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默写(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句默写(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屈原列传》
1.《屈原列传》高度评价《离骚》的写作内容,认为得到完整体现的人文道德与国家治理的两句话是: , 。
2.一个人在病痛忧伤时,常常会呼叫自己的父母。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用“ , ”两句描述了这种情况。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
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 , ”。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6.屈原痛心于楚国朝堂的黑暗混乱,其中奸臣当道的表现是“ , ”。
7.《屈原列传》中用比喻的手法赞美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
8.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士遭受排挤的社会现实。
9.司马迁连用两个被动句“ , ”,写出屈原诚实不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引出下文写屈原由于心生怨愤而作《离骚》。
10.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用词含蓄隐晦的两句是: , 。
11.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即“ , ”。
1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蒙蔽的两句是“ , ”。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
1.《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 。
2.《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策略是: 。
3.《过秦论》中,描写六国盟约失败,争着贿赂秦国的句子是: , 。
4.《过秦论》中,秦国利用诸侯国的弱点,乘胜追击,把诸侯打得“ , ”。
5.《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 , 。
6.《过秦论》中,描写诸侯国联合起来,互相配合,成为一体的句子是: , 。
7.《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 , 。
8.《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 , 。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 , 。
9.《过秦论》中,秦国控制天下之后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 , 。
10.《过秦论》中,用“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将领、精锐的士兵守卫要害之地的情形。
11.《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 , 。
12.《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的影响是“ , ”。
13.《过秦论》中,描写秦末起义的结果是句子是“ ”。
14.《过秦论》中,表明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从而起到震慑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贾谊《过秦论》中揭露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16.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两句说明诸侯国不惜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
17.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秦国利用诸侯国的弱点制服他们,乘胜追击追逐败逃的军队句子是“ , ”。
18.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的响应。
19.《过秦论》中陈胜、吴广虽然没有“兵器”与“军旗”,但他们“ , ”以最简陋的武装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种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0.《过秦论》中用夸张手法写秦国毫不费力就打得诸侯疲惫不堪的句子是: , 。
《燕歌行》
1.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 ”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勇于为国效力的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 ”,这就直接推动这种风气的形成。
2.高适《燕歌行》中“ , ”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做铺垫。
3.高适《燕歌行》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侵略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是“ , ”。
4.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景象,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却是“ , ”凄凉与悲壮。
5.高适《燕歌行》中,“ , ”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6.高适《燕歌行》最后四句淋漓悲壮,感慨无穷。“ , ”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哪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李凭箜篌引》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乐器的材质、弹奏的时间及侧面夸张地表现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 ”。
2.李贺《李凭箜篌引》表现了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和音乐的神奇效果,其中
“ , ”两句,通过声音和表情描摹出音乐时而清脆激越、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特点。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描写的音乐极具震撼力,可以震撼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 , ”。
4.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人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 ”;乐声感物至深,致使“ ”。
5.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写李凭弹奏技艺高超,月宫中的吴刚和玉兔都被吸引。
《锦瑟》
1.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迫忆的句子是“ , ”。
2.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
3.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化用典故写诗人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愿望,有过殷切的思念,营造了一种迷离、凄怨的意境。
4.李商隐在《锦瑟》中“ , ”两句,运用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5.李商隐在《锦瑟》中以感叹作结,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 , ”。
《书愤》
1.陆游《书愤》中的“ , ”两句追述了当年宋军抗击金兵取得胜利的往事,抒发了诗人的抗金抱负和战斗豪情。
2.陆游《书愤》中,通过意象叠加描绘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的句子是“ , ”。
3.陆游《书愤》中,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句子是“ , ”。
4.历史上,投身伟大事业并矢志不渝的志士仁人,总是受到人们的赞扬,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就曾对诸葛亮做出高度评价:“ , ”
《〈论语〉十二章》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是“ , ”。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别人的句子是“ , ”。
4.《<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主的句子是“ , ”。
5.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
6.《增广贤文》有言“知已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十二章》中的“ , ”所讲的道理相似。
7.在《〈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表明了孔子追求和奉行仁义之道的热切愿望与坚强决心。
8.《〈论语〉十二章》中表现儒家重义轻利的高尚义利观的句子是“ , ”。
9.《〈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 , ”。
10.《〈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11.《〈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 , ”。
13.《〈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 , ”。
《大学之道》
1.《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2.《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 ”,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
3.《大学之道》中的“ ”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 ”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4.《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5.《大学之道》中的“ , ”认为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6.《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安好的重要性。
7.《大学之道》中,“ , ”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8.《大学之道》中,论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后意念才能真诚的句子是“ , ”。
9.《大学之道》中,写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的句子是“ , ”。
《〈老子〉四章》
1.《〈老子〉四章》中,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得出“ , ”的结论。
2.《〈老子〉四章》中,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 , ”。
3.《〈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 , ”。
4.《〈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 ”,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
5.《〈老子〉四章》中指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 , ”的结果。
6.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 , ”。
7.《〈老子〉四章》中,表明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长寿的句子是“ , ”。
8.《〈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 , ”。
9.《〈老子〉四章》中,老子以“ , ”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10.《〈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 ”。
11.《〈老子〉四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12.《〈老子〉四章》中指出知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的句子是“ , ”。
13.《〈老子〉四章》中指出事物安然未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的句子是“ , ”。
14.《〈老子〉四章》中指出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的句子是“ , ”。
《无衣》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 ? ”。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 ”。
3.《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一句是:“ ”;表现战士们行动一致的一句是:“ ”;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句是:“ ”。
4.《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 ”。
5.《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是:“ ? ”。
6.《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裙的句子是:“ ? ”。
《春江花月夜》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世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春江花月夜》中在写澄澈无尘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之后,写诗人的遐思冥想,向历史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一片澄澈,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春江月夜江潮浩荡,月亮从潮水中涌出的雄阔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光随波荡漾流转,千里江天空明澄澈的景象。
8.《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9.《春江花月夜》中借“白云”“青枫浦”的意象写离愁别绪,写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上无限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女子的两个动作描写表现思妇愁情无可排遣,内心极度痛苦之情。
1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采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书信却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与丈夫音书难托的思妇面对月光所产生的想像,表达对丈夫的思恋之情。
13.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问句领起下文对江上游子思归和楼上思妇怀远的描写。
14.《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斜月沉落、游子归途艰难遥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描写春天将尽、江月欲落的景象,实则表现游子在外漂泊时间之久,思归之切。
16.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明月似乎有情,伤心怜悯离人,在思妇的楼边不忍离去,陪伴思妇,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进酒》
1.《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虽然在政治上很不得志,但内心仍充满自信,昂扬自勉,渴望用世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生活的蔑视态度,这其实是诗人怀才不遇逃于酒乡的愤慨无奈之词。
3.《将进酒》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气势惊人,采用比兴手法,以奔腾的黄河水为喻,感慨时间的一去不返,引出后面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4.《将进酒》中采用夸张手法,极言时间易逝、人生短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好友相聚难得好兴致,理应尽情欢饮,表现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6.在《将进酒》中,呼应前文“惟有饮者留其名”,化用三国时曹植洛阳宴饮典故,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将进酒》中,李白由自己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常不被理解、不为世所用、默默无闻的普遍现象,愤激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北轩诗话》中称酒为“祛愁使者”,的确,古人有愁,常要用酒来消遣。《将进酒》中李白说:“五花马,千金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从梦中醒来,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屈原列传》
1.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2. 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3.《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4.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6.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
8.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9.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10.其文约 其辞微
11.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1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答案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外连衡而斗诸侯。
3.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4.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5.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7.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
8.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9.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10.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1.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4.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6.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17.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 18.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19.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20.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燕歌行》
1.“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2.“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3.“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5.“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6.“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李凭箜篌引》
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2.“昆山玉碎风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5.“吴质不眼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免”
《锦瑟》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5.“此情可待成迫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书愤》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论语十二章》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朝闻道,夕死可矣。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10.人而不仁,如礼何?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1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大学之道》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2.先修其身 先正其心
3.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6.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7.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9.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老子四章》
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4.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
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7.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8.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14.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无衣》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 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4.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5.岂曰无衣?与子同泽。6.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春江花月夜》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5.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8.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9.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10.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4.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15.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6.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17.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将进酒》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6.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7.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8.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小轩窗,正梳妆。
5.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