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第一部分积累 运用(40分)1.(8分)这是乐乐同学总结的前半学期的学习感悟,请你读一读,借助拼音写词语。 美好的民间故事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猎人海力布没有听小白蛇的dīng zhǔ ,舍己为人,变成了石头;牛郎在与他xiāng yī wéi mìng 的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结为了fū qī 。 经典的文章激发了我们的情感:圆明园中jīn bì huī huáng 的diàn táng 化为灰烬,令人惋惜;桂花做成的gāo bǐng ,使全村都jìn 在花香里,勾起乡愁。fù jīng qǐng zuì 的廉颇,知错就改,令人敬佩。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分)2.(2分)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镜匣 (xiá) 榨油(zhà) 眸子(móu) 待一会儿(dāi)B.侮辱 (rǔ) 允诺(luò) 划归(huá) 脱鞋挽裤 (wǎn)C.任丘 (rèn) 发誓(shì) 梭子(suō) 落在后边(luò)D.酿酒 (niàng) 灰烬(jìng) 海域(yù) 拗不过她 (ào)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适宜 吩咐 安居乐业 理所当然B.保持 拒绝 内优外患 齐心协力C.侵略 消毁 哀鸿遍野 难以置信D.焦急 陷坑 路不拾遗 金壁辉煌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是( )A.花生的价钱便宜。/爱占便宜的人是没有朋友的。B.同学们穿上统一的校服,真精神。/校长传达了“双减”会议精神。C.白鹭实在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李叔为人实在,乡里乡亲都这样夸他。D.用手机照相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中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下的新鲜产物。5.(2分)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树粗壮的特点。B.“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这句话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流星体运动速度很快。C.“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战,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两个 感叹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以及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D.“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表达了作者无比痛惜之情。6.(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他考虑问题很周到,总是前怕狼后怕虎。B.那些叶子四散而开,众星拱月般环绕着紫玉兰花。C.我盼星星盼月亮,妈妈终于带我去参观闽台缘博物馆了。D.林鸣为了港珠澳大桥的焊接工作呕心沥血,是我们的榜样。7.(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是( )A.我们已成功实现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B.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文化、卫生、艺术,教育等有了很大发展。D.神农尝出了麦子、稻、谷子、高粱、大豆能充饥,就让大家种植。8.(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凛冽的寒风中,那个老奶奶只穿着薄薄的外套和破手套。B.春天的江南,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时节。C.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D.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在电视里播出。9.(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字一字地读,更不要回读。B.要想把民间故事讲生动,可以丰富故事的细节,无需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C.朗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D.很多诗人借民间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林杰由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了《乞巧》。10.(2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花生》中,作者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事的道理,让人深受启发。B.《将相和》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蔺相如。C.《珍珠鸟》一文中,作者用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D.《搭石》中,“摆搭石”和“走搭石”的画面体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品质。11.(2分)对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金属玻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金属玻璃已被利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金属玻璃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A.金属玻璃的材质 B.金属玻璃的应用C.金属玻璃的外观 D.金属玻璃的构造三、填空题。12.(12分)根据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填空。(1)赏美文,常积累。白鹭是一首 的散文诗: , ,一切都很 。(2)诗言志,诗传情。“王师北定中原日, ”寄托着陆游对国家统一的殷切希望;“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林升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愤慨;“ ,不拘一格降人材”是龚自珍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家家乞巧望秋月, ”是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居高声自远, ”是虞世南对高洁品行的追求。(3)爱国情,共筑梦。“红日初升, 。 ,一泻汪洋……”梁启超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让我们懂得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四、阅读理解。13.(8分)阅读。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注释】①嗜学:特别好学。②假:借。③怠:松懈。④逾约:超过预定的期约,过期。⑤以是:因此。(1)本文的中心句是 。(2)下面带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作者最终能够“遍观群书”的原因是 A.刻苦好学B.手自笔录C.遵守约定D.家里贫穷14.(9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题目。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材料一】前不久,张先生的一次家宴因为手机不欢而散,原因是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等一大家子相约到爷爷奶奶家吃饭。饭桌上,爷爷多次想和孙子、孙女们说说话,但他们个个捧着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对老人的话语没有丝毫回应。备受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啪”地摔碎了眼前的盘子,撂了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便生气地回了房间。【材料二】【材料三】学生手机拥有率和家长最担心手机对孩子产生危害的调查年级 手机拥有率 最担心的问题 被调查家长占比1﹣3年级 10% 辐射影响健康 30%4﹣6年级 30% 沉迷游戏或上网 24%初中生 70% 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 14%科学研究显示,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多项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显示,过早使用手机、使用手机时间过长,会令人尤其是儿童产生手机依赖,给身心带来多方面的损害。(1)对老人撂下的“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表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担心孩子们会手机成瘾B.鼓励孩子们响应互联网+号召C.担心孩子们没好好吃饭D.老人受到冷落,因此生气发怒(2)以下对材料二、材料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手机使用年轻化,超过一半中学生都拥有手机。B.过早过长使用手机,会令人尤其是儿童产生手机依赖。C.家长最担心使用手机的危害是影响孩子的视力和思维能力。D.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3)晨晨放假每天平均要刷三个小时短视频,下面诗句或格言最适合劝诫晨晨的是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红星小学五(1)中队针对“小学生能否拥有手机”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同学甲:我支持小学生拥有手机。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手机,我们既能与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又能更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我:不支持小学生拥有手机。 15.(13分)阅读。金色花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撮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仙人掌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吗?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越看越厌恶……我真不知道,它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⑦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⑧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⑨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⑩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抵抗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这怎能不令人赞叹?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1)根据短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对仙人掌的情感变化。 ——(厌恶)—— —— (2)对第⑩自然段“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才发现养花并非闲情逸致,而是勤快人的事。B.“我”曾无所顾忌地讥笑过仙人掌的丑陋。C.“我”在仙人掌开花前,对它的存在不曾关心。D.“我”只看到外在的美艳,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3)自然界中的许多植物都能给我们许多启示,以下诗句中所表现的植物品格与仙人掌不同的是 。A.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4)想象一下,这仙人掌曾经怎样“抵抗沙漠的压榨”的,写几句话。五、第三部分积累 运用(30分)16.(30分) 同学们,你身边的同学特点不同,性格各异。请你选择一位熟悉的同学,先想想他(她)在外貌、性格、喜好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A D A A B C B A B一、第一部分积累 运用(40分)1.(8分)这是乐乐同学总结的前半学期的学习感悟,请你读一读,借助拼音写词语。 美好的民间故事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猎人海力布没有听小白蛇的dīng zhǔ 叮嘱 ,舍己为人,变成了石头;牛郎在与他xiāng yī wéi mìng 相依为命 的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结为了fū qī 夫妻 。 经典的文章激发了我们的情感:圆明园中jīn bì huī huáng 金碧辉煌 的diàn táng 殿堂 化为灰烬,令人惋惜;桂花做成的gāo bǐng 糕饼 ,使全村都jìn 浸 在花香里,勾起乡愁。fù jīng qǐng zuì 负荆请罪 的廉颇,知错就改,令人敬佩。【解答】故答案为:叮嘱 相依为命 夫妻金碧辉煌 殿堂 糕饼 浸 负荆请罪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分)2.(2分)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镜匣 (xiá) 榨油(zhà) 眸子(móu) 待一会儿(dāi)B.侮辱 (rǔ) 允诺(luò) 划归(huá) 脱鞋挽裤 (wǎn)C.任丘 (rèn) 发誓(shì) 梭子(suō) 落在后边(luò)D.酿酒 (niàng) 灰烬(jìng) 海域(yù) 拗不过她 (ào)【解答】A.正确。B.有误。“允诺”的“诺”应读“nuò”。划:读“huá”时意思有拨水前进;小船;合算;用尖利的刀在物体表面刻。读“huà”时意思有把整体分开;谋划;拟定做事的办法和步骤等。故“划归”的“划”应读“huà”。C.有误。任:读“rèn”时意思有担负;承受;负担;职责;担任;担当;职务;官职。读“rén”时意思为用于地名;(Rén)姓。故“任丘”的“任”应读“rén”。落:读“là”时意思有因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遗漏;把东西放在某处,忘了带走。读“luò”时意思有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从高处掉下来;下降;使下降;掉进;跌入。故“落在后边”的“落”应读“là”。D.有误。“灰烬”的“烬”应读“jìn”。拗:读“niù”时意思为倔强;固执。读“ào”时意思为违逆;不顺。故“拗不过她”的“拗”应读“niù”。故选:A。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适宜 吩咐 安居乐业 理所当然B.保持 拒绝 内优外患 齐心协力C.侵略 消毁 哀鸿遍野 难以置信D.焦急 陷坑 路不拾遗 金壁辉煌【解答】A.正确。B.有误,“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忧”意为忧愁、忧虑,这里表示国内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而“优”通常表示优良、优越等意思,与该词语想要表达的意思不符,所以“内优外患”错误,应写作“内忧外患”。C.有误,“销毁”意为烧掉、毁掉。“销”有除去、去掉的意思,“销毁”强调通过某种方式使物品不再存在。“消”一般有消失、消除等意思,但在表达毁掉物品这一含义时,习惯用“销”,所以“消毁”错误,应是“销毁”。D.有误,“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金碧”指金黄色和绿色,常用来描绘建筑物上的色彩装饰。“壁”指墙壁,而“碧”有青绿色的意思,在该词语中“碧”才符合语境,所以“金壁辉煌”错误,应写作“金碧辉煌”。故选:A。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是( )A.花生的价钱便宜。/爱占便宜的人是没有朋友的。B.同学们穿上统一的校服,真精神。/校长传达了“双减”会议精神。C.白鹭实在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李叔为人实在,乡里乡亲都这样夸他。D.用手机照相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中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下的新鲜产物。【解答】A.意思不同。第一个“便宜”:形容花生的价格低、不贵,侧重“价格低廉”。第二个“便宜”:指额外的好处或不正当的利益(如“占便宜”即谋取非应得的利益),侧重“利益、好处”。B.意思不同。第一个“精神”:形容同学们穿上校服后显得有活力、神采奕奕,侧重“人的状态饱满、有朝气”。第二个“精神”:指会议传达的核心思想、主要内容,侧重“思想、主旨”。C.意思不同。第一个“实在”:表示“确实、的确”,是加强肯定语气的副词(强调白鹭确实像散文诗)。第二个“实在”:形容人性格真诚、不虚伪,侧重“人的品质诚恳”。D.意思相同。第一个“新鲜”:指“新奇、不常见”(用手机照相已不新奇)。第二个“新鲜”:也指“新颖、不陈旧”(中医机器人是新颖的产物)。两词均侧重“新奇、不常见”,意思相同。故选:D。5.(2分)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树粗壮的特点。B.“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这句话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流星体运动速度很快。C.“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战,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两个 感叹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以及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D.“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表达了作者无比痛惜之情。【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理解。A.理解不正确。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桂花树与梅树作比较,突出了桂花树普通但不平凡的特点。BCD正确。故选:A。6.(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他考虑问题很周到,总是前怕狼后怕虎。B.那些叶子四散而开,众星拱月般环绕着紫玉兰花。C.我盼星星盼月亮,妈妈终于带我去参观闽台缘博物馆了。D.林鸣为了港珠澳大桥的焊接工作呕心沥血,是我们的榜样。【解答】A.有误,前怕狼后怕虎: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不符合句子语境。B、C、D正确。故选:A。7.(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是( )A.我们已成功实现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B.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文化、卫生、艺术,教育等有了很大发展。D.神农尝出了麦子、稻、谷子、高粱、大豆能充饥,就让大家种植。【解答】A.有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和“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是并列的事件,“爆炸”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正确的表述是“我们已成功实现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B.正确。C.有误,“科学、文化、卫生、艺术”和“教育”是并列关系,“艺术”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正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文化、卫生、艺术、教育等有了很大发展”。D.有误,“麦子、稻、谷子、高粱、大豆”是并列词语,“稻”后面的顿号应改为“和”,正确的是“神农尝出了麦子、稻和谷子、高粱、大豆能充饥,就让大家种植”。故选:B。8.(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凛冽的寒风中,那个老奶奶只穿着薄薄的外套和破手套。B.春天的江南,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时节。C.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D.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在电视里播出。【解答】A.有语病,搭配不当。“穿着”不能和“破手套”搭配,可以在“破手套”前面加上“戴着”。B.有语病,搭配不当。“江南”和“好时节”搭配不当,可以去掉“的江南”或者把“好时节”改成“好地方”。C.没有语病。D.有语病,重复啰嗦。“不断”和“纷纷”重复,去掉其中的一个。故选:C。9.(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字一字地读,更不要回读。B.要想把民间故事讲生动,可以丰富故事的细节,无需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C.朗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D.很多诗人借民间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林杰由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了《乞巧》。【解答】ACD、正确。B、有误。把民间故事讲生动,不仅可以丰富故事细节,还需要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这样能让故事更具感染力,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0.(2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花生》中,作者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事的道理,让人深受启发。B.《将相和》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蔺相如。C.《珍珠鸟》一文中,作者用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D.《搭石》中,“摆搭石”和“走搭石”的画面体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解答】A.有误,《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是说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非“做事的道理”。B、C、D正确。故选:A。11.(2分)对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金属玻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金属玻璃已被利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金属玻璃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A.金属玻璃的材质 B.金属玻璃的应用C.金属玻璃的外观 D.金属玻璃的构造【解答】该语段主要围绕金属玻璃展开,先阐述了金属玻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性,接着重点说明了基于这些特性,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还因良好磁学性质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所以,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金属玻璃的特性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对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是“金属玻璃的应用”。故选:B。三、填空题。12.(12分)根据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填空。(1)赏美文,常积累。白鹭是一首 精巧 的散文诗: 色素的配合 , 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 适宜 。(2)诗言志,诗传情。“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寄托着陆游对国家统一的殷切希望;“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林升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愤慨;“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是龚自珍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是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是虞世南对高洁品行的追求。(3)爱国情,共筑梦。“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 。 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梁启超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让我们懂得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解答】(1)考查现代诗文默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散文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出自郭沫若的《白鹭》。(2)考查古诗文默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南宋陆游的《示儿》,意思是: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寄托着陆游对国家统一的殷切希望;“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宋朝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其意思是: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是林升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愤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意思是: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意思是: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其出自唐代诗人林杰创作的《乞巧》,是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虞世南《蝉》,其意思是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是虞世南对高洁品性的赞颂。(3)考查现代诗文默写。“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梁启超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其意思是:火红的太阳刚刚升起时,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潜伏在地下的流水中涌出时,汹涌奔泻浩浩荡荡。让我们懂得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这些诗句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故答案为:(1)精巧 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适宜;(2)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 我劝天公重抖擞 穿尽红丝几万条 非是藉秋风;(3)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 而全在我少年。四、阅读理解。13.(8分)阅读。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注释】①嗜学:特别好学。②假:借。③怠:松懈。④逾约:超过预定的期约,过期。⑤以是:因此。(1)本文的中心句是 余幼时即嗜学 。(2)下面带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B A.余幼时即嗜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作者最终能够“遍观群书”的原因是 A A.刻苦好学B.手自笔录C.遵守约定D.家里贫穷【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句的理解。文章围绕“我”小时候爱好学习展开,从借书、抄书等情节体现对学习的热爱,而“余幼时即嗜学”一句总领全文,点明主题,故中心句是“余幼时即嗜学”。(2)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辨析。A.意思相同,两个“余”都是“我”的意思;B.意思不相同,“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录毕,走送之”的“之”是代词,指代所借的书,二者意思不同,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大寒”指非常寒冷,“砚冰坚”表示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弗之怠”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意思是不放松抄书这件事,整句话翻译为: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表面看来,是“不敢稍逾约”,实际上是“弗之怠”,是他刻苦好学的学习精神。故选:A。故答案为:(1)余幼时即嗜学。(2)B。(3)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4)A。14.(9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题目。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材料一】前不久,张先生的一次家宴因为手机不欢而散,原因是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等一大家子相约到爷爷奶奶家吃饭。饭桌上,爷爷多次想和孙子、孙女们说说话,但他们个个捧着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对老人的话语没有丝毫回应。备受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啪”地摔碎了眼前的盘子,撂了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便生气地回了房间。【材料二】【材料三】学生手机拥有率和家长最担心手机对孩子产生危害的调查年级 手机拥有率 最担心的问题 被调查家长占比1﹣3年级 10% 辐射影响健康 30%4﹣6年级 30% 沉迷游戏或上网 24%初中生 70% 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 14%科学研究显示,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多项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显示,过早使用手机、使用手机时间过长,会令人尤其是儿童产生手机依赖,给身心带来多方面的损害。(1)对老人撂下的“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表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担心孩子们会手机成瘾B.鼓励孩子们响应互联网+号召C.担心孩子们没好好吃饭D.老人受到冷落,因此生气发怒(2)以下对材料二、材料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手机使用年轻化,超过一半中学生都拥有手机。B.过早过长使用手机,会令人尤其是儿童产生手机依赖。C.家长最担心使用手机的危害是影响孩子的视力和思维能力。D.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3)晨晨放假每天平均要刷三个小时短视频,下面诗句或格言最适合劝诫晨晨的是 D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红星小学五(1)中队针对“小学生能否拥有手机”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同学甲:我支持小学生拥有手机。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手机,我们既能与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又能更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我:不支持小学生拥有手机。 因为作为小学生,我们自制力比较差,很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甚至玩手机成瘾。过度使用手机,既会消耗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人际关系疏离,给身心带来多方面的损害。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材料一】中“饭桌上,爷爷多次想和孙子、孙女们说说话,但他们个个捧着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对老人的话语没有丝毫回应。备受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啪”地摔碎了眼前的盘子,撂了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便生气地回了房间”可知,孩子们只顾玩手机,冷落了爷爷而使爷爷生气。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A.正确,结合【材料二】学生视力下降及小孩“我要玩手机”,结合【材料三】中“学生手机拥有率:1﹣3年级手机拥有率为10%,4﹣6年级手机拥有率为30%,初中生手机拥有率为70%”可知,“手机使用年轻化,超过一半中学生都拥有手机”来理解。B.正确,结合【材料三】中“科学研究显示,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多项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显示,过早使用手机、使用手机时间过长,会令人尤其是儿童产生手机依赖,给身心带来多方面的损害”可知,“过早过长使用手机,会令人尤其是儿童产生手机依赖”表述正确。C.错误,结合【材料三】中“家长最担心手机对孩子产生危害的调查”可知,“最担心辐射影响健康占30%,沉迷游戏或上网占24%,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占14%”可知,家长最担心使用手机的危害是辐射影响及孩子沉迷游戏或上网,而不是影响孩子思维能力;表述错误。D.正确,结合【材料三】中“科学研究显示,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可知“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表述正确。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名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题干“晨晨放假每天平均要刷三个小时短视频,下面诗句或格言最适合劝诫晨晨的是”可知,需要找出劝谏晨晨少玩手机的名言名句,结合意思辨析即可。如: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意思是处在平安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用节俭来消除奢侈;与劝谏晨晨的内容不符。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与劝谏晨晨的内容不符。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与劝谏晨晨的内容不符。D.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意思是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现在多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此句可劝谏晨晨多学习,少玩手机,与劝谏内容相符。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题干所给的观点“不支持小学生拥有手机”,可结合材料中小学生玩手机的弊端解答。如:我不支持小学生拥有手机。因为作为小学生,我们自制力比较差,很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甚至玩手机成瘾。过度使用手机,既会消耗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人际关系疏离,给身心带来多方面的损害。故答案为:(1)D;(2)C;(3)D;(4)因为作为小学生,我们自制力比较差,很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甚至玩手机成瘾。过度使用手机,既会消耗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人际关系疏离,给身心带来多方面的损害。15.(13分)阅读。金色花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撮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仙人掌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吗?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越看越厌恶……我真不知道,它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⑦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⑧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⑨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⑩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抵抗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这怎能不令人赞叹?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1)根据短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对仙人掌的情感变化。 忽视 ——(厌恶)—— 惭愧 —— 敬佩 (2)对第⑩自然段“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我”才发现养花并非闲情逸致,而是勤快人的事。B.“我”曾无所顾忌地讥笑过仙人掌的丑陋。C.“我”在仙人掌开花前,对它的存在不曾关心。D.“我”只看到外在的美艳,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3)自然界中的许多植物都能给我们许多启示,以下诗句中所表现的植物品格与仙人掌不同的是 D 。A.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4)想象一下,这仙人掌曾经怎样“抵抗沙漠的压榨”的,写几句话。【解答】(1)考查了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找出描写作者对仙人掌态度的句子,按顺序梳理情感。第①﹣④段:作者养其他花失败,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但“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此时是“忽视”;第⑥段:“越看越觉得它丑,越看越厌恶”,明确写出“厌恶”;第⑩段:仙人掌开花后,“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此时是“惭愧”。第 段:“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这怎能不令人赞叹”“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此时是“敬佩”。(2)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浅薄庸俗”指作者之前只看外表、不懂内在价值的错误想法。先看每个选项是否符合“作者之前的错误行为”。A选项:“养花是勤快人的事”是第①段作者一开始就意识到的(“我才意识到,养花……完全是勤快人的事”),这是作者正确的认识,不是“浅薄庸俗”的表现,所以A错误。B选项:“讥笑过丑陋”对应第⑥段“越看越觉得它丑,越看越厌恶”,是作者之前的错误,符合“浅薄庸俗”;C选项:“不曾关心”对应第④段“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是作者之前的忽视,符合;D选项:“只看外在美艳”对应作者喜欢海棠、月季的“美”,嫌弃仙人掌的“丑”,忽视其内在顽强,符合。故选:A。(3)考查了对所表达精神的理解。仙人掌的品格:顽强、坚韧、在恶劣环境中不屈服(如干旱、无人照料仍存活并开花)。A.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被大雪压仍挺直,体现“坚韧不屈”,与仙人掌相同;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在寒冷中开放,体现“顽强耐寒”,与仙人掌相同;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被烧后仍能重生,体现“生命力顽强”,与仙人掌相同;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仅描写红豆在春天生长,没有体现“顽强、坚韧”,与仙人掌不同。故选:D。(4)考查了想象与表达能力。“抵抗沙漠的压榨”指仙人掌在沙漠(干旱、炎热、风沙大)中的生存方式,结合文中“每一撮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绿而挺拔”等细节,想象它如何适应环境。可以从“减少水分流失”(如刺代替叶子)、“储存水分”(肥厚的掌节)、“扎根找水”(深深扎根)、“抵抗风沙”(挺直身体)等角度写,用简单的动作描写,像讲故事一样。故答案为:(1)忽视 惭愧 敬佩;(2)A;(3)D;(4)沙漠里的太阳火辣辣的,把泥土晒得干裂,仙人掌却把叶子变成尖尖的刺,不让水分偷偷溜走。它把身体缩成肥厚的掌节,像小水库一样存着水。风沙吹来的时候,它挺直腰杆,用刺“啄”住每一缕阳光和空气,就算很久没下雨,也倔强地绿着,等着开花的那一天。五、第三部分积累 运用(30分)16.(30分) 同学们,你身边的同学特点不同,性格各异。请你选择一位熟悉的同学,先想想他(她)在外貌、性格、喜好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解答】范文:“漫画”同学我要给能吃的,会社交的小明同学画一副漫画。小明同学长的胖胖的。只要一说到小玉,我的脑海里就想到一个词“胖墩”。他的头发一点也不飘逸,即使跳起来或被风吹,头发也像被胶水黏住了一样,和他的脑袋紧紧贴在一起。我发现有句诗很适合他的头发——“咬定青山不放松”。他的耳朵神奇得可以做到一些人做不到的动作——可以轻微的晃一晃。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也教不会我。小明同学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又能吃又吃的快。一次我俩在一家面馆吃面,我先分了他七八口才能吃完的量。他拿个勺子拨着面就往嘴里倒,他的嘴就像个无底洞,那么多面竟然全倒进去了,而且还没噎着。我吃惊的两个眼睛瞪得溜圆,一动不动地看着他。我曾跟小明炫耀自己吃得多,结果小明说他有一次吃了三个汉堡,七八个鸡腿。这次我直接吓成了金鱼眼,呆呆地看着他。关于吃饭,我真的是佩服他的“不怕辣神功”。他在那家面馆要了一份特辣的豆腐皮,我也能吃辣,却吃不了这特辣的豆腐皮。第一次吃它的时候,感觉有一群白蚁在用吃奶的劲儿咬我的嘴,我觉的嘴都快肿了,想往外喷火。但是小明吃的津津有味,三五串的一起吃也没事,最后还把辣椒水给喝了,我心想他是不是四川人?小明很有社交能力,他向陌生人问话时,都会用上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请帮我、谢谢……他一用这些礼貌用语,别人就无法拒绝他了。有一个星期天,我和他去找小刚玩,听声音不是小刚,便说:“叔叔您好,请问小刚在吗?我是他同学。”“他去打羽毛球去了”。小明又礼貌的问:“请问可不可以让他打完羽毛球到洛浦公园门口找我们呢?”叔叔答应了。我对小明佩服的五体投地,虽然我也会用这些礼貌用语,可就是没他用地那么顺口。以后得多向他学习。这就是我的“海口”同学,擅社交的胖墩小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