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一、【活动一】红色文化之旅1.小嵩要参加学校诗词大会主持人竞选,他在准备主持稿时遇到了困难,请帮他把主持稿写完整、读准确、理解好。 寻常日子里怎能少了诗词的陪伴?古诗词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音韵xié tiáo ,具有音乐美;它善用xiàng zhēng 手法,具有含蓄美;它饱含情感与想象,富有yì jìng 美。古往今来,我国优秀诗词的数目不计其数,zhào yào 着中华文化! 同学们,也许你认为自己对诗词还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没关系,相信你会在慢游诗词殿堂的过程中受到熏陶,lǐng lüè 它的无线魅力。来吧,大赛桂冠,等你摘取!(1)依据拼音,把主持稿中的词语写正确。(2)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先圈出来,再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3)小嵩拿不准“熏”字的笔顺,请你提示他,“熏”字第8笔是: (4)请把与主持稿中加点字读音一样的词语序号填在括号里。不计其数→ 桂冠→ A.数落B.数学C.冠军D.皇冠(5)主持稿第2句话中的“遗产”应理解为: A.死者留下的财产,包括财物、债权等。B.泛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6)主持稿中的画线部分可以用 来代替。A.难以置信B.完好无缺C.无穷无尽D.一知半解(7)小嵩开始练读主持稿了,请给他提建议:第1自然段要读得 ,第2自然段要读得 A.有气势,起到鼓舞、号召作用B.短促急迫,传递紧张、害怕情绪C.充满自信,表达欣赏、赞美之意(8)主持人要表达准确,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诸葛亮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历史上享有盛誉。B.妈妈处心积虑地照顾我、培养我,希望我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C.王洪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她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D.你总是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能成什么大事?(9)主持人要多才多艺。下面符合欧阳询楷书书法特点的一项是 A.笔力刚劲,字形竖长。B.化繁为简,笔画连绵。C.书写快捷,飘逸易识。D.劲瘦挺拔,曲线较多。二、选择题(共1小题)2.以下是莫言小时候的读书故事,对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他最大的乐趣,一有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他看“闲书”,怕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他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班主任家访时对他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他适当地看一些“闲书”,这样形势才略有好转。A.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B.父亲反对莫言看“闲书”。C.莫言童年时迷恋看“闲书”。D.莫言的班主任支持他看书。三、解答题(共5小题)3.下面句子所描述的情景表现的成语是(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奔那里。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A.应接不暇 B.牵肠挂肚 C.如饥似渴 D.不求甚解4.请根据“拐弯”一词的不同意思写句子。(1)行路时转变方向: (2)形容思路发生转折或说话委婉: 5.我会填空。(1)诗中有景。《山居秋暝》中的“ , ”被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长相思》中“ , ”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 ”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恶劣。诗中有情。“ , 。”是文天祥的生死无畏:“ , ”是陆游临终前的嘱托“ , ”是王昌龄的豪情壮志。(2)“ ,不弃功于寸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6.默写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书写提示 ①书写内容:诗题,诗人朝代、姓名,诗的内容。 ②书写要求:写楷书,规范、端正、整洁。居中写,注意诗句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7.一学期过去了,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认真回忆自己所读过的一本好书,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清楚推荐的理由。(至少两个方面) 四、【活动二】优秀传统文化之旅中国民间故事源远流长,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芒,反映了劳动人民鲜明的爱憎观。这些民间故事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读来趣味横生,受益匪浅。读了整本民间故事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8.一位同学参观诗词博物馆后写了感受,请你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3处错误。 参观了诗词博物馆,深感震憾与陶醉。馆内珍藏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领略到古人的智慧、机智与情感。每一首诗、每一句词,都仿佛穿越时空而来,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人文的情怀。五、选择题(共4小题)9.以下不是“有一定速度地阅读”阅读策略的一项是( )A.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默读。B.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细致品读。C.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D.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默读。10.小林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造性复述故事”比赛,下列哪种方法你不建议小林使用?( )A.代入角色,入情入境。 B.变换顺序,灵活复述。C.脱离文本,生动演绎。 D.大胆想象,补充细节。11.这学期我们读过很多民间故事,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的一项是( )A.田螺姑娘 B.织女 C.海力布 D.蔺相如1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C.《聊斋志异》 D.《西游记》六、解答题(共2小题)13.这个学期,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很多中国民间故事,请你向同学推荐阅读一个民间故事,写出推荐的理由。中国民间故事推荐卡 我想推荐的民间故事:《 》 我的推荐理由: 14.学校六年级开展“探寻艺术之美”主题研学活动,请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研学任务。任务一:访故居,我策划材料一 阿炳(1893年﹣1950年),本名华彦钧,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他一生经历坎坷,八岁出家当道士,随父学习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后来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以街头卖艺为生。 阿炳演奏技艺精湛,代表作有《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等。其中,二胡曲《二泉映月》广为流传,乐曲旋律时而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蜒而来;时而升腾跌宕,表达了对走过的人生道路的思索,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材料二阿炳故居参观指南故居地址:无锡市图书馆路30号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门票信息:免费开放,无需购票出行方式:①乘坐地铁1号或2号线至三阳广场站后,步行前往。②乘坐12、81、87、118、216、611、763路公交车至大东方百货站后,步行前往。③自驾前往。音乐研学组的同学要去寻访阿炳故居。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建议他们做好哪些活动准备?(1)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阿炳生平。(3) 任务二:读故事,我借鉴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①者,虽②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③乎?君子是以④务学而好问也。——选自《书黄筌画雀》注释:①审:仔细观察。②虽:即使。③大者:做大事的人。④是以:因此。(4)有人指出黄筌画作中的错误是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的启示是: 。任务三:听评论,我归纳 书法研学组的同学用下面这段话表达了对书法作品的认识。请你概括一下他们的观点。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关系,以及通篇布局上的彼此照应,呈现出结构布局之美。作品还体现着书法家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具有端庄刚健之美;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是他崇尚自然的体现。(5)他们的观点是: 。七、【活动三】生活寻美之旅15.课外阅读。《故乡的洋槐花》 在故乡,在滩涂,在谷雨走过,农舍瓦屋,家前屋后,乡间小路,单朵或成片,随处可见那凝固的、长在大地上的“云朵”。洁白的洋槐花,一团团、一簇簇盛开在春天的阳光里,绽放在乡土的气息中。 春临滩涂,背着书包的孩童如快乐的小鸟,穿行在密密匝匝的槐花丛中。依次开放的洋槐花,染白了一树树、一片片。洋槐花为蝶形花冠,样子别致,上身微黄短小,下身洁白如裙摆。春洇(yīn)开了,那纤弱、柔曼的花朵从衣胞里也慢慢舒展,在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的枝叶间小心翼翼地窥探着春光流年,这些春天的使者,宛似浓缩的折扇,又像一串串风铃沙沙摇曳。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 槐花飘香,引来了蝴蝶、小蜜蜂,这些小精灵们在温暖的阳光里,在洋槐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流连忘返,蜜蜂嗡嗡吮吸着这明媚的春光,吮吸着花的精髓,酿造出甘美的槐花蜜。 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满树的槐花,浓得拨不开。猴子一样的孩童争先恐后地蹿到树上,他们坐在枝丫上,一把一把捋着槐花,将它们装入篮中,塞入嘴里,满嘴的甘甜,清香芬芳,一直甜到肺,一阵阵欢笑从树上洒落,留在了春风里。 在这个季节里,洋槐花被一篮篮提回家,家家户户的门前晒场上,芦苇编织的柴席上,铺满了成片成片的洋槐花,乡邻们翻晒着洋槐花,花朵在他们的手中飞扬,在他们的期待中风干。冬天到了,农人的餐桌上,槐花面疙瘩就成了难得的美味,吃了一碗了,还要眼巴巴地望着锅里有没有,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 望不够的槐花,闻不够的槐花,吃不够的槐花,如今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而我,总在梦境,徜徉于故乡的槐花纷纷落落、层层叠叠铺就的回家的路。(1)围绕故乡的洋槐花作者回忆了哪些内容?用你学过的梳理信息的方法梳理下列内容。(2)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孩子的 描写。从这个句子中,我看到一群 的孩子。(3)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景物的 (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洋槐花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家乡 。(4)选出对“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中的“温暖”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槐花面疙瘩让人暖和。B.美味的槐花面疙瘩,给了农人舌尖上的温暖。C.农人能够再喝上一碗槐花面疙瘩后的满足和幸福感。D.由添加槐花面疙瘩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5)“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写一写这个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作者借故乡的洋槐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16.题目:我的 是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别忘记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哟!400字左右。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题号 2 3 9 10 11 12答案 C C B C D C一、【活动一】红色文化之旅1.小嵩要参加学校诗词大会主持人竞选,他在准备主持稿时遇到了困难,请帮他把主持稿写完整、读准确、理解好。 寻常日子里怎能少了诗词的陪伴?古诗词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音韵xié tiáo 协调 ,具有音乐美;它善用xiàng zhēng 象征 手法,具有含蓄美;它饱含情感与想象,富有yì jìng 意境 美。古往今来,我国优秀诗词的数目不计其数,zhào yào 照耀 着中华文化! 同学们,也许你认为自己对诗词还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没关系,相信你会在慢游诗词殿堂的过程中受到熏陶,lǐng lüè 领略 它的无线魅力。来吧,大赛桂冠,等你摘取!(1)依据拼音,把主持稿中的词语写正确。(2)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先圈出来,再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慢改为漫,线改为限 (3)小嵩拿不准“熏”字的笔顺,请你提示他,“熏”字第8笔是: 丨 (4)请把与主持稿中加点字读音一样的词语序号填在括号里。不计其数→ B 桂冠→ D A.数落B.数学C.冠军D.皇冠(5)主持稿第2句话中的“遗产”应理解为: B A.死者留下的财产,包括财物、债权等。B.泛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6)主持稿中的画线部分可以用 D 来代替。A.难以置信B.完好无缺C.无穷无尽D.一知半解(7)小嵩开始练读主持稿了,请给他提建议:第1自然段要读得 C ,第2自然段要读得 A A.有气势,起到鼓舞、号召作用B.短促急迫,传递紧张、害怕情绪C.充满自信,表达欣赏、赞美之意(8)主持人要表达准确,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A.诸葛亮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历史上享有盛誉。B.妈妈处心积虑地照顾我、培养我,希望我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C.王洪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她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D.你总是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能成什么大事?(9)主持人要多才多艺。下面符合欧阳询楷书书法特点的一项是 A A.笔力刚劲,字形竖长。B.化繁为简,笔画连绵。C.书写快捷,飘逸易识。D.劲瘦挺拔,曲线较多。【解答】(1)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在正确拼读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根据拼音,主持稿中的词语应写为:协调、象征、意境、照耀、领略。(2)考查错别字。漫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因此,“慢游”应是“漫游”。无限:没有穷尽;没有限量。因此,“无线”应是“无限”。(3)考查笔画、笔顺。“熏”字的笔顺为:撇、横、竖、横折、点、撇、横、竖、横、横、点、点、横折折撇、捺,因此第8笔是“丨”。(4)考查多音字。“数”读“shù”时,意思是数目;读“shǔ”时,意思是点算。因此,“不可计数”的“数”应读“shù”,“数落”的“数”应读“shǔ”。“数学”的“数”应读“shù”。故选:B。“冠”读“guān”时,意思是帽子;读“guàn”时,意思是冠军。因此,“桂冠”“皇冠”的“冠”应读“guān”,“冠军”的“冠”应读“guàn”。故选:D。(5)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由句子“古诗词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可知,这里的“遗产”是抽象的意义。故选:B。(6)考查词语理解与辨析。A、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B、完好无缺:完完整整,没有欠缺。C、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D、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由句子“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可知,应选“一知半解”。故选:D。(7)考查朗读。第1自然段写的是古诗词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它的特点,要读出赞美之情,故选:C;第2自然段主要是号召同学们要多读古诗词,要读出气势,起到鼓舞、号召作用,故选:A。(8)考查成语运用。ACD.正确。B.有误。“处心积虑”通常用于贬义,表示蓄谋已久,而此处用于形容妈妈对孩子的照顾和培养,显然不符合语境。故选:B。(9)考查书法绘画。欧阳询的楷书书法特点为笔力刚劲、字形竖长,符合这一特点的是选项A。选项B描述的是行书或草书的特点;选项C描述的是草书的特点;选项D描述的是瘦金体的特点。故选:A。故答案为:(1)协调 象征 意境 照耀 领略;(2)慢—漫 线—限;(3)丨;(4)B D;(5)B;(6)D;(7)C A;(8)B;(9)A。二、选择题(共1小题)2.以下是莫言小时候的读书故事,对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他最大的乐趣,一有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他看“闲书”,怕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他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班主任家访时对他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他适当地看一些“闲书”,这样形势才略有好转。A.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B.父亲反对莫言看“闲书”。C.莫言童年时迷恋看“闲书”。D.莫言的班主任支持他看书。【解答】从原文信息可以看出,莫言童年时的生活环境较为艰苦,没有电影、电视等娱乐设施,于是阅读成为了他最大的乐趣。尽管父亲反对他阅读所谓的“闲书”,但由于班主任的支持,他依然有机会阅读各种书籍。因此,选项C最为全面地概括了莫言童年时的读书经历。故选:C。三、解答题(共5小题)3.下面句子所描述的情景表现的成语是(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奔那里。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A.应接不暇 B.牵肠挂肚 C.如饥似渴 D.不求甚解【解答】A.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很多,来不及观赏。现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与题干语境不相符。B.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想念。与题干语境不相符。C.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如同饿了渴了急需饮食那样。与题干语境相符。D.不求甚解: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与题干语境不相符。故选:C。4.请根据“拐弯”一词的不同意思写句子。(1)行路时转变方向: 到了一个岔路口,她说:“往右边拐弯。” (2)形容思路发生转折或说话委婉: 道是那么直,他的心更不会拐弯。 【解答】要根据所给出的词义造句,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1)行路时转变方向:到了一个岔路口,她说:“往右边拐弯。”(2)形容思路发生转折或说话委婉:道是那么直,他的心更不会拐弯。故答案为:(1)到了一个岔路口,她说:“往右边拐弯。”(2)道是那么直,他的心更不会拐弯。5.我会填空。(1)诗中有景。《山居秋暝》中的“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被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长相思》中“ 山一程 , 水一程 ”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风一更 , 雪一更 ”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恶劣。诗中有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文天祥的生死无畏:“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陆游临终前的嘱托“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是王昌龄的豪情壮志。(2)“ 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解答】(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明月照耀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上流淌的景象,生动展现了山居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山一程,水一程”这句诗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词人通过翻山越岭、登舟涉水等动作,描绘了一幅旅程中充满艰辛和曲折的画面。“风一更,雪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恶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故答案为:(1)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一程 水一程 风一更 雪一更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2)不饱食以终日。6.默写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书写提示 ①书写内容:诗题,诗人朝代、姓名,诗的内容。 ②书写要求:写楷书,规范、端正、整洁。居中写,注意诗句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解答】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的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译文为: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面对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我忧愁难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故答案为: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7.一学期过去了,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认真回忆自己所读过的一本好书,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清楚推荐的理由。(至少两个方面) 我推荐《西游记》。《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满足了我对大英雄的所有的想象,他作为一个神话人物,身上却有着普通人该有的所有优良品质,说他是神其实更像人,他嫉恶如仇,爱护苍生,有责任心,对师傅和师兄弟忠诚不二,取经的信念异常坚定! 【解答】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与积累,选择自己最欣赏的名著进行推荐,然后写一写推荐的理由,语句要通顺,有条理。故答案为:我推荐《西游记》。《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满足了我对大英雄的所有的想象,他作为一个神话人物,身上却有着普通人该有的所有优良品质,说他是神其实更像人,他嫉恶如仇,爱护苍生,有责任心,对师傅和师兄弟忠诚不二,取经的信念异常坚定!四、【活动二】优秀传统文化之旅中国民间故事源远流长,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芒,反映了劳动人民鲜明的爱憎观。这些民间故事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读来趣味横生,受益匪浅。读了整本民间故事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8.一位同学参观诗词博物馆后写了感受,请你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3处错误。 参观了诗词博物馆,深感震憾与陶醉。馆内珍藏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领略到古人的智慧、机智与情感。每一首诗、每一句词,都仿佛穿越时空而来,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人文的情怀。【解答】 ①缺少主语,补充主语;②“震憾”错别字,改为“震撼”;③不合逻辑,“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领略到古人的智慧、机智与情感”应为“不仅领略到……更展现了……”。故答案为:参观了诗词博物馆,我深感震撼与陶醉。馆内珍藏的诗词作品,不仅让我领略到古人的智慧、机智与情感,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首诗、每一句词,都仿佛穿越时空而来,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人文的情怀。五、选择题(共4小题)9.以下不是“有一定速度地阅读”阅读策略的一项是( )A.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默读。B.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细致品读。C.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D.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默读。【解答】A、C、D正确。B.有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细致品读,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故选:B。10.小林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造性复述故事”比赛,下列哪种方法你不建议小林使用?( )A.代入角色,入情入境。 B.变换顺序,灵活复述。C.脱离文本,生动演绎。 D.大胆想象,补充细节。【解答】A、B、C方法合适。C.不合适。创造性的复述,不能改变原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能脱离文本。故选:C。11.这学期我们读过很多民间故事,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的一项是( )A.田螺姑娘 B.织女 C.海力布 D.蔺相如【解答】A、B、C都属于民间故事中的人物,D属于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故选:D。1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C.《聊斋志异》 D.《西游记》【解答】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中国古代小说。 故《聊斋志异》不属于四大名著。故选:C。六、解答题(共2小题)13.这个学期,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很多中国民间故事,请你向同学推荐阅读一个民间故事,写出推荐的理由。中国民间故事推荐卡 我想推荐的民间故事:《 神农尝百草 》 我的推荐理由: 神农尝遍百草,为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治病的草药,造福了天下百姓,令人敬佩,令后世敬仰。 【解答】作答时注意民间故事的名称、主要人物、主要内容相吻合。如:我推荐的民间故事是《神农尝百草》。推荐理由:神农尝遍百草,为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治病的草药,造福了天下百姓,令人敬佩,令后世敬仰。故答案为:神农尝百草神农尝遍百草,为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治病的草药,造福了天下百姓,令人敬佩,令后世敬仰。14.学校六年级开展“探寻艺术之美”主题研学活动,请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研学任务。任务一:访故居,我策划材料一 阿炳(1893年﹣1950年),本名华彦钧,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他一生经历坎坷,八岁出家当道士,随父学习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后来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以街头卖艺为生。 阿炳演奏技艺精湛,代表作有《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等。其中,二胡曲《二泉映月》广为流传,乐曲旋律时而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蜒而来;时而升腾跌宕,表达了对走过的人生道路的思索,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材料二阿炳故居参观指南故居地址:无锡市图书馆路30号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门票信息:免费开放,无需购票出行方式:①乘坐地铁1号或2号线至三阳广场站后,步行前往。②乘坐12、81、87、118、216、611、763路公交车至大东方百货站后,步行前往。③自驾前往。音乐研学组的同学要去寻访阿炳故居。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建议他们做好哪些活动准备?(1) 熟悉阿炳故居的参观指南。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阿炳生平。(3) 设计访谈问题,准备记录工具。 任务二:读故事,我借鉴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①者,虽②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③乎?君子是以④务学而好问也。——选自《书黄筌画雀》注释:①审:仔细观察。②虽:即使。③大者:做大事的人。④是以:因此。(4)有人指出黄筌画作中的错误是 画飞鸟时,颈和足都展开了,而实际上飞鸟不会同时展开颈和足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的启示是: 艺术创作需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需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 。任务三:听评论,我归纳 书法研学组的同学用下面这段话表达了对书法作品的认识。请你概括一下他们的观点。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关系,以及通篇布局上的彼此照应,呈现出结构布局之美。作品还体现着书法家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具有端庄刚健之美;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是他崇尚自然的体现。(5)他们的观点是: 书法作品呈现出结构布局之美,也体现着书法家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 。【解答】任务一:考查开放探究。音乐研学组的同学准备寻访阿炳故居,建议他们做好以下活动准备:(1)既然要寻访阿炳故居,那么对于故居的具体地址和时间等基本信息就一定要有了解。因此,第一个准备活动应该是熟悉阿炳故居的参观指南,包括故居的地址、开放时间等信息。(2)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阿炳和他的音乐,我们需要提前了解阿炳的生平和音乐作品,以便在参观时有更深刻的体会。(3)我们还需要设计访谈问题,以便在参观时向故居的工作人员或讲解员了解更多关于阿炳的信息和故事。准备记录工具,如笔、纸、相机或手机等,以便记录参观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感受。(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黄筌画作中的错误是飞鸟颈足皆展,不符合实际观察。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艺术创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和想象,否则可能会出现错误和偏差。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5)考查概括文章主旨。文中提到:“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关系,以及通篇布局上的彼此照应,呈现出结构布局之美。作品还体现着书法家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这句话主要描述了书法作品的结构布局之美和书法家的审美趣味、精神追求。因此,他们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书法作品呈现出结构布局之美,也体现着书法家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故答案为:(1)熟悉阿炳故居的参观指南;(3)设计访谈问题,准备记录工具;(4)画飞鸟时,颈和足都展开了,而实际上飞鸟不会同时展开颈和足 艺术创作需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需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5)书法作品呈现出结构布局之美,也体现着书法家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七、【活动三】生活寻美之旅15.课外阅读。《故乡的洋槐花》 在故乡,在滩涂,在谷雨走过,农舍瓦屋,家前屋后,乡间小路,单朵或成片,随处可见那凝固的、长在大地上的“云朵”。洁白的洋槐花,一团团、一簇簇盛开在春天的阳光里,绽放在乡土的气息中。 春临滩涂,背着书包的孩童如快乐的小鸟,穿行在密密匝匝的槐花丛中。依次开放的洋槐花,染白了一树树、一片片。洋槐花为蝶形花冠,样子别致,上身微黄短小,下身洁白如裙摆。春洇(yīn)开了,那纤弱、柔曼的花朵从衣胞里也慢慢舒展,在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的枝叶间小心翼翼地窥探着春光流年,这些春天的使者,宛似浓缩的折扇,又像一串串风铃沙沙摇曳。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 槐花飘香,引来了蝴蝶、小蜜蜂,这些小精灵们在温暖的阳光里,在洋槐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流连忘返,蜜蜂嗡嗡吮吸着这明媚的春光,吮吸着花的精髓,酿造出甘美的槐花蜜。 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满树的槐花,浓得拨不开。猴子一样的孩童争先恐后地蹿到树上,他们坐在枝丫上,一把一把捋着槐花,将它们装入篮中,塞入嘴里,满嘴的甘甜,清香芬芳,一直甜到肺,一阵阵欢笑从树上洒落,留在了春风里。 在这个季节里,洋槐花被一篮篮提回家,家家户户的门前晒场上,芦苇编织的柴席上,铺满了成片成片的洋槐花,乡邻们翻晒着洋槐花,花朵在他们的手中飞扬,在他们的期待中风干。冬天到了,农人的餐桌上,槐花面疙瘩就成了难得的美味,吃了一碗了,还要眼巴巴地望着锅里有没有,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 望不够的槐花,闻不够的槐花,吃不够的槐花,如今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而我,总在梦境,徜徉于故乡的槐花纷纷落落、层层叠叠铺就的回家的路。(1)围绕故乡的洋槐花作者回忆了哪些内容?用你学过的梳理信息的方法梳理下列内容。(2)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孩子的 动作 描写。从这个句子中,我看到一群 活泼、顽皮 的孩子。(3)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景物的 动态 (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洋槐花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家乡 美丽与生机 。(4)选出对“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中的“温暖”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D A.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槐花面疙瘩让人暖和。B.美味的槐花面疙瘩,给了农人舌尖上的温暖。C.农人能够再喝上一碗槐花面疙瘩后的满足和幸福感。D.由添加槐花面疙瘩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5)“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写一写这个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作者借故乡的洋槐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槐花飘香,引来了蝴蝶、小蜜蜂,这些小精灵们在温暖的阳光里,在洋槐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流连忘返,蜜蜂嗡嗡吮吸着这明媚的春光,吮吸着花的精髓,酿造出甘美的槐花蜜”可以概括为:洋槐花吸引蝴蝶、蜜蜂。结合“猴子一样的孩童争先恐后地蹿到树上,他们坐在枝丫上,一把一把捋着槐花,将它们装入篮中,塞入嘴里,满嘴的甘甜,清香芬芳,一直甜到肺,一阵阵欢笑从树上洒落,留在了春风里”可以概括为:孩童们争先恐后地摘槐花、吃槐花。结合“在这个季节里,洋槐花被一篮篮提回家,家家户户的门前晒场上,芦苇编织的柴席上,铺满了成片成片的洋槐花,乡邻们翻晒着洋槐花,花朵在他们的手中飞扬,在他们的期待中风干”可以概括为:乡邻们晒槐花。结合“冬天到了,农人的餐桌上,槐花面疙瘩就成了难得的美味,吃了一碗了,还要眼巴巴地望着锅里有没有,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可以概括为:乡邻们吃槐花面疙瘩。(2)考查描写手法、形象分析。句子“猴子一样的孩童争先恐后地蹿到树上,他们坐在枝丫上,一把一把捋着槐花,将它们装入篮中,塞入嘴里,满嘴的甘甜,清香芬芳,一直甜到肺,一阵阵欢笑从树上洒落,留在了春风里”中的“蹿”“捋”“塞”等动词,是对孩子的动作描写,表现孩子们争抢摘槐花的急切与满足。从这个句子中,我看到一群活泼、顽皮的孩子。(3)考查描写手法、句子理解与赏析。句子“春洇开了,那纤弱、柔曼的花朵从衣胞里也慢慢舒展,在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的枝叶间小心翼翼地窥探着春光流年,这些春天的使者,宛似浓缩的折扇,又像一串串风铃沙沙摇曳”是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写出了洋槐花柔美、灵动的特点,表现了春天家乡的美丽与生机。(4)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中的“温暖”指的是由添加槐花面疙瘩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故选:D。(5)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洋槐花盛开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洋槐花的喜爱之情。(6)考查体会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回忆故乡洋槐花的盛开、采摘、食用等场景,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眷恋,以及对渐行渐远的乡土文化的怅惘。故答案为:(1)景:洋槐花吸引蝴蝶、蜜蜂;事:孩童们争先恐后地摘槐花、吃槐花;乡邻们晒槐花;乡邻们吃槐花面疙瘩;(2)动作 活泼、顽皮;(3)动态 美丽与生机;(4)D;(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洋槐花盛开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洋槐花的喜爱之情;(6)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眷恋,以及对渐行渐远的乡土文化的怅惘。16.题目:我的 是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别忘记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哟!400字左右。【解答】范文:我的爸爸是工作狂叮铃铃闹钟响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妈妈做好了早餐,疲惫不堪的爸爸说:“让我多睡一会儿,昨天因为工作只睡了两小时。”说完爸爸又开始呼呼大睡了。“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伴随着好听的音乐,爸爸的老板打来了电话,他起床去工作了。我的爸爸,他是一名货车司机,有时候为了赶货,要连夜开车,几乎常年在外奔波。一天早上,我刚背好书包准备去上学,突然,一个人闯入了家中,只见他黑眼圈,像只大熊猫,皮肤黝黑,我疑惑地问妈妈:“这个人是谁啊?”“这是你的爸爸呀。”啊?爸爸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啦?紧接着,爸爸饭都没吃,脸也没洗,一股脑跑到床上,3、2、1,呼……巨大的鼾声像咆哮的狮子,爸爸这是多少天没睡觉呀。6小时、12小时、24小时,爸爸还在睡。终于过了一天半的时候,爸爸醒了,他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挠了挠快要飞上天的头发,接着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又奔向他的工作岗位了,留下的只有他那忙碌的背影。望着爸爸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爸爸工作这么疯狂,其实是为了这个家,为了省钱,他只能吃点咸菜,煮点泡面凑活,每天不分昼夜地穿梭于公路上,睡觉时间很少,而且经常黑白颠倒。我的爸爸,他就是个工作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