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积累与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10分)
xuàn rǎn yī jīn bèn zhuō fú àn diǎn zhuì
pái shān dǎo hǎi jū gāo lín xià wēi fēng lǐn lǐn
xīn chí shén wǎng zhǎn dīng jié tiě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勾勒(lè) 单薄(bó) 恍然大悟(明白) 襟飘带舞
B. 笨拙(zhuó) 山涧(jiàn) 孤芳自赏(欣赏) 全神惯注
C. 摇曳(yè) 参差(cān) 技高一筹(筹划) 弄巧成绌
D. 苍穹(qióng) 璀璨(cuǐ) 居高临下(面对) 别出新裁
三、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8分)
1.补充成语并分类(填序号)
① ( )山峻岭 ② 热血( )腾 ③ ( )然自得 ④ ( )天动地
⑤ 心( )神往 ⑥ 临危不( ) ⑦ ( )芳馥郁 ⑧ 昂首( )胸
描写自然与心境:______________ 描写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
2.用“崎岖”“信念”“旗帜”三个词语,结合“革命精神”主题写一段连贯的话(不少于30字)
四、句子练习(每题2分,共10分)
1.通过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使我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2.草原的风是调皮的,它掠过草地轻轻打滚,仿佛在和牛羊玩捉迷藏的游戏;(仿写拟人句)
梅花是 ,它 ,仿佛

3.红军长征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缅怀。(改为反问句)
4.那雨中朦胧的姿态。(仿写设问句)
5.家国情怀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思,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坚守,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仿写排比句)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9分)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蛙声蝉鸣烘托乡村夏夜的宁静;《过故人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山村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的美景。
2.《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
3.《草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丁香结》里,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人生愁绪的坦然接纳。
4.语文园地中,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彰显鞠躬尽瘁的忠诚;李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守护国土的坚定立场。
阅读理解(30分)
六、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15分)
《开国大典》(节选)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 选文中“直奔”一词表现了铁路工人怎样的心情?“人的海洋”“海上的波浪”分别指什么?(4分)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方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4分)
3. 从“早上六点钟起”到“正午”的时间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文本分析(3分)
4. 若将“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改为“响起一阵掌声”,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丰碑》(节选改编)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老军需处长__________的特点(3分)
2. 将军的情绪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
3. 如何理解“他就是军需处长”这句话的分量?(4分)
4. 结合第二单元主题,说说老军需处长身上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4分)
习作表达(30分)
七、写作。
题目:________,让我读懂了________
要求:1.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前一空填具体事物或场景,如“开国大典的掌声”“军需处长的棉衣”等,后一空填感悟,如“责任”“奉献”“家国情怀”等);2. 结合第一、二单元所学内容或生活经历,选取具体事例,融入细节描写;3. 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不少于500字。
2025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测试卷答案:
积累与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每空1分)
渲染;衣襟;笨拙;伏案;点缀;排山倒海;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心驰神往;斩钉截铁
(解析:注意“渲染”的“渲”、“衣襟”的“襟”、“笨拙”的“拙”、“点缀”的“缀”等易错字的正确书写,避免少写笔画或错写偏旁;四字词语需注意字形完整,如“排山倒海”的“倒”、“斩钉截铁”的“截”。)
二、选择题(3分)
A(解析:B项“笨拙”读“zhuō”,“全神惯注”应为“全神贯注”;C项“参差”读“cēn”,“技高一筹”的“筹”指“计数的用具”,“弄巧成绌”应为“弄巧成拙”;D项“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A项字音、字形、字义均正确。)
三、词语练习(8分)
1. ①(崇)山峻岭;②热血(沸)腾;③(怡)然自得;④(惊)天动地;⑤心(驰)神往;⑥临危不(惧);⑦(芬)芳馥郁;⑧昂首(挺)胸(4分,每空0.5分)
描写自然与心境:③⑤⑦(1分);描写英雄气概:①②④⑥⑧(1分)
(解析:“崇山峻岭”“芬芳馥郁”描写自然,“怡然自得”“心驰神往”描写心境;“热血沸腾”“惊天动地”“临危不惧”“昂首挺胸”体现英雄气概。)
2. 示例:革命年代,战士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心中坚定的信念如熊熊火焰,指引他们朝着飘扬的旗帜方向前进,哪怕牺牲也绝不退缩。(2分,包含“崎岖”“信念”“旗帜”三个词语,围绕“革命精神”展开,语句通顺、字数达标即可。)
四、句子练习(每题2分,共10分)
1. 修改:删去“通过”或“使”(解析:原句缺少主语,删去任意一个词即可让句子主语明确,如“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使我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或“通过阅读《狼牙山五壮士》,我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
2.示例:梅花是坚强的,它顶着寒风傲然开放,仿佛在向冬天展示自己不屈的品格。(解析:赋予梅花人的品质与动作,拟人手法运用恰当,语句通顺,符合梅花的特点即可。)
3. 难道红军长征的壮举不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吗?(解析: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添加“难道”“不”“吗”,句号改为问号,保留原意。)
示例:梅花的美在哪里?美在那傲立寒风的姿态,美在那沁人心脾的幽香,美在那洁白无瑕的花瓣。(解析:先提出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回答,构成设问句,语句通顺、逻辑清晰即可。)
5. 示例:革命精神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时的壮烈,是邱少云在火海中的坚守,是红军过草地时的互助。(解析:用“是……是……是……”的排比句式,围绕同一主题(如革命精神、家国情怀)列举事例,语句通顺即可。)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9分,每空0.5分)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蛙声蝉鸣写夏夜宁静,《过故人庄》描绘山村绿树青山的美景,注意“稻”“郭”的书写。)
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解析:“金沙水拍”写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大渡桥横”写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五岭”“乌蒙”体现红军乐观精神,注意“崖”“逶迤”“磅礴”的书写。)
3.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解析:《草原》末句体现蒙汉情谊,《丁香结》中作者借丁香结表达对人生愁绪的坦然,注意“涯”“碧”的书写。)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解析:诸葛亮的名言彰显忠诚,李纲的话强调守护国土的立场,注意“瘁”“疆”的书写。)
六、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1. “直奔”表现了铁路工人迫切想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急切心情(2分);“人的海洋”指天安门广场上聚集的众多群众,“海上的波浪”指翻动的红旗(2分,共4分)。
2. 描写方法:运用场面描写(或“动态描写”),通过“擎着红旗”“提着红灯”“排列队伍”等动作,展现群众入场的有序与热情(2分);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开国大典前群众的积极参与,凸显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期待与喜悦,为下文大典的隆重氛围做铺垫(2分,共4分)。
3. 体会到群众对开国大典的极度重视与热切期盼(1分)。从“早上六点钟起”群众就入场,到“正午”广场已挤满人,甚至铁路工人“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农民“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长时间的等待和遥远的路途,都体现出群众不愿错过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心情(2分,共3分)。
4. “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爆发”“排山倒海”突出掌声的突然、响亮和气势磅礴,体现三十万群众见到毛主席时的极度激动与热烈欢呼(2分);“响起一阵掌声”语气平淡,无法表现掌声的震撼力和群众的强烈情感,削弱了开国大典的隆重氛围(2分,共4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1. 外貌(或“神态”)(1分);镇定安详、舍己为人(2分,共3分,体现老军需处长临死前的从容与无私即可)。
2. 将军的情绪变化:起初因队伍停滞而催促(平静)→ 得知有人冻死后“愣了一下”(惊讶)→ 看到老战士单薄衣服时“严峻”“怒吼”(愤怒、质问)→ 得知“他就是军需处长”后“愣住”“眼睛湿润”“敬礼”(震惊、愧疚、敬佩)(2分)。
变化原因:起初不解队伍停滞,后来误以为军需处长失职,最后得知真相,被老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震撼,心生敬佩与愧疚(2分,共4分)。
这句话揭示了老战士的身份,极具冲击力(1分):作为军需处长,他掌管棉衣分配,却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穿着单薄衣服冻死,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与“军需处长”的职责形成强烈对比(2分),凸显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让将军和读者深受震撼(1分,共4分)。
4. 体现了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忠于革命的精神(2分)。老军需处长在严寒中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甘愿冻死,用生命践行对革命的忠诚,用牺牲换来了队伍的前进,他的行为是革命精神中“为他人、为理想奉献一切”的生动体现(2分,共4分)。
习作表达(30分)
七、 评分标准
1. 题目补充(3分):前空为具体事物/场景,后空为感悟,搭配合理(如“军需处长的棉衣,让我读懂了奉献”),得3分;搭配较合理,得1-2分;搭配不合理,得0分。
2. 内容完整(12分):
结合第一、二单元内容(如《开国大典》《丰碑》)或生活经历,选取具体事例,融入细节描写(如军需处长的神态、开国大典的掌声),感悟明确且与事例贴合,得10-12分;
有具体事例,但细节较笼统,感悟与事例关联不紧密,得7-9分;
事例不具体,或感悟偏离主题,得0-6分。
3. 语言表达(12分):
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标点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得10-12分;
语句较通顺,有1-2个错别字,标点基本正确,得7-9分;
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标点错误多,得0-6分。
4. 字数要求(3分):
不少于500字,得3分;
450-499字,得2分;
400-449字,得1分;
少于400字,得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