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2.(2分)小吉发现来稿中常出现错别字,请帮她找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树梢 讯期 嗜好 同心胁力
B.黎明 隐蔽 煤碳 难以致信
C.崩塌 象征 烦锁 民不聊生
D.渔船 爱慕 辛酸 金碧辉煌
3.(2分)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估量(计算) 完璧归赵(完全)
B.死去元知万事空(就是) 鹰隼试翼(小鸟)
C.万马齐喑(沉默) 题临安邸(旅店)
D.干将发硎(磨刀石) 九州生气侍风雷(侍候)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
4.(8分)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克服lǎn duò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用阅读lián jiē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的人生!
5.(20分)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照要求填空。
①举世     名 ②        有味 ③直言不    
④负荆         ⑤难以     信 ⑥一     半    
(1)上面和俗语“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臭名远扬”和以上词语中的     ,都有出名的意思,但感彩相反。(填序号)
(2)用“⑤”造句:    。
(3)第④个词语来自历史典故     (谁)和     (谁)的故事,请再写出一个课外读过的历史故事成语:    。
6.(12分)按要求完成练习。
(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姿态(姿势、体态)    
(态度、气度)    
(2)把下列故事与相关地方以及文中人物进行连线。
《阿拉丁神灯》 中国 贝尔驴 伊桑格兰狼 勃朗熊
《八仙过海》 欧洲 法师 灯神 公主
《列那狐的故事》 阿拉伯 何仙姑 韩湘子 吕洞宾
(3)读下面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4)展开联想,把成语“喋喋不休”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5)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跑了。
用摘录、删减或概括的方法缩写成一句话:
   
7.(8分)我会填空。
(1)诗中有景。《山居秋暝》中的“    ,    ”被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长相思》中“    ,    ”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    ”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恶劣。诗中有情。“    ,    。”是文天祥的生死无畏:“    ,    ”是陆游临终前的嘱托“    ,    ”是王昌龄的豪情壮志。
(2)“    ,不弃功于寸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共3小题,满分46分)
8.(11分)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把选文补充完整。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画“____”句子的作用是     。
(4)第2段中作者介绍文物采用的是的结构是     。
9.(15分)
梨子黄了
①小院的梨子黄了。A在微醺薄醉的六月里,小院的梨树带一点骄傲地站在院中央,身上缀着经一季的酝酿而结出的饱满的果实。梨子黄得并不纯粹,大部分是月白,偶有几抹橙色的黄晕,但整个儿看上去,却又黄得真切明丽,带着淡淡的温暖,就像……就像那时外婆的笑。
②外婆笑起来的时候,眉眼微微扬起来,嘴并不张开,表情很淡,但很舒心,有一种暖人的魔力。
③记忆中的外婆总是与梨树联系在一起。梨树是外婆年轻时亲手种的。我无从想象当年的情景,但总觉得,当年,年轻的外婆大约也还是这样笑着的。天气晴好的春天,外婆会叫外公把躺椅搬到树下,边晒着太阳边给我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我早已记不清了,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十分有趣的故事,而且颠来倒去总不过那么三四个。至今记忆犹新的,却是那时外婆坐在树下,穿着青灰色的衣服,映着早春粉白的梨花。偶尔暖风吹来,枝头细小的花蕊微微颤动。灰青与粉白交织在一起,竟构成一幅称得上美好的画面。
④梨子黄了的时候,外婆会叫来外公,选几个又大又香的摘下来。然后,外婆会吃力地从躺椅上走下来,蹒跚地走进厨房,用清水细细地将梨子洗净,再拿出水果刀,把皮一点点小心地削下来。外婆削皮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她总说削下来的皮不断,吃的人才能健健康康,长命百岁。现在想来,这似乎已是无从考证的风俗。但外婆每次都做得尽心尽力,并且好像真的从未把皮削断过。等削完了皮,外婆才把梨递给了一旁早已等不及的我,笑眯眯地看着我把梨吃完。
⑤后来,大约是八岁那年的夏天,仍是梨子黄了的时候,外婆离开了。年幼的我对生离死别还没有概念,只是大概明白,以后没有人听我说话,没有人给我讲故事,没有人给我整理乱了的衣服,也没有人再削梨子给我吃了。
⑥如今,又到梨子黄了的季节。我再次走进这小院,带着些不明的情绪注视着日益凋零的梨树,注视着上面挂着的青色的小梨子,依稀忆起外婆带笑的眼睛。
⑦外婆,梨子黄了。B
(1)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①纯粹:   
②无从考证: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第三自然段围绕“记忆中的外婆总是与梨树联系在一起”一句,分别写了外婆和梨树哪些事情,请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4)“    ”这一带有象征意味的短语贯穿全文,共出现了     次,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之一。文章的另一个线索是     ,这一极小的神态特征在文中多处出现,表现了外婆的     。
(5)请品读文中首尾两处画“ ”的句子,思考两处“梨子黄了”分别指的是什么?
A.   
B.   
(6)读了第六自然段,会让人联想到传诵千古的诗句(或俗语、成语)。
   
(7)质疑:读一读第六自段然中画“______”的句子,试着提出2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注:不要提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
问题1:   
回答:   
问题2:   
10.(20分)将《长征 七律》改成一篇短文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题号 1 2 3
答案 D D C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解答】A.有误,“溃败”的“溃”应读作“kuì”。
B.有误,“即使”的“即”应读作“jí”。
C.有误,“殷切”的“殷”应读作“yīn”,“违抗”的“违”应读作“wéi”。
D.正确。
故选:D。
2.(2分)小吉发现来稿中常出现错别字,请帮她找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树梢 讯期 嗜好 同心胁力
B.黎明 隐蔽 煤碳 难以致信
C.崩塌 象征 烦锁 民不聊生
D.渔船 爱慕 辛酸 金碧辉煌
【解答】A.有误,汛期:洪水季节,江河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故“讯期”的“讯”错误。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故“同心胁力”的“胁”错误。
B.有误,煤炭:即“煤”。植物残体经受不同程度的腐解转变而成的一种黑色或褐黑色固体可燃矿物物质。故“煤碳”的“碳”错误。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故“难以致信”的“致”错误。
C.有误,烦琐:繁杂琐碎。故“烦锁”的“锁”错误。
D.正确。
故选:D。
3.(2分)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估量(计算) 完璧归赵(完全)
B.死去元知万事空(就是) 鹰隼试翼(小鸟)
C.万马齐喑(沉默) 题临安邸(旅店)
D.干将发硎(磨刀石) 九州生气侍风雷(侍候)
【解答】A.有误,“完璧归赵”的“完”应解释为“完好无损”,而非“完全”。
B.有误,“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意为“本来”,“鹰隼试翼”的“隼”指“一种凶猛的鸟”。
C.正确;
D.有误,“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恃”意思是“依靠”,并非“侍候”。
故选:C。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
4.(8分)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启迪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胆怯  ,克服lǎn duò  懒惰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殿堂  ,用阅读lián jiē  连接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津津有味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领略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诗情画意  的人生!
【解答】故答案为:
启迪 胆怯 懒惰 殿堂 连接 津津有味 领略 诗情画意
5.(20分)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照要求填空。
①举世  闻  名 ② 津   津  有味 ③直言不  讳 
④负荆  请   罪  ⑤难以  置  信 ⑥一  知  半  解 
(1)上面和俗语“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③  ,“臭名远扬”和以上词语中的  ①  ,都有出名的意思,但感彩相反。(填序号)
(2)用“⑤”造句: 真是难以置信,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
(3)第④个词语来自历史典故  廉颇  (谁)和  蔺相如  (谁)的故事,请再写出一个课外读过的历史故事成语: 望梅止渴  。
【解答】①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②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③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④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⑤难以置信:很难相信。
⑥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1)“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是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也就是说话直接不避讳。“直言不讳”的意思是说话坦率,毫无顾忌,二者意思相近,所以和俗语“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相同的词语是“直言不讳”。故选③。
“臭名远扬”指坏名声传得很远,是贬义词。“举世闻名”意思是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是褒义词。二者都有出名的意思,但感彩相反,所以“臭名远扬”和以上词语中的“举世闻名”都有出名的意思,但感彩相反。故选①。
(2)用“难以置信”造句时,所造的句子要体现出让人觉得难以相信的情境。示例:真是难以置信,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3)“负荆请罪”这个词语来源于历史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一开始对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不满,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历史故事成语有很多,比如:望梅止渴、卧薪尝胆、三顾茅庐等。
故答案为:
①闻 ②津 津 ③讳
④请 罪 ⑤置 ⑥知 解
(1)③①;
(2)真是难以置信,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3)廉颇 蔺相如 望梅止渴。
6.(12分)按要求完成练习。
(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姿态(姿势、体态)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态度、气度)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2)把下列故事与相关地方以及文中人物进行连线。
《阿拉丁神灯》 中国 贝尔驴 伊桑格兰狼 勃朗熊
《八仙过海》 欧洲 法师 灯神 公主
《列那狐的故事》 阿拉伯 何仙姑 韩湘子 吕洞宾
(3)读下面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4)展开联想,把成语“喋喋不休”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我刚出门,妈妈的声音就传出来了:“好好听老师讲课,不要跟同学打架……”听得我耳朵都起茧了。 
(5)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跑了。
用摘录、删减或概括的方法缩写成一句话:
 海力布救了小白蛇。 
【解答】(1)考查了造句。根据词语意思造句即可。
(2)考查了知识百科。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即可。
(3)考查了缩写句子。根据所给句子意思可知,句子想表达的是“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4)考查了扩展写话。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5)考查了句义和缩句。根据所给文字可知,句子想要说明的是“海力布救了小白蛇”。
故答案为: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2)《阿拉丁神灯》——阿拉伯——法师——灯神——公主
《八仙过海》一一中国一一何仙姑——韩湘子——吕洞宾
《列那狐的故事》——欧洲——贝尔驴——伊桑格兰狼——勃朗熊;
(3)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4)我刚出门,妈妈的声音就传出来了:“好好听老师讲课,不要跟同学打架……”听得我耳朵都起茧了。
(5)海力布救了小白蛇。
7.(8分)我会填空。
(1)诗中有景。《山居秋暝》中的“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被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长相思》中“ 山一程  , 水一程  ”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风一更  , 雪一更  ”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恶劣。诗中有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文天祥的生死无畏:“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陆游临终前的嘱托“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是王昌龄的豪情壮志。
(2)“ 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解答】(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明月照耀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上流淌的景象,生动展现了山居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山一程,水一程”这句诗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词人通过翻山越岭、登舟涉水等动作,描绘了一幅旅程中充满艰辛和曲折的画面。“风一更,雪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恶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故答案为:
(1)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一程 水一程 风一更 雪一更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不饱食以终日。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共3小题,满分46分)
8.(11分)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  金碧辉煌  的殿堂,也有  玲珑剔透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把选文补充完整。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珍贵文物。 
(3)画“____”句子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
(4)第2段中作者介绍文物采用的是的结构是  总分总  。
【解答】(1)考查补充句子。根据原文内容正确填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记忆重点词语。结合原文内容“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故可依次填入词语: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可知,第①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结合“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知,第②段介绍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故者两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珍贵文物。可据此作答。
(3)考查句段作用。画线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总结了上文,引出了下文“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所以画线句子在原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安排。第二自然段首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总的说了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接下来根据语句内容“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讲述了圆明园里收藏的各朝代的历史文物,最后“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又总的对圆明园进行了概述。所以本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故答案为:
(1)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2)主要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珍贵文物。
(3)承上启下;
(4)总分总。
9.(15分)
梨子黄了
①小院的梨子黄了。A在微醺薄醉的六月里,小院的梨树带一点骄傲地站在院中央,身上缀着经一季的酝酿而结出的饱满的果实。梨子黄得并不纯粹,大部分是月白,偶有几抹橙色的黄晕,但整个儿看上去,却又黄得真切明丽,带着淡淡的温暖,就像……就像那时外婆的笑。
②外婆笑起来的时候,眉眼微微扬起来,嘴并不张开,表情很淡,但很舒心,有一种暖人的魔力。
③记忆中的外婆总是与梨树联系在一起。梨树是外婆年轻时亲手种的。我无从想象当年的情景,但总觉得,当年,年轻的外婆大约也还是这样笑着的。天气晴好的春天,外婆会叫外公把躺椅搬到树下,边晒着太阳边给我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我早已记不清了,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十分有趣的故事,而且颠来倒去总不过那么三四个。至今记忆犹新的,却是那时外婆坐在树下,穿着青灰色的衣服,映着早春粉白的梨花。偶尔暖风吹来,枝头细小的花蕊微微颤动。灰青与粉白交织在一起,竟构成一幅称得上美好的画面。
④梨子黄了的时候,外婆会叫来外公,选几个又大又香的摘下来。然后,外婆会吃力地从躺椅上走下来,蹒跚地走进厨房,用清水细细地将梨子洗净,再拿出水果刀,把皮一点点小心地削下来。外婆削皮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她总说削下来的皮不断,吃的人才能健健康康,长命百岁。现在想来,这似乎已是无从考证的风俗。但外婆每次都做得尽心尽力,并且好像真的从未把皮削断过。等削完了皮,外婆才把梨递给了一旁早已等不及的我,笑眯眯地看着我把梨吃完。
⑤后来,大约是八岁那年的夏天,仍是梨子黄了的时候,外婆离开了。年幼的我对生离死别还没有概念,只是大概明白,以后没有人听我说话,没有人给我讲故事,没有人给我整理乱了的衣服,也没有人再削梨子给我吃了。
⑥如今,又到梨子黄了的季节。我再次走进这小院,带着些不明的情绪注视着日益凋零的梨树,注视着上面挂着的青色的小梨子,依稀忆起外婆带笑的眼睛。
⑦外婆,梨子黄了。B
(1)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①纯粹: 本意是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文中指的是颜色不纯正、不彻底。 
②无从考证: 指对某一件事没有办法通过考察证明,一般指来历,源头不明。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第三自然段围绕“记忆中的外婆总是与梨树联系在一起”一句,分别写了外婆和梨树哪些事情,请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4)“ 梨子黄了  ”这一带有象征意味的短语贯穿全文,共出现了  5  次,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之一。文章的另一个线索是  外婆的笑  ,这一极小的神态特征在文中多处出现,表现了外婆的  和善、温柔、慈祥  。
(5)请品读文中首尾两处画“ ”的句子,思考两处“梨子黄了”分别指的是什么?
A. 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环境,梨子黄了的时节。 
B.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我”对外婆深深的怀念之情。 
(6)读了第六自然段,会让人联想到传诵千古的诗句(或俗语、成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7)质疑:读一读第六自段然中画“______”的句子,试着提出2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注:不要提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
问题1: 文中不明情绪指的是什么? 
回答: 指的是作者对外婆的思念及伤感之情。 
问题2: 作者注视着日益凋零的梨树,会想些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①“纯粹”指不掺杂别的成分。文中指的是颜色不纯正、不彻底。②“无从考证”指对某事物,没有地方去考察,证明其源头,来历等。
(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通过阅读短文可知,以“梨子黄了”为题目,借物,表达出对外婆的思念及外婆对我的爱。故答案为:本文讲述了作者通过“梨子黄了”这一事情,回忆了外婆生前和梨树在一起的美好画面以及对我的无私关爱,表达了“我”对外婆深深的怀念之情。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通过写了:梨树是外婆年轻时亲手种的,天气晴好的春天,外婆会叫外公把躺椅搬到树下,边晒着太阳边给我讲故事,外婆坐在树下,穿着青灰色的衣服,映着早春粉白的梨花,竟构成一幅称得上美好的画面。概括为:②外婆在梨树下给我讲故事;③外婆坐在梨树下的美好画面。
(4)本题考查对字词语的理解。通过阅读短文可知,以“梨子黄了”为题目,贯穿于课文主线,分别出现了:①小院的梨子黄了。②梨子黄了的时候,外婆会叫来外公,选几个又大又香的摘下来。③后来,大约是八岁那年的夏天,仍是梨子黄了的时候,外婆离开了。④如今,又到梨子黄了的季节。⑤外婆,梨子黄了。共5次,由“外婆笑起来的时候,眉眼微微扬起来,嘴并不张开,表情很淡,但很舒心,有一种暖人的魔力。”“等削完了皮,外婆才把梨递给了一旁早已等不及的我,笑眯眯地看着我把梨吃完。”可知,另一个线索是:外婆的笑,表现了外婆的和善、温柔、慈祥。
(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能力。通过阅读短文可知,A.小院的梨子黄了,表现出了具体的现实环境,梨子黄了的时节。B.外婆,梨子黄了。
(6)本题考查对俗语、谚语的用法。通过读第六段,写出了对外婆的思念,因此,根据积累可回答。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准备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该句话多用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同时其深层含义是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我再次走进这小院,带着些不明的情绪注视着日益凋零的梨树,注视着上面挂着的青色的小梨子,依稀忆起外婆带笑的眼睛。”表现出了“我”对外婆深深的怀念之情。回答时注意围绕:情绪注视着日益凋零的梨树,依稀忆起外婆进行作答。如:问题:文中不明情绪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作者对外婆的思念及伤感之情。问题:作者注视着日益凋零的梨树,会想些什么?
故答案为:
(1)本意是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文中指的是颜色不纯正、不彻底。指对某一件事没有办法通过考察证明,一般指来历,源头不明。
(2)本文讲述了作者通过“梨子黄了”这一事情,回忆了外婆生前和梨树在一起的美好画面以及对我的无私关爱,表达了“我”对外婆深深的怀念之情。
(3)②外婆在梨树下给我讲故事;③外婆坐在梨树下的美好画面。
(4)梨子黄了 5 外婆的笑 和善、温柔、慈祥;
(5)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环境,梨子黄了的时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我”对外婆深深的怀念之情。
(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7)文中不明情绪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作者对外婆的思念及伤感之情。作者注视着日益凋零的梨树,会想些什么?
10.(20分)将《长征 七律》改成一篇短文
 改写《长征 七律》
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他太让人敬佩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 
【解答】范文:
改写《长征 七律》
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他太让人敬佩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