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1节 免疫调节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4章 免疫调节
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其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导致,其中我国甲型流感最常见。
同学之间聚集性增加,学校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随之增加,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也进入了流行季节。
如果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神经系统能感觉到它们入侵吗?能靠反射作出反应吗?
人体能靠激素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免疫系统
情 境 导 入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清除“非己”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从而维持 。
内环境的稳态
(2)“变坏的”自身细胞:自身衰老、死亡、损伤、癌变的细胞。
【非己】--“敌人”
(1) 外来的入侵者:侵入身体的各种病原体(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 。
问题1:当流感病毒感染正常个体,机体进行调节机制的结构和物质基础是什么?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
系统
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问题1:当流感病毒感染正常个体,机体进行调节机制的结构和物质基础是什么?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器官
1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2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都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3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战场”
“士兵”
“武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游戏时光:根据自我介绍,猜猜我是谁?
人体内的免疫器官示意图
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微生物。
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骨髓
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胸腺外观
1.免疫器官
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分化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T淋巴细胞的功能:在免疫反应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B淋巴细胞的功能:识别、呈递抗原。
巨噬细胞
增殖、分化、发育
增殖分化发育
骨髓中的
淋巴干细胞
B细胞
T细胞
胸腺
迁移至淋巴器官
表面有Y型结构
(细胞表面受体)
2.免疫细胞
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造血干细胞
分化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抗原呈递细胞(APC)
那么抗原是什么
抗原(Ag)
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大多数为蛋白质)。
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或结合,激活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种类:
(1)外源性抗原:例如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
(2)内源性抗原:例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或多糖。
1.APC摄取抗原
2.加工、处理抗原
3.呈递抗原
说明: 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游离的抗原,只能识别APC呈递的抗原。
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
拓展提升
阅读以上两则资料,思考血清为何可以使病毒失去活性?
3.免疫活性物质
(1)概念:是指由 或 产生的,
并 的物质。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
其他细胞
抗体
溶菌酶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2)类型
资料1.提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复。
资料2.被蛇(或狗)咬伤后需要尽快注射相应的抗毒血清。
抗 体:
①化学本质?
蛋白质。
②作用?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抗原
抗体
③特性?
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抗体结构模式图
使抗原无法入侵细胞
使吞噬细胞更易吞噬
吞噬细胞
病原体
④来源?
浆细胞。
细胞因子 来源及功能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因子
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过程的小分子蛋白质。
概念
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细胞和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由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或活化的T细胞产生
能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等。
由活化的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等产生
能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使肿瘤组织发生坏死等。
来源及功能
溶菌酶
来源
功能
多种细胞,如唾液腺/泪腺/乳腺细胞、吞噬细胞等都能合成
血浆、唾液、泪液、乳汁等
分布
可使细菌溶解或使病毒失活。
作用机理: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被溶菌酶水解后,细胞壁破损,细菌失去保护易破裂死亡。
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在骨髓中成熟)
(迁移到胸腺成熟)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造血干细胞
不产生
免疫细胞
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
能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碱性酶
若某病原体突破了两道防线
我们是最后一道防线,来吧!
问题2:机体会发生哪些调节机制来抵御流感病毒带来的危害呢
项目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组成
来源
作用对象
类型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
主要针对特定抗原起作用
生来就有,遗传获得
后天获得
【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机体的免疫功能。
阅读教材p69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人体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下列情况属于哪道防线?
①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____________
②体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______________
③唾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______________
④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______________
⑤吞噬细胞将白喉杆菌吞噬消化______________
⑥胃液中的盐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结构__________
⑦被白喉杆菌入侵的细胞在T淋巴细胞的辅助下被清除______________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区分人体的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共同实现 、 和 三大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他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2.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正常:
异常:
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2)免疫自稳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正常:
异常:
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正常:
异常:
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并消除
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的三道防线
实现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皮肤、黏膜)
(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结构
功能
相适应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B.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C.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
D.胸腺和骨髓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
D
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D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该功能过强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
B.免疫自稳是机体清除突变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C.免疫监视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该功能过强会导致组织损伤
D.免疫功能的实现要依靠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并非全都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