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王闿运: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学习目标
1.字斟句酌,品读诗句的丰富意蕴;
2.触类旁通,掌握意象的情感象征。
整体感知
月升——月悬——月斜——月落
海上明月共潮生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潭月落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月下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析月下之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悟月下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浮云/白云: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南浦
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游子远游,思妇思闺,这是人本身的一种感情的表达。作者在这里超越了个体,超越了自我,达到了一种人文主义关怀的高度。
捣衣砧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鸿雁传书: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出处: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班固·《汉书·苏武传》
运用: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鱼儿传书:
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此句化虚为实,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
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这份哀而不伤的离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文有尽而意无穷。
闻一多:
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对月当歌,人生几何;
月缺月圆,年年相似;
潮起潮落,几度堪同。
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一轮明月,平添了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
结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