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化学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Cl 3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物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的主要成分为合金的是
A. 春秋时期玉钺 B. 战国彩绘陶鸭
C. 汉镂孔云纹铜染炉 D. 唐胡人舞蹈木俑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 的VSEPR模型: B. 分子中键的电子云图:
C. HClO的电子式: D. 基态氯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3. 物质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的关联说法错误的是
A. 沸点:,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氢键,而不存在分子间氢键
B. 硬度:金刚石>石墨,因为金刚石是三维共价结构,而石墨是层状结构
C. 还原性:,因为Al最外层电子数为3,而Fe最外层电子数为2
D. 稳定性:,是因为键比键键长更短,键能更大
4. 实验,是化学离不开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装置可以用于和NaOH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
B. 图2装置可制备固体
C. 图3装置可用于制取并验证乙炔的性质
D. 图4装置可通过半透膜内液体遇碘水未变蓝,证明淀粉完全水解
5. 二苯乙二酮(丙)是一种有机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实验室可用苯甲醛制备二苯乙二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B. 甲→乙的转化中,官能团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C. 一定条件下,乙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等反应
D. 一定条件下,丙与足量发生加成反应后,产物分子中存在4个手性碳原子
6.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
B. 反应物的总煡能小于生成物的总煡能
C. 反应平衡常数
D. 平衡后升高温度,增大,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7. 一种新型材料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三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其中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已知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 Y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
C. XYZ为无毒物质 D. X、Z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8. 无水常用作芳烃氯代反应的催化剂。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还含有少量和)制取无水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溶”后所得溶液中主要离子
B. “氧化”步骤中可选择双氧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氧化剂
C. 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步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D. 作用是与水反应生成和HCl,从而抑制的水解
9. 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 与配位能力:
B 工业生产中,向熔融态的氯化钾中加入钠块,加热至时可制得单质钾 还原性:
C 将红热的木炭加入浓硝酸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
D 用pH试纸测得某浓度溶液显酸性 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其水解平衡常数
A. A B. B C. C D. D
10. 硝酸厂烟气中的大量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用还原法可以将转化为无害物质。常温下,将与的混合气体通入与的混合溶液中,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反应Ⅰ知,氧化性:
B. 反应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D. 理论上,反应Ⅱ每转化,转移电子
11. 与一定量的水可形成物质R(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分子晶体 B. 阳离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C. 形成R后,B的杂化方式未发生改变 D. 化学键极性:
12. 臭氧在催化下能将烟气中的分别氧化为和。下列关于N、O、S、Fe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B. 电负性:
C. 中提供孤电子对 D. 第一电离能:
13.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动力来源。某动力电池充电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电池反应为(M表示金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金属元素M呈+3价
B. 放电时,电极M电势高于电极N电势
C. 放电时,电极N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D. 充电时,电解质中的向电极M移动
14. 常温下,用的盐酸分别滴定的三种一元碱MOH、XOH、YOH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滴定过程中均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B. 碱性强弱:
C. 常温下,
D. V(盐酸)时,YCl溶液中阴离子浓度最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钴、镍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含钴、镍废矿渣为原料,分离回收矿渣中钴、镍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酸浸液主要含有等;
②,,,;
③当金属离子浓度时,认该离子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_______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该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2)为提高酸浸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任写一种)。
(3)除铁时,先向酸浸液中加入,反应完成后加入调节溶液pH至4.0~4.5.加入的目的是_______,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4)沉锰时,在酸性条件下,向沉钴后的滤液中加入溶液选择性氧化,反应生成和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沉钴步骤中,溶液中的浓度均为,欲使完全沉淀而不沉淀,需调节的范围为_______。。
(6)沉镍得到的可作为制备的原料。的一种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的俯视图为_______(填标号)。
16. 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媒染剂,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多用途。某实验小组利用反应制取无水(装置如图)并测定的转化率,在仪器b中放入32.5g无水氯化铁和过量的氯苯,控制反应温度在一定范围加热3h,反应结束后,冷却实验装置A,将仪器b内物质倒出,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粗产品。
查阅资料:①(易升华)、不溶于、、苯,易溶于乙醇,易吸水。
②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氯苯) 132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醇
(对二氯苯) 53 173
(邻二氯苯) 179
(间二氯苯) 17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
(2)本实验在反应开始之前和反应完成之后都需通入一段时间的。则反应开始之前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反应完成之后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
(3)回收滤液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4)反应结束后(设反应产生的HCl全部逸出且完全被水吸收),将锥形瓶中溶液配成250mL,量取25.00mL所配溶液,用溶液滴定,滴定4次,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9.50mL、20.50mL、19.70mL、19.60mL。
ⅰ.配制溶液100mL,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在下列配制过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填标号)。
ⅱ.氯化铁的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 为了遏制日益严峻的温室效应,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开拓,其中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清洁能源甲醇,对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标准摩尔生成焓为标准状态下,由稳定相态的单质生成1mol该物质的焓变,稳定相态的单质的为零。
相关物质
标准摩尔生成焓
则反应 _______。
(2)研究发现,在氢化合成的过程中,催化剂表面掺杂的能稳定合成上述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发生反应的机理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带“*”的物质的状态为吸附态)。
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最小的步骤为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6.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照为、、分别充入和一定量,发生反应,测得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曲线Ⅱ表示的是投料比_______时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②a、b、c三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
③时,按投料,2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反应速率_______,设起始时压强为,则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8. 某药物中间体H的结构简式为,其一种合成路线如图(已知:D遇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已知:C在的作用下发生结构重排生成D。
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3)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E→F的过程中破坏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该过程中的作用为_______。
(5)芳香族有机化合物K为E的同分异构体,则满足下列条件的K的结构有_______种。
a.含有两种官能团,其中一种为
b.1molK与足量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
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2:2:2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只写一种即可)
高三化学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Cl 3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题答案】
【答案】(1)原子光谱
(2)搅拌或加热或适当提高硫酸的浓度
(3) ①. 氧化 ②. 和
(4)
(5)
(6)C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三颈烧瓶 ②. 冷凝回流
(2) ①.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被氧化 ②. 将反应生成的HCl全部排入装置B中被充分吸收
(3)蒸馏 (4) ①. 1.6 ②. ④ ③. 78.4
【17题答案】
【答案】(1)
(2)或
(3) ①. ②. 当的量一定时,越多,平衡转化率越大 ③. ④. 0.005 ⑤.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取代反应 ②. 乙酸苯(酚)酯
(2) (3) (4) ①. (酚)羟基、碳氯键(或氯原子) ②. 吸收生成的HCl,促进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原料利用率
(5) ①. 6 ②. 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