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饮食与健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淀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初步学会,“淀粉遇到碘酒有变蓝的性质”实验,并能够设计实验,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2.在设计“淀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及“检验食物中淀粉”实验的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3.激发学生对研究食物营养的兴趣,进而产生健康饮食的意识。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对“饮食与健康”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也存在不科学的认识,更多的孩子也没有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有一些偏食,挑食的习惯。因此,纠正学生生活中错误的前概念,使学生真正认识食物中的营养,对他们进行饮食与健康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四年级的孩子无论是观察能力还是动手实验能力都有了一些基础,他们不再满足于直接获得新知,而是希望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更充裕的时间去自主探究,这也正是课标中强调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抓住“淀粉是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这个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以满足学生的需要。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初步学会,“淀粉遇到碘酒有变蓝的性质”的实验,并能够设计实验,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2.教学难点:运用淀粉遇到碘酒可以变蓝的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谈话:你们喜欢看小魔术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生:感兴趣并表示喜欢看。2.魔术表演:《燃烧的手绢》。3.魔术揭秘(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体会魔术中可能蕴含科学道理。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心理准备。增加科学探究的信心。)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知道淀粉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1.表演小魔术-----变色字。生:观看魔术,对此现象产生兴趣。2.揭示课题-----饮食与健康。(用“魔术”的方式演示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集中探究问题。)3.谈话:这个小魔术是怎么回事呢?生:思考小魔术的秘密。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生:设计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找到魔术的秘密。(集中话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生:汇报:将本组写在卡片上的字贴在黑板上展示,并讲解:用淀粉写字,用碘酒喷,字就会变蓝。(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的能力。)6.教师实验,再次验证,得出结论:淀粉遇碘酒会变蓝。生:观察(规范学生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淀粉遇碘酒有变蓝的性质”。)7.提问:现在谁能解释一下,这个小魔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吗?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释魔术的秘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8.讲解并演示:碘酒是一种药品,淀粉是我们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课件演示淀粉对人体的作用。生:听并看老师解释碘酒与淀粉的相关知识。观看课件,对淀粉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讲解及课件演示,使学生对淀粉的作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下节课的了解如何健康饮食打下基础。)9.讲解:出示红薯淀粉,红薯淀粉证明什么?那红薯中的淀粉遇到碘酒会不会变蓝呢?咱们试一试。生:分析老师的问题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红薯淀粉及红薯遇碘酒会变蓝来建立食物中的淀粉也会变蓝的概念,为下一环节打基础。)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1.谈话:我们所需要的淀粉是从哪里得来的呢?生:思考、交流从食物中获得。(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也适当的控制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从上一环节的小魔术导致的高涨情绪平静下来,能够静下来思考问题,认真实验。)2.讨论:怎么才能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呢?生:思考、交流往食物上滴碘酒进行检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4.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生:汇报:利用食物投影展示本组的实验结果及实验记录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到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大概规律以后,对其他食物进行推测,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平时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淀粉。但是,那些不含有淀粉的食物我们为什么还要吃呀?是不是像同学们想象的那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研究关于这个问题。活动3【活动】延伸活动表演小魔术,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将问题带到课下,继续研究。1.表演小魔术《红花绿叶》。生:观看魔术产生探究的兴趣。2.谈话“其实这幅画是用蔬菜和水果榨成汁,包括喷壶里的液体也是,回家以后大家可以自己去试试看,看谁成功并能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知识拓展,通过探究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验不但可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营养还可以检验出食物的酸碱性。激趣,使探究延伸到课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