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三单元教材解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目录一单元整体分析四学习活动设计二单元学习目标五学习评价三单元任务群设计六作业设计一、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以传统节日、传统发明、传统建筑、传统艺术等载体,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是“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单元,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民族自豪感。《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更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主动了解身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进而宣传介绍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单元整体分析《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这一系列编排为学生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使学生从多角度和多方面了解、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单元整体分析人文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段 内容第一学段 内容《古对今》等识字韵文、《静夜思》等浅近的古诗、《曹冲称象》等人物故事、《坐井观天》等寓言故事.浅显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请语、经典名句等。第二学段 《山行》等优秀古诗词、《西门豹治邺》等人物故事、《枣核》等民间故事、《盘古开天地》等神话故事、《司马光》等浅易的文言文,成语、俗语、经典名句、古代常识,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一一读读中国古代寓言”‘很久很久以前一一读读中国古代神话”等。第三学段 《暮江吟》等优秀古诗词、《腊八粥》等散文、《故宫博物院》等说明性文章、《田忌赛马》等人物故事、《猎人海力布》等民间故事、《伯牙鼓琴》等浅显的文言文、《猴王出世》等古典小说,成语、俗语、经典名句、古代常识,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聊聊书法”、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家乡的风俗”、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读读中国民间故事”“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等。一、单元整体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不同学段的内容安排一、单元整体分析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四上第五单元三下第三单元三上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重理解)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重表达)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阅读要素一、单元整体分析循序渐进一、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阅读要素一、单元整体分析中华传统节日本单元习作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与本单元的主题和综合性学习息息相关。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与学生们的生活关系最为紧密,风俗习惯更是传承至今,便于学生深入探究。一、单元整体分析中华传统节日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二、单元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学习认读41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5个字,会写30个词语,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释。4.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回顾、梳理具体的方法,并仿照课文的语句写一写。5.能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并整理记录与这些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撰写一篇代言文稿。6.能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种手工活动的过程。三、单元任务群设计务定习群位任学综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我们发现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首先,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分别介绍了传统节日、古代发明、著名建筑和传世画作,学生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借助课后习题,利用表格、时间轴等方式,梳理信息,开阔认知,体现“实用性阅读”。三、单元任务群设计务定习群位任学其次,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贯串单元始终,主张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课下再通过各种途径、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收集、交流的活动方式体现了学习的“实用性”。三、单元任务群设计务定习群位任学最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学生的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输入的基础上关注如何输出。这样表达能力的训练指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更符合本单元任务群中“实用性交流”的关键点,在阅读的基础上交流信息、表达观点。三、单元任务群设计题位习定主学我们以“走进传统博物馆为优秀文化代言”为主题统领整个单元。以“走进传统博物馆”为大情景,以“为优秀文化代言”为核心任务驱动,先后设置了“梳理千年的发展演变”“诉说传奇的秘密”“文化换新装”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的不同展区,分门别类地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分别作为“传统节日传承人”“古代发明宣传人”“古桥建筑探秘人”“艺术瑰宝复兴人”,了解优秀文化,并为其代言。学习主题 走进传统博物馆为优秀文化代言 落实要素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学习任务 任务发布: 为优秀文化代言 任务一: 梳理千年的发展演变 任务二: 诉说传奇的伟大奥秘 任务三:创新文化的国潮风尚学习活动 出示任务情境,交流传统文化,介绍单元学习路径。 活动1:置身诗歌情景,搜集节日习俗; 活动2:追溯纸的发明,梳理科技成就; 活动3:汇总资料信息,创编发展历程。 活动1:感受建筑艺术,准确概括要点; 活动2:沉浸书画场景,丰富语言表达; 活动3:借助信息支架,完成代言提纲。 活动1:联系日常生活,撰写代言文稿;活动2:体验传统文化,加入自我感受;活动3:创新文化代言,引领国潮风尚。学习内容 主题情景 《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词句段运用”“综合性学习” 《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词句段运用”“识字加油站”“交流平台”“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课时安排 1课时 4课时 4课时 2课时三、单元任务群设计(一)发布单元任务1.出示任务情境最近,博物馆正在举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展览。展览分为四大展区,分别是传统节日展区、古代科技发明展区、古代建筑展区和文艺画作展区,各个展区不仅展览着各式各样的文物,更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再现了古代风貌。为了鼓励更多爱好者参与其中,各展区特别发布招募令,为优秀传统文化招募“代言人”,同学们快来参加吧!2.交流传统文化(1)问题思考: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为什么要为传统文化代言?如何为传统文化代言?(2)联系生活:交流现代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总结:出示单元导语“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使学生懂得传统文化是中国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包含中国人的无尽智慧,值得传承和发扬。四、学习活动设计任务发布:为优秀文化代言(二)出示单元学习图景1.出示“综合性学习”(1)本单元的主题是“传统文化”,在阅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时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本单元首次出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板块,学习活动的内容是“中华传统节日”)(2)出示第9、10课后面的两处“活动提示”和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会发现“综合性学习”从“活动提示”开始,分为三个阶段(3)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途径和活动成果展示都将贯串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2.介绍单元学习路径学生互相交流后,总结步骤:(1)选择代言内容;(2)搜集整理信息(关键);(3)学习概括要点(关键);(4)多种形式代言。四、学习活动设计任务发布:为优秀文化代言学习主题 走进传统博物馆为优秀文化代言 落实要素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学习任务 任务一: 梳理千年的发展演变 任务二: 诉说传奇的伟大奥秘 任务三:创新文化的国潮风尚学习活动 活动1:置身诗歌情景,搜集节日习俗; 活动2:追溯纸的发明,梳理科技成就; 活动3:汇总资料信息,创编发展历程。 活动1:感受建筑艺术,准确概括要点; 活动2:沉浸书画场景,丰富语言表达; 活动3:借助信息支架,完成代言提纲。 活动1:联系日常生活,练写代言文稿;活动2:体验传统文化,加入自我感受;活动3:创新文化代言,引领国潮风尚。学习内容 《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词句段运用”“综合性学习” 《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词句段运用”“识字加油站”“交流平台”“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课时安排 4课时 4课时 2课时四、学习活动设计(一)代言前的筹备小组分工合作,根据代言文稿,结合梳理的信息,制作精美的PPT。筹备时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也可以加入丰富的照片和视频,给观众以直观的体验,还可以准备实物进行现场演示,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二)招募传统文化代言人召开传统文化代言人招募会,寻找最佳代言人。小组派代表上台为传统文化代言,学生根据评价表,为其打分。(三)评选最佳代言人根据学生们的打分,选出全场最佳代言人,胜出者发表代言感受。引导学生继续弘扬、发展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四、学习活动设计活动3:创新文化代言,引领国潮风尚文化代言人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语音清晰准确 ☆☆☆语言表达流畅 ☆☆☆言谈举止大方 ☆☆☆表达创意有趣 ☆☆☆五、学习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识字与写字 正确认读生字,积累多音字;能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词,默写古诗,抄写段落;积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词语。 ☆☆☆阅读与鉴赏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做出解释。 ☆☆☆表达与交流 1.能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并整理记录与这些文化相关的内容。 2.能根据整理的资料撰写一篇代言文稿。 ☆☆☆梳理与探究 1.阅读中,能收集、梳理信息。 2.能按照一定的步骤,介绍传统文化。 ☆☆☆学习评价评价维度:语言运用 评价者 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 老师 能及时发现单元课文的构段特色,并尝试在口头与书面表达时进行迁移运用。 在课堂发言中,经常能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能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谦虚有礼。 学习伙伴 在小组讨论中,能把握好自己的语速和音量,耐心聆听每位成员的建议 能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说明充分的理由 自己 能明显感受到自已在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进步,表达之前能进行耐心认真的思考。 能够掌握本单元课文围绕一个意思进行描述的表达技巧,并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有意识地进行模仿训练。 五、学习评价学习评价评价维度:能力运用 评价者 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 家长 在课后也能主动开展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活动,针对不理解的能主动向家人和朋友寻求帮助。 老师 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任务积极思考、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习伙伴 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不依赖团队和老师的力量,能针对己有的方案提出质疑,思考更有效的策略, 自己 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接受学习任务的挑战,不畏难,不逃避, 在聆听老师和同学观点时,保持自己的思考,并就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进一步探究, 五、学习评价学习评价评价维度:审美创造 评价者 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 家长 在学习木单元则间,于校外会留意有关传统艺术的信息,如去美术馆、博物馆参观,或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 老师 在实践活动中,对中华传统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过程中,对所创作的书画作品极为爱惜, 学习伙伴 在小组讨论中,针对古代建筑、书画艺术等内容,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表现不凡的欣赏能力 针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能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想法,而且展示方案获得组员们的认可。 自己 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具有美的感受和体会,并表现出创造美的能力。 五、学习评价六、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根据“作业赋能,减量增质”的作业设计理念,基于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的整体性,本次单元作业设计会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和“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语文要素这两条线进行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作业层次。主要分为“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综合性作业”三个板块。2.作业模块。课时作业大致分为“慧识字词”“火眼金睛”“妙笔生花”“对号入座”“小试牛刀”“各显神通”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对应“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综合性作业”三个层次。3. 作业评价。六、单元作业设计七、教学建议1.走进任务情景,强化角色意识。在“走进传统博物馆 为优秀文化代言”的大情景下,根据传统文化不同的方面,设置了传统节日、传统发明、古桥建筑、传统艺术的展区,引导学生以传承人、宣传人、揭秘人、复兴人的不同角色,了解、介绍、发扬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相关视频、物件,利用情景化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其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以角色中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保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只有带入真实的角色,在宣讲、代言、书写、创作中,近距离接触这些极为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七、教学建议2.任务群活动设计应注意“语言为本”。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一定是核心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单元要素以及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来进行。理解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引导学生读懂段的构成。落实重点词语改进与传承,同时也渗透了传统文化既要有传承又要有改进的主题,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并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