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文言文复习第三课《赤壁赋》 积累并记牢“歌、望、如、然、适”等重要实词,重要虚词“之”,重点掌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规律特点。 壹 回顾文章重点字词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1段:月下泛舟,美景生乐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徐:慢慢、缓慢 兴:起 属:通“嘱”,劝请 歌:名词活用作动词,歌唱 之: 少焉:一会儿 横:笼罩 纵:任凭 如:往,去 凌:越过 冯:通“凭”,乘。虚:太空 御:驾 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重点实词 页码 望87 421 如64 417 属76 419 之18 436 适73 418 兴 422 望 望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望”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目”字,中间是“人”字,下边是“土”字,合起来指人站在地上举目眺望。表示眺望。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 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三月之望( ),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有望( )辞。日夜望( )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 )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史记》,名望( )震于后世。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2段:主乐客悲,触不遇之感 于是:古:在这时候。今:连词,表承接 甚:副词,表程度,很 扣:敲打 棹:船桨 击:划破 溯:逆流而上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倚:循,依 袅袅: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泣:使动用法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第3段: 借客人之语,感人生短促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使……正 危坐:端坐 缪:围绕 郁:茂盛 方:当 舳舻:战船收尾 酾酒:斟酒 槊:长矛 固:本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第3段: 借客人之语,感人生短促 渔:打渔 樵:砍柴 侣:以……为伴 匏:葫芦 须臾:片刻 以:同“而” 骤:一下子 遗响:箫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第4段:风月有色,悟苏子理趣 逝:去,往 斯:此,指月亮 往:去,到 盈虚:满/缺 卒:终究 消长:减少/增加 将:表假设,如果 曾:竟然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4段:风月有色,悟苏子理趣 且夫:另提一个话题 苟:假如 虽:即使 惟:只有 竭:尽 适:享有 更酌:再次饮酒 既:已经 狼籍:凌乱 白:明亮 二 文本研读 一、文言文复习第四课《登泰山记》 积累并记牢“歌、望、如、然、适”等重要实词,重要虚词“之”,重点掌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规律特点。 壹 回顾文章重点字词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其:代词,它,指泰山 阳谷:指山南的谷水。 当其南北分者: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当:在……地方。 古长城:战国时齐国修筑的长城,西起平阴,经泰山北冈,东至诸城。 日观峰:泰山顶峰,观日出之胜地。第一段 名--状,向西 名--状,向东 判断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以:于,在 自:从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限:界限。 朱孝纯:字子颖,号海愚,山东历城人,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挚友。 磴:石阶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第二段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有《水经注》。 环水:指泰安的护城河。 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入。以:连词,同“而”,表承接。 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之:代词,指东谷。 第二段 判断句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当:占着,挡着 之:代词,它。 云:句末语气词。 几:(j ī )几乎。及:等到…时。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此解覆盖。烛:名词做动词,照耀。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在半山腰的云雾像带子一样。居:停留 第二段 定语后置句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五鼓:五更。 “亭东”句:亭子以东从脚下始都是迷漫的云雾。 漫:弥漫 摴(chū)蒱(pú):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第三段 定语后置句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óu)。 极天:天边。 极:尽头,极点。 异:奇异的,与众不同。 须臾:一会儿。 采:同“彩”,颜色。正赤如丹:纯红如同朱砂。 之:代词,它。 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得:获得。 绛皓(jiàng hào)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hào):白色。 驳:杂。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因为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第三段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祠:祭祀东岳大帝女儿碧霞元君的庙。也叫娘娘庙。 是日:这天。 漫失:模糊或缺失,石碑经过风雨剥蚀,字迹模糊不清。漫:磨灭,模糊,不可辨认。 当:面对。 及:赶得上。第四段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圜:同“圆”。 石罅(xià):石缝。 瀑水:瀑布。 第五六段 重点实词 页码 当18 407 道19 407 负24 409 数77 419 少67 417 语段通记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 财,方知钱财之数(______)?①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____)?② 罟不入洿 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艨艟斗舰乃以千数(______)?③ 。久攻不下, 而军心思归,庄宗数(______)?④ 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 ____)?⑤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______)?⑥ ,然庄宗未知。 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______)?⑦ ,未能易量。” ? 数目 密 计算 多次 几 规律 命运 语段通记 赵国危难,赵太后焦急,少(______)?①睡眠。朝中少(________)?② 长咸集议事。后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大臣谏,赵太后言人 若再谏,必唾其面。群臣患之,谏者益少(______)?③ 。触龙忧,少 (________)?④间,仍劝谏,以长安君少(______)?⑤ 功之事晓利害,曰:“长安 君少(______)?⑥,无寸土之功,国人定少(______)?⑦ 之。较之,令长安君出 齐有益。”太后以为然,脸色少(______)?⑧ 解。 ? 缺少 年轻人 减少 不多时 缺少 年幼 轻视 稍微 二 文本研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