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答案1.A2.C3.A4.B5.A6.C7.D8.C9.B10.A11.B12.B13.B14.B15.C16.(1)演变:秦代实行郡县二级制:汉代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唐代实行道州县三级制。(2)措施:唐朝前期,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宋朝实行路州县三级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17.(1)原因:宋教仁认为责任内阁制可以限制总统权力,防止总统独裁:责任内阁制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总统专断。(2))简评:宋教仁的民主方案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它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来限制总统权力,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但是,在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专制传统根深蒂固,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宋教仁的民主方案难以实现。18.(1)历史背景: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民族意识觉醒;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为法律书籍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北美殖民地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接受了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2)特点: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上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19.论题: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是“统”与“治”的结合。阐述: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一方面通过“统”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如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治”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如汉朝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治理国家。在“统”与“治”的结合中,中国舌代的国家治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之,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是“统”与“治”的结合,这种治理模式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又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