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地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D1.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每一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期,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图中看,该河谷有多级河流阶地,说明地壳发生过多次上升运动,但不是持续性抬升,A、D选项错误。当下级河流阶地形成时,地壳会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在每一级河流阶地形成时,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没有发生上升运动,整个过程中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运动,但在任一一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侧蚀逐渐增强,河谷侵蚀拓宽形成平面,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B。2.结合图像发现,在T1形成时期为砂泥质层,沉积物粒径最小,而T2、T3、T4时期有砾石层,可知T2、T3、T4时期水流速度较快,水量较大,河流搬运能力强,B、C、D选项错误。因此T1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最低,A正确。故选A。3.T2在第二层河流阶地上,洪水期不会被淹没,A选项错误;根据指向标可知,河流应为南北走向,B选项错误;T4所在海拔最高,形成的时代应为最早,C选项错误;T4到T3形成时期,基岩层高差最大, 因此地壳抬升幅度最大,D选项正确,故选D。4.D 5.B 6.A4.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可知,该致密岩石可能为花岗岩,D正确;玄武岩矿物结晶颗粒较细,有气孔和流纹,硬度较低,A错误;石灰岩是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岩石,硬度较低,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且大理岩结晶粒度一般为中、细粒,BC错误。故选D。5.①是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的过程,与岩浆活动无关,A错误;②是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B正确;③是岩石的熔融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④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程,D错误。故选B。6.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根据上两题分析可知,“某类……致密岩石”和构造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可能分别对应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和变质岩(片庥岩),即分别对应甲和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7.C 8.D 9.B7.读图可知,图中谷地两侧有断层分布,谷地所在岩块断裂下陷形成谷地,B错误,C正确;河流侵蚀和冲积促进了谷地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图中谷地形成与风力侵蚀和沉积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8.地势低平的地方有利于沉积作用。读图可知,甲、乙、丙均位于基岩山地或黄土台地,地势较高,容易被侵蚀,ABC错误;丁位于谷地内部,地势较为低平,沉积作用最明显,D正确。故选D。9.黄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湿润地区和河流上游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D错误;高寒地区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C错误;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B正确。故选B。10.A 11.D10.区域发展遵循“点一线一面”模式,其中“点”指区域中心城市,即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通常,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越强。读右图可知,大中城市处于区域发展的核心地位,带动作用最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城乡聚落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其发展潜能主要取决于当地自然条件。读左图可知,汾河流域上游多山,地表崎岖,平地面积小是其主要限制因素,D正确;地处河流上游,河流能提供一定的水源保障,水源和水质不能成为主要限制因素,A错误;汾河流域上游地势较高,不易出现河流泛滥现象,B错误;黄土深厚,肥力较好,应成为流域发展和聚落体系发展的有利条件,与题目要求不符合,C错误。故选D。12.C 13.D 14.A1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为沉积岩,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3.首先是在外力作用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根据图中信息可,有褶皱,有断层,说明岩层发生了水平挤压,超过了岩石所能随承受的范围,岩石发生断裂,并有抬升,之后发生外力的侵蚀,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4.根据图中信息,地红色丘陵区为向斜构造,形成丘陵,是向斜山,说明发生了明显的侵蚀作用,A正确;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错误;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且适合建设穿山隧道,向斜不适合建设穿山隧道,CD错误,所以选A。15.A 16.C15.北天山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河流多发源于天山,在山麓地带,多河流冲(洪)积扇分布,A正确;峡谷多分布在河流地势落差较大的上游地区,A错;三角洲多分布在河流的入海口或入湖口,C错;瀑布多分布在地势急剧变化的河流流经地区,D错。故选A。16.反应河流纵剖面整体变化的Hack剖面呈上凸形态,说明受到地壳抬升运动影响,C正确,B错误。北天山地区不处于板块张裂带,A错误;山体滑坡不属于构造运动,D错误。故选C。17.C 18.A17.河漫滩由水下泥沙堆积体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水流速度较快,堆积作用较弱,不易发育河漫滩,①错误;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②正确;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侵蚀岸的顶端,河流流速最快,侵蚀能力较强,A正确;乙位于河道底端,侵蚀较甲地弱,B错误;丙丁位于堆积岸,侵蚀弱,CD错误;故选A。1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出现冷锋,而冷锋会带来寒潮天气,B正确。伏旱是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的,C错误。台风为热带气旋,不能形成冷锋,D错误。梅雨一般是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A错误。故选:B。20.锋前增温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一般是被暖气团所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A正确。下垫面水体面积大只是对气温调节作用强,不是锋前增温出现的原因,C错误。锋前增温主要是冷锋挤压暖空气形成的,天气晴朗光照强、海洋暖湿气流虽然有利于气温升高,但都不是锋前增温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A。21.从图中气压场分布结合材料中提到的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可推测M处为低压槽,形成了冷锋,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强,冷空气向南移动,形成南下的冷锋。冷锋过境时,可能带来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之后受冷气团控制,若水汽充足,可能出现大雾天气,符合我国东部1月受冷空气影响的情况,A正确。高压脊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不易出现大雾天气,D错误。北上的暖锋一般带来升温、降水等天气,且1月我国东部主要受冷空气影响,暖锋活动不明显,B错误。热带气旋主要在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月不是热带气旋活跃时期,C错误。故选:A。22.读图可知,合肥处于M冷锋锋后,经历过冷锋带来的降水之后,空气湿度较大,为大雾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且冷锋过境后温度偏低,有利于水汽凝结成雾。此时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不利于水汽扩散,从而促进了大雾形成,B正确。广州、海口处在冷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易出现雨雪转雾,CD错误。根据等压线分布,郑州处在高压脊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且冷锋过境较久,不易出现雨雪转雾,A错误。故选:B。23.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江淮流域的梅雨属于准静止锋,是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的锋面,故A正确,CD错误。副高持续南移则雨带南移,江淮地区不会形成梅雨,B错误。故选:A。24.图示该年副高脊线位置较常年偏南且长期滞留,导致雨带长期控制江淮地区,则南方易发生涝灾;而北方因副高未正常北移,导致雨带无法到达,降水偏少,易发生旱灾,因此我国容易出现北旱南涝的特点,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天气系统中,降水位置位于低压槽线的西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在北半球,低压系统(气旋)呈逆时针辐合,一般冷锋位于气旋的左侧,并呈西北→西南方向移动,降水集中在锋后,暖锋位于气旋的右侧,呈东南→东北方向运动,降水集中在锋前;而在南半球,低压系统呈顺时针辐合,冷锋自西南向西北运动,降水集中在锋后,暖锋自东北向东南运动,降水集中在锋前。若该天气系统为暖锋,则雨带应位于东北方(北半球)或东南方(南半球),与题意不符,A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则雨带应位于西北方(北半球)或西南方(南半球),因此可判断其为北半球的冷锋,且运动经过西南后,会向东南方向继续移动,C错误,D正确。故选:D。26.若未来几天丙地经历降水,则说明降水区域向西北运动(低压槽线同时向西北运动)。结合前题分析,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北半球锋面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而图片中低压槽线向西北运动,即可判断该天气系统是位于锋面气旋东北侧的暖锋,此时西南侧(甲侧)为低压中心、因而可判断乙地气压高于甲地,气温低于甲地,A正确,B错误。在该暖锋系统中,降水区域应位于丙地一侧,C错误。D选项虽为暖锋系统,但应是丁地暖气团主动向丙地冷空气靠近,并在锋前形成降水,D错误。故选:A。27.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布埃亚位于喀麦隆火山(海拔高)的迎风坡(西南季风),地形抬升导致降水极多,A正确,不符合题意。几内亚湾有暖流(几内亚湾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对降水有影响,B正确,不符合题意。如果风向与海岸平行,水汽难以深入内陆,降水会减少,而布埃亚降水多是因为西南季风垂直于海岸(迎风坡),C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多对流雨,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8.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R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Q地位于赤道以南,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R地受东北信风影响,Q地受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北风影响,A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Q地受东南信风影响,R地受越过赤道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风影响,C错误,D正确。故选:D。29.第一天2时的气压中心K1位于测站的西南方向,据图示等压线信息可知K1是低压中心,则由测站到K1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东北风。第一天7时的气压中心K2(低压中心)位于测站的偏西方向,则由测站到K2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形成东南风,因此第一天7时前后,测站的风向由东北变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锋面气旋中,偏左或偏西一侧为冷锋,偏右或偏东一侧为暖锋。所以由K1的低压中心附近形成的北半球锋面气旋中,偏东侧的锋面为暖锋,结合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方向是逆时针辐合,所以在K1时期(第一天2时)测站应位于暖锋的锋面之前,受冷气团控制,而②④在2时附近受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控制,BD错误。根据图示可知在K2时期,测站在暖锋锋面之后的暖气团控制,一直到锋面气旋偏西侧的冷锋过境前一直是受暖气团控制,当此冷锋过境之后,测站将会受冷气团(位于锋面之下)控制,C正确,A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31. (10分)(1)倒石堆沉积一般无分选性,较重的崩塌物滚动的较远,而较轻的崩塌物则滚动的较近,倒石堆沉积物上部物质较细,下部较粗。(4分)(2)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易渗漏,农业用水不足;地势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6分)32.(16分)(1)吕梁山区河流汛期(夏季)水量大、流速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后,进入临汾盆地,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仙洞沟冲积扇。(6分)(2)河流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搬运的物质多,为冲积扇提供充足的沉积物质;临汾盆地地势平坦、开阔,为冲积扇发育提供足够空间。(4分)(3)冲积扇边缘地形平坦;土壤颗粒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埋藏较浅,水分条件好,适合种植业发展。(6分)33.(14分)(1) 冷锋;依据:该天气系统的运动方向为西北向东南;受此系统影响,南昌由晴转雨,气温下降。(4分)(2)5﹣6日;原因:根据冷锋雨区的位置,冷锋雨区位于锋后,5日武汉降水,武汉位于冷锋后,也就是5日后冷锋位于武汉与南昌之间;7日南昌降水,此时南昌位于冷锋后;因此可以推测出在7日前,即南昌转雨之前,冷锋前沿位于南昌与武汉之间,其日期是5﹣6日。(6分)(3)南昌日温差较小。原因:7日南昌为阴雨天气,云量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间,强大气逆辐射作用明显,起到保温作用,故其日温差较小。(4分)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60分)因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旺草盆池地处贵州乌江交流芙蓉江上游,盆地中的河流阶地发育明显。图示意旺草盆地芙蓉江某河段阶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旺草盆地任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 )A.持续抬升 B.相对稳定C.间歇抬升 D.间歇下沉2.各个时期中河流流速最慢的是( )A.T1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3形成时期 D.T4形成时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在洪水期会被淹没 B.该段河流自东向西流C.T4的形成时代最晚 D.T4到T3形成时期地壳抬升幅度最大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可能是( )A.玄武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5.图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岩浆活动 B.②——变质作用C.③——外力作用 D.④——熔融再生6.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造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图中的( )A.甲、丁 B.甲、丙 C.乙、丙 D.乙、丁读我国某河流附近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据图判断,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侵蚀和冲积形成 B.受挤压向下拗陷形成C.断裂下陷形成 D.风力侵蚀和沉积形成8.目前图中各地沉积作用最明显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9.图示地区的黄土一般来源于( )A.湿润地区 B.干旱、半干旱地区 C.高寒地区 D.河流上游地区城乡聚落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一系列不同大小、不同等级的城乡聚落,包括城市、集镇、乡村、居民点等各种形式。它们按照一定方式组合,共同构成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聚落体系,深入探讨其空间发展模式和发展潜能,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对推动城乡聚落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汾河流域的上游地带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较差。左图示意汾河流域聚落体系,右图为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一体化发展空间模式,完成下面小题。10.在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中,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最强的是( )A.大中城市 B.优势村镇 C.特色镇 D.一般村落11.从自然条件分析,汾河流域上游城乡聚落发展潜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A.水源短缺,水质较差 B.夏季汛期,河流易泛滥C.黄土深厚,多发滑坡 D.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红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在中生代的陆地地层——“红层”上形成的。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13.张掖红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断裂抬升一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C.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D.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14.该地红色丘陵区( )A.地表受外力侵蚀作用强烈 B.属良好的储油构造C.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D.适合建设穿山隧道研究表明,北天山地区数十条河流受到持续且快速的构造运动影响,反映河流纵剖面整体变化的Hack剖面呈上凸形态,并且与河长坡降指标(一个测量河流纵剖面凹凸形态变化的实用工具)峰值、河流纵剖面变化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5.北天山地区各河流流域出山口处最常见的地貌类型是( )A.冲积扇 B.峡谷 C.三角洲 D.瀑布16.影响北天山地区数十条河流的构造运动可能为( )A.板块张裂 B.地壳下沉 C.地壳抬升 D.山体滑坡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漫滩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共同作用,下图示意某河漫滩东西方向剖面。该剖面位于自南向北流的河流的平直河段上。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7.河漫滩多分布在( )①河流上游 ②河流中下游 ③河流凸岸 ④河流凹岸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8.图中四位置,河水流速最快、侵蚀较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如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与图中天气系统有关的天气现象是( )A.梅雨 B.寒潮 C.伏旱 D.台风20.长江南岸此时锋前增温明显的原因是( )A.暖空气受阻堆积 B.天气晴朗光照强C.下垫面水体面积大 D.海洋暖湿气流增温琼州海峡每年1—3月特别是春节期间多雾,大雾天气对琼州海峡通航、公路交通和航空运输等均会产生影响。2025年1月某日,受天气系统影响,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较低的大雾天气。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1月某日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据图判断,影响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M是( )A.南下的冷锋 B.北上的暖锋C.热带气旋 D.高压脊22.此时刻前后,天气由雨雪转雾的城市可能是( )A.郑州 B.合肥 C.广州 D.海口江淮地区的梅雨一般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它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某年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称为“暴力梅”。如图为“暴力梅”期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演变图。据此完成23-24题。23.江淮流域梅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冷暖气团势力均衡 B.副高持续南移C.暖湿气流单独控制 D.印度低压控制24.该年“暴力梅”期间副高脊线位置的演变会导致我国( )A.北方涝南方旱 B.北方旱南方涝C.南北方均大旱 D.南北方均大涝如图为某地低压槽线及降水区域分布图,完成25-26题。25.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及运动方向可能是( )A.南半球暖锋向西北移动 B.北半球暖锋向东南移动C.南半球冷锋向西北移动 D.北半球冷锋向东南移动26.若未来几天丙地经历降水,图各气象要素绘制正确的是( )B. C. D.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远洋渔业国,作业区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管辖海域。几内亚湾海域渔场是我国在西非海域最早开发的渔场之一。布埃亚年降水量高达9000mm,有“非洲雨极”之称。如图R地示意我国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海域渔场作业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B.沿岸暖流增温增湿C.西南季风与海岸平行 D.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28.R、Q两地风向( )A.1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 B.1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C.7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D.7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图为某年10月两日内气旋移动的路径图,图中等压线反映的是某测站附近第一天2时的海平面气压形势。该测站测得第一天7时、15时前后风向发生两次明显变化。完成29-30题。29.第一天7时前后,测站的风向由( )A.西南变东北 B.西南变西北C.东北变东南 D.东北变西南30.第一天不同时间天气系统依次经过测站次序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二.综合题(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天坑是由地下暗河长期冲蚀碳酸盐岩岩层,引起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质奇观。重庆小寨天坑的坑口直径为622米,坑底直径为522米,天坑深度为666.2米,是我国最大的天坑,在底部分布有大量的倒石堆(崩塌形成的堆积地貌)。图a为重庆市天坑及溶洞示意图,图b为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1)与河流沉积物相比,说明倒石堆沉积物的特点。(4分)(2)分析喀斯特地貌对种植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吕梁山东麓的临汾盆地地处于我国半湿润气候带,汾河贯穿其间。仙洞沟冲积扇(下图)位于临汾盆地中部,它是临汾盆地中相对面积较大、平面上扇形形态较完整的冲积扇之一。(1)简述仙洞沟冲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2)仙洞沟冲积扇相对面积较大、扇形形态较完整,分析其原因。(4分)(3)分析扇缘处耕地分布较多的原因。(6分)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南昌位于武汉的东南方向,某天气系统由西北向东南移动,先后控制武汉和南昌。下表是该天气系统影响下武汉和南昌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 5日 6日 7日武汉 雨,6﹣9°C 晴,3﹣10°C 晴,3﹣11°C南昌 晴,10﹣18°C 晴,10﹣18°C 雨,7﹣10°C(1)根据材料判断该天气系统的类型,说出判断的依据。(4分)(2)指出天气系统前沿位于南昌与武汉之间的日期,并说明原因。(6分)(3)分析7日与武汉相比,南昌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并分析原因。(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地理试题 答案.docx 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