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书写园地。(7分)
1.(7分)书写园地。
翠微是山,纤凝是云,雨称灵泽,海叫沧渊。除此之外,太阳又叫扶光,月亮又称望舒。
   
二、读拼音,写字词。(8分)
2.(8分)读拼音,写字词。
(1)hūn lǐ    开始了,穿着白shā    的新娘wǎn    着新láng    站在舞台中间,朋友和长bèi    们向他们fū qī    二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2)妈妈时常dīng zhǔ    我,做事情一定不能lǎn duò    ,否则将来会后huǐ    的。
(3)这位阿sǎo    为了革命不怕xī shēng    的气概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动容。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14分)
3.(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雏鸟(cú) 剔除(tī) 榨油(zhà) 亥时(hài)
B.垂蔓(màn) 擅长(shàn) 炊烟(cuī) 嗜好(shì)
C.冠军(guàn) 绰约(chuò) 嫌弃(xián) 罕见(hǎn)
D.勉强(qiǎng) 执拗(niù) 削弱(xuē) 任务(rén)
4.(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卢沟桥的设计造型______典雅,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2)眼看天黑了,爸爸还没有回来,母亲心里______万分。
(3)我们要______充沛的精力,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
(4)我们如果遇到了意外事故,应______些,千万不要惊惶失措。
A.精妙 焦急 坚持 安静
B.精巧 焦急 保持 镇定
C.精巧 着急 坚持 镇定
D.精妙 着急 保持 安静
5.(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花,她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空中徐徐降落。
B.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虚。
C.祖国繁荣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D.这篇小说的美中不足之处是篇幅稍短了些。
6.(2分)下列句子中的顿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三“木”成“森”,三“日”成“晶”,“日”、“月”成“明”字。
B.《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C.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皆为脍炙人口的诗句。
D.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千米和前方一、二十千米范围内的地面。
7.(2分)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是(  )
①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②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③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④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
⑤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从秋叶的飘零中,_____;从归雁的行列中,_____;从冰雪的消融中,_____;从穿石的滴水中,_____;从蜂蜜的浓香中,_____。
A.⑤③④①② B. ④ C.④⑤①③② D.②④③⑤①
8.(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海力布告诉人们大地要被海水淹没的消息,他就会变成石头。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有去。
D.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9.(2分)下列对这段话关键信息的提取,最准确的一项是(  )
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音比高速公路约低5~10分贝。而喷气客机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它们在大气中造成大面积酸雨,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A.高铁环境污染小。
B.高铁噪音低。
C.喷气客机环境污染大。
D.喷气客机破坏生态平衡。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0.(6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温暖”写句子:
①(形容天气)   
②(形容感受)   
(2)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兴高采烈:   
(3)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用相同的写作手法仿写句子)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1.(10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实在是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这句话出自    (作者)写的《白鹭》一文。作者通过    、    、    三幅画面,写出了白鹭的美。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    之情。
(2)面对时光流逝,陶渊明发出这样的感叹:“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当我们的朋友不好好学习,浪费光阴时,我们可以用岳飞的“    ,    ,    ”进行劝告。
(3)《示儿》中的“    ,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抒发了对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恨。《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强烈期待有大批人才挽救垂危国家的诗句是“    ,    ”。作为中国少年的我们更应明白梁启超先生所说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六、口语交际。(2分)
12.(2分)口语交际舞台。
某校五(1)班举行“民间故事推介会”活动,请你来参加。你能给大家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吗?请将故事的内容和你推荐的理由简要地写一下吧。
七、阅读理解。(23分)
13.(11分)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①冰雹,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夏天,山顶的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0℃以下。
④夏天的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低于0℃的小水滴,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低于0℃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地翻腾,不断与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变成冰雹了。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冰雹一般发生在春末和夏季晴朗的早晨。
B.冬天,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也不容易发生。
C.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是有其科学道理的,很多自然现象,认真分析的话,是可以找到科学根据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引出说明内容的作用。
B.第①段加点的句于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冰雹的破坏性大。
C.小冰粒在空中翻腾,与低于0℃的水滴碰撞,立刻就从高空中降落下来变成冰雹了。
(3)读懂文章内容后,填空:
冰雹形成的过程是:水汽——水滴——    ——    ——    。
(4)第⑤自然段中“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比较”能否删去?为什么?
(5)《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你认为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14.(12分)
不平常的信
谢根林
1945年3月,为抢占一个小型机场,我和战友们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这次战斗,对我军的反击至关重要。尽管敌众我寡,战斗非常艰苦,非常惨烈,但最终,日军     ,我们取得了胜利。
战斗中,我的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了。
为了不让英雄的母亲难过,排长说:“我们定期给英雄的妈妈写信吧。”我说:“不行啊,赵蒙生的笔迹和我们的不一样。”排长说:“不要紧,赵蒙生最近写了入党申请书,我照他的笔迹写,错不了。再说,蒙生他妈也不认识字,信只能叫别人念。”
排长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娘:
俺在部队上挺好的,您千万不要记挂俺。部队上有吃的,饿不着;冬天有棉袄穿,冻不着。仗看来快要打完了,日本鬼子的日子长不了了。俺们快要过上好日子了。等仗一打完,俺就回来看您老人家。俺们排的同志们都挺好的,大家可团结了。最近,俺们端掉了鬼子的一个机场……
我们原以为     的,信寄不到大娘的手里。可过了一阵子,却收到了英雄母亲的回信,大伙儿高兴极了,就叫排长给念念。
孩子:
你真是好样的,有点像你爹。在部队上一定别给咱家乡丢脸,要多打鬼子。
前几天,鬼子又来烧房子了。可咱不怕,房子烧了,咱还可以再盖。小鬼子可坏啦,游击队会收拾他们的。娘盼着胜利的那一天哪!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母亲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了这样的一封信……
信是从赵蒙生家乡寄来的,看完后,我们都哭了。信是这样写的——
前线的孩子们:
蒙生妈去年夏天被日军杀害了,她寄给你们的信都是我代笔的。蒙生妈生前对我说,她早就猜到蒙生不在了。为了让你们安心打鬼子,要我坚持给你们回信。她说:“他叔,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俺那孩子看来已经不在了。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他们是怕俺伤心才给俺写信的。他们的信一到,俺就知道俺那孩子走了,因为俺那孩子是从来不往家里写什么信的,也从来不叫别人代写信的,俺跟他说过,要一心一意打鬼子,不打完鬼子,就别回来,也不要写信来……”
(有删改)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短文中的横线上。
落荒而逃 势不可当 兵荒马乱 家破人亡
(2)用简短的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填一填,理清短文层次。
(4)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写序号。
“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为什么?   
A.“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一封信,因为这封信是“我们”写给赵蒙生的母亲的,代表着“我们”对她的爱。
B.“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赵蒙生的母亲写来的,赵蒙生的母亲对胜利充满信心。
C.“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这封信说出了真相,原来“我们”“欺骗”赵蒙生的母亲,她也在“欺骗”“我们”,这些“欺骗”都是因为爱。
D.统指三封信,不具体指哪一封。
(5)文中有对赵蒙生的母亲进行侧面描写的语句,哪一处最打动你?用横线画出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赵蒙生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写写你的感受。
八、习作。(30分)
15.(30分)习作。
每天,我们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笑容:温暖的笑、开心的笑、嘲讽的笑、苦涩的笑……这些“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请以“_____的笑”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一两件事写一写,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400字左右。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题号 3 4 5 6 7 8 9
答案 C B B C B A A
一、书写园地。(7分)
1.(7分)书写园地。
翠微是山,纤凝是云,雨称灵泽,海叫沧渊。除此之外,太阳又叫扶光,月亮又称望舒。
 翠微是山,纤凝是云,雨称灵泽,海叫沧渊。除此之外,太阳又叫扶光,月亮又称望舒。 
【解答】故答案为:
翠微是山,纤凝是云,雨称灵泽,海叫沧渊。除此之外,太阳又叫扶光,月亮又称望舒。
二、读拼音,写字词。(8分)
2.(8分)读拼音,写字词。
(1)hūn lǐ 婚礼  开始了,穿着白shā 纱  的新娘wǎn 挽  着新láng 郎  站在舞台中间,朋友和长bèi 辈  们向他们fū qī 夫妻  二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2)妈妈时常dīng zhǔ 叮嘱  我,做事情一定不能lǎn duò 懒惰  ,否则将来会后huǐ 悔  的。
(3)这位阿sǎo 嫂  为了革命不怕xī shēng 牺牲  的气概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动容。
【解答】故答案为:
(1)婚礼 纱 挽 郎 辈 夫妻;
(2)叮嘱 懒惰 悔;
(3)嫂 牺牲。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14分)
3.(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雏鸟(cú) 剔除(tī) 榨油(zhà) 亥时(hài)
B.垂蔓(màn) 擅长(shàn) 炊烟(cuī) 嗜好(shì)
C.冠军(guàn) 绰约(chuò) 嫌弃(xián) 罕见(hǎn)
D.勉强(qiǎng) 执拗(niù) 削弱(xuē) 任务(rén)
【解答】A.有误,“雏鸟”的“雏”读音应为“chú”。
B.有误,“炊烟”的“炊”读音是“chuī”。
C.正确。
D.有误,“任务”的“任”读音是“rèn”。
故选:C。
4.(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卢沟桥的设计造型______典雅,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2)眼看天黑了,爸爸还没有回来,母亲心里______万分。
(3)我们要______充沛的精力,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
(4)我们如果遇到了意外事故,应______些,千万不要惊惶失措。
A.精妙 焦急 坚持 安静
B.精巧 焦急 保持 镇定
C.精巧 着急 坚持 镇定
D.精妙 着急 保持 安静
【解答】精妙:指精致巧妙,形容事物的构思、设计或技艺等非常精细且富有创意。
精巧:指精致而灵巧,形容事物的外形、结构或制作工艺等非常精细且巧妙。
焦急:指心里非常着急,形容因担心、害怕、期待等原因而感到不安、急切。
着急:指心里感到急躁不安,形容因某种原因而急于求成或急于解决某事。
坚持: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形容在面对困难、挑战或诱惑时,依然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信念或行动。
保持:指维持某种状态、水平或习惯,使其不发生变化。
安静:指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形容环境或人的状态非常宁静、平和。
镇定:指情绪稳定,不慌张,形容在紧张、危险或复杂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从容。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应依次填:精巧、焦急、保持、镇定。
故选:B。
5.(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花,她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空中徐徐降落。
B.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虚。
C.祖国繁荣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D.这篇小说的美中不足之处是篇幅稍短了些。
【解答】A.玲珑剔透:形容玉石、竹木等雕镂的器物,结构奇巧,工艺精细,孔窍明晰。也指孔穴通透的建筑物或太湖石。符合语境。
B.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来形容废寝忘食的老师,不恰当。
C.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符合语境。
D.美中不足:虽然很好,却还有令人感到遗憾或不满意的地方。符合语境。
故选:B。
6.(2分)下列句子中的顿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三“木”成“森”,三“日”成“晶”,“日”、“月”成“明”字。
B.《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C.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皆为脍炙人口的诗句。
D.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千米和前方一、二十千米范围内的地面。
【解答】A有误。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日”、“月”之间的顿号应去掉。
B、有误。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这里《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并列的书名,顿号使用错误,应删去顿号。
C、正确。
D、有误。“八九千米”“一二十千米”是相邻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概数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这里顿号使用错误,应删去顿号。
故选:C。
7.(2分)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是(  )
①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②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③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④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
⑤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从秋叶的飘零中,_____;从归雁的行列中,_____;从冰雪的消融中,_____;从穿石的滴水中,_____;从蜂蜜的浓香中,_____。
A.⑤③④①② B. ④ C.④⑤①③② D.②④③⑤①
【解答】结合“从秋叶的飘零中”可以想到“季节的变换”,“归雁的行列中”可以想到“集体的力量”,“冰雪的消融”可以想到“春天的脚步”,“穿石的水滴”告诉我们“坚持”的道理,“蜂蜜的浓香”可知是蜜蜂的“辛勤劳动”的结果。
故选:B。
8.(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海力布告诉人们大地要被海水淹没的消息,他就会变成石头。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有去。
D.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解答】A.正确。
B.有误,成分残缺,去掉“使”或者“由于”其中之一。
C.有误,不合逻辑,前后矛盾,“全班同学”包括“我”,改为“除了我之外,班上的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
D.有误,语意重复。原句中“防止不要”连续使用造成语意错误,可删除“不要”。
故选:A。
9.(2分)下列对这段话关键信息的提取,最准确的一项是(  )
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音比高速公路约低5~10分贝。而喷气客机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它们在大气中造成大面积酸雨,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A.高铁环境污染小。
B.高铁噪音低。
C.喷气客机环境污染大。
D.喷气客机破坏生态平衡。
【解答】阅读语段可知,这段话对把“电气化高速铁路”和“喷气客机”进行比较,说明了电气化高速铁路环境污染小。
故选:A。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0.(6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温暖”写句子:
①(形容天气) 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云层,不再那般炽热,变得十分温暖,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②(形容感受) 朋友在我失落时给予的安慰,像一股暖流,让我的心瞬间温暖起来。 
(2)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兴高采烈: 一听到要去游乐园的消息,妹妹眼睛一下子亮了,嘴里不停地喊着“太棒啦!太棒啦!”,然后迫不及待地跑去翻出自己的小背包,开始往里面装零食和玩具,那股兴奋劲儿,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到游乐园去。 
(3)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用相同的写作手法仿写句子)
 蓝的天,白的云,欢快的鸟儿和蝴蝶,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卷,比城市里那些色彩艳丽的广告牌或是造型奇特的建筑,好看多了。 
【解答】(1)①形容天气时,要结合具体的天气场景,体现出温度适宜、让人感觉暖和的特点。
②形容感受时,需联系情感层面,突出因某种事物或情感而产生的内心温暖的体验。
(2)先明确“兴高采烈”表示人情绪高涨、非常兴奋的状态,然后围绕这一核心,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能体现这种状态的具体场景。
(3)首先分析原句结构,原句先写“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别有风趣的装饰”,接着将其与“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对比,突出前者的“可爱”。仿写时,要先选取合适的事物组合成一幅画面,再选取与之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凸显所写画面的优势。
故答案为:
(1)①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云层,不再那般炽热,变得十分温暖,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②朋友在我失落时给予的安慰,像一股暖流,让我的心瞬间温暖起来。
(2)一听到要去游乐园的消息,妹妹眼睛一下子亮了,嘴里不停地喊着“太棒啦!太棒啦!”,然后迫不及待地跑去翻出自己的小背包,开始往里面装零食和玩具,那股兴奋劲儿,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到游乐园去。
(3)蓝的天,白的云,欢快的鸟儿和蝴蝶,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卷,比城市里那些色彩艳丽的广告牌或是造型奇特的建筑,好看多了。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1.(10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白鹭  实在是 一首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  。”这句话出自 郭沫若  (作者)写的《白鹭》一文。作者通过 白鹭钓鱼图  、 白鹭瞭望图  、 白鹭低飞图  三幅画面,写出了白鹭的美。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 喜爱与赞美  之情。
(2)面对时光流逝,陶渊明发出这样的感叹:“ 盛年不重来  ,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当我们的朋友不好好学习,浪费光阴时,我们可以用岳飞的“ 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进行劝告。
(3)《示儿》中的“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抒发了对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恨。《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强烈期待有大批人才挽救垂危国家的诗句是“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不拘一格降人材  ”。作为中国少年的我们更应明白梁启超先生所说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解答】(1)本题考查对郭沫若《白鹭》一文的理解。《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 1942 年 10 月创作的一篇散文,后收入《沫若文集》第七卷。文中开篇便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将白鹭比作诗,突出其精巧。随后描绘了多幅画面,如白鹭钓鱼图,在清水田里,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田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钓”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展现白鹭的悠然自得,与清水田的宁静澄澈融为一体;白鹭瞭望图,晴天清晨,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绝顶,看似不安稳却很悠然,引发读者无限遐想;白鹭低飞图,黄昏空中偶见白鹭低飞,这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且具有生命感。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对陶渊明《杂诗》和岳飞《满江红》中名句的理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自东晋陶渊明的《杂诗》,意思是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强调时光的宝贵,提醒人们珍惜青春时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南宋岳飞的《满江红》,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同样是劝人珍惜年少时光,积极进取。
(3)本题考查对陆游《示儿》、龚自珍《己亥杂诗》以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名句的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南宋陆游的《示儿》,诗人临终之际,知道一切皆空,唯一的悲痛是没能亲眼见到国家统一,体现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诗人希望上天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降下各种人才,表达了对国家人才的渴望。“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强调当今时代的责任在于少年,少年的智慧、强大关乎国家的兴衰,激励少年奋发图强。
故答案为:
(1)白鹭 一首诗 散文诗 郭沫若 白鹭钓鱼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低飞图 喜爱与赞美;
(2)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3)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六、口语交际。(2分)
12.(2分)口语交际舞台。
某校五(1)班举行“民间故事推介会”活动,请你来参加。你能给大家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吗?请将故事的内容和你推荐的理由简要地写一下吧。
【解答】根据积累推荐即可。
故答案为:
《孟姜女哭长城》写了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孟姜女的执着让我很感动。
七、阅读理解。(23分)
13.(11分)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①冰雹,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夏天,山顶的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0℃以下。
④夏天的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低于0℃的小水滴,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低于0℃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地翻腾,不断与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变成冰雹了。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A.冰雹一般发生在春末和夏季晴朗的早晨。
B.冬天,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也不容易发生。
C.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是有其科学道理的,很多自然现象,认真分析的话,是可以找到科学根据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A.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引出说明内容的作用。
B.第①段加点的句于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冰雹的破坏性大。
C.小冰粒在空中翻腾,与低于0℃的水滴碰撞,立刻就从高空中降落下来变成冰雹了。
(3)读懂文章内容后,填空:
冰雹形成的过程是:水汽——水滴—— 小冰晶  —— 冰粒  —— 冰雹  。
(4)第⑤自然段中“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比较”能否删去?为什么?
(5)《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你认为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有误,文中第②段表明,春末和夏季,冰雹多在中午前后下,并非“晴朗的早晨”;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根据第④段,小冰粒要在空中不断翻腾、多次与低于0℃的小水滴碰撞,直到重量足够大,上升气流无法携带时才会降落成冰雹,并非“立刻”。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第④段可知,水汽先凝结成水滴,水滴冻成小冰晶,小冰晶兼并小水滴成冰粒,冰粒再反复包裹冰层,最终形成冰雹。
(4)本题考查语言分析。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分析原因。理由:“比较”表程度,说明冬天空气稳定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稳定。若删去,就变成冬天空气绝对稳定,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5)本题考查标题分析。首先回答:好,然后分析原因。以疑问式标题,既点明说明内容(夏天热却下冰雹的原因),又能引发读者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1)A;
(2)C;
(3)小冰晶 冰粒 冰雹;
(4)不能删去。“比较“表示程度,说明冬天空气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删去后会变成“冬天空气稳定“,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说明文的准确性。
(5)这个标题很好。它以疑问形式直接点出文章核心内容,既引发读者兴趣,又明确了说明对象和范围。
14.(12分)
不平常的信
谢根林
1945年3月,为抢占一个小型机场,我和战友们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这次战斗,对我军的反击至关重要。尽管敌众我寡,战斗非常艰苦,非常惨烈,但最终,日军  落荒而逃  ,我们取得了胜利。
战斗中,我的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了。
为了不让英雄的母亲难过,排长说:“我们定期给英雄的妈妈写信吧。”我说:“不行啊,赵蒙生的笔迹和我们的不一样。”排长说:“不要紧,赵蒙生最近写了入党申请书,我照他的笔迹写,错不了。再说,蒙生他妈也不认识字,信只能叫别人念。”
排长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娘:
俺在部队上挺好的,您千万不要记挂俺。部队上有吃的,饿不着;冬天有棉袄穿,冻不着。仗看来快要打完了,日本鬼子的日子长不了了。俺们快要过上好日子了。等仗一打完,俺就回来看您老人家。俺们排的同志们都挺好的,大家可团结了。最近,俺们端掉了鬼子的一个机场……
我们原以为  兵荒马乱  的,信寄不到大娘的手里。可过了一阵子,却收到了英雄母亲的回信,大伙儿高兴极了,就叫排长给念念。
孩子:
你真是好样的,有点像你爹。在部队上一定别给咱家乡丢脸,要多打鬼子。
前几天,鬼子又来烧房子了。可咱不怕,房子烧了,咱还可以再盖。小鬼子可坏啦,游击队会收拾他们的。娘盼着胜利的那一天哪!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母亲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了这样的一封信……
信是从赵蒙生家乡寄来的,看完后,我们都哭了。信是这样写的——
前线的孩子们:
蒙生妈去年夏天被日军杀害了,她寄给你们的信都是我代笔的。蒙生妈生前对我说,她早就猜到蒙生不在了。为了让你们安心打鬼子,要我坚持给你们回信。她说:“他叔,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俺那孩子看来已经不在了。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他们是怕俺伤心才给俺写信的。他们的信一到,俺就知道俺那孩子走了,因为俺那孩子是从来不往家里写什么信的,也从来不叫别人代写信的,俺跟他说过,要一心一意打鬼子,不打完鬼子,就别回来,也不要写信来……”
(有删改)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短文中的横线上。
落荒而逃 势不可当 兵荒马乱 家破人亡
(2)用简短的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填一填,理清短文层次。
(4)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写序号。
“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为什么? C 
A.“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一封信,因为这封信是“我们”写给赵蒙生的母亲的,代表着“我们”对她的爱。
B.“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赵蒙生的母亲写来的,赵蒙生的母亲对胜利充满信心。
C.“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这封信说出了真相,原来“我们”“欺骗”赵蒙生的母亲,她也在“欺骗”“我们”,这些“欺骗”都是因为爱。
D.统指三封信,不具体指哪一封。
(5)文中有对赵蒙生的母亲进行侧面描写的语句,哪一处最打动你?用横线画出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赵蒙生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写写你的感受。
【解答】(1)考查了选字词填空。“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兵荒马乱”形容战争年代动荡不安的景象。“家破人亡”形容家庭遭到不幸或灾祸。结合语境依次应选“落荒而逃”“兵荒马乱”。
(2)本题考查了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需要通读第1自然段,找出关键信息。该段开头提到“1945年3月,为抢占一个小型机场,我和战友们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明确了时间(1945年3月)、事件(抢占机场的战斗)和双方(我军与日军)。接着描述战斗情况“敌众我寡,战斗非常艰苦,非常惨烈”,最后指出结果“日军落荒而逃,我们取得了胜利”。将这些关键信息整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得出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文章层次通常包括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等部分。题目已给出起因“赵蒙生牺牲”,发展“英雄母亲托人代笔回信”,需要填写“发生”和“结果”部分。
对于“发生”部分,阅读原文可知,在赵蒙生牺牲后,排长提出“我们定期给英雄的妈妈写信”,并按照赵蒙生的笔迹写信,所以此处应填“代笔给赵母写信”。
对于“结果”部分,文章最后提到“蒙生妈去年夏天被日军杀害了,她寄给你们的信都是我代笔的。蒙生妈生前对我说,她早就猜到蒙生不在了”,由此可知结果是“赵母早就猜到儿子已牺牲”。
(4)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选项A:“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一封信,因为这封信是“我们”写给赵母的,代表着“我们”对赵母的爱。第一封信是“我们”为了安慰赵母而写的,虽然体现了“我们”的善意,但“不平常”主要体现在信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即双方的“欺骗”行为,该选项未涉及这一核心,所以A项错误。选项B:“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赵母写来的,赵母对胜利充满信心。第二封信是赵母的回信,信中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对胜利的信心,但这只是信件表面内容,“不平常”的关键在于信件背后的真相,即赵母早就知道儿子牺牲,仍在“欺骗”“我们”,该选项未揭示这一真相,所以B项错误。
选项C:“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这封信说出了真相,原来“我们”“欺骗”赵母,赵母也在“欺骗”“我们”,这些“欺骗”都是因为爱。第三封信揭示了前两封信的真相,“我们”为了不让赵母伤心而代笔写信,赵母为了不让“我们”分心而坚持回信,双方的“欺骗”都源于对对方的爱,这正是“不平常”的体现,所以C项正确。
(5)本题考查了对母亲形象的理解。画出一处即可。分析人物形象需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从文中母亲的行为来看,她知道儿子牺牲后,仍让叔父代笔回信,不让“我们”知道真相,怕“我们”安心打鬼子,体现了她的刚强;她认为儿子是为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不伤心,体现了她的识大体。
故答案为:
(1)落荒而逃 兵荒马乱;
(2)我军取得抢占机场战胜利。
(3)代笔给赵母写信 赵母早就猜到儿子已牺牲;
(4)C;
(5)蒙生妈去年夏天被日军杀害了,她寄给你们的信都是我代笔的。蒙生妈生前对我说,她早就猜到蒙生不在了。为了让你们安心打鬼子,要我坚持给你们回信 从文中母亲的行为来看,她知道儿子牺牲后,仍让叔父代笔回信,不让“我们”知道真相,怕“我们”安心打鬼子,体现了她的刚强;她认为儿子是为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不伤心,体现了她的识大体。
八、习作。(30分)
15.(30分)习作。
每天,我们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笑容:温暖的笑、开心的笑、嘲讽的笑、苦涩的笑……这些“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请以“_____的笑”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一两件事写一写,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400字左右。
【解答】范文:
温暖的笑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那温暖的笑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地面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我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脚步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就在我感到无助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位卖烤红薯的老爷爷。他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衣,头上戴着一顶棉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那笑容却格外温暖。老爷爷看到我冻得通红的小脸,笑着对我说:“孩子,来一个烤红薯吧,可暖和了。”我摸了摸口袋,发现自己没有带钱,只好尴尬地摇了摇头。
老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笑着从炉子里拿出一个最大的烤红薯,递给我说:“孩子,拿着吧,不要钱。这么冷的天,别冻坏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烤红薯,一股暖流立刻传遍了全身。我抬起头,看着老爷爷那温暖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感激。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里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这时,我的同桌走过来,扶起我,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笑容,然后带我去了医务室。在医务室里,同桌一直陪着我,安慰我不要害怕。看着同桌那温暖的笑容,我心里的疼痛似乎减轻了许多。
那温暖的笑,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我的心灵;又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我带来了希望和力量。我会永远记住那温暖的笑,让它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