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5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5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他,是写诗狂人,诗歌数量居唐代榜首,诗作拥有超高国民度,人称全民偶像“诗魔”;
他,是写诗狂人,诗歌数量居唐代榜首,诗作拥有超高国民度,人称全民偶像“诗魔”;
他,粉丝遍布全亚洲,曾制霸日本文坛400年,征服两任天皇,是日本人心中的文殊菩萨;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知人论世,理解文意,理清全文脉络。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用比喻等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精彩的音乐描写,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下层妇女的精神。
白居易,字 ,晚年号 。又号醉吟先生。中唐时期 风格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世称“ ,与刘禹锡并称“ ”。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和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简介
乐天
香山居士
现实主义
诗王
诗魔
元白
刘白
白居易创作时期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问刘十九》
唐代中期由白居易、元稹等人所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一次诗歌革新运动。从诗歌体制上看,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运动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主要分为4大类:
1.讽喻:反映下层民众苦难生活,揭露上层权贵腐化生活和恶行。
2.闲适:身边琐事,记游写景。淡泊平和,闲逸悠然《忆江南》
3.感伤:《长恨歌》《琵琶行》 4.杂律:《暮江吟》(一道残阳)
诗作风格: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
诗歌内容
学习活动1:
初读琵琶曲
通读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贬官降职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曾经
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商人
畅快、尽情
忧郁的样子
困顿萎靡的样子
安然的样子
被贬谪
因此
总共
命名

遇琵琶女听其演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演奏
相遇过程
演奏
概述身世
演奏
创作缘由
小序的故事
思考:小序写了哪些内容?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第1自然段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2、3自然段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4自然段
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读准字音
湓浦
(pénpǔ)
铮铮然
(zhēng)
商贾
(gǔ)

(zhé)
浔阳
(xún)
荻花
(dí)

(niǎn)
霓裳
(nícháng)
六幺
(yāo)

(bèng)
裂帛
(bó)
虾蟆
(hámá)
红绡
(xiāo)
钿头
(diàn)
银篦
(bì)
阑干
(lán)
呕哑
(ōuyā)
嘲哳
(zhāo zhā)
划分层次,疏通文意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自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1段
学习活动2:
解读曲中人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琵琶女
诗 人
琵琶女有何故事?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月明江寒——聆歌女心声悟昔今遭际
整理
端正仪容,表示恭敬庄重。
佩服
成妆,画好妆
节拍
京城富家豪族子弟
要说话又有些迟疑的样子
争给,争送
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红色彩绸,指赏赐的财帛。绡,丝织品。
即下马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汉儒董仲舒葬于此,门人经过皆下马以示敬意,故名。后音变为虾蟆陵,唐时为歌楼酒馆集中地。
教坊中歌伎编制中的第一队,由最优秀的成员组成。
唐代歌伎女伶的通称。
古时舞者用彩锦缠头,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赏赐,称缠头。后作为赠送歌伎财物的通称。
用饰有云纹且镶嵌金花宝饰的梳子打节拍,把梳子都击碎了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月明江寒——聆歌女心声悟昔今遭际
再、又
平常、随随便便
古义:神态、容颜
今义:色彩
旧,衰老
古义:年龄大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即”去”之意,离去,指丈夫外出经商。来,语助词,无义。
美好的时光
时间流逝
古县名,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是唐代著名的茶叶集散地。
纵横交错的样子,此指泪流满面
叙述琵琶女的人生遭遇
人生前期
人生后期
艳压群芳 艺压京城
人妒人捧 年年欢笑
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 独守空船
京城名倡
商妇(怨)
作者运用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来写琵琶女的形象?
对比反衬
年轻貌美
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
独守空房
昔日欢笑
今日辛酸
琵琶女的不幸是谁造成的?她对此有何想法?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并提出了强烈控诉。
学习活动3:
品读曲中泪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一再叹息。唧唧,叹息声。

离开
什么声音
芦苇
在这里
沉沦流落
音乐
形容杜鹃啼声悲切,传达旅客思乡的悲凄心情。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泛指良辰美景。花朝,花开的早晨。
顿时
还是
独酌
听不下去
声音嘈杂刺耳

写作
很久
返回座位坐下
弦声
更加急促
刚才
掩面
把琴弦拧紧
形容琴音悲切
黑色单衣
眼泪,名词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并刺伤其副手裴度。面对如此大事,韦贯之、张弘等宰相保持沉默,文武大臣纷纷不置可否。白居易激于义愤首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这触怒了权贵们,权贵立即以“越职言事”加罪于他,将他逐出京城,把他贬为州刺史。
王涯乘势造谣中伤他,说他母亲是看花时坠井而死,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实际上是他的讽喻诗使这些人害怕,是他的战斗让这些人恐惧。然而,这些人就说他不配治理州郡,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叹迁谪人生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天涯沦落
生活孤寂
无乐怡情
环境恶劣
诗人和琵琶女有何相通之处?
琵琶女 诗人
来历
才华
遭遇
情感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梦啼妆泪红阑干
座中泣下谁最多
学习活动4:
赏读琵琶曲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音乐(琵琶声)
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惊异(暗写、略写)
沉醉(明写、详写)
伤悲(明写、略写)
01
02
03
第一次演奏
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江边)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直接抒情、情景交融:
月夜送别友人,一个“惨”字道出凄凉的气氛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互文,主人和客人,下马走进船中
环境描写(写景):点明时间、地点、人物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几个动词反映作者心情急切欣喜
精炼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羞怯的情态以及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
赏读琵琶曲
思考二:
请同学们读第二段,分析琵琶女的弹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琵琶女调弦的动作神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拧转弦轴,拨动弦丝。这里指调弦校音。
掩蔽,遏抑
深长的情思,悲伤
随手
连续弹奏
拢:扣弦;捻:揉弦的动作;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琵琶女调弦的动作
转轴拨弦
——琵琶女不经意地转轴拨弦,却真实有力地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掩抑”“声声思”,曲调的悲怆诉尽了琵琶女“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
“拢”“捻”“抹”“挑”
——足以见出她指法灵活多变,演奏技艺娴熟。同时也透露了琵琶女心中起伏回荡的心潮。
琵琶女调弦的神情
低眉信手续续弹
写琵琶女弹奏时“低眉”、“沉吟”的神态,增强了人物的形象性,说明了她的感情已融化在所弹乐曲的情境之中。
声情结合,以情绘声,通过神情传递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
音乐效果的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最粗的弦
声音沉重抑扬
最细的弦
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交错,错杂
分别比喻乐声的重浊和清脆,形容声音轻细急促。
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遏塞不畅状
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凝滞
内心的遗憾
溅射
乐曲结束
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拨工具。
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四根弦同时发声

思考:琵琶女的弹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前奏曲
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乐曲旋律
嘈嘈切切
珠落玉盘
急切愉悦
花下莺语
冰泉冷涩
声暂歇
幽愁暗恨
(沉思)
(喜悦)
水浆迸
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悲愤)
清脆错落-逐渐幽咽滞涩-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戛然而止
(1)「冰下难」。
(2)因为「水下滩」无法妥切地传达出「冷涩」,而「冰下难」既能与上句「花底滑」形成对偶(滑、难都是形容词,滩是名词),且「难」是「滑」的相反,即是下文的「冷涩」(形容琵琶声的停滞阻涩)。
5.「幽咽泉流冰下难」的「冰下难」一作「水下滩」,你较赞同何者?请说明理由。
六、通读全文——正文释义(第二段)
白居易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一曲琵琶看似乐曲的起伏变化,实际上是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那么,我们是否能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的轨迹呢?
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的轨迹。
清脆圆润
沉吟冷涩
高亢激越
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幸福与快乐
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窘迫与凄凉
传达出女子愤怒的抗争与呐喊
这部分文字运用了怎样的技巧来描写音乐?
一:大量运用比喻(博喻)(划线处)
二:叠词(拟声词)传神。
三:通感。(标绿处)
四:侧面烘托(人物心理感受、环境烘托)。(标黄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化抽象为具体
赏析琵琶女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很久
返回座位坐下
以前
掩面
青色单衣
如何理解琵琶女“凄凄不似向前声”?
听到诗人的倾诉,既悲自己的漂泊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弹乐声更加悲凄。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① 伤琵琶女:
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诗人洒泪的原因有哪些?
诗人洒泪的原因有哪些?
② 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一个诗人眼有多冷,心就有多热。
伤物,伤曲,伤人,伤己,伤别,彻底引发了江州司马的伤时之感,借《琵琶行》唱一曲时代的哀歌,不由得诗人悲怆满怀,泪湿青衫。
结构特色
双线结构
琵琶女的身世
以人物
为线索
诗人的
感受
明线
暗线
双线交织,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相交,谪情离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景物描写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①点明当时的环境氛围,以环境的静,表现人们的沉浸之深,侧面表现乐曲美妙,技艺高超。②“江心秋月白”以秋月的皎洁,烘托了音乐给人的美妙感受。
③环境描写带给人丰富的联想想象,开拓了诗境,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以景结情
1、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
①选取了“枫叶”“荻花”“江水”“月”的意象;
②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画面;
③烘托了秋夜送别的迷茫悲伤氛围,为全诗奠定凄凉悲切的感情基调。
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①选取了“空船”“江水”“明月”的意象;
②描绘了人去船空,明月高悬,江水寒冷,思妇苦等的凄凉画面。
③衬托,明月之下,江水寒冷,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衬托了自己孤单寂寞的愁情。
4、住近湓江地低湿···杜鹃啼血猿哀鸣。
①选取了“湓江”、“黄芦苦竹”、“杜鹃”、“猿啼”的景物/意象;
②描写了自己被贬所居之地的偏僻、荒凉,环境恶劣。
③借景抒情,用冷清愁苦的景,衬托自己被贬的苦闷失意;“杜鹃啼血猿哀鸣”则增添了自己的悲切。
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①选取了“江”、“花”、“月”、“酒”的意象
②描绘了春天花开的早上,秋天明月高悬的夜晚,如此美丽的景色,自己却只能一个人喝闷酒的画面
③借景抒情,乐景反衬哀情,面对如此美景,自己被贬荒凉偏僻之地,无人陪伴,无人理解,使自己更加的失意孤独愁苦。
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创设环境;②烘托气氛;③传达感情(情景关系)。④奠定基调。(开头)⑤以景结情,含蓄隽永。(结尾)
景物描写的答题思路:
列举意象,描绘画面+概括意境+手法情感作用
感 谢观看
若有知音见采
不辞边长阳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