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单元复习测试题(三)(解析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三单元复习测试题(三)(解析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三单元复习测试题(三)
第Ⅰ卷(选择题 共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①砍竹备料 ②加碱蒸煮 ③捞浆成膜 ④压纸 ⑤微烤烘干
A.① B.②⑤ C.③ D.④
2.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图是火星大气成分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而空气中没有
D.火星有了大气层也就同样适合人类生存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药品 B.溶解NaCl
C.滴加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4.下列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三层,外焰最亮
B.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D.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啤酒 B.牛奶、冰水混合物 C.液氧、二氧化碳 D.洁净的空气、食盐水
6.“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其原理是:造雪机将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向寒冷的天空,小液滴变成小冰晶,落在地上形成了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造雪的过程,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B.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水制成雪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7.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原子质量越大 D.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8.镓(Ga)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B.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C.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9.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10.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CO
B.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D.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比较和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11.(10分)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2)据图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 (填仪器名称,下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
(3)指出如图不正确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A操作导致的后果是 ;
②B操作导致的后果是 。
(4)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 g。
②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如果该同学在量取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
12.(10分)酸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1)表1某品牌酸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每100克)
蛋白质/克 糖类/克 脂肪/克 钠/毫克 钙/毫克
2.7 9.5 2.7 75 90
①由表1可知酸奶的主要营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它的组成元素是 。
②酸奶中“钙”指的是 (填“元素”或“单质”),其中“90”的意思是 。
(2)普通酸奶含有乳糖,经调查,近50%的成年人表现有乳糖不耐受症状(主要症状为腹泻)。因此在保证营养不损失的前提下,乳糖含量较低或无乳糖的酸奶成为乳糖不耐受消费者的需求。无乳糖奶的工艺流程为:原料乳→标准化→添加6%的白砂糖→均质→巴氏杀菌→冷却→接种酵剂(直投式发酵剂)→发酵(37°C、42℃)→4℃低温储存。
无乳糖酸奶的工艺流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填“有”或“没有”),理由是 。
(3)探究发酵酸奶中添加乳糖酶对乳糖水解效果的影响
在37℃,向普通酸奶中添加不同剂量乳糖酶(剂量分别为1000U/kg、1500U/kg、2000U/kg、2500U/kg。发酵3小时,测得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3小时内,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添加相同量乳糖酶,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B.相同发酵时间,乳糖残留量均随乳糖酶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
C.乳糖残留量与时间、乳糖酶添加量有关
(4)酸奶的酸度会影响口感,一般人可接受的酸奶酸度为70.00~100.00T(数值越大,酸奶酸度越高)
①酸度由乳酸(C3H6O3)形成,乳酸分子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保存的时间和温度对酸奶酸度的影响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温度与酸奶酸度的关系是 。
③28℃时,若要酸奶酸度不超过一般人可接受的范围,最多可保存的天数是 天(填整数值)。
13.(11分)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可以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实验室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②③⑦①④⑤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5)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
(6)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用 ,收集氨气最好用 装置。
14.(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

(1)【实验回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如图,实验前要将铁丝打磨,原因是 ;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铁丝应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是 。集气瓶中先放一些水的作用是 。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2)【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设计实验1】取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氧气中实验。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O2体积分数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铁丝燃烧对氧气体积分数的要求是 (“>”“=”或“<”)55%,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 (填“剧烈”或“不剧烈”)。
(3)【探究二】兴趣小组同学又产生新的猜想,铁丝燃烧,是否和铁本身的颗粒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2】他们用还原铁粉、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还原铁粉 纳米铁粉
粒径大小(nm) 1000 20-200
实验操作和现象 直接洒在燃着的酒精灯外焰上,有火星 直接从密封容器中洒落在石棉网上,有火星
由此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4)【探究三】铁丝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资料】生活中常见的铁都不是纯净的铁,都含有一定量的碳
【设计实验3】小明将直径都为0.38mm的纯铁丝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放入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记录如表,请你分析完成下表:
物质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剧烈燃烧,大量火星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含碳量 (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和解析
第I卷 选择题(共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①砍竹备料 ②加碱蒸煮 ③捞浆成膜 ④压纸 ⑤微烤烘干
A.① B.②⑤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①砍竹备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②加碱蒸煮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③捞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④压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⑤微烤烘干过程中涉及通过燃烧提供热量,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综上涉及化学变化的是②⑤,故选B。
2.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图是火星大气成分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而空气中没有
D.火星有了大气层也就同样适合人类生存
【答案】B
【详解】A、根据图象,火星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50%,而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所以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A错误;
B、根据图象,火星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50%,而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所以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B正确;
C、根据图象,火星大气中含有Ar,Ar属于稀有气体,空气中也含有稀有气体,C错误;
D、人类生存需要氧气、食物、能源、适宜的环境等条件,火星有了大气层还需要满足其它条件才适合人类生存,D错误。
故选:B。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药品 B.溶解NaCl
C.滴加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详解】A、粗盐的取用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用粗盐,故A操作错误;
B、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来溶解氯化钠,溶解氯化钠要在烧杯中进行,故B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气管一端伸到水中,再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4.下列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三层,外焰最亮
B.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D.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答案】A
【详解】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焰心最暗,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啤酒 B.牛奶、冰水混合物 C.液氧、二氧化碳 D.洁净的空气、食盐水
【答案】B
【详解】A、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C、液氧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碳也由一种物质组成,二者都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其原理是:造雪机将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向寒冷的天空,小液滴变成小冰晶,落在地上形成了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造雪的过程,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B.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水制成雪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详解】A、在造雪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说法正确;
B、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大小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C、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所以不可能水分子停止运动,说法错误;
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才可以再分,说法错误;
故选:A。
7.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原子质量越大 D.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答案】D
【详解】A、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A选项正确;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如O原子可以构成O2、O3这两种分子,B选项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原子质量越大,C选项正确;
D、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氢原子的原子核只由质子构成,D选项错误。
故选:D。
8.镓(Ga)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B.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C.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D
【详解】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不符合题意;
D、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答案】B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有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符合题意;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微粒,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CO
B.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D.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比较和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B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C错误;
D、做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如图装置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相同,不能比较MnO2和CuO对分解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11.(10分)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2)据图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 (填仪器名称,下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
(3)指出如图不正确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A操作导致的后果是 ;
②B操作导致的后果是 。
(4)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 g。
②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如果该同学在量取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1) b c
(2) e i
(3) 试管底部破损 液体溅出
(4) 7.4 2.6 42 小于
【详解】(1)烧杯底面积比较大,加热时应垫上陶土网,b为烧杯;
镁条燃烧时,应用坩埚钳夹持,c为坩埚钳。
(2)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应用药匙,e为药匙;
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i为胶头滴管。
(3)①取用块状固体时,若将固体直接丢入试管中,可能会使试管底部破损;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可能液体沸腾时会溅出。
(4)①由图可知,砝码为5g,游码为2.4g,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为5g+2.4g=7.4g;
若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由于左盘上的质量=有盘上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则实际称量食盐的质量为5g-2.4g=2.6g。
②由图可知,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为42mL;
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使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即小于44mL。
12.(10分)酸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1)表1某品牌酸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每100克)
蛋白质/克 糖类/克 脂肪/克 钠/毫克 钙/毫克
2.7 9.5 2.7 75 90
①由表1可知酸奶的主要营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它的组成元素是 。
②酸奶中“钙”指的是 (填“元素”或“单质”),其中“90”的意思是 。
(2)普通酸奶含有乳糖,经调查,近50%的成年人表现有乳糖不耐受症状(主要症状为腹泻)。因此在保证营养不损失的前提下,乳糖含量较低或无乳糖的酸奶成为乳糖不耐受消费者的需求。无乳糖奶的工艺流程为:原料乳→标准化→添加6%的白砂糖→均质→巴氏杀菌→冷却→接种酵剂(直投式发酵剂)→发酵(37°C、42℃)→4℃低温储存。
无乳糖酸奶的工艺流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填“有”或“没有”),理由是 。
(3)探究发酵酸奶中添加乳糖酶对乳糖水解效果的影响
在37℃,向普通酸奶中添加不同剂量乳糖酶(剂量分别为1000U/kg、1500U/kg、2000U/kg、2500U/kg。发酵3小时,测得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3小时内,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添加相同量乳糖酶,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B.相同发酵时间,乳糖残留量均随乳糖酶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
C.乳糖残留量与时间、乳糖酶添加量有关
(4)酸奶的酸度会影响口感,一般人可接受的酸奶酸度为70.00~100.00T(数值越大,酸奶酸度越高)
①酸度由乳酸(C3H6O3)形成,乳酸分子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保存的时间和温度对酸奶酸度的影响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温度与酸奶酸度的关系是 。
③28℃时,若要酸奶酸度不超过一般人可接受的范围,最多可保存的天数是 天(填整数值)。
【答案】(1) 糖类 碳、氢、氧 元素 每100g酸奶中含有90mg钙
(2) 有 新鲜牛奶制作酸奶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
(3)ABC
(4) 3:4 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酸奶酸度越高 4
【详解】(1)①由表1可知酸奶的主要营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糖类;糖类是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②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其中“90”的意思是每100g酸奶中含有90mg钙;
(2)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然后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新鲜牛奶制作酸奶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由材料中的信息和图1信息可知:
A、添加相同量乳糖酶,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故说法正确;
B、相同发酵时间,乳糖残留量均随乳糖酶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故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乳糖残留量与时间、乳糖酶添加量有关,故说法正确;
故选ABC;
(4)①乳酸( C3H6O3 )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3:4;
②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酸奶酸度越高;
③根据题干,一般人可接受的酸奶酸度为 70.00~100.00T (数值越大,酸奶酸度越高),由图可知,28℃时,若要酸奶酸度不超过一般人可接受的范围,最多可保存的天数是4天。
13.(11分)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可以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实验室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②③⑦①④⑤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5)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
(6)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用 ,收集氨气最好用 装置。
【答案】(1) 长颈漏斗
(2) A 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氧气不易溶于水
(3) C 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B
(5)BC/BE
(6) A D
【详解】(1)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故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E为排水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3)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连接仪器,然后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固定仪器,加热制取氧气,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B;
(5)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故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或E,则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BC或BE;
(6)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则选择A,又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应选择D。
14.(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

(1)【实验回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如图,实验前要将铁丝打磨,原因是 ;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铁丝应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是 。集气瓶中先放一些水的作用是 。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2)【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设计实验1】取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氧气中实验。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O2体积分数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铁丝燃烧对氧气体积分数的要求是 (“>”“=”或“<”)55%,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 (填“剧烈”或“不剧烈”)。
(3)【探究二】兴趣小组同学又产生新的猜想,铁丝燃烧,是否和铁本身的颗粒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2】他们用还原铁粉、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还原铁粉 纳米铁粉
粒径大小(nm) 1000 20-200
实验操作和现象 直接洒在燃着的酒精灯外焰上,有火星 直接从密封容器中洒落在石棉网上,有火星
由此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4)【探究三】铁丝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资料】生活中常见的铁都不是纯净的铁,都含有一定量的碳
【设计实验3】小明将直径都为0.38mm的纯铁丝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放入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记录如表,请你分析完成下表:
物质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剧烈燃烧,大量火星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含碳量 (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1) 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物 引燃铁丝 减少氧气的逸出 防止铁丝燃烧形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2) > 剧烈
(3)铁本身的颗粒越小,越容易燃烧
(4)有关
【详解】(1)实验前要将铁丝打磨,原因是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物;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铁丝应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是能够防止氧气过多的逸出,如果伸入过快,铁丝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会使氧气受热逸出;集气瓶中先放一些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
(2)根据表格数据及实验现象对比分析可知,就0.38mm铁丝而言,铁丝燃烧对氧气体积分数的要求是大于55%,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剧烈,故答案为:>;剧烈;
(3)由此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铁本身的颗粒越小,越容易燃烧;
(4)通过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知,铁丝中含碳量越高,铁丝燃烧越剧烈,更能产生火星四射现象,故答案为:有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