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人体的免疫应答 第2课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人体的免疫应答 第2课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1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
第2课时 特异性免疫应答(1)
苏 教 版 | 选 择 性 必 修 1
1.说出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机制。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3.阐明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大多数病原体被健康的皮肤所阻挡;进入到呼吸道的大多数病原体也被黏膜清扫出来。
第一道防线之战:
我们的机体时时刻刻都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
第二道防线之战: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等可以将大多数病原体溶解、吞噬和消灭掉。
这些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己方和敌方的呢?
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
2.识别工具:
1.识别原理:
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分子标签的一组蛋白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像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有各自的身份标签,每一种抗原都有独特的抗原决定簇(标签),人体的免疫细胞能识别标签,从而判断自己和非已物质。
识别己方
识别敌方
受体
人体细胞
免疫细胞
病毒或细菌等
身份标签
识别
识别
身份标签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第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
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
当有一些“漏网之鱼”突破了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动员起来,产生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就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在出生后与病原体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针对某种
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具有 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包括 和 。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
特定
特异
特点:
有特异性,作用强,作用范围小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
1.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B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3.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对象 对 起一定的防御作用 对 起作用
基础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点
联系 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担负机体的防御功能。 多种病原体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作用弱
作用范围小,有特异性,作用强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特异性免疫细胞
人人生来就有的,遗传而来
(天然免疫,每个人都相同)
后天与病原体斗争中形成的
(适应性免疫,每个人不同)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方法规律]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
①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泪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体液(如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②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③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④只要涉及抗体、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等,均属特异性免疫。
二、体液免疫
1.概念:
主要通过产生 实现免疫应答的方式,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
所以称为体液免疫。
抗体
2.针对的对象:
细胞外的抗原。
3.参与细胞:
B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病原体
(如流感病毒)
B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1
4. 基本过程:
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1
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提呈给辅助性T细胞。
3
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摄取。
2
2
3
4
5
6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4
辅助性
T细胞
抗原-抗体
反应
病原体
(如流感病毒)
B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辅助性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1
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5
2
3
4
5
6
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坏
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
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
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
6
辅助性
T细胞
抗原-抗体
反应
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病原体
抗原提呈细胞
摄取
辅助性
T细胞
处理
提呈
B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增殖、分化
产生
分泌
抗体
与抗原 结合
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直接接触
信号②
信号①
【归纳整理】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
问题与讨论:
科学家发现,给某一哺乳动物首次注射某种抗原后,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潜伏期才能在动物血清中检测出相应抗体,且这种抗体的浓度较低。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对该哺乳动物再次注射同种类型的抗原,则出现这种抗体的时间会明显缩短,且血清中抗体浓度较高。
思考1: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给动物第一次注射抗原后,刺激动物对这种类型抗原产生免疫记忆,等第二次注射相同抗原时,该动物体内免疫记忆发挥功能,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大量抗体。
思考2:我们为什么要注射疫苗?
为了使机体内存有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快速作出的免疫应答。
相同病原体
记忆B细胞
大量浆细胞
大量抗体
与抗原结合
记忆B细胞
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的来源分别是:
初次免疫:B细胞
二次免疫:记忆B细胞和B细胞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快速作出的免疫应答。
记忆细胞的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终生),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迅速活化 增殖分化
分泌
5.二次免疫
反应更快速(更快),
产生抗体量更多(更多) ,
免疫作用更强烈(更强) 。
二次免疫特点:
患病程度更低 。
病原体
抗原提呈细胞
摄取
辅助性
T细胞
处理
提呈
B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增殖、分化
产生
分泌
抗体
与抗原 结合
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直接接触
信号②
信号①
二次免疫
增殖分化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刺激
记忆B细胞
【补充完善】
1.B细胞活化需要什么条件?
两个信号
的刺激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
细胞因子的促进
①病原体的抗原与B细胞
表面特定的受体相结合
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
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
细胞结合
①识别抗原;
②活化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B细胞有什么作用?
分泌
分泌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提呈)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
特异性结合
被吞噬细胞
吞噬和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信号①
信号②
(激活)
摄取
提呈
思考与讨论
3.抗原提呈细胞起什么作用?
4.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有
哪些作用?
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
①识别抗原;
②激活B细胞;
③分泌细胞因子。
5.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什么?
促进B细胞活化并增殖分化
6.抗体可否直接消灭抗原?

分泌
分泌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提呈)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
特异性结合
被吞噬细胞
吞噬和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信号①
信号②
(激活)
摄取
提呈
思考与讨论
7.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吗
①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②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的细胞:
③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如吞噬细胞)
浆细胞
B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
8.浆细胞还能具有分裂、分化能力吗?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分化;
唯一功能是产生和分泌抗体
9.记忆B细胞能分泌抗体吗?
不能,能分泌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
分泌
分泌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提呈)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
特异性结合
被吞噬细胞
吞噬和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信号①
信号②
(激活)
摄取
提呈
思考与讨论
1.血型抗原A(A型血)和血型抗原B(B型血)是红细胞膜上的一类镶嵌糖蛋白,构成人类的ABO血型抗原系统。人类血液中存在抗异型血抗原的天然抗体,若错配血型,则输血后会引起红细胞凝集,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型抗原A和抗异型血抗原的抗体均由若干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B.血型抗原经成熟红细胞的高尔基体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上
C.一种抗体与单个红细胞膜上多个不同的血型抗原结合后会出现凝集反应
D.若给A型血的人输入B型血,则可能会破坏其红细胞,导致机体缺氧
D
2.下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③为B细胞,细胞⑤为靶细胞
B.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C.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其中之一为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
D.阶段Ⅳ是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