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复习课件(第2课时:河流)(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复习课件(第2课时:河流)(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章 单元复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2课时】河流
(2024人教版)八年级

01 河湖众多,
区域差异显著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准确识别并记住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的名称、位置及分布特征,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运用地图,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地图,熟练掌握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地形区、注入海洋,能够准确描述其干流的大致走向及流经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清楚长江与黄河的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治理措施,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图2.18 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区有些河流向南汇入印度洋,
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
(一)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
根据河流注入的大洋不同分为:
太平洋流域:
北冰洋流域:
印度洋流域: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额尔齐斯河
11
9
10
2
4
3
5
6
7
8
9
10
11
1
塔里木河最终并未流入海洋,是什么原因呢?
12
考点梳理
图2.18 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二)我国外流区、内流区的河流分布特点
(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分布特点:
内流区
占总面积1/3
外流区
占总面积2/3
400mm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
①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考点梳理
分布地区 总面积 干湿地区 总水量
外流区 东南部 2/3 湿润区、 半湿润区 95%
内流区 西北部 1/3 干旱区、 半干旱区 5%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等。
(三)河流的水文特征
考点梳理
南 北 方 河 流 水 文 特 征 比 较 南方河流 北方河流
径流量
水 位
含沙量
汛 期
结冰期
水能资源 较大
较小
较高
较低
较多
较少




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南北方河流汛期的比较
(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图2.18 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珠江汛期4-10月
长江汛期3-8月
黄河汛期7-9月
黑龙江有春汛和夏汛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雨季较短,河流汛期较短、流量较小,冬季河水出现结冰现象。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较长,河流汛期较长、流量较大,冬季无结冰期。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河流 河流补给 汛期 影响因素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还有部分山地降水
大气降水
夏季
降水
高山
冰雪融水
夏季
气温
内流河、外流河水源补给方式对比
考点梳理
图2.18 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塔里木河
内流河的水源补给方式:
汛期:夏季
高山冰雪融水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我国特殊的河流、湖泊:
第一大河:
汛期最长河流:
含沙量最大:
结冰期最长:
最大的淡水湖:
唯一注入北冰洋:
最大的内流河:
最大的湖泊:
长江
珠江
黄河
黑龙江
青海湖(咸水湖)
鄱阳湖(江西)
额尔齐斯河(新疆)
塔里木河(新疆)
02 长江与黄河
考点梳理
(一)长江与黄河的比较
长 江 黄 河 长 江 黄 河
发源地 注入海洋
分界点 河流长度
地 位 最大支流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东海(沪)
渤海(鲁)
6300千米
5464千米
宜昌、湖口
河口、桃花峪
第一大河
第二长河
汉江(鄂)
渭河(陕)


A
B
考点梳理
(一)长江与黄河的比较
流 经 地 形 区
长 江
黄 河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青藏高原
②云贵高原
③四川盆地
④长江
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①青藏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
③黄土高原
④华北平原
考点梳理
(一)长江与黄河的比较
流 经 的 省 级 行 政 区
长 江
黄 河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内蒙古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青海和四川两省
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
1
2
3
4
北岸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最长支流)
5
7
6
南岸主要支流:乌江、湘江、赣江
洞庭湖
鄱阳湖
太 湖
巢 湖
洪泽湖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上游:高山峡谷,
落差大
中游:河道弯曲,
多支流
下游:水流平稳,
江阔水深
长江各河段特征
考点梳理
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宝库”
中下游水流缓慢,航运价值高。
——“黄金水道”
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1)水能宝库:上中游许多河段落差很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大型水电站,建设“清洁能源走廊”。
(2)黄金水道:长江干流航线还与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陆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长江干流著名的四大港口: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考点梳理
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3)在中上游修建一系列水电站和水利枢纽: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灌溉、航运等
(4)荆江河段综合治理:
①通过筑堤防洪、分水蓄洪,减轻水患;②采用河道裁弯或清淤措施,提高河流排洪能力,改善航运条件。
①围湖造田的危害:湖泊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航运,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等。
②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库泥沙淤积导致库容减小,影响防洪、发电和航运,还会造成水质恶化、工程寿命缩短等问题。
③实施禁渔政策,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推动渔业从天然捕捞向生态养殖转型,加强宣传教育等。
④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船舶污染物、生活垃圾等。
⑤防治水污染,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修复长江沿岸湿地和浅滩,合理规划水利工程,保证水生生物洄游繁殖等。
⑥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和修复湿地,防治水污染,合理规划港口布局,严格执行休渔制度等。
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黄河的主要支流及其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河口
桃花峪
湟水
洮河
汾河
黄河水系支流较少,从桃花峪往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支流
渭河(最大)
泾河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黄河各河段特征
上游:峡谷多,
水能丰富
中游:多支流,
含沙量大
下游:泥沙沉积,
“地上河”
了解黄河的奉献
考点梳理
1.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2.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3. 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小浪底水利枢纽
4.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1. 凌汛——冰坝阻塞河道——人工破冰
2. 水少——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量水而行、节水优先”、修建水库
3. 沙多——水土流失——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打淤地坝、调水调沙
4. 下游“地上河”——加固黄河大堤
5. 下游断流——合理调配水资源,节约用水
考点梳理
开封“地上河”示意图
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中游流经
黄土高原
含沙量剧增
进入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
河道变宽
流速减慢
泥沙
淤积
河床
抬升
“地上河”
泛滥成灾
根在泥沙
病在中游
害在下游
考点梳理
04 考点精练
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流河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B.外流河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区
C.我国河流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D.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普遍有结冰现象
2.关于我国河流湖泊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B.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
C.我国外流河注入的海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我国内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D
C
如图为“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内流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外流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
B.外流区的河流都注入了太平洋
C.与北方河流相比,南方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D.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4.图中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D
读下面我国东部部分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河流的主汛期出现的季节及其主要补给水源是( )
A.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
B.春季,永久性冰川融水
C.夏季,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
D.夏季,西北季风带来的降水
6.图示河流共同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是( )
A.自北向南流入印度洋
B.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
C.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D.自东向西流入大西洋
C
C
下图为“中国部分河流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①~④河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黄河,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渤海
B.②是我国长度最长的内流河
C.③河冬季没有结冰现象,最终注入印度洋
D.④为塔里木河,是季节性河流
8.关于河流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是我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有“黄金水道”之称
C.宜昌和河口分别作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D.支流众多,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D
C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下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空间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一带五区”中,荒漠化防治区的农业类型主要为(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10.在黄河入海口处设立“河口生态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减少黄河含沙量
C.降低洪涝灾害发生概率
D.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A
B
荒漠化防治区
河口生态保护区
水源涵养区
如图所示,古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来治理黄河。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筑堤束水”设计有可能分布在( )
A.有“地上河”的中游
B.有“地上河”的下游
C.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
D.水土流失严重的下游
12.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的( )
A.流速 B.含沙量
C.水质 D.水量
B
A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龙”身上也存在“病症”(如下图)。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脉”并“对症下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黄河下游“脚肿”(“地上河”)形成的机制填图正确的是( )
①河床抬升 ②流速减慢 ③华北平原 ④含沙量大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14.医治黄河“腹泻”(水土流失)的最佳“药方”是( )
A.加强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B.退耕还湖
C.加固大堤 D.南水北调
B
A
近年来,随着我国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数量实现稳中有升。读“长江流域江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江豚主要分布在长江( )
A.上、中游河段 B.中、下游河段
C.上、下游河段 D.入海口
16.1991~2017年,长江流域江豚的种群数量减少了1600多头,导致江豚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主要有( )
①设立禁渔期 ②江水水质污染
③洪涝灾害严重 ④航运破坏栖息地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C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