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K 39 Ca 40 I 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A. 用NaCl、和制备纯碱 B. 用一次性保暖贴御寒
C. 电解质溶液导电 D. 切开的苹果发生褐变
2. 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说法错误是
A. 馒头加工中可用碳酸氢铵作膨松剂
B. 海参腌制时可用甲醛作防腐剂
C. 制果汁时可用维生素C作抗氧化剂
D. 制白砂糖、干果等食品时可用二氧化硫作漂白剂、防腐剂
3.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示错误的是
A. 的VSEPR模型:
B. sp杂化轨道示意图:
C.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D. 的电子式:
4. “诗词藏化学,词章显原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莫笑田家老瓦盆……”瓦盆的材质属于硅酸盐材料
B. “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涉及的操作有洗涤、粉碎、过滤和蒸发
C. “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炭与“嫦娥3号”卫星所用的碳纤维互为同位素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水变成冰的过程,
5.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应用”对应“解释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选项 应用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 用聚乳酸替代聚乙烯制吸管 聚乳酸可自然降解
B 工业制NaOH
C 84消毒液加白醋,可增强漂白效果
D 用除去溶液中的
A. A B. B C. C D. D
6. 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且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氨气
B. 用乙装置分离苯和溴苯
C. 用丙装置测定盐酸浓度
D. 用丁装置验证乙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乙烯
7. 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的C是sp杂化,推测中的Si是sp杂化
B. Fe与S反应生成FeS,推测Cu与S反应生成
C. 的熔沸点高于,推测的熔沸点高于
D. 能溶于浓氨水中,推测也可溶于浓氨水中
8.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止痛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芬太尼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式为
B.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C. 可使酸性溶液褪色
D. 一定条件下与足量氢气反应后的产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9. W、X、Y、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含有W、X、Y、Q的化合物可形成离子液体,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的五元环中含有大π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电离能:
B. 该结构中X所表示元素的杂化方式有3种
C. 仅由W、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
D. 四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一定是Y元素
10. 常温下向的溶液中滴入的NaOH溶液,溶液中和的分布系数δ、pH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如的分布系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表示
B. c点溶液中
C. 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水的电离程度:
D. 反应恰好结束时,溶液中存在: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 氟他胺是一种抗肿瘤药,可由中间体M通过如下转化制得(部分试剂和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氨基具有还原性;吡啶是一种有机碱。
A. 吡啶可提高反应①的原料利用率
B. N分子中采取杂化的碳原子数为5
C. 反应②所需的反应试剂和条件为浓硫酸、浓硝酸、加热
D. 交换反应①和②的顺序,对氟他胺的制备没有影响
12.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在物质X柱面上滴一滴熔化的石蜡,用一根红热的铁针刺中凝固的石蜡,石蜡熔化呈椭圆形 说明物质X为非晶体
B 麦芽糖与稀共热后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麦芽糖已发生水解
C 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至饱和,再通入会析出晶体 相同温度下,溶解度:
D 向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观察到溶液紫红色褪去 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13. 我国研制出在室温下可充电700次的钙-氧气可充电电池(如图一),放电过程中,在电极表面的两种反应路径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电池电解质溶液可采用溶液或乙醇溶液
B. 放电时,参与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C. 放电时,正极流入的:消耗为2.07,则生成的
D. 充电时,阳极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为
14. 为探究银盐的沉淀溶解反应规律,取等量少许AgI、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一 向试管甲中加入,水浴加热,AgI不溶解
实验二 向试管乙中加入,水浴加热,(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中出现乳白色浑浊,试管口处气体略显红棕色,最终无黑色沉淀,产生另一颜色沉淀
实验三 向试管甲溶液中加入KCl固体,溶液立即变黄,产生无色气泡,沉淀颜色转变为白色
A. 由实验一和实验三可知,实验一中AgI不溶于稀的原因为浓度太小
B. 实验二中黑色固体的变化仅体现了稀的强氧化性
C. 实验二中新生成的另一颜色的沉淀可能为固体S
D. 实验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5. 工业上利用反应 制取。向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和,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下进行反应,保持其他初始条件不变,经10min测得两容器中转化率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C段的转化率降低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B. 温度下,0~10min内,:催化剂1=催化剂2
C. 催化剂2中,B、C两点均满足
D. 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三、非选择题:
16. 硼元素在医药、储氢材料、超导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Be、B均为第二周期的元素,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Be___________B(填“>”“<”或“=”)。
(2)硼酸具有抑菌消炎作用,为一元弱酸,可由乙硼烷水解制得。
①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中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填标号)。
A.氢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离子键
②乙硼烷与联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乙硼烷的熔点、沸点分别低于联氨的熔点、沸点,原因是___________。
(3)氨硼烷可作为储氢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和发生反应,产生,反应后溶液中的阴离子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具有六元环结构,画出其结构图___________。
(4)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含硼高温超导材料,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的边长为a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该高温超导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晶胞密度为___________。
17. 合成一种药物Ⅰ的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I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H→I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符合下列条件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①与B含有相同官能团;②水解生成丙二酸;③含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4)①C→D的转化如图:
已知C分子内的咪唑环与羧基反应生成X,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J→G的合成路线设计如图:
已知苯环与咪唑环性质类似。参考C→X的转化原理,J→M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N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18. 金属镓被称为“电子工业脊梁”,是用于制造半导体的材料。利用炼锌矿渣[主要含铁酸锌,铁酸镓及少量铁]制备Ga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已知: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转化为。
②常温下,浸出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及其开始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离子浓度时,认为沉淀完全)和金属离子在该工艺条件下的萃取率见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8.0 1.7 5.5 3.0
沉淀完全的pH 9.6 3.2 8.0 4.9
萃取率% 0 99 0 97~98.5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
(2)浸出液“调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若滤液pH为5.4,则滤液中残留的的浓度为___________;“转化”过程加入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已知:一定温度下,溶质在平衡共存的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为。分别用与原溶液等体积的萃取剂依次萃取两次后,水层中Ga元素的残留率为___________[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残留率]。
(4)电解法可以提纯粗镓,原理如图所示:①粗镓与电源___________极相连(填“正”或“负”)。②镓溶解生成的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则高纯镓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19. CO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某催化剂催化空气氧化CO的效率,装置如图(部分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略)。
已知:①HCOOH是易挥发液体,常用于制备CO,原理为。
②是白色固体,吸水易潮解,能够快速与CO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HCOOH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将已称重的装置E、G与其他装置组装好,检查气密性,向装置B中按一定流速持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先打开管式炉调节温度为,再打开A中活塞,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
(3)当观察到B中左侧导管口不再产生气泡,继续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测得装置E质量变化0.88g,装置G质量变化0.32g,能证明CO被空气氧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G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4)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发现,颗粒容易吸附气体分子,会导致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设计如下测定方案:
Ⅰ.将装置G中固体溶于足量水中,不断搅拌至无固体剩余,再加入NaOH溶液调pH约为5后,将其配成250mL待测溶液;
Ⅱ.用移液管量取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用待测液滴定,反应原理为(滴定时,和不参与反应),消耗待测液12.50mL。
①CO被空气催化氧化的实际转化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CO催化氧化过程中,通入空气流速过快
b.步骤Ⅰ中,没有加入NaOH溶液调pH
c.步骤Ⅱ中,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无气泡,滴定结束后尖嘴内有气泡
20. 低碳烯烃指乙烯、丙烯、丁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一定条件下,碘甲烷热裂解制低碳烯烃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Ⅱ、Ⅲ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压平衡常数数值如下表:
298 K 323 K 423 K 523 K 623 K
反应Ⅰ 2.80
反应Ⅱ
反应Ⅲ 2.24
①分析上述数据,推测有利于提高乙烯平衡产率的措施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合适的催化剂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E.低温低压
②若存在副反应:,则298 K时该副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___________。
(2)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起始投入,控制条件只发生反应Ⅰ、Ⅱ、Ⅲ。反应温度对平衡体系中乙烯、丙烯和丁烯占所有气体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表示温度对平衡体系中乙烯物质的量分数影响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X”或“Y”)。
②分析温度低于450 K时,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715 K时平衡压强为a MPa。此温度下平衡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反应Ⅰ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山东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K 39 Ca 40 I 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题答案】
【答案】B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D
三、非选择题: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
(2) ①. ②. BC ③. 联氨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3) ①. ②.
(4) ①. ②.
【17题答案】
【答案】(1)醚键、酰胺基
(2) ①. 丁二酸二乙酯 ②. 取代反应
(3) (4) ①. ②. 氧化反应 ③.
【18题答案】
【答案】(1)防止H2O2受热分解
(2) ①. 4.9≤pH<5.5 ②. 1×10-11.6 ③. 将Fe3+转化Fe2+,避免Fe3+被萃取
(3)
(4) ①. 正 ②. [Ga(OH)4]-+3e- =Ga +4OH-
【19题答案】
【答案】(1)分液漏斗
(2)调控气体比例、吸收CO中的HCOOH及空气中的CO2
(3) ①. 石灰水变浑浊 ②. 5CO+I2O5=I2+5CO2 ③. 50%
(4)尾气出口未加防潮解装置
(5) ①. 44.4% ②. a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D ②. 2.78×106
(2) ①. X ②. 反应I为吸热反应,反应Ⅲ是放热反应。温度低于450K时,对反应Ⅲ的影响是浓度大于温度,温度升高,反应I正向移动乙烯浓度增大,导致反应Ⅲ平衡右移,所以C4H8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③. 0.1 mol·Lˉ1 ④. 0.64a Mp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