”运用了     (填序号);“船边是粼粼的水”“耳旁是唧唧的虫鸣”运用了     (填序号),写出了    
2)想象着画面,将“湖中是柔柔的芦苇”这个画面写具体。
   
(5)第⑥自然段不仅写出了鱼儿数量的变化,还写出了渔人神态的变化,请将导图补充完整。
(6)短文结尾含义深刻,你认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跳白”这种捕鱼方式将捕鱼与赏景结合在一起,既诗意又惬意,可惜如今几乎失传了。
B.表达了我再也看不到“跳白”的遗憾。
C.由“跳白”可以窥见渔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D.“跳白”之所以会失传,是因为无法保证捕鱼量。
15.(30分)题目:我的 是
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别忘记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哟!400字左右。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C D A D A B C
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
1.(9分)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启迪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胆怯  ,克服lǎn duò  懒惰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殿堂  ,用阅读lián jiē  连接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津津有味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领略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诗情画意  的人生!
【解答】故答案为:
启迪 胆怯 懒惰 殿堂 连接 津津有味 领略 诗情画意
二、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解答】A.有误,“溃败”的“溃”应读作“kuì”。
B.有误,“即使”的“即”应读作“jí”。
C.有误,“殷切”的“殷”应读作“yīn”,“违抗”的“违”应读作“wéi”。
D.正确。
故选:D。
3.(2分)下列词语与“德高望重”感彩不相同的是(  )
A.举世闻名 B.足智多谋 C.喋喋不休 D.兴高采烈
【解答】“德高望重”是一个褒义词,表示一个人品德高尚,声望很高。我们需要找出与之感彩不同的词语,即中性或贬义的词语。
A.“举世闻名”表示在全世界都很有名,通常带有褒义或中性色彩,与“德高望重”的感彩相近。
B.“足智多谋”表示一个人非常聪明,善于谋划,通常带有褒义,与“德高望重”的感彩相近。
C.“喋喋不休”表示一个人说话啰嗦,不停地说,通常带有贬义,与“德高望重”的感彩不同。
D.“兴高采烈”表示一个人非常高兴,情绪高涨,通常带有褒义,与“德高望重”的感彩相近。
故选:C。
4.(2分)这学期我们读过很多民间故事,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的一项是(  )
A.田螺姑娘 B.织女 C.海力布 D.蔺相如
【解答】A、B、C都属于民间故事中的人物,D属于历史故事中的人物。
故选:D。
5.(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句“是知也”中“知”的意思是_____,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智”,智慧。
B.知道,明白。
C.知识,学识,学问。
D.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厚的人。
【解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知:同“智”,聪明,智慧。
故选:A。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祖国繁荣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B.刘备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辅助下,成就了一番事业。
C.一旦战争发生,将生灵涂炭,受苦的是老百姓啊!
D.他为了家乡的振兴与发展,处心积虑,日夜操劳。
【解答】A、B、C加点词语使用无误;
D.加点词语使用有误,处心积虑:意思是形容蓄谋已久。应改为“呕心沥血”。
故选:D。
7.(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B.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C.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D.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解答】A.有误,并列词语间用顿号,如: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B、C、D正确。
故选A。
8.(2分)下列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做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这样会错失很多好机会。
B.哥哥之所以成绩优异,是因为他对待问题一知半解。
C.他刚刚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是不会得意忘形的。
D.好朋友之间需要打开天窗说亮话,要彼此坦诚相待。
【解答】A.运用恰当。前怕狼后怕虎指做事瞻前顾后,不果断。
B.运用不当。一知半解:指对问题或事物认识不深入,不透彻。不符合语境。
C.运用正确。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D.运用正确。打开天窗说亮话:指直言不讳,不隐瞒。
故选:B。
9.(2分)小林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造性复述故事”比赛,下列哪种方法你不建议小林使用?(  )
A.代入角色,入情入境。 B.变换顺序,灵活复述。
C.脱离文本,生动演绎。 D.大胆想象,补充细节。
【解答】A、B、C方法合适。
C.不合适。创造性的复述,不能改变原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故选:C。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
10.(8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只只小纸船顺水漂远,它们  带去了我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也  带去了我们对亲人的美好祝福  。
(2)根据“结实”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①坚固,牢固: 妈妈给我买的鞋课结实啦! 
②健壮: 哥哥长得真结实。 
(3)仿照例句的写法写句子。
松树,一种平凡的树。它不像花儿把自己的艳丽献给人们,它只是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为人们送去星星点点的绿色。
 月光是柔和的,它不似太阳光那般耀眼,但它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4)请用具体的情景表现任一成语的意思。
昏昏欲睡 喋喋不休 天寒地冻
 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经常在旁边看着我写作业,不停地唠叨我要认真写,不要随便涂改。 
【解答】(1)考查了仿写。结合“小纸船”的作用分析仿写,合理即可。
(2)考查了用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注意句子中要出现该词语。
(3)考查了仿写。结合句子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4)查了用情景体现成语的意思。要先理解成语的意思,抓住成语的意思,通过细节描写用情景表达出来。昏昏欲睡:形容极度疲劳或精神不振。喋喋不休:形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天寒地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故答案为:
(1)带去了我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带去了我们对亲人的美好祝福;
(2)①妈妈给我买的鞋课结实啦!②哥哥长得真结实。
(3)月光是柔和的,它不似太阳光那般耀眼,但它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4)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经常在旁边看着我写作业,不停地唠叨我要认真写,不要随便涂改。
11.(11分)学习圣人先贤,在按照要求填写中积累读书方法、回味读书体验。
(1)《论语》有言“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告诉我们要谦虚好问;朱熹勉励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即“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2)冰心奶奶在《忆读书》中指导少年儿童读书的话是:“ 读书好  , 多读书  , 读好书  。”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全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考查课文理解。《忆读书》一文,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故答案为:
(1)不耻下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12.(6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
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三]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不一样带来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读材料一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 《朗读者》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读材料二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 信息时代下,人们存在懒动笔、写错别字或字不美观的现象。 
(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借物抒情”,下列哪篇文章不适合? C 
A.《搭石》
B.《落花生》
C.《将相和》
(3)仿写词语。
敲字如飞 见字如面  白首如新、不绝如缕。 
(4)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们总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 
(5)读完以上的三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读完以上的三段材料,我感受到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键盘打字,但写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写字可以传承文化,提升个人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写字,多动笔写字,不断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解答】(1)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可知主要写了《朗读者》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根据材料二中“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就是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可知主要讲述了信息时代下,人们存在懒动笔、写错别字或字不美观的现象。
(2)考查了对课文主旨的把握。A.《搭石》写了作者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每年汛期,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B.《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C.《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 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所以与主题词“借物抒情”无关的是《将相和》,故选C。
(3)考查了词语仿写。“敲字如飞、见字如面”为“××如×”的形式,仿写时注意。
(4)考查了修改病句。用词不当,句中“总结说”应改为“总说”;语序不当,“不一样带来”应改为“带来不一样”。即,我们总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
(5)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材料,结合自身理解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如,读完以上的三段材料,我感受到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键盘打字,但写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写字可以传承文化,提升个人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写字,多动笔写字,不断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故答案为:
(1)《朗读者》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信息时代下,人们存在懒动笔、写错别字或字不美观的现象;
(2)C;
(3)白首如新、不绝如缕。
(4)我们总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
(5)读完以上的三段材料,我感受到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键盘打字,但写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写字可以传承文化,提升个人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写字,多动笔写字,不断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13.(9分)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语段一】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语段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语段一】从树干、 枝干  和  树枝  这三方面写出了榕树之大。
(2)【语段一】作者在描写榕树时运用了  静态  (选填:动态 静态)描写,【语段二】作者在描写“鸟的天堂”时运用了  动态  (选填:动态 静态)描写。
(3)阅读【语段二】,从“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可以看出鸟的  数量多  ,从“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可以看出鸟的  种类多  。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从【语段一】“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句子写出了枝干的数目多,突出榕树的大;从【语段一】“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可知,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榕树垂到水面的树枝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描写榕树树枝的壮观,突出榕树的大。
(2)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在【语段一】中,作者主要描述了榕树的形态特征,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等,这些描写是静止的,属于静态描写。而在【语段二】中,作者描述了鸟的活动,如“一只大鸟飞了起来”“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等,这些描写是动态的,属于动态描写。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表明鸟的数量非常多,声音和身影遍布各处。而“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则描述了鸟的不同形态和颜色,说明鸟的种类繁多。
故答案为:
(1)枝干 树枝;
(2)静态 动态;
(3)数量多 种类多。
14.(11分)阅读。
跳白
①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每每看到点点渔火在微漾的湖面上闪闪烁烁,我不知怎的总会想到“跳白”。作为一种捕鱼方式,“跳白”几乎失传了。
②造一条长长的、扁扁的、微翘、低舷的渔船,把船舷的一侧  B  白了;再把早已预备好的篾片一根根  A  上,这篾片当然也是涂白了的;另一侧呢,则  C  起高高的渔网。这样,“跳白”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③鱼儿大都有逆流、喜新水的特征,还有趋光性,见到白色船体驶过,以为是哗哗流水,受此诱惑,定然跃跃欲试,这一跳也就跳到船舱中了。那另一侧的网儿则可以阻拦鱼儿越过船身而逃脱。
④当一轮明月悄然升起的时候,渔人出发了。没有伴儿,也没有捕钓工具,就这么一个人,一把桨 jiǎng  (jiǎng jiāng),一条船。渔人坐在船艄,轻轻地划着桨,让船缓缓地驶过河道,驶过湖面……这时,他的心里会担忧今夜“跳白”的收获,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呢?
⑤不过,划着划着,他很快就忘了。天上是朗朗的月,船边是粼粼的水,湖中是柔柔的芦苇,耳旁是唧唧的虫鸣……渔人有点恍 huǎng  (huáng huǎng)惚,甚而有点兴奋。他只顾欣赏这难得的月夜美景而忘了此行的目的了。他是不是把每一次“跳白”都当作是一次泛舟夜游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古来多少咏月的诗句从今夜渔人的口中油然吟出:天上月、云里月、水中月、松间月、柳梢月、荷塘月、故乡月、边塞月、窗前月……咏者的思绪似乎已飞入蟾宫甚至有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悄 qiǎo  (qiāo qiǎo)然流下……
⑥扑哧一声,渔人愣了一下;再扑哧一声,渔人缓过神来;又扑哧一声,惊喜飞到渔人的脸上。就在他“触月生情”时,舱里已经跳进好多鱼了,鲢鱼、鲤鱼、鳊鱼……渔人喜笑颜开。
⑦就这样,渔人一边欣赏着河上的夜色,一边低吟着咏月的诗句,一边操纵着“跳白”的渔船……一路惬意,一路收获,竟不知“东方之既白”了。
⑧都说渔家苦,谁知渔中乐?能够把捕鱼与赏景结合在一起的,“跳白”是个极好的例子。
⑨朋友,什么时候有空,我带你去“跳白”?遗憾的是,这只是愿望而已,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跳白”了。
(有删改)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请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动词,将第②自然段空白处补充完整。
A.插
B.涂
C.扯
(3)“跳白,顾名思义,往白的地方跳。”这句话应该放在第  B  自然段的开头合适?
A.②
B.③
C.④
(4)写景时运用动态和静态描写,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具体。读第⑤自然段画“ ”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①动态描写 ②静态描写
1)句中“天上是朗朗的月”“湖中是柔柔的芦苇”运用了  ②  (填序号);“船边是粼粼的水”“耳旁是唧唧的虫鸣”运用了  ①  (填序号),写出了  夜晚景色的美好与宁静。 
2)想象着画面,将“湖中是柔柔的芦苇”这个画面写具体。
 湖中是柔柔的芦苇,在微风的吹拂下,芦苇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夜晚的故事。它们修长的身姿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如梦如幻。 
(5)第⑥自然段不仅写出了鱼儿数量的变化,还写出了渔人神态的变化,请将导图补充完整。
(6)短文结尾含义深刻,你认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跳白”这种捕鱼方式将捕鱼与赏景结合在一起,既诗意又惬意,可惜如今几乎失传了。
B.表达了我再也看不到“跳白”的遗憾。
C.由“跳白”可以窥见渔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D.“跳白”之所以会失传,是因为无法保证捕鱼量。
【解答】(1)考查汉字读音。
“桨”的读音为:“jiǎng”,指划船用具,多为木制,上半圆柱形,下半扁平而略宽。“恍”的读音为:“huǎng”,有以下几种意思:①忽地,忽然。②仿佛。
“悄”,读“qiāo”时,常用词为“悄悄”“悄悄话”等,表示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读“qiǎo”时,如“悄然”“悄声”等,表示忧愁或寂静无声。
结合语境可知,答案为:jiǎng huǎng qiǎo。
(2)考查选字词填空。
A.插:指把细长或薄的东西放进、挤入、刺进或穿入别的东西里。
B.涂:指把颜料、油漆等抹在物体表面。
C.扯:指拉;撕;撕下。
结合语境可知,答案为:B;A;C。
(3)考查衔接排序。“跳白,顾名思义,往白的地方跳”,这句话是对“跳白”这种捕鱼方式的名称含义的解释。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是在描述制作“跳白”所用渔船的准备工作,还未涉及到“跳白”的具体原理。第③自然段则开始解释鱼儿为什么会“跳白”,即因为鱼儿有逆流、喜新水的特征和趋光性,见到白色船体驶过,以为是哗哗流水,所以会往白的地方跳。因此,“跳白,顾名思义,往白的地方跳。”这句话放在第③自然段的开头合适,能够自然地引出对“跳白”原理的解释。
故选:B。
(4)1)考查写作手法。结合“天上是朗朗的月,船边是粼粼的水,湖中是柔柔的芦苇,耳旁是唧唧的虫鸣……”可知,“天上是朗朗的月,湖中是柔柔的芦苇”运用了静态描写,描绘出月的明亮和芦苇的柔美,给人以静谧之感;“船边是粼粼的水,耳旁是唧唧的虫鸣”运用了动态描写,“粼粼的水”展现了水面的波动,“唧唧的虫鸣”表现了声音的动态。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使整个画面既有宁静的元素,又有充满生机的动态元素,生动地展现了月夜湖边的美好景色。
2)考查扩展写话。作答时联系上下文,可以根据需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芦苇的外观和动态,传达出一种宁静、美好、生机勃勃的情感和氛围。答案不唯一。
(5)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结合“扑哧一声,渔人缓过神来;又扑哧一声,惊喜飞到渔人的脸上”“渔人喜笑颜开”可知答案。
(6)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ABC.恰当。
D.不恰当,文中并未提及“跳白”的失传原因,文中强调的是这种捕鱼方式与赏景结合的独特性以及其如今几乎失传的遗憾。
故选:D。
故答案为:
(1)jiǎng huǎng qiǎo;
(2)B;A;C;
(3)B;
(4)1)②;①;夜晚景色的美好与宁静;
2)湖中是柔柔的芦苇,在微风的吹拂下,芦苇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夜晚的故事。它们修长的身姿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如梦如幻。
(5)①缓过神来;②惊喜飞到脸上;③喜笑颜开;
(6)D。
15.(30分)题目:我的 是
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别忘记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哟!400字左右。
【解答】范文:
我的爸爸是工作狂
叮铃铃闹钟响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妈妈做好了早餐,疲惫不堪的爸爸说:“让我多睡一会儿,昨天因为工作只睡了两小时。”说完爸爸又开始呼呼大睡了。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伴随着好听的音乐,爸爸的老板打来了电话,他起床去工作了。我的爸爸,他是一名货车司机,有时候为了赶货,要连夜开车,几乎常年在外奔波。
一天早上,我刚背好书包准备去上学,突然,一个人闯入了家中,只见他黑眼圈,像只大熊猫,皮肤黝黑,我疑惑地问妈妈:“这个人是谁啊?”“这是你的爸爸呀。”啊?爸爸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啦?紧接着,爸爸饭都没吃,脸也没洗,一股脑跑到床上,3、2、1,呼……巨大的鼾声像咆哮的狮子,爸爸这是多少天没睡觉呀。6小时、12小时、24小时,爸爸还在睡。
终于过了一天半的时候,爸爸醒了,他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挠了挠快要飞上天的头发,接着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又奔向他的工作岗位了,留下的只有他那忙碌的背影。
望着爸爸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爸爸工作这么疯狂,其实是为了这个家,为了省钱,他只能吃点咸菜,煮点泡面凑活,每天不分昼夜地穿梭于公路上,睡觉时间很少,而且经常黑白颠倒。
我的爸爸,他就是个工作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