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节选)》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茶馆(节选)》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一个小茶馆,反映一个大社会的人情世故”


统编教材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老舍
(节选)
假如你想深入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现实,倾听不同阶层人物的心声。你会选择到以下哪个地方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未 庄
《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的北京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用老舍自己的话说,要表达“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
全剧分三幕,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茶馆
三幕剧
政治腐败,社会混乱
茶馆张贴“莫谈国事”
第一幕 戊戌变法失败后的黑暗年代
军阀混战,列强虎视眈眈
王掌柜坚持改良,苦苦支撑茶馆
第二幕 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
国民党和美国兵横行,政治空前黑暗
茶馆被霸占,王掌柜被逼上吊
第三幕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
剧情梗概

老舍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是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后。社会依然黑暗,帝国主义入侵,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
第三幕:是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是一个生与死、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代。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为奸,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幸存的裕泰茶馆,终于在恶势力压迫下倒闭了。
剧情梗概
《茶馆》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在那种年代,坏人嚣张好人只有死路。而那些想拯救中国,又终无前途的人,他们的悲剧是没有看到真理的悲哀,这都显示了老舍先生剧作深刻的革命性。
舞台上的《茶馆》焕发了剧本的全部光彩。台上的人物,不像是在演,而使人感觉是在生活,在那些年代里闯荡、挣扎、作孽、腐烂下去。应该说,北京人艺有一批了不起的演员,他们的身上闪射出艺术家魅人的光辉。 ——曹禺
作品评价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其人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风俗、民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个整体,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艺术世界。他的作品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考题链接:2018年高考小说阅读《有声电影》、2012年《马裤先生》均能感受到老舍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
创作背景
1958年5月,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中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题目解说
文中,“茶馆”指王利发在北京开的“裕泰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展示社会面貌的窗口。
“茶馆”,卖茶水的铺子,设有座位,供顾客喝茶,是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
老舍把三个时代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生活着的种种人物,通过茶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写出这些人物在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命运,从而揭示出旧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暗示了促使旧时代灭亡的新的潜在力量。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定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此处实指剧本,是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之一。
关于戏剧
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②按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多幕剧、独幕剧。
③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历史剧、现代剧。
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戏剧分类
戏剧三要素
戏剧冲突
语言
人物
话剧的基本特点:(受到舞台的限制)
①空间和时间比较集中。如《雷雨》的故事就发生在周公馆内,《茶馆》的故事就发生在茶馆内。
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突出。如《雷雨》中侍萍和周朴园的矛盾就是非常突出的。
③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如周朴园的语言就是严厉、不容置疑的,体现出他霸道、不容反抗的性格。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全剧情节
大清国完了
军阀统治完了
国民党统治也将完了
阶层 人物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
乡妇、小妞、康顺子
秦仲义
松二爷,常四爷
打手二德子、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江湖骗子唐铁嘴、人口贩子刘麻子、
流氓黄胖子
下层劳动人民
民族资本家
有闲阶级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社会渣滓
任务一:
分析人物 认识社会
《茶馆》第一幕人物众多,试按照社会阶层给这些人物归类。
苦难人民
黑暗势力
遗老哀叹
反抗爱国
有闲的旗人
松二爷
有闲的旗人
常四爷
吸鸦片的
唐铁嘴
茶馆老板
王利发
保媒拉纤的
刘麻子
宋恩子、吴祥子
因贫卖女
的康六
被卖给庞太监
的康顺子
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
秦仲义
梳理核心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
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圆滑机灵
善于应酬
委曲求全
1.王利发
裕泰茶馆的掌柜 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精明干练
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对李三、康顺子;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胆小自私
偶有善意
但有限度
人物与社会:
这个精于处世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命运。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王利发
圆滑机灵、善于应酬、精明干练、
谨小慎微、胆小自私,不乏善良、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乱世艰难求生的底层商贩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揭露旧社会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社会的不合理制度。
小结:
人物形象分析
看到刘麻子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爱憎分明
敢作敢当
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2.常四爷
忧国忧民
人物形象分析
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明政治的黑暗,他看透了清王朝腐朽,看透了大清国灭亡结局。
有正义感
人物与社会:
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常四爷
硬气仗义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忧国忧民、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硬气仗义、正直倔强、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小结:
作者简介
: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前面有试着调解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
。二德子找碴儿,他好言相劝,但无效;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他维护朋友但又不敢为朋友出头。
人物分析:3.松二爷
懒散无能
善良却胆小
心眼好,却胆小
人物与社会:
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心眼好
胆小怕事
懒散无能
人物与社会: 展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及其斗争性。
人物形象分析
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
敢于反抗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
4.秦仲义
作者简介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
主张维新的民族资本家
家境殷实,主张维新、实业救国
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缺乏同情心
敢于反抗
这一形象揭示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及其斗争性。
小结:
人物形象分析 5.



麻农相士
算命骗人
混吃混喝
社会渣滓



说媒拉纤
拐卖人口
赚昧心钱


坑害别人
顺风倒的
奸邪小人
钻营偷生
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出社会的畸形与病态
知识链接
1.满清八旗:指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这八旗。其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他们由清朝皇帝亲自统领,地位最高的是镶黄旗,因为镶黄旗的旗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2.铁杆庄稼:清代的八旗子弟不得工作,只许当兵、当差。旗人成丁之后,可以补本旗内的兵丁缺额,旗内的一般兵丁按待遇分为三类:马甲、步甲、养育兵。补上之后即可按月领取饷银和军粮。由于粮饷是固定发放,不受外部条件影响,而且是终身职业,所以也被称为“铁杆庄稼”,就好比“铁饭碗”。晚清的时候,很多没能补上“兵缺”的八旗子弟迫于生计,也开始学做手艺,打工赚钱,有的八旗子弟不肯纡尊降贵,结果坐吃山空,在穷困潦倒中郁郁而终。
1.第一幕发生了几件事?揭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速读文本
,梳理情节
情节 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常四爷被抓走
茶客对话
秦庞交锋
庞太监买妻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帝国主义横行,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豪门骄奢,普通百姓人如草芥,还不如一只鸽子
民族资本家兴起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苟且偷生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二德子打人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封建势力的荒淫
任务二: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庞总管买妻、穷康六卖女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秦仲义舌战庞总管、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
冲突一
冲突二
冲突三
冲突四
冲突五
冲突六
冲突七
冲突八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的矛盾
穷人富人生活和情感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茶馆》节选
结合情节,分析冲突
明确:《雷雨》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周、鲁两家的冲突,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而该剧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具体、针锋相对的冲突,而是人与时代的冲突,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
思考:这篇戏剧的戏剧冲突与以前学过的《雷雨》的戏剧冲突有何不同?
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戏剧结构指剧本题材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一般包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人物关系及人物行动发展的合理安排等。《茶馆》在戏剧结构上的特点:
小结结构
1.散点式的戏剧冲突
2.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3.人物众多,身份杂陈
结构特色
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画卷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
“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对白是两个或多个人物交谈的话;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
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
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任务四: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台词
品味语言, 体会技巧
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1)个性化的语言
(2)精彩的潜台词
(3)浓浓的“京味儿”
台词
品味语言, 体会技巧
任务四:
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品味“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外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是一种深层意义。
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1.个性化的语言
《茶馆》中人物众多,每个人台词不多而个性各异,人物语言有精练之至而异彩纷呈的特点。
(1)如王利发的“滑”
“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表面谦卑顺从、实则绕弯拖延。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奉承、巧妙周旋。
(2)剧中有不少邪恶之徒,无耻之徒,人物台词常有讽刺意味。
例如常四爷与松二爷个性不同,面对二德子寻衅,他俩的台词是这样的: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一个硬,一个软,相比之下,个性鲜明。
二德子动手揪打常四爷,一副凶狠嘴脸:“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一听马五爷声音,马上夹起尾巴:“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3)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也不同,能充分展示他们的不同个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 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①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②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③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④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⑤
     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⑥
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脑袋!
你最好放聪明点,不然你就没有命了,更发不了财!
我的财产哪能跟你庞总管比呢!
全北京城都知道你秦二爷,当然我也知道,而且我还知道你秦仲义讲维新。威胁秦仲义。
我是有点威风,可是也没有你庞总管威风啊!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那咱们就各人亮亮各人的本事,斗一斗吧!
秦庞之争
2.精彩的潜台词
第一幕结尾“将!你完了!”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茶馆的上空,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局,也达到了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
“将!你完了!”
1.你外边蹓蹓吧。 2.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了。
3.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4.尊家吃着官饷。
5.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6.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7.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
8.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9.您怎么这样闲在。 10.嗻。
11.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 12.改天过去给您请安。
13.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
14.呵,我的老爷子!您吉祥!我等了您好大半天了!
15.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
3.浓浓的“京味儿”
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一座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七十余个人物先后登场。一座小茶馆展现了一段大历史,五十年的沧桑变化尽在其中。《茶馆》深刻映衬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时代镜像”,它照见了改革、建设和革命的洪流,映射出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凝聚了作者对民族振兴之路的思考。它是一颗明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舞台上熠熠闪光,照耀后人。
课堂总结
茶 馆
是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
是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的葬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