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监测试卷九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文明成果是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下列文明成果出自古代不同文明地区,突出体现了古代文明的
A.传承性 B.多元性 C.交互性 D.同一性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
A.维护奴隶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维护公民的利益 D.维护封建主的利益
3.“在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材料中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如下图一组图片分别是古罗马万神殿、美国最高法院和法国国民议会大厦,从这组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
A.罗马法奠定了欧美民法的基础 B.体现法律的庄严肃穆公正无私
C.古罗马建筑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D.体现的是权力的来源至高无上
5.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两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A.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B.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C.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D.基督教在西欧的地位
6.杰出人物可以推动历史的进步。以下人物的共同贡献是
A.维护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B.推动了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C.造就了罗马帝国的辉煌 D.为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作出了贡献
7.《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中“重要的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C.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A.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深刻影响了中世纪的欧洲发展
C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D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
9.构建知识结构图,有助于整体把握所学知识。下图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填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欧洲庄园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0.下图是某幅名画,下列事件与这幅名画创作时间最接近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B.日本大化改新
C哥伦布到达美洲 D.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1.意大利人阿尔贝蒂(1404—1472)说: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装修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健壮的马匹。他的话反映了
A.民主科学的主张 B.天赋人权的思想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2.每当英国新一届政府产生的时候,英王都要到下院宣布,但讲稿是即将上任的内阁政府写的,英王只按稿子念,不去修改一个字,这一变化始于
A.英格兰颁布《大宪章》 B.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D.议会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13.下表为小历同学最近阅读的部分书目,由此可知,小历同学最近研究的国家是
目录(部分) 一、殖民时代……………………2 二、独立风云……………………10 三、宪法立国……………………28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4.“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C.西方的专制统治不如东方根深蒂固 D.西方国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15.如图是“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的诞生和传播”的时空坐标,其中“□”处应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16.2028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俄罗斯举行,广大球迷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俄罗斯,在南美洲也有一项著名的国际足球赛事——“南美解放者杯”,“南美解放者”指
A.章西女王 B.扎格鲁尔 C.玻利瓦尔 D.甘地
17.学习历史过程中,多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8.“自从1414年第一批街灯亮起,灯夫这一职业就存在了。他们拿着火把爬上梯子,确保夜晚的城市不至于只能由月亮照亮。”使灯夫的技能不再有价值的发明家是
A.牛顿 B.本茨 C.瓦特 D.爱迪生
19.观察下图表,导致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A.海外殖民战争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工业化及城市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0.某历史杂志中世界近代史专栏展示了下列内容,据此推断该专栏的标题是
A.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B.多彩的近代艺术宝库
C.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 D.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21.下表说明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数据统计表
时间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人 参战人员/亿人 伤亡人数/亿人 财产损失/亿美元
1914—1918 30多个 约15亿 0.7亿 超过0.3亿 3000多亿美元
A.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B.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C.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D.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22.1920年苏俄共产党员恰什金给中央的信中说:“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为此,苏俄实行
A.农民赎买土地 B.征收粮食税 C.余粮征集制 D.两个五年计划
23.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24.“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预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美国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经济危机困境 B.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C.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D缓和劳工矛盾
25.以下一组照片说明
A.英美盟军是胜利的保障 B.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C.欧洲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D.国际合作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6.欧共体建立后,内部资金、剩余劳动力及商品的流动有了更广阔的场所,对合理利用投资、解决失业和生产过剩,加速商品、资本及劳务的流通交换,进而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发展均有积极意义。材料反映了欧共体建立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B.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 D.消除了欧洲各国之间的隔阂
27.如图是万隆会议10周年纪念铜章,两个大写字母A分别代表亚洲(ASIA)与非洲(AFRICA),中间的罗马数字X代表10周年。这一纪念章表现了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 B.亚非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
C.亚非国家改变了两极格局 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主权
28.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C.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9.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8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债从6300亿美元增至12397亿美元,增加了近1倍。这9年,发展中国家支付的外债利息高达5500多亿美元,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陷入深重的经济危机之中。面对上述“危机”,发展中国家应
A.积极参加不结盟运动冲击两极格局 B.大幅提高关税以维护民族经济发展
C.与西方进行外交谈判减少外债利息 D.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不断努力
30.通过了解“历届世博会主题(部分)”,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关心的共同主题是
年份 国家 城市 主题
1984 美国 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99 中国 昆明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15 意大利 米兰 滋养地球,生命之源
2025 日本 大阪 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
A.加强经济全球化 B.维护世界和平 C.推进政治多极化 D.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近代以来大西洋沿岸地区的人口迁移
——张芝联《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日】21世纪研究会编《食物的世界地图》
(1)根据所学知识,从图中标画出1500—1900年间大西洋沿岸人口迁移路线。(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铃薯的发源地。(2分)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铃薯在16世纪前后传播范围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原因。(4分)
(3)综上所述,人口迁移和马铃薯的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早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王绪苓《浅析拉美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居住在工厂近旁,他们也会形成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城市愈大,搬到里面就愈有利,因为这里有铁路,有运河,有公路……可以挑选的熟练工人愈多;在城市开办新的企业,比起不仅材料和机器要预先从其他地方运来、而且工人也要预先从其他地方运来的地方……花费比较少的钱就行了;这里有顾客云集的市场和交易所,这里跟原料市场和成品销售市场有直接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能够获得惊人迅速地成长。
——改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国家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影响了近代西方城市的发展。(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使它认为自己有能力领导世界,并以“世界领袖”自居。但是这一总战略的实施却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及意识形态等方面与苏联的战略相遭遇。这导致两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转向,即逐渐脱离大国合作政策而转向对抗。这场长达40多年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分庭抗礼的争斗,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世界的撕裂。
——摘编自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朝着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则逐步走向分裂和解体。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阵营都崛起了新的力量中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三、进入21世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这表明,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齐卫平《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特征》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出现的新的力量中心的发展表现(2分)?它们的出现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如何才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0分)
观察上边图示,请从图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事,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2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