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汉字形意 积累中学语文
1.读拼音,写词语。
经典的文章激发我们的情感: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ēn huì     ;家乡那一排排的搭石,不仅lián jié     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也让我们lǐng lüè     ;桂花做成的糕饼,使全村都jìn     在花香里,勾起乡愁;fù jīng qǐng zuì     的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一起tóng xīn xié lì     保卫赵国,令人敬佩。
美好的民间故事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猎人海力布为了解救乡亲们,没有听小白蛇的 dīng zhǔ     ,化作了石头,大家bēi tòng     万分,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牛郎在与他 xiāng yī wéi mìng     的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结为了fū qī     。
2.下面选项中,生字书写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嫌弃(xián) 冠军(guàn) 美中不足 同心谐力
B.眸子(móu) 玲珑剔透(tī) 不计其数 风景名胜
C.陷阱(xiàn) 酬谢(chóu) 相衣为命 举世闻名
D.抖擞(sǒu) 地履(fǔ)其黄 振天动地 笑嬉嬉
3.下列句子中“温暖”的意思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听了这件事,妈妈的心里温暖了许多。
B.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C.幸福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份好心情,是温暖的关爱。
D.春天像个闹钟,叫醒正在冬眠的动物,还带来温暖的太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D.(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5.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开辟:①开创、创立;
②打开通路;
③开拓扩展;开垦;
④指宇宙的开始。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3)这条路是为缓解交通拥挤而开辟的。    
6.为了让民间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来点小创作,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B.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如,《猎人海力布》中先说有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海力布的故事。
C.大胆的改编,改变原来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没有关系。
D.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二、词句段篇 运用中提能力
7.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填空。
(1)一花一鸟总关情。唐代诗人虞世南借蝉表达了对高洁品行的赞赏,他的诗句“    ,    ”阐发了自己的志向。
(2)有的俗语和成语意思相同,表达效果却很不一样。比如,在口语中,我们会用“    ”这个俗语来表现胆小怕事,顾虑太多的性格特点,这样的表达方式通俗、活泼。而在书面语中,我们会用     这个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这样的表达方式比较凝练、文雅。
(3)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大都懂得时间的宝贵,留下了许多关于惜时的名言名句。有的劝诫我们不要虚度青春,等到年纪大了再来后悔。例如,陶渊明的诗句“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岳飞的词“莫等闲,    ,空悲切。”有的激励我们珍惜时光,抓紧一分一秒,比如葛洪的“不饱食以终日,    。”毛主席的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    ,一万年太久,    。”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2)写出下面语句的主要意思。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3)把“美中不足”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三、今年的读书节,五(2)班开展了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题。
9.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劈山救母”的故事情节出自《宝莲灯》。    
(2)《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10.五(2)班的同学为《牛郎织女》设计了四枚故事邮票,请你按照故事情节给四枚邮票排序。
①挑担追妻 ②盗衣结缘 ③鹊桥相会 ④男耕女织
顺序(填序号):    →    →    →   
四、阅文品句 阅读中提素养
11.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第一段中,“缠”字写出了“我”    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     的心情。
(2)读文中画“_______”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感受到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B.桂花一年四季常开,所以人们总能闻到桂花香。
C.从中感受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D.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3)读文中画“ ”句子,完成以下题目。
①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一致的是    
A.每逢佳节倍思亲
B.梅花香自苦寒来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月是故乡明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张宏为自己办理了一张学校阅览室的借书证,其内容如下:
借阅制度 1.此阅览室只对本校学生开放,非本校学生谢绝借阅图书。 2.读者借阅所有图书,一律凭借书证办理借阅登记手续。 3.每次借阅只限一至三本,时间为一个月,逾期不还者给予批评教育,性质较严重者停止借阅。 4.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 5.爱护图书,人人有责。禁止拆卷、撕页、剪裁、涂抹。违者批评或停借。
(1)按要求补全下表。
序号 观点 判断正误 (√或×) 说明理由
① 张宏一次最多可以借五本图书。        
② 如果没有带借书证,张宏仍然可以借书。        
③ 张宏1月8日借了一本图书,可以在2月8日前还书。        
(2)张宏的弟弟没有办理借书证,但是和他同校,便想用张宏的借书证借阅图书。弟弟的想法是否可行?请你结合资料内容,替张宏向弟弟作出解释。
13.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的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竟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住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1)《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
A.《牛郎织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白蛇传》
D.《孔雀东南飞》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孟姜女寻找丈夫的意志很坚定?书写出来。
(3)找出孟姜女苏醒后老大娘说的话并书写出来。从老大娘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4)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你觉得孟姜女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性情写作 作文中知迁移
14.习作表达。
我们身边有很多特点鲜明的人,如严肃的爸爸、慈爱的妈妈、可爱的弟弟妹妹、调皮的同学(不要考虑再写老师了哟)……请选择其中一个,通过一两件事来“漫画”他(或她)的特点。力求语句通顺,事例具体,感情真挚。题目自拟。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题号 2 3 4 6
答案 B D B C
一、汉字形意 积累中学语文
1.读拼音,写词语。
经典的文章激发我们的情感: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ēn huì  恩惠  ;家乡那一排排的搭石,不仅lián jié  连接  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也让我们lǐng lüè  领略  ;桂花做成的糕饼,使全村都jìn  浸  在花香里,勾起乡愁;fù jīng qǐng zuì  负荆请罪  的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一起tóng xīn xié lì  同心协力  保卫赵国,令人敬佩。
美好的民间故事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猎人海力布为了解救乡亲们,没有听小白蛇的 dīng zhǔ  叮嘱  ,化作了石头,大家bēi tòng  悲痛  万分,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牛郎在与他 xiāng yī wéi mìng  相依为命  的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结为了fū qī  夫妻  。
【解答】故答案为:
恩惠 联结 领略 浸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叮嘱 悲痛 相依为命 夫妻
2.下面选项中,生字书写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嫌弃(xián) 冠军(guàn) 美中不足 同心谐力
B.眸子(móu) 玲珑剔透(tī) 不计其数 风景名胜
C.陷阱(xiàn) 酬谢(chóu) 相衣为命 举世闻名
D.抖擞(sǒu) 地履(fǔ)其黄 振天动地 笑嬉嬉
【解答】A.有误,“同心谐力”应为“同心协力”,“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B.正确。
C.有误,“相衣为命”应为“相依为命”,“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D.有误,“地履其黄”的“履”应读“lǚ”。“振天动地”应为“震天动地”,“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笑嬉嬉”应为“笑嘻嘻”,“笑嘻嘻”形容微笑的样子。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温暖”的意思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听了这件事,妈妈的心里温暖了许多。
B.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C.幸福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份好心情,是温暖的关爱。
D.春天像个闹钟,叫醒正在冬眠的动物,还带来温暖的太阳。
【解答】温暖: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暖和”。一个是“使感到温暖”。
A、B、C“温暖”意思是“使感到温暖”;
D.“温暖”意思是“暖和”。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D.(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解答】A、C、D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B.这句话是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的品质。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
故选:B。
5.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开辟:①开创、创立;
②打开通路;
③开拓扩展;开垦;
④指宇宙的开始。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③ 
(2)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① 
(3)这条路是为缓解交通拥挤而开辟的。  ② 
【解答】(1)开辟:开垦的意思。故选③。
(2)开辟:开创的意思。故选①。
(3)开辟:打开通路。故选②。
故答案为:
(1)③;
(2)①;
(3)②。
6.为了让民间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来点小创作,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B.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如,《猎人海力布》中先说有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海力布的故事。
C.大胆的改编,改变原来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没有关系。
D.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为了让民间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大胆地改编,但不能改变原来故事的主要情节。
故选:C。
二、词句段篇 运用中提能力
7.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填空。
(1)一花一鸟总关情。唐代诗人虞世南借蝉表达了对高洁品行的赞赏,他的诗句“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阐发了自己的志向。
(2)有的俗语和成语意思相同,表达效果却很不一样。比如,在口语中,我们会用“ 前怕狼后怕虎  ”这个俗语来表现胆小怕事,顾虑太多的性格特点,这样的表达方式通俗、活泼。而在书面语中,我们会用  畏首畏尾  这个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这样的表达方式比较凝练、文雅。
(3)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大都懂得时间的宝贵,留下了许多关于惜时的名言名句。有的劝诫我们不要虚度青春,等到年纪大了再来后悔。例如,陶渊明的诗句“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岳飞的词“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有的激励我们珍惜时光,抓紧一分一秒,比如葛洪的“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  。”毛主席的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
【解答】(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意思是: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2)结合所给语境,抓住关键语句“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可以想到俗语: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可以想到成语:畏首畏尾,畏首畏尾:顾前顾后,十分戒慎恐惧的样子;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3)陶渊明《杂诗》中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强调了青春易逝,时光不会倒流,人们应当珍惜当下,勤奋努力,不要等到岁月流逝才后悔莫及。
岳飞《满江红 写怀》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告诫人们不要虚度年华,等到头发白了才空自悲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葛洪《抱朴子 勖学》中的“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意思是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一点时间,强调了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中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紧迫感和对于事业的紧迫感,激励人们要抓紧时间,积极进取,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
(1)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2)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3)盛年不重来 岁月不待人 白了少年头 不弃功于寸阴 光阴迫 只争朝夕。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2)写出下面语句的主要意思。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3)把“美中不足”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解答】(1)本题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两改两不改,表指令要“让”。1、改标点:把句子中的“说”“喊”“问”等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删掉句中的前后双引号。2、改人称:把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当句子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在句中时,且能明确看出具体指代是谁时,那么后面就用具体人名来转述。根据题干,首先把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把“会怕”改成“更不会怕”,去掉“吗”,问号改为句号。故改为: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本题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作答。句中出现的主要对象有海力布和小白蛇。起因是海力布去打猎,听到呼救声;经过是海力布向老鹰射箭,射伤老鹰;结果是小白蛇获救了。所以本句主要讲的就是海力布射伤老鹰,救了小白蛇。
(3)本题考查情景写话。“美中不足”这个成语意思是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表现其具体的情景可以详细描绘一个美好的场景或事物,比如一场精彩的演出、一次完美的旅行、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等,突出其各方面的优点。在美好场景中安排一个相对较小但明显的瑕疵,如演出中的小失误、旅行中的小插曲、工艺品上的小瑕疵等,与之前的美好形成对比。例如:他的演讲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但是他忘记提到一些重要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有些地方没那么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
(1)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2)海力布救了小白蛇。
(3)他的演讲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但是他忘记提到一些重要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有些地方没那么有说服力。
三、今年的读书节,五(2)班开展了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题。
9.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劈山救母”的故事情节出自《宝莲灯》。  √ 
(2)《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 
【解答】(1)正确。《宝莲灯》又名《劈山救母》《二堂舍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其故事情节为圣母与刘玺成婚,生下沉香。圣母之兄惩于其违犯天规,将圣母压在华山之下。十五年后沉香学得武艺劈山救母,宝莲灯重放光明。有多个戏剧改编而成的版本;另有由此衍生的各种版本的戏曲、连环画、电影、电视剧等。
(2)正确。《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是一个由多个阿拉伯民间故事组合而成的故事集。这个故事集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涵盖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阿里巴巴、辛巴达航海历险记等。
故答案为:
(1)√;
(2)√。
10.五(2)班的同学为《牛郎织女》设计了四枚故事邮票,请你按照故事情节给四枚邮票排序。
①挑担追妻 ②盗衣结缘 ③鹊桥相会 ④男耕女织
顺序(填序号): ②  → ④  → ①  → ③ 
【解答】②盗衣结缘:故事开始是牛郎在老牛的指引下,偷走了正在洗澡的织女的衣服,织女无法返回天庭,牛郎于是跟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这是故事的开端,排第一。
④男耕女织:牛郎织女结婚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排第二。
①挑担追妻: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凡与牛郎成婚的事后,下凡把织女捉回天庭,牛郎披上老牛死后留下的牛皮,用扁担挑着一双儿女去追织女,排第三。
③鹊桥相会:牛郎追不上织女,最后王母娘娘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这是故事的结局,排第四。
故顺序应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
②④①③
四、阅文品句 阅读中提素养
11.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第一段中,“缠”字写出了“我” 急切  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  兴奋  的心情。
(2)读文中画“_______”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从中感受到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B.桂花一年四季常开,所以人们总能闻到桂花香。
C.从中感受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D.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3)读文中画“ ”句子,完成以下题目。
①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一致的是  D 
A.每逢佳节倍思亲
B.梅花香自苦寒来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月是故乡明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
据文章第①段“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可知,“缠”字在此处表示“我”不断追问母亲何时可以摇桂花,表现出对摇桂花活动的急切期待。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可知,“喊”字反映了“我”在摇桂花时因兴奋和快乐而发出的呼喊,展现了“我”对摇桂花活动的热爱和投入。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根据文中第②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可知,这里并不是说桂花一年四季都开放,而是指桂花被收集并处理后,其香气能够持续全年,使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因此,选项“桂花一年四季常开,所以人们总能闻到桂花香”是错误的。
故选:B。
(3)D 作者借母亲的话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让我们体会到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思念。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①A.不一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每逢佳节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B.不一致,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梅花在苦寒中绽放香气。
C.不一致,冷露无声湿桂花: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清冷的露珠悄悄沾湿了桂花。
D.一致,月是故乡明:唐朝杜甫《月夜忆舍弟》,意思: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对故乡的深情)。
第③段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的是对家乡桂花的深厚感情和对家乡的思念。D项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与母亲的情感一致。
故选:D。
②第③段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通过母亲的口吻,表达了她对家乡桂花的深厚感情和眷恋。母亲认为,无论外面的桂花多么香,都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与母亲的回忆和情感紧密相连,是母亲心中无法替代的存在。这句话也反映了母亲对家乡、对过去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1)急切 兴奋;
(2)B;
(3)①D;
②作者借母亲的话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让我们体会到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思念。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张宏为自己办理了一张学校阅览室的借书证,其内容如下:
借阅制度 1.此阅览室只对本校学生开放,非本校学生谢绝借阅图书。 2.读者借阅所有图书,一律凭借书证办理借阅登记手续。 3.每次借阅只限一至三本,时间为一个月,逾期不还者给予批评教育,性质较严重者停止借阅。 4.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 5.爱护图书,人人有责。禁止拆卷、撕页、剪裁、涂抹。违者批评或停借。
(1)按要求补全下表。
序号 观点 判断正误 (√或×) 说明理由
① 张宏一次最多可以借五本图书。  ×   根据借阅制度第3条可知,张宏一次最多能借三本书。 
② 如果没有带借书证,张宏仍然可以借书。  ×   根据借阅制度第2条可知,借阅图书一律凭借书证办理借阅登记手续。 
③ 张宏1月8日借了一本图书,可以在2月8日前还书。  √   根据借阅制度第3条可知,图书的借阅时间为一个月。 
(2)张宏的弟弟没有办理借书证,但是和他同校,便想用张宏的借书证借阅图书。弟弟的想法是否可行?请你结合资料内容,替张宏向弟弟作出解释。
【解答】(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
①根据借阅制度中的第3条“每次借阅只限一至三本”,因此张宏一次最多只能借三本图书,而不是五本。故说法错误。
②根据借阅制度中的第2条“读者借阅所有图书,一律凭借书证办理借阅登记手续”,说明必须携带借书证才能借阅图书,没有带借书证则无法借阅。故说法错误。
③根据借阅制度中的第3条“每次借阅只限一至三本,时间为一个月”,说明借阅图书的期限为一个月。张宏1月8日借书,那么他可以在2月8日之前还书。故说法正确。
(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结合借阅制度第4条,向弟弟说明借书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可转借,因此他的想法不可行。示例:弟弟,你的想法是不可行的。根据我们学校阅览室的借阅制度,明确规定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这是为了维护借阅秩序和确保图书的安全。你看,在借阅制度的第四条中,它清晰地写着“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借书证的使用权限,即只能由持有人本人使用,不能转借给其他人。所以,为了遵守学校的规定,也为了我们各自的权益,我建议你还是尽快去办理一张自己的借书证吧。这样,你就可以合法合规地借阅你喜欢的图书了。
故答案为:
(1)①×根据借阅制度第3条可知,张宏一次最多能借三本书。
②×根据借阅制度第2条可知,借阅图书一律凭借书证办理借阅登记手续。
③√根据借阅制度第3条可知,图书的借阅时间为一个月。
(2)不可行。弟弟,咱们学校的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因此我的借书证只能我本人使用,你要是想借书,我建议你也办一个借书证吧。
13.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的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竟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住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1)《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D  。
A.《牛郎织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白蛇传》
D.《孔雀东南飞》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孟姜女寻找丈夫的意志很坚定?书写出来。
(3)找出孟姜女苏醒后老大娘说的话并书写出来。从老大娘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4)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你觉得孟姜女是个什么样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孟姜女寻找丈夫的意志很坚定。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最后一自然段可知,老大娘说的话是:“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从中可以体会到孟姜女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心寻夫,吃了很多苦。据此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4)本题考查理解概括的能力。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语段主要讲了孟姜女不辞辛苦去长城寻夫。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长城远在天边,孟姜女也要去寻找,即使昏倒了也要继续前往长城,说明她为了丈夫不顾一切。
故答案为:
(1)D;
(2)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3)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我明白了孟姜女找丈夫心切,一路上吃了很多苦。
(4)姜女不辞辛苦去长城寻夫。
(5)孟姜女是一个为了寻夫不顾一切的人。
五、性情写作 作文中知迁移
14.习作表达。
我们身边有很多特点鲜明的人,如严肃的爸爸、慈爱的妈妈、可爱的弟弟妹妹、调皮的同学(不要考虑再写老师了哟)……请选择其中一个,通过一两件事来“漫画”他(或她)的特点。力求语句通顺,事例具体,感情真挚。题目自拟。
【解答】范文:
漫画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个子不高,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小眼睛。她对我有时候很严厉,有时候又很温柔。
我的妈妈爱好很多。她没事的时候,就给我织毛衣,做“十字绣”,有时候玩玩电脑,或是看看电视,还有时候去帮爸爸干活。
妈妈特别关心我的学习。我每次写作业她都在旁边指导我。记得二年级上学期,妈妈帮我抄写过一张试卷。我平时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做完作业后,试卷书本“满天飞”。那次,刚好要期末考试了,我做完其他作业,准备拿出老师发的一张语文考卷来写,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找到。这才发现考卷放在学校里没带回来。这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又不可能到学校去拿。妈妈气得把我臭骂了一顿,然后就出去了。我在想妈妈干什么去了呢?
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张试卷纸。噢!原来妈妈是到我同学家借试卷了。那个同学已经完成了作业,所以妈妈就拿出一张八开纸,帮我抄起了考卷上的试题。妈妈抄得格外认真,一个字也没错,画也画得和试卷上的一模一样。那张试卷我也做得特别认真,当做到“看图写话”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图上画的是一个孩子给妈妈倒水的情景。直到现在,我还一直把那张试卷保存在我的书柜里呢!我一定要好好珍藏它。
妈妈,谢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也谢谢您对我的养育,长大以后我一定好好孝顺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