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单元解析与规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单元解析与规划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二年级/上 单元 5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编排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思维方法”为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精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商量”》 和《语文园地五》。单元内的各项学习材料,在同一主题下,分别从“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做事不能得过且过”“看问题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等不同角度具化了“思维方法”的内涵,旨在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着的深刻寓言,为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充分的养料。 课程标准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本单元生字、多音字;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阅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2.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中寓言所讲述的道理。 3.背诵劝学名言 4.阅读《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表达1.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2.能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语文要素进阶(可作思维导图截图) 本单元三篇课文围绕“思维方法”主题,在语文要素上呈现清晰的螺旋式进阶: 这个进阶过程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单元内的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我爱阅读”材料,都具有内容浅显、寓意深刻的特点。其中,前两篇课文以两位主人公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态度为对比,揭示故事的道理;后一篇课文和“我爱阅读”材料以主人公在事件过程中的行为与事件结果为对比,揭示错误的根源。通过这些材料的学习,逐步实现从“读懂故事”到“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这一思维能力发展。 四、教材解读表格 内容教学要点教学建议11坐井观天本课讲述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问题,重点是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1.多元认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12寒号鸟 13 我要的是葫芦本课介绍了寒号鸟不听劝告,得过且过,最后冻死的故事,重点是领会故事的寓意。 本文写了一个人种了葫芦,叶子上长了虫子也不管,直到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重点是通过对比朗读,体会不同句子的表达语气,弄清故事讲述的道理。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分角色朗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的寓意。 1.鼓励学生多元认字。 2.通过对比朗读,感受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表达语气是不同的。口语交际:商量本口语交际是以“商量”为交际内容。重点是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1.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交流。 2.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4组由各种交通工具组成的词语,认识10个生字。重点书写两个生字。 工具;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书写提示”主要是按规律写字,指导写好四个生字。 “日积月累”展示了三条“劝学”名言重点是朗读和背诵名言名句 “我爱阅读”提供了《刻舟求剑》的故事。重点是阅读《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字词句运用”一是根据字面意思猜测词语意思。二是仿照例子写句子。 “书写提示”先观察,再范写,最后描红、临写。 “日积月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人文主题 “思维方法”为人文主题,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阅读《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经典寓言故事,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寓言文化的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智慧和人生哲理,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在《口语交际:商量》的活动中,学习并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在实践中体会中华文化中“礼”与“和”的交际智慧,增强对文明沟通方式的认可和自信。 语言运用: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井沿、无边无际、得过且过、自言自语、奇怪”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如疑问、感叹、劝告);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内容;能在《商量》的口语交际情境中,用“礼貌用语、商量语气、说清想法”等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思维能力: 能通过朗读、观察插图、表演等方式,感知故事中的形象(如固执的青蛙、懒惰的寒号鸟、固执的种葫芦人),形成初步的印象。 能初步梳理故事发展的顺序和因果关系(如:因为寒号鸟白天睡觉不听劝,所以晚上冻死了;因为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不治虫,所以葫芦都落了)。 能初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辨析是非对错。这是本单元思维培养的重点。 审美创造: 感受课文语言(如对话、描述)的生动有趣,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趣美和理趣美。 鉴赏形象美: 能感受并初步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喜鹊的勤劳、寒号鸟的懒惰),辨别美丑善恶,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创造表达美: 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故事表演、绘画配文等方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享受创造的乐趣。
学习目标 【单元核心目标】 在单元“读故事,明事理”学习主题中积累与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分角色朗读单元课文,读好对话;结合故事情境和人物特点,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边读边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语言支架学习表达。 运用比较、猜测、演绎等多种思维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学习用商量的语气和别人商量事情,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根据字形特点猜字义,写汉字,积累词语,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重难点 第一个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第二个教学重点是“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统编教科书对于这一教学重点的编排也体现出由易到难的螺旋式发展。
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已知与优势 (已有基础、积极因素) 认知特点具象化: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都是情节简单、形象鲜明、富有童趣的寓言故事,与学生喜欢听故事、读故事的心理特点高度契合,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初步的阅读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拼音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初步的理解能力(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顺利进行阅读活动。 强烈的表现欲望: 此年龄段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尤其是角色扮演、游戏、讨论等。这为开展分角色朗读、故事表演、小组讨论等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 基本的是非观念: 学生已初步具备辨别简单对错、美丑的能力,能够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做出朴素的、直觉性的判断(如“寒号鸟懒惰是不对的”),这为深入理解寓言道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的未知与难点 (学习瓶颈、挑战所在) 思维方法的陌生性: “思维方法”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且难以理解的。他们可能能读懂故事,但难以自主地、有意识地从故事中提炼和概括出“要看事物之间的联系”“要从多角度看问题”等抽象的思维方法。这是本单元教学的核心难点。 寓意理解的表面性: 学生容易停留在故事的浅层情节和有趣的形象上,而忽视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例如,他们可能只觉得青蛙可笑,但难以将其行为与“目光短浅、固执己见”联系起来;可能只觉得种葫芦的人奇怪,但难以理解“事物间有联系”这一哲学观点。 生活经验的局限性: 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相对有限,虽然故事道理源于生活,但让他们自主地、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 来印证和运用这些道理,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搭建桥梁,创设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 口语交际的技能欠缺: 在《商量》这一口语交际中,学生有与人沟通的愿望,但往往缺乏“商量”的技巧和策略,表现为语言直接、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用商量的语气、说不清理由等,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 三、学生的需求与发展点 (教学支撑点、增长点) 需要情境化与活动化的学习方式: 抽象思维的概念必须通过具体、有趣、可参与的方式呈现。学生需要在“智慧小侦探”这类大情境中,通过闯关、探案、完成任务等游戏化、活动化的方式,将抽象的思维训练转化为具象的、可操作的任务,从而乐学、易学。 需要支架式的思维引导: 学生需要教师提供思考的“脚手架”。例如,通过图表(因果关系图)、启发式提问(“为什么?”“如果……”)、对比阅读(喜鹊vs寒号鸟) 等方式,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深处,帮助他们自己发现和总结道理。 需要迁移运用的实践机会: 学生不仅需要“懂”,更需要“用”。他们需要在课堂上和生活中,有大量实践和演练的机会,来巩固所学的思维方法和沟通技能。例如,创设真实的情境练习“商量”,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反思“有没有像寒号鸟一样得过且过的时候”。 需要多元化的成果展示: 单一的读写作业难以全面展现其学习成果。学生需要绘画、表演、讲述、制作手册等多元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满足其表现欲,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四、总结与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强、乐于表现的优势,设计丰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要直面学生抽象思维弱、寓意理解难的挑战,将“思维方法”这一核心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中,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教学起点: 从学生喜爱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切入。 教学重点: 设计有效的提问和活动,引导思维从“故事层”走向“寓意层”。 教学关键: 搭建联系生活的桥梁,促进道理的内化与迁移。 教学落点: 关注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的协同共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悟。
教学思路(分大任务小任务,每个小任务由布置活动去完成,注意设置真实情境活动) 学习主题:思维方法 计划(10-11)课时
大任务:“班级成长智囊团” 招募啦 —— 寓言里的思维小妙招初探
任务一 开启智慧之门,争做“思维小达人” (1)课时(单元导读)
活动1 “智慧小成员”发布招募令
活动2 初识 “宝典”:寓言角色 “见面会”
活动3 总结升华:“小智囊” 入队仪式
任务二 研读寓言,提炼 “智囊小妙招” (7-8课时)
活动1 聚焦《坐井观天》—— 学会 “听意见”
活动2 聚焦《寒号鸟》—— 拒绝 “得过且过”
活动3 聚焦《我要的是葫芦》—— 关注 “事物联系”
活动4 践行 “妙招”,智慧巧运用
活动5
任务三 小读者“思维智慧展” 2-3
活动1 学会“商量”,解难题
活动2 词语中的故事
活动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