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5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5分)1.(1分)下列四组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打瞌(ké)睡 享(xiǎng)受 强(qiǎng)逼 筛(shāi)选B.珊瑚礁(jiāo) 间(jiàn)隔 垂蔓(màn) 播(bē)种C.辛亥(hài)年 嫂(sǎo)子 节俭(jiǎn) 恳(kěn)求D.挽(wǎn)裤腿 廉(lián)价 抵御(yù) 梭(shuō)子2.(1分)下列四组词语中,正确的一组是( )A.象征 修筑 协调 府冲B.发誓 酬谢 猎豹 商议C.得罪 亲蜜 配合 唯独D.漫游 依偎 望却 流泻3.(1分)下列对作家作品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B.《搭石》的作者是刘章。C.《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是琦君女士。D.《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4.(1分)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B.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C.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5.(1分)把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走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无数像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一样的领军人物,为国家的______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幸运的我们恰逢______,过着______、______的生活,理应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A.丰衣足食 太平盛世 安居乐业 繁荣富强B.太平盛世 繁荣富强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C.繁荣富强 丰衣足食 太平盛世 安居乐业D.繁荣富强 太平盛世 安居乐业 丰衣足食二、填空题。6.(5分)看拼音,写词语,书写规范。shì yí jìng jiè zhào jí chēng zàn huǎng huà 7.(3分)比一比,组词。筒 壁 榆 筐 璧 愈 8.(3分)按要求写句子。(1)转述别人说的话。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2)选词(至少两个)描写一个场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举世闻名 一丝不苟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 9.(8分)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将相和》是根据汉代 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传》相关内容改写的,由 、 、 三个小故事组成。(3)学完了课文《牛郎织女》,你觉得哪个情节很不可思议?为什么? 10.(2分)补充句子。(1) ,西湖歌舞几时休?(2) ,穿尽红丝几万条。11.(9分)口语交际 五年级(1)班正在开展“讲民间故事”的主题班会,请你根据提示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老师:同学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呢? 童瑶: 老师:童瑶说得很对,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法吗? 米尚飞: 老师:大家说得都不错,下面我们请高思佳同学来讲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吧! 高思佳:好的,老师。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与欣赏(35分)12.(8分)课内古诗阅读。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资料】龚自珍生活在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加深,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他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他抨击晋升官职论资排辈,人才流散四方,提出厚俸养廉,科举增议案论,晚年更主张改革内阁制度。回答问题(1)解释诗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恃: ②喑: (2)结合资料,想一想“九州生气恃风雷”中“风雷”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借此“风雷”想表达什么?(3)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再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句意思: 表达情感: 13.(13分)课内现代文阅读。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①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②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③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回答问题(1)下面是根据选文内容画的地道示意图,请在方框中将信息补充完整。(2)在文中第①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带着问题读文”是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读第③自然段我们就可以带着“ ”这个问题快速阅读,知道这段主要讲的是 。我们还可以借助关键词“ ”和“ ”来把握这段话的内容。(4)敌人破坏地道,大家是用怎样的妙法防备的呢?请将表格补充完整。敌人的进攻 火攻 毒气攻 水攻 其他毒辣的法子大家的妙法 (5)从大家的防备妙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4.(14分)课外阅读。香椿鱼 ①在故乡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香椿树。 ②春天,树发出嫩绿的芽,透过阳光,有如绿翡翠。过不久,嫩绿的芽变成紫红的叶子。这时候用嫩香椿叶炒鸡蛋,或是拌豆腐,再放点麻油甭提有多好吃了。 ③再等不多久,香椿叶长大变绿,摘下后洗一洗,滚上面粉,用油炸过,形状像一条一条的小鱼儿,香脆可口,至今仍是我最爱吃的食物。 ④到了夏天,枝叶茂密,在树下摆一张桌子,我就在树下涂鸦,描摹《芥子园画谱》。夕阳西下,凉风吹来,摆上碗筷,全家在树下共进晚餐。 ⑤离开家的那年,坐在火车上都能看到那棵大香椿树。车子越走越远,树影从视线里消失,眼泪止不住簌簌地掉了下来。 ⑥四十多年后,第一次返回故乡,家人分散四方,早已不住在老地方了。我还没来得及问家人的情况,竟先问四哥那棵香椿树还在不在。四哥轻描淡写地说:“那棵树呀,早就被砍掉了。”当时听了,心里真是挺难过的。 ⑦后来到二姐家,看见院子里有棵小香椿树,虽然长得细细的,也不是很高,但是正在发芽长叶,相当茂盛。八十四岁的二姐,知道我爱吃香椿鱼,每天让外甥女摘香椿叶炸香椿鱼给我吃,几乎每顿饭都有一盘香椿鱼。其实我不是贪嘴,而是边吃边回忆童年吧! ⑧第二次返乡,二姐家当然还是顿顿都有一盘香椿鱼。我跟外甥女说这棵树不大,长得却很茂盛。她说:“老舅,我想把它砍掉呢!”“为什么?”“长在院子当中,碍事!”我笑着说:“那我下次来可就没有香椿鱼吃了。” ⑨回到台湾不久,八十多岁的二姐病了,没有多久就离开了人间。心里除了难受外,还一直惦念着那棵小香椿树,没有了老人家,会不会真的被外甥女给砍掉了呢!再回家乡可就真的没有香椿鱼吃了。回答问题(1)“香椿”给作者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请你概括写出其中的任意四件事。① ② ③ ④ (2)结合选文第③自然段,将“香椿鱼”的做法用四个动词概括出来。(3)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⑥自然段中“分散四方”这个词语的意思。(4)读读下面这个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还没来得及问家人的情况,竟先问四哥那棵香椿树还在不在。四哥轻描淡写地说:“那棵树呀,早就被砍掉了。”(5)将本文题目“香椿鱼”改成“香椿树”好不好?为什么?(6)这篇文章让你回想起本学期第一单元学过的哪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似之处?三、表达与交流(30分)15.(30分) 当你长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请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分段表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语句通顺;2.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3.450字左右。2024-2025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题号 1 2 3 4 5答案 C B C A D一、积累与运用(35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5分)1.(1分)下列四组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打瞌(ké)睡 享(xiǎng)受 强(qiǎng)逼 筛(shāi)选B.珊瑚礁(jiāo) 间(jiàn)隔 垂蔓(màn) 播(bē)种C.辛亥(hài)年 嫂(sǎo)子 节俭(jiǎn) 恳(kěn)求D.挽(wǎn)裤腿 廉(lián)价 抵御(yù) 梭(shuō)子【解答】A.有误,“打瞌睡”的“瞌”应读“kē”。B.有误,“播种”的“播”应读“bō”。C.正确。D.有误,“梭子”的“梭”应读“suō”。故选:C。2.(1分)下列四组词语中,正确的一组是( )A.象征 修筑 协调 府冲B.发誓 酬谢 猎豹 商议C.得罪 亲蜜 配合 唯独D.漫游 依偎 望却 流泻【解答】A.有误,“府冲”应为“俯冲”,“俯冲”指(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B.正确。C.有误,“亲蜜”应为“亲密”,“亲密”指感情好,关系密切。D.有误,“望却”应为“忘却”,“忘却”意思是忘记。故选:B。3.(1分)下列对作家作品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B.《搭石》的作者是刘章。C.《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是琦君女士。D.《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解答】A、B、D正确。C.有误。《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是王英琦。故选:C。4.(1分)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B.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C.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解答】A.有误。“出工”“收工”“赶集”“访友”为句子间的一般停顿,中间都加逗号。B、C、D正确。故选:A。5.(1分)把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走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无数像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一样的领军人物,为国家的______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幸运的我们恰逢______,过着______、______的生活,理应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A.丰衣足食 太平盛世 安居乐业 繁荣富强B.太平盛世 繁荣富强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C.繁荣富强 丰衣足食 太平盛世 安居乐业D.繁荣富强 太平盛世 安居乐业 丰衣足食【解答】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太平盛世:安定、兴盛的时代。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繁荣富强:形容国家兴旺发达,富足强大。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繁荣富强”“太平盛世”“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故选:D。二、填空题。6.(5分)看拼音,写词语,书写规范。shì yí 适宜 jìng jiè 境界 zhào jí 召集 chēng zàn 称赞 huǎng huà 谎话 【解答】故答案为:适宜 境界 召集 称赞 谎话7.(3分)比一比,组词。筒 竹筒 壁 墙壁 榆 榆树 筐 箩筐 璧 和氏璧 愈 愈合 【解答】筒(竹筒):“筒”一般指较粗大的管状器物。筐(箩筐):“筐”通常是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容器。壁(墙壁):“壁”指墙,也可泛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璧(和氏璧):“璧”是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孔。榆(榆树):“榆”是一种落叶乔木。愈(愈合):“愈”有病好了、胜过等意思,“愈合”常用来形容伤口长好。故答案为:竹筒 墙壁 榆树箩筐 和氏璧 愈合8.(3分)按要求写句子。(1)转述别人说的话。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父亲说,那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2)选词(至少两个)描写一个场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举世闻名 一丝不苟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 举世闻名 一丝不苟 废寝忘食 深夜实验室,陈教授仍伏案记录,银发在灯光下泛亮。这位举世闻名的学者一丝不苟地核对数据,笔尖沙沙作响——他已废寝忘食三十小时,却连眼镜滑落都浑然不觉。 【解答】(1)考查了改写句子。把“这”改为“那”,“我”改为“他”,“你们”改为“我们”,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2)考查了扩展写话。选择至少两个以上的词语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完整。故答案为:(1)父亲说,那是他对我们的希望。(2)举世闻名 一丝不苟 废寝忘食 深夜实验室,陈教授仍伏案记录,银发在灯光下泛亮。这位举世闻名的学者一丝不苟地核对数据,笔尖沙沙作响——他已废寝忘食三十小时,却连眼镜滑落都浑然不觉。9.(8分)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大量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能与它后来被毁灭的惨状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圆明园的珍贵与美好,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英法联军的残暴与罪恶,激发读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也更能警示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 (2)《将相和》是根据汉代 司马迁 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传》相关内容改写的,由 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组成。(3)学完了课文《牛郎织女》,你觉得哪个情节很不可思议?为什么? 我觉得织女能从天上来到人间与牛郎结婚这个情节很不可思议。因为在现实中,天上和人间是不同的世界,不存在像织女这样的仙女能轻易来到人间,还和凡人结婚,这是充满神话色彩、不符合现实逻辑的想象。 【解答】(1)《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它后来被毁灭的惨状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圆明园的珍贵与美好,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英法联军的残暴与罪恶,激发读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也更能警示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2)《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传》相关内容改写的,由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3)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作答即可。如:我觉得织女能从天上来到人间与牛郎结婚这个情节很不可思议。因为在现实中,天上和人间是不同的世界,不存在像织女这样的仙女能轻易来到人间,还和凡人结婚,这是充满神话色彩、不符合现实逻辑的想象。故答案为:(1)通过大量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能与它后来被毁灭的惨状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圆明园的珍贵与美好,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英法联军的残暴与罪恶,激发读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也更能警示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2)司马迁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3)我觉得织女能从天上来到人间与牛郎结婚这个情节很不可思议。因为在现实中,天上和人间是不同的世界,不存在像织女这样的仙女能轻易来到人间,还和凡人结婚,这是充满神话色彩、不符合现实逻辑的想象。10.(2分)补充句子。(1)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2)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解答】(1)林升《题临安邸》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传达出对变革和人才的渴望。(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林杰的《乞巧》,描绘的是乞巧节(七夕节)时,家家户户的女子望着秋月乞巧,穿红丝的习俗。故答案为:(1)山外青山楼外楼;(2)家家乞巧望秋月。11.(9分)口语交际 五年级(1)班正在开展“讲民间故事”的主题班会,请你根据提示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老师:同学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呢? 童瑶: 要想把民间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需要在讲故事的时候,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 老师:童瑶说得很对,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法吗? 米尚飞: 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老师:大家说得都不错,下面我们请高思佳同学来讲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吧! 高思佳:好的,老师。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 田螺姑娘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讲述天帝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 【解答】根据讲故事的方法、技巧作答即可。故答案为:要想把民间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需要在讲故事的时候,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田螺姑娘 讲述天帝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二、阅读与欣赏(35分)12.(8分)课内古诗阅读。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资料】龚自珍生活在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加深,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他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他抨击晋升官职论资排辈,人才流散四方,提出厚俸养廉,科举增议案论,晚年更主张改革内阁制度。回答问题(1)解释诗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恃: 依靠 ②喑: 沉默 (2)结合资料,想一想“九州生气恃风雷”中“风雷”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借此“风雷”想表达什么?(3)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再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句意思: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表达情感: 诗人对人才被压抑的痛心,以及渴望朝廷打破陈规、广纳贤才,实现社会变革的强烈爱国情感和迫切愿望。 【解答】(1)考查诗歌词句理解。①“九州生气恃风雷”:神州大地的蓬勃生机得依靠风雷激荡。恃:依靠。②“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都沉默无声终究是可悲的景象。喑:沉默。(2)考查诗歌词句理解。“风雷”含义分析:“风雷”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雷。结合资料可知,龚自珍生活在清王朝没落、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他主张改革腐朽现状。这里的“风雷”象征着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作者借此表达对打破封建沉闷局面、实现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3)考查诗歌词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最后两句诗句意思: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压抑的痛心,以及渴望朝廷打破陈规、广纳贤才,实现社会变革的强烈爱国情感和迫切愿望。故答案为:(1)①依靠;②沉默;(2)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雷,还象征着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作者借此表达对打破封建沉闷局面、实现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3)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诗人对人才被压抑的痛心,以及渴望朝廷打破陈规、广纳贤才,实现社会变革的强烈爱国情感和迫切愿望。13.(13分)课内现代文阅读。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①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只要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就 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②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③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回答问题(1)下面是根据选文内容画的地道示意图,请在方框中将信息补充完整。(2)在文中第①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带着问题读文”是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读第③自然段我们就可以带着“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快速阅读,知道这段主要讲的是 在地道里传递信息的方式 。我们还可以借助关键词“ 无线电 ”和“ 有线电 ”来把握这段话的内容。(4)敌人破坏地道,大家是用怎样的妙法防备的呢?请将表格补充完整。敌人的进攻 火攻 毒气攻 水攻 其他毒辣的法子大家的妙法 用土和沙灭火 用“孑口”的吊板挡住 把地道跟枯井暗沟相连 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5)从大家的防备妙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解答】(1)本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理解。结合选文内容及示意图,从第①段“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可知,出口旁边是陷坑。从“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可知,很窄的地方是“孑口”。从第①段“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左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可知,拐弯的地方是“迷惑洞”,进去是死道。(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掌握。句子“一个人拿一根木棒”与“可以把‘孑口’守住”可知,这两个分句的关系是条件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只要……就……”。(3)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对于阅读方法的了解。可以结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交流平台的学习可知,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可根据说读任务,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快速了解自然段的意思;在阅读时边读边想,读想结合。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以上方法,可以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读第③自然段我们就可以带着“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这个问题来读,就可以知道这段讲的是怎么传递敌人的信息。“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可知,其中“无线电”“有线电”为本段的关键词。(4)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及阅读选文的感受。结合“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可知答案。(5)考查了开放探究。根据大家的妙招说说自己的体会即可。如:冀中人民有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能力,人民战争有着巨大的威力。故答案为:(1)①陷坑;②孑口;③迷惑洞;④死道;(2)只要 就;(3)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在地道里传递信息的方式 无线电 有线电;(4)用土和沙灭火 用“孑口”的吊板挡住 把地道跟枯井暗沟相连 转移到旁的村子去;(5)冀中人民有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能力,人民战争有着巨大的威力。14.(14分)课外阅读。香椿鱼 ①在故乡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香椿树。 ②春天,树发出嫩绿的芽,透过阳光,有如绿翡翠。过不久,嫩绿的芽变成紫红的叶子。这时候用嫩香椿叶炒鸡蛋,或是拌豆腐,再放点麻油甭提有多好吃了。 ③再等不多久,香椿叶长大变绿,摘下后洗一洗,滚上面粉,用油炸过,形状像一条一条的小鱼儿,香脆可口,至今仍是我最爱吃的食物。 ④到了夏天,枝叶茂密,在树下摆一张桌子,我就在树下涂鸦,描摹《芥子园画谱》。夕阳西下,凉风吹来,摆上碗筷,全家在树下共进晚餐。 ⑤离开家的那年,坐在火车上都能看到那棵大香椿树。车子越走越远,树影从视线里消失,眼泪止不住簌簌地掉了下来。 ⑥四十多年后,第一次返回故乡,家人分散四方,早已不住在老地方了。我还没来得及问家人的情况,竟先问四哥那棵香椿树还在不在。四哥轻描淡写地说:“那棵树呀,早就被砍掉了。”当时听了,心里真是挺难过的。 ⑦后来到二姐家,看见院子里有棵小香椿树,虽然长得细细的,也不是很高,但是正在发芽长叶,相当茂盛。八十四岁的二姐,知道我爱吃香椿鱼,每天让外甥女摘香椿叶炸香椿鱼给我吃,几乎每顿饭都有一盘香椿鱼。其实我不是贪嘴,而是边吃边回忆童年吧! ⑧第二次返乡,二姐家当然还是顿顿都有一盘香椿鱼。我跟外甥女说这棵树不大,长得却很茂盛。她说:“老舅,我想把它砍掉呢!”“为什么?”“长在院子当中,碍事!”我笑着说:“那我下次来可就没有香椿鱼吃了。” ⑨回到台湾不久,八十多岁的二姐病了,没有多久就离开了人间。心里除了难受外,还一直惦念着那棵小香椿树,没有了老人家,会不会真的被外甥女给砍掉了呢!再回家乡可就真的没有香椿鱼吃了。回答问题(1)“香椿”给作者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请你概括写出其中的任意四件事。① 春天用嫩香椿叶炒鸡蛋或是拌豆腐,味道好极了。 ② 香椿叶长大变绿后,摘下洗净滚上面粉油炸成“香椿鱼”,香脆可口,是“我”最爱吃的食物。 ③ 夏天在香椿树下涂鸦,描摹《芥子园画谱》,夕阳西下时全家在树下共进晚餐。 ④ 四十多年后第一次返乡,八十四岁的二姐知道作者爱吃香椿鱼,每天让外甥女摘香椿叶炸香椿鱼给作者吃。 (2)结合选文第③自然段,将“香椿鱼”的做法用四个动词概括出来。(3)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⑥自然段中“分散四方”这个词语的意思。(4)读读下面这个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还没来得及问家人的情况,竟先问四哥那棵香椿树还在不在。四哥轻描淡写地说:“那棵树呀,早就被砍掉了。”(5)将本文题目“香椿鱼”改成“香椿树”好不好?为什么?(6)这篇文章让你回想起本学期第一单元学过的哪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似之处?【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①结合“春天,树发出嫩绿的芽,透过阳光,有如绿翡翠。过不久,嫩绿的芽变成紫红的叶子。这时候用嫩香椿叶炒鸡蛋,或是拌豆腐,再放点麻油甭提有多好吃了”可以概括为:春天用嫩香椿叶炒鸡蛋或是拌豆腐,味道好极了。②结合“再等不多久,香椿叶长大变绿,摘下后洗一洗,滚上面粉,用油炸过,形状像一条一条的小鱼儿,香脆可口,至今仍是我最爱吃的食物”可以概括为:香椿叶长大变绿后,摘下洗净滚上面粉油炸成“香椿鱼”,香脆可口,是“我”最爱吃的食物。③结合“到了夏天,枝叶茂密,在树下摆一张桌子,我就在树下涂鸦,描摹《芥子园画谱》。夕阳西下,凉风吹来,摆上碗筷,全家在树下共进晚餐”可以概括为:夏天在香椿树下涂鸦,描摹《芥子园画谱》,夕阳西下时全家在树下共进晚餐。④结合“四十多年后,第一次返回故乡”“后来到二姐家,看见院子里有棵小香椿树,虽然长得细细的,也不是很高,但是正在发芽长叶,相当茂盛。八十四岁的二姐,知道我爱吃香椿鱼,每天让外甥女摘香椿叶炸香椿鱼给我吃,几乎每顿饭都有一盘香椿鱼。其实我不是贪嘴,而是边吃边回忆童年吧!”可以概括为:四十多年后第一次返乡,八十四岁的二姐知道作者爱吃香椿鱼,每天让外甥女摘香椿叶炸香椿鱼给作者吃。(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再等不多久,香椿叶长大变绿,摘下后洗一洗,滚上面粉,用油炸过,形状像一条一条的小鱼儿,香脆可口,至今仍是我最爱吃的食物”可以找到四个动词:摘、洗、滚、炸。(3)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四十多年后,第一次返回故乡,家人分散四方,早已不住在老地方了”可知:“分散四方”指家人们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不在同一个地方居住生活,彼此分离,相隔较远。(4)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体会思想感情。“我还没来得及问家人的情况,竟先问四哥那棵香椿树还在不在。四哥轻描淡写地说:‘那棵树呀,早就被砍掉了。’”这句话蕴含了作者对香椿树深深的眷恋和牵挂之情。作者离开家乡多年,回到故乡后,还没来得及关心家人的情况,就先询问香椿树是否还在,可见香椿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承载着作者许多美好的回忆,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而四哥轻描淡写的回答,更衬托出作者听到香椿树被砍掉后的失落和难过。(5)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结合标题的具体含义及在文章中的作用来写即可。示例:不好。理由如下:“香椿鱼”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香椿鱼展开,从春天做香椿鱼,到离开家乡后对香椿鱼的回忆,再到返乡后吃香椿鱼以及对香椿树命运的担忧等,都与香椿鱼紧密相关。“香椿鱼”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着作者对故乡、对童年、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美好回忆,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以“香椿鱼”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香椿树”只是香椿鱼的原材料来源,相比之下,“香椿鱼”更具情感色彩和表现力,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6)考查开放探究。结合已经学过的课文来分析即可。示例: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本学期第一单元学过的《梅花魂》。相似之处如下:都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香椿鱼》借助香椿鱼这一事物,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童年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梅花魂》则借助梅花这一事物,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都有对往事的回忆:《香椿鱼》中作者回忆了春天吃香椿做的菜、夏天在香椿树下的活动以及返乡后吃香椿鱼等往事;《梅花魂》中作者回忆了外祖父教自己读唐诗宋词、外祖父因自己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外祖父在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痛哭以及外祖父送自己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等往事。情感都真挚深沉:两篇文章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语言,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故乡、亲人或祖国的深厚情感。故答案为:(1)①春天用嫩香椿叶炒鸡蛋或是拌豆腐,味道好极了。②香椿叶长大变绿后,摘下洗净滚上面粉油炸成“香椿鱼”,香脆可口,是“我”最爱吃的食物。③夏天在香椿树下涂鸦,描摹《芥子园画谱》,夕阳西下时全家在树下共进晚餐。④四十多年后第一次返乡,八十四岁的二姐知道作者爱吃香椿鱼,每天让外甥女摘香椿叶炸香椿鱼给作者吃。(2)摘、洗、滚、炸;(3)指家人们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不在同一个地方居住生活,彼此分离,相隔较远;(4)对香椿树深深的眷恋和牵挂之情。(5)不好。理由如下:“香椿鱼”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香椿鱼展开,从春天做香椿鱼,到离开家乡后对香椿鱼的回忆,再到返乡后吃香椿鱼以及对香椿树命运的担忧等,都与香椿鱼紧密相关。“香椿鱼”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着作者对故乡、对童年、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美好回忆,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以“香椿鱼”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香椿树”只是香椿鱼的原材料来源,相比之下,“香椿鱼”更具情感色彩和表现力,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6)《梅花魂》。相似之处如下:都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香椿鱼》借助香椿鱼这一事物,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童年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梅花魂》则借助梅花这一事物,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都有对往事的回忆:《香椿鱼》中作者回忆了春天吃香椿做的菜、夏天在香椿树下的活动以及返乡后吃香椿鱼等往事;《梅花魂》中作者回忆了外祖父教自己读唐诗宋词、外祖父因自己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外祖父在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痛哭以及外祖父送自己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等往事。情感都真挚深沉:两篇文章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语言,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故乡、亲人或祖国的深厚情感。三、表达与交流(30分)15.(30分) 当你长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请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分段表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语句通顺;2.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3.450字左右。【解答】范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时间过得真快,我在国外已经生活了二十年了,离开故乡这么久,每天我心里都在思念家乡。终于盼到回国的日子了,我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了。下飞机后,我乘上了汽车,望着窗外的路,我好像已经到了家乡美丽的土地上。汽车一路狂奔进入莱芜。在平坦宽阔的马路上,各色各样的汽车有序的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车上先进的喇叭像动听的音乐,时不时传来悦耳美妙的声音。柏油马路上成了轿车的表演场。路过母校,从宽大的校门中,看到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崭新高大的教学楼耸立在平整的操场后。顽皮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我的心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时光里。经过汶河边,河水更加清澈平静。红爪白羽的白鹭在湖面上挥舞着双翅。对面小岛上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粗壮有力的枝干,给汶河增添了许多的生机;湖边那依依多情的柳树,随风飘荡,舒展自己那婀娜的舞姿。湖面上的各种小游船,慢慢划过,留下条条曲线。前面有一栋大型别墅,从别墅中,突然出来了我的小学同学,他们也成就了大业,小明是充满智慧的博士;小亮是我们莱芜市的市长,正看着,小军开着崭新的奔驰车来了,远远地向我招手。在别墅旁边,有一所学校,我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原来是我敬爱的黄老师,他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学校,没有他,我们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啊!告别老师后,继续向前走,我终于到家了,破旧的房屋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日夜思念的亲人向我欢呼,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岁月变了,亲人的爱没有变。我们“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虽然“人在天涯鬓已斑”,不知不觉我的眼睛又湿润了。“人在千里,家在心里”,不管离家多远,我也不会忘记那故乡,那亲人。故乡啊,哪怕分开一万年我也会爱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